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第12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1、熱愛集體教學目的要求
使學生懂得個人成長與集體的關系,教育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應該熱愛集體,遵守紀律、做學校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六年生活在這個班集體中,你快樂嗎?交流感受,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小小組合作學習:讀課文,思考問題。
1、紅旗中隊蘇東小學六(1)班的同學是怎樣做的?他們給予王小祥、潘麗麗怎樣的幫助?他們又獲得怎樣的進步?
2、城中小學六(4)班的同學是怎樣共同努力建設光榮班集體的?
3、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討論交流。
三、活動導行。
1、匯報本班同學熱愛集體的具體表現。
2、同學談體會。
3、分組制定“為集體爭光”行動計劃。
4、交流。
四、總結全文。
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如同水滴和大海,集體中每個人的努力才能建成良好的集體,良好的集體有助于個人成長。希望大家能做集體的主人,將集體建設得更好!
2、尊敬老師
教學要求
教育學生不忘老師的教育培養之恩,懂得正確對待老師的錯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那么,在你們眼中,教師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工作?板書課題。
二、學文明理。
自學課文,思考討論:
1、居里夫人是怎么尊敬她的老師的?
2、你們也很快面臨著畢業了,在離開母校的前夕,你最想對哪位老師表達你的尊敬之情呢?為什么?
3、向老師提意見是否就是不尊敬老師呢?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
討論交流。
小結:對,愛護老師,與老師平等相待,也是尊重老師的體現,今后,如果你對老師有教育教學工作有什么看法,就應該向老師誠懇地提出,與老師共同進步。
三、強化練習。
討論回答課后“辨一辨”練習,提問:有了這樣的認識,對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3、真正的友誼
教學要求
使同學知道真正的友誼是一種高尚的情誼,同學之間應該建立真正的友誼;明確哥兒們義氣的危害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小我們就有很多小伙伴,大家一同長大,一起學習、生活,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通常我們稱這是我們之間的友誼。
二、聽故事,明是非。
1、聽《大學生海濤和他的小伙伴們的故事》和《章星和他的小哥兒們的故事》。
2、討論故事A、B中兩位主人翁與他們各自的小伙伴之間的友誼,哪一種屬于真正的友誼?
3、聽故事《偉大的友誼》,討論:什么是真正的友誼?
4、舉例說明搞哥兒們義氣給個人、集體、國家帶來的危害。
三、練習。
完成課后兩道選擇題和辨析題,討論說明理由。
四、總結全文。
在我們同學之間,一定要互相關心和愛護,在朋友有缺點時,也要敢于當面指出幫助他改正,不搞哥兒們義氣,讓大家一同進步!
學習名言:
有很多良友,勝過有很多財富。
——莎士比亞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
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
——曹禺
4、熱愛科學 勤奮學習
教學要求
教育學生明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科學文化知識;要熱愛科學,勤奮學習勇于創新。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知道哪些科學技術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你愛科學嗎?你覺得“熱愛科學”和“勤奮學習”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學文明理。
1、聽故事《果農的脫貧》討論: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你有沒有聽過或見過這樣農民用科學技術發家致富的例子?
2、學習故事《森林的崛起》,討論:森林的崛起靠的是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科技興企”的事?
3、學習第4節。出示“當今世界正處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未來世界的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競爭與挑戰?你平時是怎樣積極參加小發明、小制作等科技活動的?
三、引導辨析,加深認識。
完成課后練習“想一想“和”辨一辨“。
四、總結全文。
“科教興國”是朱镕基在1998年提出的政府戰略方針。當前各國競爭的焦點就在科技知識的競爭,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因此,我們要從小勤奮學習,熱愛科學,長大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
5、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教學要求
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是個人和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需要,在公共場所能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和損害他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當你被人擠得上不了汽車時,當你被嘰嘰喳喳的聲音擾得不能看演出時,你想到了些什么?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1、自讀課文,明白什么是公共秩序?它有哪幾種形式?
2、聽錄音故事《毛澤東看戲》,討論:毛澤東同志身為國家主席為什么寧愿坐在戲院的后排看演出也不愿接受同志們的讓座呢?聽了這個故事后,你想說什么?
3、聯系1998年世界足球賽球迷鬧事事件談談我們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不遵守公共秩序有哪些危害?
三、練習導行。
1、選一選:
一場國際乒乓球賽在激烈進行,看臺上觀眾們情緒激昂,以各種形式為中國隊加油助威:
①唱歌 ②吹口哨 ③跺腳歡呼 ④揮動旗子 ⑤拋擲物品 ⑥放鞭炮 ⑦呼喊:“中國隊加油!”
假如你在看臺上,會選擇哪些形式?為什么?
2、辨一辨:
(1)小組討論列出的五種行為的對與錯,說出理由,各抒已見。
(2)各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討論結果。
四、學習規范,總結全文。
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17條:“乘公共汽車、船要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者讓坐;在公共場所要遵守秩序;觀看演出時不隨便走動,要保持安靜,演出結束后要鼓掌致謝。”
6、注意公共安全
教學要求
教育學生自覺維護公共安全,保護公共安全設施和安全標志。增強安全防范意識,自覺遵守有關公共安全的各項規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講述一組有關公共安全事故的事例,討論:想一想,引起這些不該發生的事故的關鍵原因是什么?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讀課文,思考討論:
1、課文中提到哪些公共場所?你還知道哪些地方是公共場所?在這些公共場所中,分別要注意哪些公共安全?為什么要注意這些公共安全呢?
2、讀“汽車因超載而造成的翻車事故”,說說像這樣違反公共安全規定而造成地事故,你見過或聽說過嗎?討論:這些慘痛的事故,告訴了我們什么?如果你是乘客,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么做?
3、讀“千尺幢化險為夷”的事例,思考:“千尺幢為什么會化險為夷?如果你是一名游客,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
4、比較:這一正一反的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了解常識。
1、請4 人分別介紹課后練習3中的4條常識。
2、讀一讀。
四、總結全文。
公共安全與人民的生命財產息息相關,與社會的正常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只有注意公共安全,才會有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才會有社會的祥和秘安定。我們每個公民都要自覺維護公共安全。
五、練習鞏固。
完成課后填一填。
7、自覺愛護公共財物
教學要求
知道公共財物是國家或集體的財產,是勞動成果,教育學生要愛祖國,愛集體,尊重勞動者。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講述《七十五張課桌椅》的故事。討論:為什么吉林省渾江鐵路小學的課桌椅,使用了30年還完好無損呢?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學習課文,思考討論:
1、衛華是怎樣保護主機箱的?他的行為給國家帶來什么好處?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促使衛華舍身保護主機呢?
2、草原英雄小姐妹和向秀麗又分別是怎樣自覺保護公共財物的?
3、我們應該怎樣向這些先進人物學習?
三、討論辨析。
1、判斷同學的行為是否正確:
(1)春游時,小明攀折公園里的花枝,小紅上前制止。
(2)電影院里,小軍用腳亂踢坐椅,小芳主動將歪斜的椅了扶正,小軍卻說:“這又不是我們學校的椅子。”
(3)教室里,小剛將飲水機撞倒在一邊,無人過問。可當老師走進教室時,小蘭趕快跑上前去扶正飲水機。
2、完成課后練習“辨一辨”,討論幾位同學的說法對不對?為什么?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1、完成課后:“想一想”。
2、你能夸夸在自覺愛護公共財物方面做得好的同學嗎?
五、總結全文。
1、學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請同學們開展“義務修理”、“義務保護”公物活動。
8、保護人類的家園
教學要求
要求學生自覺保護環境,不做污染環境的事;愛護山林綠地和動物;積極參加保護環境的公益活動。
教學過程:
一、實驗激趣,導入新課。
小實驗:
小金魚在放滿清水的魚缸里快樂地游來游去,然后倒入污水,請大家再看現在小金魚怎么了?它為什么會這樣?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讀課文,思考:
1、說說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
2、當前人類生活的環境怎樣?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3、了解環境保護模范馬永順的先進事跡,說說你的感受。
討論:我們怎樣做能使自己的家鄉更美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人類的家園呢?
請你為保護環境提一條建議。
三、總結全文。
1、總結:當前,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保護環境迫在眉睫,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使地球成為人類的樂園。
2、聽一聽,唱一唱:《熱愛地球媽媽》。
9、立志報效祖國
教學要求
知道實現祖國現代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從小立志為祖國的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
平時能關心國家大事,為實現“四化”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放《黃河大合唱》,你們知道這首曲子的作者是誰嗎?作品表現了什么精神?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自讀課文,思考討論:
1、個人成長與祖國的關系?
2、了解錢學森的故事,思考:錢學森毅然放棄在美國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是什么力量在支配著他呢?
3、像錢學森這樣時刻想著祖國,立志報效祖國的科學家還有很多很多,誰能說一說?
4、作為祖國未來和小主人,我們將如何報效祖國?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想。
三:練習。
完成課后“辨一辨”。
四、總結。
1、總結:不能因為祖國的條件落后就嫌棄她,要牢記兒不嫌母丑,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2、學習名言。
10、改革開放 成就輝煌
教學要求
使學生知道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從而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育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感情。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讀課文,思考:
1、改革開放后的深圳是一座怎樣的城市?1979年前的深圳又是怎樣的?深圳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改革開放20多年來祖國、江蘇、本地、家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經過了許多曲折和艱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作為新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該怎么做?
三、練習。
完成課后“辨一辨”。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改革開放20多年來,祖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老師希望你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練好本領,將來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去,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11、共同的心愿
教學要求
知道祖國領土不可分割,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關心祖國的統一問題,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于香港、澳門、臺灣等的資料。
揭示課題:香港、澳門、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神圣土地不可分割。實現祖國統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學文明理。
(一)、讀課文,思考討論。
1、為妥善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了什么偉大構想?
2、什么叫“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有什么重大作用?
3、當臺灣大學生克服困難把黃河水帶回寶島臺灣,親人們爭著一睹為快,這說明了什么?
(二)、學習名言。
1、學習名言:
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是我們這一代人光榮、偉大的歷史使命。
——葉劍英
2、討論: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你將如何為祖國的駐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總結全文。
同學們,祖國統一,眾望所歸。我們堅信:隨著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經過海峽兩岸全體中國人和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祖國完成統一、骨肉同胞不再分離、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共同心愿一定能早日實現。
四、作業。
1、指名學生讀課后“聽一聽”。
2、要求:注意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海峽之聲》專題節目,可以把收聽節目的感受寫日記。
12、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教學要求
知道民族的故事,懂得各民族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聽《中華大家園》,聽了這動情的歌聲,你有什么感受?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1、讀課文2~7節,思考:這部分通過哪幾個故事來說明道理的?
2、討論:
(1)第一個故事講了什么?我們感受到周總理什么精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第二個故事中的藏藥廠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當內地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時,藏藥廠是怎樣做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三、補充資料,深化認識。
交流課前收集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資料。
小結:各民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共同構成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我們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互相支持,因為“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四、聯系實際,強化導行。
1、齊讀最后一節。
2、引導辨析,議一議第一、二、三題。
3、學唱《大中國》。
【第12冊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第08冊品德與社會教案08-17
蘇教版第07冊品德與社會教案08-17
蘇教版第09冊品德與社會教案08-17
蘇教版第05冊品德與社會教案08-17
蘇教版第03冊品德與社會教案08-17
蘇教版第06冊品德與生活教案08-17
蘇教版第01冊品德與生活教案08-17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2-02
《品德與社會》設計思路解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