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的教學設計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
2. 通過資料分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法、資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
1.認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應自覺地維護環境中空氣的清新、清潔。
2.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資料分析,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教學難點: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實例引入:
教師:為什么新生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
學生:動腦思考后自由發言。
學習新知:
教師:呼吸系統的組成: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識圖、填出呼吸道的組成的名稱。
學生:閱讀課文中關于呼吸系統組成的信息。觀察圖4-25呼吸系統的組成,并根據呼吸的常識,填出呼吸道組成的器官名稱。
呼吸道作用:
教師:下發討論題指導各組閱讀資料分析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資料分析內容,圍繞討論題進行分析,嘗試解決問題。
在討論之后,組織各組學生選派代表對已經解決的問題發表意見,其他各組適當補充和修改,統一答案。對未解答的問題在教師的提示和啟發下,再進行思考、分析,歸納出正確答案。
討論題中的第1題采用搶答的方式回答,要協調好課堂紀律;其余的題組織各組選派學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討論題第2題之后提醒學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個好。(學生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根據剛才對討論題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識,嘗試解答問題,得出正確答案。)
討論題中的第3題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體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過讓學生舉例分析,最終形成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的關系的觀念。
討論題第5題注意提醒學生根據人體體溫恒定和討論題第2題中相關的知識來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呼吸道的作用,給以適當的鼓勵和評價。
學生:把分散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組間進行簡單評議。
知識拓展:
吞咽與呼吸的關系:
教師:多媒體出示:
“吃飯時大笑會嗆著”的小漫畫和“吞咽與呼吸關系圖”,引導學生敘述吞咽與呼吸的關系,鼓勵學生發言,談體會。
學生:觀察“吃飯時大笑會嗆著”的小漫畫和吞咽與呼吸關系圖。談體會及家長對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確觀點。
聲音的發出:
教師:多媒體出示:
“聲帶拉緊和松開”示意圖,引導學生敘述聲音的發出。
學生:觀察“聲帶拉緊和松開”的圖示。敘述聲音的發出,明確大喊大叫的危害。
課堂小結
1、該節內容較簡單,可以最后讓學生自主發問,提高認識性,并與生活相結合;講授咽、喉部及其會厭軟骨(利用兩個粉筆盒結合講授),比較形象。
2、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內容。學生多人站起來發言,互相補充,比較完整的進行了小結。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空氣的流動》教學設計08-24
《空氣》教學反思04-22
《空氣的成分》教學反思08-24
空氣在哪里教學反思08-25
《空氣》教學反思(通用18篇)04-02
空氣在哪里教學反思03-07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01-20
空氣的作文04-05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范文03-19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7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