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 - 讓數學練習散發出人性和智慧
以下為部分內容,請單擊此處打開,或右件另存為下載一、 在開放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依據】開放題常常有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鑒于此,學生在找到知識要點,確定解題思路后,還要按照一定的邏輯層次,準確完整地組織答案,同時要對所得方法和結論進行認真篩選、推理、計算,力求解法新穎、獨特,答案最佳、最新。這是解答好數學開放題地保證。
【例1】學校有一塊長40米的正方形空地,現要在這塊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圃,使種植花草部分的面積占整個空地的一半。該如何設計花圃的建造方案?本題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必然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但若選擇最優設計方案,就要讓圖形回到實際問題中去。現摘錄幾種如下:
【評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數學開放題,重在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它融閱讀理解、面積計算、圖形設計為一體,不僅趣味性、應用性、創造性強、還滲透了美的設計理念,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二、在生活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態度和情感
【依據】人文性是從帶有現實問題的學校材料中凸顯出來的。這就要求數學內容更多的取材于生活,打破形式化的敘述,及時將具有生活背景和時代氣息的學習材料呈現給學生,才會折射出人性的美麗。
【例2】《分數的初步認識》設計了這樣一題“發散思維訓練”:媽媽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塊,小明吃了其中的4塊,小明吃了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
組織討論:
1. 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給爸爸、媽媽吃,爸爸和媽媽分別吃蛋糕的幾分之幾?
2. 小明吃了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爸爸和媽媽吃了幾分之幾,誰吃的多?為什么?
3. 如果你是小明,你覺得這樣分合理嗎?你會怎樣分這塊蛋糕?
【評析】從知識技能的角度看,這一練習充分挖掘了題目的智力因素,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達成了知識的掌握與應用這一目標。就人文精神來講,題目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尊敬長輩、人文關懷等意識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靈。
三、在整合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能力
【依據】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目標的把握與制訂,要有一種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大課堂教學觀、要重視實踐和綜合應用,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自己有的知識與經驗,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整合,這是一個不斷收集,不斷更新,不斷積累建構的動態過程,不僅應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人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使學生成為具有發展潛力的人。
【例3】《統計表》練習設計:
溧陽市教育局為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加強了學生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下面是針對白色污染進行的專項調查。
2004年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每月丟棄塑料袋的抽查情況:
月份 四月 五月 六月
只數 15 12 5
問題:看到這個統計表,你想到了什么?
請你們預測一下,十月份可能是幾只塑料袋?為什么?
【評析】一個個合乎情理的建議,一個個有理有據的猜想,透出了多少對環保的深深憂慮和對未來的良好祝愿,有激憤、有譴責、有教誨、有展望……凡此種種,情感的體驗與心靈的震憾,莫不來源于對身邊的生活現象和數學化生活材料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又正是對統計中的信息進行分析、解讀的結果。在這一練習中,學生既獲得了正確把握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人文素質和能力。
四、在探究中,增強學生的知識體驗和感受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師要把自主探究的機會、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從探究過程中感受問題的存在,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例4】為了引導學生重視課堂中40分鐘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過好課堂關,我給學生出了一道他們身邊的數學題:一個學期中(一學期按20周計算,一周五節數學課),我們真正用于學習數學的上課時間是多少?
學生計算:40×5=200分鐘(一周五節數學課)
200×20=4000分鐘(一學期按20周計算)
4000÷60÷24≈2.8天(一小時60分鐘,一天24小時)
【評析】這樣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方法,在探究中發現總結、驗證,不僅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更讓學生得到體會到我們根本沒有理由浪費課堂上40分鐘的寶貴學習時間,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珍惜學習時間的教育。
【數學 - 讓數學練習散發出人性和智慧】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策略08-24
淺談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設計08-18
如何提高數學練習的有效性08-15
語文課堂中的數學智慧08-18
聽《如何上好數學練習課》有感08-24
北師大版數學練習一教案04-02
數學圓形和方形教案05-05
數學圓的和方的教案01-05
《比和比的應用》數學教案02-25
引導反思會解問題,提高數學練習效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