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標準教材二年級下冊一單元教案
第一單元 位置
課題一 上、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使學生形成辯別一定的空間方位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頁。
教具、學具準備:學生準備水彩筆、圖畫紙。
教學重點: 三個物體之間的上、下關系及相對性。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這個學期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他們是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你們愿意和他們成為朋友嗎?(愿意。)現在我們就和聰聰、 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數學王國吧!
聰聰問我們:“鼻子下面是什么?”
學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們說的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上、下。(板書課題:上、下)
二、探究新知
1.舉出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
師:你能舉出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嗎?互相討論一下。
學生可能會說:課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們教室在二樓,樓上面是幾班,樓下面是幾班,等等。
師: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們說的都很好。
2.觀察畫面體會上、下含義。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知道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南京長江大橋去開開眼界,想去嗎?
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請朋友們仔細觀察,你都發現了什么?你想告訴大家什么呢?
學生可能會說:圖上有火車、大卡車、輪船、白云等。還可能會說:火車的下面有輪船,汽車在火車的上面等。
只要學生描述的比較清楚都要給予表揚、鼓勵。
師: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么多,那誰能說出,汽車的下面有什么?
可以是火車、輪船、江水、橋墩等。
[進一步感知上下關系,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師:你們想問什么呢?
學生提問題,其余同學解決。
3.打開書,把第1頁空白補充完整。
活動
1.拍手游戲。
a.師發口令,上、下拍手。
b.聽反語,師說“上”生在下面拍,師說“下”生在上面拍。
2.小組活動。
小組長發口令,其余小朋友動手擺,如把語文書放在數學書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語文書的上面。
3.畫一幅自己最喜歡的能表示上、下關系的畫。
[通過趣味練習,既聯系了學生的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畫一幅自己喜歡的又能表示上下關系的畫,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增添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結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高興嗎?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上、下的知識?
課題二 上下、前后、左右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
教具、學具準備:各種水果圖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樓梯圖,交通情景圖。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位置
師:現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機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規則,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請看畫面。(1.汽車通過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車停止前進,行人通過斑馬線。)
仔細觀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師: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揮嗎?(紅綠燈。)
師:對,是紅綠燈,它的作用可真大。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紅、黃、綠燈是怎么擺的呢?(與同桌小朋友輕聲說一說。)
學生交流。(紅燈在黃、綠燈上面,綠燈在紅黃等下面,黃燈上面是紅燈,黃燈下面是綠燈,紅燈下面是黃燈,綠燈的上面是黃燈。)
聯系實際提問:剛才,同學們把3盞燈的上、下位置關系說得很完整,(板書:上下)再看看,在我們的教室、有這樣上、下的位置關系嗎?身體呢?
2.前、后。
下面,請小朋友繼續看畫面,綠燈亮了,汽車繼續前行,這時,畫面上有幾輛車,你能不能用前、后來說一說它們又是怎么排的呢?
學生交流。(摩托車的前面是小轎車,小轎車的后面是摩托車;摩托車后面是公交車,公交車前面摩托車。)學生交流中出示板書:“前”“后”。
師:你喜歡哪輛車,就用前、后說說它的位置。指名說、交流說。
聯系實際問:汽車有前、后位置關系,(板書: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這樣位置關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也可以說,你在這個同學的前面或后面。自己說一說。從前往后數,他在第幾個,從后往前數呢?他的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呢?
3.左、右。
師:剛才小朋友介紹得很完整,老師很滿意。
師: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師:請舉起你的右手。
師:左手、右手是對好朋友,團結起來力量特別大。其實在我們身上也有這樣的好朋友,同桌同學互相看看,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找找看。
要求學生摸著說,其他小朋友也跟著摸一摸。
師:認識這些好朋友,現在我們就用左、右手來活動活動,好嗎?
先請同學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讓學生學著做。
師:除了身體有左、右之分,你們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學呢?
4.相向左、右。
師:現在請同學舉起右手。(教師面對學生也舉右手)老師舉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時間讓學生爭執)有說左手的,有說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沒關系,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老師舉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對性。
師:請同學看屏幕(樓梯圖),這是什么?學校要求同學上、下樓梯要靠哪一邊?(右邊)。這里有兩個小朋友,一個要上樓梯,一個要下樓梯,上樓梯要靠右行,應是靠哪邊?你能幫他找找嗎?(出示箭頭)這個小朋友要下樓梯,他靠右行了嗎?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應靠哪邊呢?兩個同學要同時上、下樓梯,你們看他們都靠右行了嗎?這樣做有什么好處?(避免相撞。)平時,上、下樓梯要靠右行,做個講文明的好孩子。
二、運用知識,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出示課題)
師:老師帶來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學知識來擺一擺(蘋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擺在桌上。先放蘋果,在蘋果右邊擺上葡萄,在蘋果左邊擺上香蕉,在香蕉左邊擺上梨子,在葡萄右邊擺上草莓。
師:一共擺上幾種水果?從左往右數,香蕉排在第幾個?從右往左呢?
師小結:同一種水果,從不同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要說清楚是從左數,還是從右數。
師:葡萄擺在蘋果的上面,香蕉擺在蘋果的下面,草莓擺在梨子的右邊。
師: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學具?(讓1名學生說)。你能利用今天所學上、下、前、后、左、右來整理嗎?怎么擺就怎么說。
展示擺的結果。(請3位同學介紹。)
師:文具擺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學習,平時,小朋友整理過房間嗎?你能幫助圖上這位小朋友整理嗎?整理之前我們來認識這些生活用具,它是……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擺在合適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組擺放最妙。(交流。)
小結:老師認為各個小組都有特色,你們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整理呢?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師指著板書)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經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車上,汽車是向左拐,還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斷,你能向老師這樣舉個例子說說嗎?學會了上、下、前、后、左、右我們就要懂得在生活中進行應用。
第二課時 左 右
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
2.使學生初步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頁。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
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設計
一:游戲進入新課,感知自身的左、右
1.反動作游戲感知相對性。
師:我們前面認識了上、下、前、后,下面我們一起做個反動作練習的小游戲,游戲之前誰來說說什么是反動作?(學生回答,師生共同做反動作游戲)
2.舉手游戲建立左、右標準。
師:大家喜歡做這樣的游戲嗎?喜歡的請舉手。(學生有的舉左手、有的舉右手)
師:我看到大家都喜歡做游戲,誰愿意告訴我你舉的是哪只手?和他舉的一樣的同學請舉起你的左手(右手),那其余的同學舉的是哪只手呢?( )
師:我們都有兩只手,左手和右手。(老師背對學生舉起)大家說說我們在生活中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學生舉例)
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大家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上還有這樣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嗎?(學生匯報。)
師:我們身體上像左手、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可真不少呀!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3.機器人游戲,感知身體的左、右。
師:下面我們就來做個機器人游戲,我做遙控器,同學們做機器人,我發出指令,比一比哪個機器人做的又快又準。機器人準備好了嗎?
a.伸出左手擺一擺,伸出右手擺一擺。
b.跺跺你的左腳1、2、3,跺跺你的右腳。
c.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d.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e.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
f.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g.左眼眨三下,右眼眨三下。
二:找鄰居,鞏固練習
1.學生找鄰居游戲。
師:我們一起來做個找鄰居的游戲。誰先說說什么是鄰居?在我們的教室里,誰是你的鄰居?
游戲方法:師任找一位學生A站起。A說:我的前面是(全班同學一起說是B),如果說對了,B站起來說:“答對了”。A可以問自己前、后、左、右4個方向的鄰居。
師找3~4人,共同做這個游戲。然后每人都找出自己的鄰居,告訴同桌。
師: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鄰居,在以后共處的日子里可要相互團結、相互幫助。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創造性地設計了“找鄰居”這個游戲活動,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這個游戲的設計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訓練了學生快速反應能力。]
2.老師找朋友游戲。
師:同學們都找到了自己的鄰居,老師也要找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只要符合我要求的就是我的好朋友。
a.每排從左數第二個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
b.每排從右數第三個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
c.從前面數第四個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
d.從后面數第一個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
e.從左數第5個,從后數第6個,同時符合這兩個要求的是我的好朋友。
[老師充分地參與到學生活動當中去,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練習了左、右,又讓學生對老師有一種親近感。]
三: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師:我和我的好朋友握握手,現在請一、三、五排同學向后轉,全體起立,伸出右手和你對面的同學握握手。好,握著別松開,你發現什么了呢?你的朋友伸的是右手嗎?看起來好像不一樣呢?為什么?(學生討論得出:因為我倆是面對面的,所以看上去不一樣。)
[通過學生相對而立,伸右手握一握,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對面的同學與自己的方向不一樣。初步感知對面同學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四:左、右相對應練習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舉手游戲。
要求:1.和老師舉的一樣。
2.說出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
其中老師先和學生一個方向,然后和學生面對面。
[這個游戲的設計,老師和學生融為一體,學生樂做、樂學,玩中鞏固了知識。]
五:左、右的應用
師 :小動物排一隊做操(分別是:小貓、小豬、小松鼠、青蛙)。聰聰站在背后,說從左數青蛙排第一。明明站在前面,說從左數,小貓排第一。請大家來判斷,他倆誰說的對。學生意見不一致,讓學生實際來扮演,4位小朋友扮演小動物站在路中間,兩邊小朋友分別扮演聰聰和明明。最后得出結論,他倆說的都對,因為他倆是面對面的。
[組織有效的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知識的獲得是自己體會出來的,而不是老師教的,是自己發現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的。通過表演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六:1.猜一猜。
師:小朋友們看,小汽車和我們捉迷藏呢!
一排汽車,樹叢擋住了一部分,其中,露出4輛,第4輛說:“從右數我排第二,猜一猜,我們這一排共有幾輛車?
2.左、右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一個社會沒有秩序,生活將會雜亂無章。人們為了維持秩序設定了一些規則,大家按規則行事,生活就變得井然有序。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度規則的事例也很多。如:教科書第6頁“生活中的數學”4幅圖,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左、右,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七、小結:
通過做游戲活動,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 位 置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確定、描述物體的位置。
2.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培養實踐能力。
3.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結合活動,使學生受到熱愛勞動、助人為樂、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
教具、學具準備:有關課件、座位號、電影票等。
教學重點:掌握按行、列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鞏固舊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戲。
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做什么游戲?
[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直接激趣,調動全班的興趣和積極性。]
出示小動物躲藏圖(小動物正躲在房間里:小鴨躲在寫字臺上面,書的左面;小狗躲在寫字臺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這四只小動物都是學生熟悉并且喜愛的卡通形象,如此的取材具有親切感,使學生很快就融入捉迷藏的情景中。]
讓學生找這些小動物(隨著回答點擊該動物,它就會閃爍顯示。)
引出課題:板貼“位置”
2.讓學生向老師介紹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學,介紹到誰,該生站起來向老師招招手。
[聯系實際,通過介紹既鞏固了舊知,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激起學習興致,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新授
1.聯系主題圖,學習新知。
(出示P5主題圖)這是一年級5班的同學們,看!他們坐得多整齊呀。數一數一共有幾組?每組有多少人?
老師向學生介紹一位新朋友,名叫樂樂。告訴學生他坐在第一組第二個座位,讓他們發散思維在主題圖中找到他。
學生可能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a.從左往右第一組,從前往后第二個。
b.從左往右第一組,從后往前第二個。
c.從右往左第一組,從前往后第二個。
d.從右往左第一組,從后往前第二個。
[對于以上答案都都充分肯定,但是新朋友只介紹了一位,怎么會出現這么多的答案?這一矛盾為下文設疑,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這時,教師點明問題所在“沒有說清是從什么方向數的”,點明了定方向的重要性。]
教師完整地描述樂樂的位置“從左往右第一組,從前往后第二個座位。”讓學生找。(學生找到“第一組第二個”。)
說說自己還想和一年級5班的哪些同學成為好朋友。(同學互說,然后指名說)
[這一曲折找尋的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到渠成地解決了教學重點。而這一知識的形成蘊含于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滲透了科學的數學思想方法。]
注意:教師要引導學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聯系實際,學習新知。
從左往右數,請第一組同學向老師招招手;第二組同學點點頭;第四組同學笑一笑;第六組同學……
同桌互說從前往后數,你排在第幾?
說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學的位置。
開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誰”的游戲。
[這樣的設計調動了全班的參與意識,變一問一答式教學為全員參與的玩中學、樂中知,同時,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在此基礎上讓同桌說說前、后、左、右同學的位置,聯系舊知,使描述進一步深化。本環節一、二兩層,由主題畫到身邊的實際,由找朋友到說朋友的位置,層層相扣、逐步滲透,深化知識的內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決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三、活動
1.設計新同學的座位。
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給新轉來的一名同學安排座位。
注意:根據學生的回答深入挖掘德育內容。
[這是一個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安排新同學的位置并非易事,它要考慮到各種有關因素。如,有些學生把他安排到和一名成績優秀的同學坐,這就考慮到他的學習方面;有的聯系這個學生的實際高、矮等情況去安排……,無論怎樣安排,都體現了分析思考的過程,同時,用恰當的語言把自己的設計描述出來。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一次良好的實踐機會,不僅鞏固了新知,而且鍛煉了分析、綜合及口頭表達能力。]
2.找住址。
a.情境說明:這是一幢漂亮的新樓,分為一、二兩單元,數一數一共有幾樓?(4樓)每一樓都有兩戶人家,靠左的為左室,靠右的為右室。這幢新樓里住著解放軍叔叔、王爺爺、音樂老師等很多人。展示一幢樓房(由第9頁第7題改編,把“門”改為“單元”、把“層”改為“樓”。)
[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以上的修改,這更貼近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
b.活動。
⑴春節快到了。老師要選幾名能歌善舞的同學到解放軍叔叔家慰問,哪些同學愿意參加?(選3名學生問一問各準備了什么節目?然后讓他們根據地址“一單元3樓右室”找圖上住房的位置。)
⑵誰愿意到王爺爺家做好人好事?(地址:一單元2樓左室)
⑶誰愿意把這封信送給音樂老師?(地址:2單元4樓左室)
[整個活動,體現了荷蘭數學家和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這句話。教師不是死硬地教實踐方法、程序,而堅持“做中學”思想,優化和加強實踐活動,從活動中體現、內化。]
3.找電影院座位。
⑴ 創設情境,解決難點。
(掛圖出示:星期天樂樂去看電影,他買了一張2排3號的電影票,他拿著票走進電影院發現有兩扇門“單號門”、“雙號門”,樂樂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應該進哪扇門呢?”)
(教師邊出示示邊敘說情景。)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幫助他。
(學生回答后,師:樂樂由單號門進入看到電影院內有很多座位,他急了“這么多座位我應該坐哪一個呢”?)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幫助他找到座位。(小組討論得到:先找到2排,再找3號。)
⑵ 模擬影院,實踐活動。(事先在座位上貼好和電影院座位號一樣的號碼,每個號碼下面有一張電影票。)
如果教室就是電影院,讓一名學生起立帶領大家從前往后數一共有幾排。
分組討論:座位上的號碼是怎樣排列的?(得出:從中間起左邊是雙號,右邊是單號;中間號碼小,向兩邊逐漸變大。)
考考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一本領,讓他們從座位號下拿出電影票去找座位。(德育:我們知道電影院是一個公共場所,我們應該遵守公共秩序,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
學生們在門外自覺排隊入場找座位,鼓勵學生互相幫助。
[為了解決“找座位的方法”這一難點,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融入問題中來,積極地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解決難點,掌握其基本方法。在一系列知識準備完成之后,從圖中電影院的畫面回到實際中來,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放手讓學生自己進場找座位。通過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這項本領。]
反饋:請同學互相檢查是否坐對了;指名說自己的座位號,其他同學檢查。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新標準教材二年級下冊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一年級下冊教材教案11-23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1-26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5篇03-03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5篇)03-03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4篇03-04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4篇)03-04
統編教材高一語文下冊鴻門宴教案11-08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5篇01-26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