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高一數學教案>說課—《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說課—《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時間:2022-08-17 03:39:43 高一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說課—《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說課—《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深圳中學 白教授

    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公式的運用。

      B、能力目標:

      (1)通過公式的探索、發現,在知識發生、發展以及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聯想、歸納、分析、綜合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進的思維策略,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觀察、嘗試、分析、類比的方法導出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培養學生類比思維能力。

      (3)通過對公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的剖析,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目標:(數學文化價值)

      (1)公式的發現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熏陶。

      (2)通過公式的運用,樹立學生"大眾教學"的思想意識。

      (3)通過生動具體的現實問題,令人著迷的數學史,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樹立學生求真的勇氣和自信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心理體驗,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教學難點: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啟發、討論、引導式。

    教具:現代教育多媒體技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上幾節,我們已經掌握了等差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及其有關性質,今天要進一步研究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提起數列求和,我們自然會想到德國偉大的數學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學四年級時,一次教師布置了一道數學習題:"把從1到100的自然數加起來,和是多少?"年僅10歲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這使教師非常吃驚,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巧妙地計算出來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樣巧妙計算,那你們就是二十世紀末的新高斯。(教師觀察學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將此問題縮小十倍)。我們來看這樣一道一例題。

      例1,計算:1+2+3+4+5+6+7+8+9+10.

      這道題除了累加計算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組討論后,讓學生自行發言解答。

      生1:因為1+10=2+9=3+8=4+7=5+6,所以可湊成5個11,得到55。

      生2:可設S=1+2+3+4+5+6+7+8+9+10,根據加法交換律,又可寫成  S=10+9+8+7+6+5+4+3+2+1。

      上面兩式相加得2S=11+10+......+11=10×11=110
                   10個

      所以我們得到S=55,

      即1+2+3+4+5+6+7+8+9+10=55

      師:高斯神速計算出1到100所有自然數的各的方法,和上述兩位同學的方法相類似。

      理由是:1+100=2+99=3+98=......=50+51=101,有50個101,所以1+2+3+......+100=50×101=5050。請同學們想一下,上面的方法用到等差數列的哪一個性質呢?

      生3:數列{an}是等差數列,若m+n=p+q,則am+an=ap+aq.

      二、教授新課(嘗試推導)

      師:如果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a1,項數為n,第n項an,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如何來導出它的前n項和Sn計算公式呢?根據上面的例子同學們自己完成推導,并請一位學生板演。

      生4:Sn=a1+a2+......an-1+an也可寫成

      Sn=an+an-1+......a2+a1

      兩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個

            =n(a1+an)

          所以Sn=(I)

      師:好!如果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為a1,公差為d,項數為n,則an=a1+(n-1)d代入公式(1)得
    Sn=na1+ d(II)

      上面(I)、(II)兩個式子稱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公式(I)是基本的,我們可以發現,它可與梯形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相類比,這里的上底是等差數列的首項a1,下底是第n項an,高是項數n。引導學生總結:這些公式中出現了幾個量?(a1,d,n,an,Sn),它們由哪幾個關系聯系?[an=a1+(n-1)d,Sn==na1+ d];這些量中有幾個可自由變化?(三個)從而了解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個就可以求另外兩個了。下面我們舉例說明公式(I)和(II)的一些應用。

      三、公式的應用(通過實例演練,形成技能)。

      1、直接代公式(讓學生迅速熟悉公式,即用基本量觀點認識公式)例2、計算:

      (1)1+2+3+......+n

      (2)1+3+5+......+(2n-1)

      (3)2+4+6+......+2n

      (4)1-2+3-4+5-6+......+(2n-1)-2n

      請同學們先完成(1)-(3),并請一位同學回答。

      生5:直接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I),得

      (1)1+2+3+......+n=

      (2)1+3+5+......+(2n-1)=

      (3)2+4+6+......+2n==n(n+1)

      師:第(4)小題數列共有幾項?是否為等差數列?能否直接運用Sn公式求解?若不能,那應如何解答?小組討論后,讓學生發言解答。

      生6:(4)中的數列共有2n項,不是等差數列,但把正項和負項分開,可看成兩個等差數列,所以

      原式=[1+3+5+......+(2n-1)]-(2+4+6+......+2n)

        =n2-n(n+1)=-n

      生7:上題雖然不是等差數列,但有一個規律,兩項結合都為-1,故可得另一解法:
      原式=-1-1-......-1=-n
           n個

      師:很好!在解題時我們應仔細觀察,尋找規律,往往會尋找到好的方法。注意在運用Sn公式時,要看清等差數列的項數,否則會引起錯解。

      例3、(1)數列{an}是公差d=-2的等差數列,如果a1+a2+a3=12,a8+a9+a10=75,求a1,d,S10。

      生8:(1)由a1+a2+a3=12得3a1+3d=12,即a1+d=4

         又∵d=-2,∴a1=6

         ∴S12=12 a1+66×(-2)=-60

      生9:(2)由a1+a2+a3=12,a1+d=4
          a8+a9+a10=75,a1+8d=25

      解得a1=1,d=3 ∴S10=10a1+=145

      師:通過上面例題我們掌握了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在Sn公式有5個變量。已知三個變量,可利用構造方程或方程組求另外兩個變量(知三求二),請同學們根據例3自己編題,作為本節的課外練習題,以便下節課交流。

      師:(繼續引導學生,將第(2)小題改編)

      ①數列{an}等差數列,若a1+a2+a3=12,a8+a9+a10=75,且Sn=145,求a1,d,n

      ②若此題不求a1,d而只求S10時,是否一定非來求得a1,d不可呢?引導學生運用等差數列性質,用整體思想考慮求a1+a10的值。

      2、用整體觀點認識Sn公式。

      例4,在等差數列{an}, (1)已知a2+a5+a12+a15=36,求S16;(2)已知a6=20,求S11。(教師啟發學生解)

      師:來看第(1)小題,寫出的計算公式S16==8(a1+a6)與已知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生10: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有a1+a16=a2+a15=a5+a12=18,所以S16=8×18=144。

      師:對!(簡單小結)這個題目根據已知等式是不能直接求出a1,a16和d的,但由等差數列的性質可求a1與an的和,于是這個問題就得到解決。這是整體思想在解數學問題的體現。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n的運用一一剖析,引導學生觀察當d≠0時,Sn是n的二次函數,那么從二次(或一次)的函數的觀點如何來認識Sn公式后,這留給同學們課外繼續思考。

      最后請大家課外思考Sn公式(1)的逆命題:

      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對于所有自然數n,都有Sn=。數列{an}是否為等差數列,并說明理由。

      四、小結與作業。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來小結本節課所講的內容。

      生11:1、用倒序相加法推導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2、用所推導的兩個公式解決有關例題,熟悉對Sn公式的運用。

      生12:1、運用Sn公式要注意此等差數列的項數n的值。

      2、具體用Sn公式時,要根據已知靈活選擇公式(I)或(II),掌握知三求二的解題通法。

      3、當已知條件不足以求此項a1和公差d時,要認真觀察,靈活應用等差數列的有關性質,看能否用整體思想的方法求a1+an的值。

      師:通過以上幾例,說明在解題中靈活應用所學性質,要糾正那種不明理由盲目套用公式的學習方法。同時希望大家在學習中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更多的性質,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本節所滲透的數學方法;觀察、嘗試、分析、歸納、類比、特定系數等。

      數學思想:類比思想、整體思想、方程思想、函數思想等。

      作業:P49:13、14、15、17



    【說課—《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相關文章:

    《等比數列前n項和》說課稿07-06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教學設計06-07

    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解題思路08-15

    睡覺前說晚安的句子(精選225句)09-20

    說課教學反思08-25

    說課改作文05-05

    說課PPT模板07-21

    說課與教學反思01-28

    說課培訓心得12-06

    說課教學反思01-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高清揄拍国产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黑人巨大一区二区免费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日本 | 亚洲国产大片在线观看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老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