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1
點擊瀏覽該文件
《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考生,謝謝!
現在開始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米洛斯的維納斯》,作者:清岡卓行。我將從以下7個方面剖析本課。
《米洛斯的維納斯》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2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美的真諦,本文是一篇藝術隨筆,蘊含作者的美學主張,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習本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本課計劃用時1課時。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素養,但審美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節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的美學觀點,接受美的.熏陶;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句的含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藝術的殘缺與完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本課將采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本著“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擬定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古人云:“未見興趣,必不樂學。”多媒體播放一段盧浮宮的視頻最后定格在維納斯雕像之上,激發學生興趣,順勢導入新課: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盧浮宮的“首席珍寶”,被公認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欣賞她的美吧。
第二環節: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2步展開
1.學生結合導學案,了解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征和有關傳說,把握維納斯雕像的形體美。
2.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將播放一段名家范讀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讓學生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師生討論,共同明確: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其余段落則分別從正面、反面和側面對這一中心進行論述,分別闡述了必須失去雙臂、不能復原雙臂以及只能失去雙臂,層層遞進,全面支持了主旨句。
第三環節: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2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出問題: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給了作者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具體闡述這種感受的?小組自由討論,每組選派代表發言,我將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補充:“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秀美的雙臂,種種虛像絕妙地烘托著這尊雕像,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也體現了藝術欣賞的一條規律,即殘缺美。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所有的殘缺都是美嗎?設置此環節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讀通到讀懂,進而讀中設疑。小組交流討論,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這一問題。
第四環節:拓展升華,課堂小結,用時約5分鐘
藝術創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舍棄一些東西,反而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使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怎樣的體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預留3分鐘,讓學生回顧當堂所學。我將進行課堂巡視,及時解答學生疑問。
整堂課,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完成課前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寫一段文字,談談你對殘缺和完美的認識,發布到班級博客中。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后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擦黑板,道別)
《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3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地位: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高中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課文,本單元都屬文藝論文,重在講知識或道理,讀者從中既能獲得新知,又鍛煉了思維能力,還能感受到濃濃的理趣。本課則闡述作者的一個美學觀點,即殘缺美。
2、教學目標:
學生在上學期賞讀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花未眠》闡述了美是邂逅所得及藝術源于生活的美學觀點,《米洛斯的維納斯》則是學生在學習美學知識方面的深入與延續。根據學情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理解文章的殘缺美,把握本文關鍵語句的含義,提高審美能力,能夠運用課文中的觀點,解決文藝欣賞方面遇到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深入閱讀課文,探究問題。
通過討論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談對課文的理解,談對作者觀點的認識和評價,教師注意及時糾偏,并引導話題的走向。
以本文為契機,引入有關的文學藝術欣賞知識。教學時圍繞維納斯雕像,介紹和本文作者觀點相通的中國畫的虛實相生的原則,結合圖片,以直觀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的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以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貫穿審美追求,未來社會更崇尚對美的發現、追求和創造。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應該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西方美術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歷來被視為希臘雕刻藝術的珍寶。學生對她的欣賞將會提升審美品位。
3、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提出的殘缺美,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虛實相間”的藝術原則。
教學難點:對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辯證地分析藝術作品的殘缺與完整。
本文為譯著,又是抽象的理論文章,在語句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把對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作為難點之一;難點之二則是啟發學生辯證地分析藝術作品的殘缺與完整,斷臂維納斯只是一個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殘缺的藝術品都是美的。
二、 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
1、欣賞品味法:課文以米洛斯的維納斯為審美點,以蒙娜麗莎與勝利女神為襯托點,以齊白石畫為深入點,以自然殘缺美為延伸點,以人生的殘缺美為德育點,這些抽象的理論都以圖片的形式來進行直觀地學習,形成視覺沖擊力,吸引學生細細品味。
2、自讀探究法:由于本課是自讀課,因此課文教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為主。找出問題,看書篩選信息解答。
3、 自由討論法:如何為斷臂維納斯復原,學生會各持己見,這是一個討論的熱點。在拓展深入時,讓學生判斷什么樣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這就是價值觀與人生觀的體現,這個問題也會引發爭論。討論時教師可加入自己的觀點,也可留下空白,由學生自己甄別。
4、講練結合法:在品味了斷臂維納斯后,又瀏覽了蒙娜莎神秘的微笑,就展示幾幅勝利女神的遠近的雕像,讓學生寫一個片斷,進行審美練習。
教學手段:本課將大量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首頁:斷臂維納斯的美在璀璨的盧浮宮的襯托下更顯得莊嚴而典雅。在巴黎一瞥中將幾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圖片展示給學生,然后引出盧浮宮三寶,配上了《雪絨花》的音樂,意境很美。在拓展深入中,有齊白石的繪畫,有當代攝影作品,有殘疾人的幾幅圖片,以此輔助學生深入理解殘缺美在藝術及人生中的體現。最后的審美練習也展示勝利女神的雕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她的形象美和神韻美。這些圖片的應用將和本課對美的闡釋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美的教學氛圍。
三、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流程設為六個環節
(一)導語:由巴黎引出盧浮宮三寶,從而順理成章把學生的目光聚焦在盧浮宮鎮宮第一寶——莊重典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上。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是浪漫之都,是藝術之都。它有美麗的塞納河,有經典的艾菲爾鐵塔,有絢麗的小區廣場,輝煌的紅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盧浮宮┄┄在盧浮宮里珍藏了三件鎮宮之寶。
(二)學生閱讀課文,提出問題。這個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
(三)課文探究
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補充總結為以下六個
1、本文談了一個美學觀點, 這個美學觀點是什么?
2、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3、維納斯失去雙臂后,獲得了一種抽象的藝術效果,這種抽象的藝術效果是什么?
4、為什么作者不贊成復原雙臂?
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復原計劃,告訴我們你心中完整的維納斯是什么樣的?
6、維納斯為什么只能失去雙臂,不能失去其它部位嗎?
這六個問題由學生品讀課文,討論完成。
(四)拓展深入
引導學生追根溯源。清岡卓行并不是殘缺美的首創者,我國古代早就有相關的論述。老子云:“大音無聲,大象無形。”即是說最大的樂聲聽來反而無音響, 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跡。
我國古代繪畫中體現了空白藝術,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如齊白石畫蝦,他只畫蝦的`動作,而空白處觀賞者便想象成了水。空白藝術與殘缺美是一脈相承的。
“空白”是虛,物象是實,虛與實辯證地統一于藝術品中。從“空白”的價值意義來看,“空白”并非沒有東西,而是在于求其空靈,不是空而無物,而是虛中求實。藝術品中的“空白”體現一種“虛靈”的“空間感型”,使藝術品虛實相映,形神兼備,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受。在音樂、繪畫、雕塑、建筑、文學、戲劇、電影、曲藝等藝術形式中,歷來都講究虛實相間的藝術。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虛實相間的藝術,可展示幾幅古畫,與學生共同品味。
然后向學生出示兩幅作品,《玻璃破碎的瞬間》是一幅攝影作品,一只高腳酒杯破碎的一剎那,藍色的液體流出來。“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影壁”在頂部特意設計成了殘缺。這些都是殘缺美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應用。而在文學作品中殘缺美是如何表現的?
比如結局離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會產生殘缺美的效果。《水滸傳》里黑旋風李逵憨直忠勇,卻又魯莽得可愛,《紅樓夢》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國演義》中張飛的粗心等,這些缺點使人物形象更飽滿生動,富于個性,真實可信,流傳千古。
現在就讓我們從藝術中走出來,走到大自然中,月圓月缺,潮起潮落,花開花謝,云卷云舒,所以殘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殘缺美是如何創造的。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會想到殘疾人:阿炳,奧斯特洛夫斯基,張海迪等,然后學生就能夠說出他們用意志創造了美。
教師引導升華本課:你認為人應該追求什么樣的人生,或者說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讓學生各抒己見,自由發言,暢談心志。
(五)審美練習
中國古代讀書方法中有知出知入法,就是要能讀進去,也能跳出書中觀點的束縛,現在就讓學生走出清岡卓行的思維空間,重新審視維納斯的美。 學生除了殘缺美外還可以看出這座雕像的形體美和莊嚴典的神韻美。用課件展示板書:
1、 完整的藝術美。
1、2、完美的形體美
1、3、古典的神韻美
重點引導學生品味她的神韻美。俄國古典派評論家溫克爾曼用這樣兩句話來贊賞希臘雕像的美:崇高的莊嚴,偉大的靜穆。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說里說:“〈米羅斯的維納斯〉比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更不容懷疑。”這意思是說在保衛人性的尊嚴方面,它也許更有力量,她大方而雄偉,坦蕩而又自尊,在她面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以及對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教師啟發學生:完整的藝術就不美了嗎?其實蒙娜麗莎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絲毫不亞于斷臂的維納斯。然后讓學生閱讀語文讀本傅雷的《蒙娜麗莎之美》),學生找出描寫畫面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的語段: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義是什么?是不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的溫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傷的微笑?這微笑,是一種蘊藏著的快樂的標幟呢,還是處女的童真的表現?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這是一個莫測高深的神秘。
最后要根據上面學生獲得的知識與能力進行一個片斷寫作練習,學生仔細看《勝利女神》的雕像,欣賞《勝利女神》之美,不少于200字。
(六)布置作業:閱讀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與實》
四、 說板書
米洛斯的維納斯
必須失去雙臂 —— 才有無數雙玉臂
殘缺美 不能復原雙臂 ——“有”限制了想象 人生?
只能失去雙臂 —— 雙臂可千變萬化
五、 說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滲透一些美學知識對學生在欣賞文學藝術時會獲得審美體驗,可以說通過本課可以對學生藝術修養起到一個啟蒙的作用。而對藝術的審美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內在,有的人追求享樂,有的人追求奮斗,有的人奉獻,有的人索取。總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剎那間的選擇會決定一生。教師與家長以及社會是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指向,這種美的指向在學生潛意識中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人類在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會的車輪前進,這種追求就不會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這樣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相關文章: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學設計08-24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02-20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7篇02-20
《米洛斯的維納斯》高一語文教案08-19
高一語文教案:米洛斯的維納斯07-03
普羅米修斯影評08-22
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06-04
《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08-16
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10-20
《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