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導學新概念:新教材說明指出:“閱讀訓練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現代文和文言文,著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和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正是依據這個要求確定的。在我國的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精品,縱橫古今,囊括中外。課本編者獨具匠心精選了許多美文精品,特別是現當代的一些學者文人的作品。如錢鐘書、余秋雨、汪曾祺、朱光潛等。面對這些熠熠發光的篇章,分析評價、借鑒吸收顯得尤為重要。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強調從某一個側面進行分析,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方可談得上借鑒吸收。當然我們借鑒吸收的是其中的精華,借鑒吸收的是有用的東西。而《咬文嚼字》本身了具有這種特點。
教學設計:
一.導語設計:
我國古代流傳著許多古人煉字的好例子,大家能舉上幾個嗎?(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這些煉字的做法,似乎顯得有點咬文嚼字,但實際上卻調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達。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正闡明了這一點。
二.教學過程設計:
要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仔細分析原作,可設計表格幫助學生分析。
參考表格如下:
例子 分析 說明的道理 文章主旨
品味評價:
本文除結語之外,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例一說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例三說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正面是善用聯想意義,可使意蘊豐富,有美妙的藝術效果;負面,是“套板反應”,一派套語濫調,全無新奇的意味。
還可以采用復述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做出評價。
借鑒吸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教師可引導學生召開專題討論會,研討學習了朱光潛的《咬文嚼字》后你得到了什么或應吸收借鑒哪些。如從材料方面,可以領會借鑒材料的重要,更領悟到積累材料的方法。從觀點方面,注意領會觀點和材料的完美統一。也可以研討這些觀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為了檢驗學生借鑒吸收的結果,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練習來強化。如:
1.比較下列各組句子,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評析。除此之外,低還有什么獨到見解?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A.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B.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A.僧推月下門。
B.僧敲月下門。
A.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B.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A.這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
B.東家之子(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A.紅杏枝頭春意濃。
B.紅杏枝頭春意鬧。
2.作者認為王若虛對《史記》中“李廣射虎”一段的修改“實在遠不如原文”,并說“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對改前與改后還有什么見解嗎?
3.要求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任找一篇,也來個“咬文嚼字”如何?
【《咬文嚼字》】相關文章:
書道——咬文嚼字08-18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08-25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02-13
咬文嚼字 品出語文味04-26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9篇08-20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教案11-15
咬文嚼字,讓“高考優秀作文”更優秀08-18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教案(通用6篇)04-22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6篇)05-13
文言文教學中的咬文嚼字 以《童趣》為例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