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屈原(節選)·.示例之一.
教學要點
1.簡介歷史劇《屈原》。
2.劇本的情節結構及矛盾沖突。
3.分析劇本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預習作業。
1.掃除閱讀障礙,識記生字,理解詞語。課前出示小黑板。
生字:殤shāng 譎jué 鞺táng 鞳tà 稽qǐ 睥pì 睨nì 痙jìng 攣luán 饗xiǎng 潸shān
詞語:詭譎 睥睨 拜手 稽首 容恕 陰柔 潸然 拋撇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亦圣亦狂,即狂即圣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2.通讀課文,初步了解劇本情節和劇中人物。為劇本劃分層次,在預習本上寫出各層次大意。將劇中人物(包括未出場,而在對話中提及的)歸類,也寫到預習本上。
二、講課安排。
1.簡介歷史劇《屈原》。
提問:《屈原》是郭沫若先生在半個世紀前寫的歷史劇。這部歷史劇當年在重慶公演,受到了周恩來同志的高度贊揚,引起了強烈反響。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和愛國者。他生活在距今大約二千三百多年前戰國晚期的楚國。屈原所處的時代是各國間政治軍事斗爭十分激烈之時。屈 原對內主張革新政治,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但是遭到了以楚懷王為首的,包括上官大夫靳尚,后來的令尹子蘭等人的排擠和迫害,先后被流放到漢北和江南沅、湘一帶。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和其它多數作品,大約寫在流放期間。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人民四散逃亡,楚國君臣倉皇出逃。理想毀滅,國家危亡,人民遭難,使屈原極度悲憤,痛不欲生。傳說這一年農歷五月五日,屈原自沉汩羅江殉國。
屈原創立了楚辭這種詩歌體裁,開創了中國詩歌史積極浪漫主義的源頭。他的代表作是《離騷》,課文中的《雷電頌》雖不是屈原的詩作,但那里面激蕩的烈火般的熱情,卻確實體現了《離騷》的靈魂。
歷史劇《屈原》,源于歷史,但又不拘泥于歷史,在尊重歷史精神的基礎上,發揮了合理想象,進行了藝術創造,把戲劇矛盾集中,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戲劇沖突。課文節選的是這部五幕話劇的第五幕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原劇的五幕分別是“橘頌”、“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板書五幕標題)
思考:《屈原》完稿于1942年1月11日深夜。從動筆到完稿前后十天,累計用時不足四十小時。出于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動力促使郭沫若先生思如潮涌般地寫出了這部氣勢激越雄渾的歷史劇呢?請根據課本“預習提示”,用自己的話回答。
提示:促使郭沫若創作這部歷史劇的動力是一股抗日救國的熱情,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對內專制、對外妥協的一腔義憤,是對光明自由的新中國的熱望。劇中楚國的狀況象征著1942年國統區的現實,屈原的精神代表著郭沫若以及全中國進步人士的希望與追求。
2.劇本的情節結構及矛盾沖突。
戲劇沖突比生活矛盾更典型、更強烈、更集中。這一點,大家通過學習《雷雨》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看看劇作者怎樣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在一個昏暗陰森的神殿集中表現兩千多年前歷史上楚國的光明與黑暗的斗爭,進而象征五十多年前中國現實中光明與黑暗的斗爭的。
學生為劇本劃分結構,寫出各部分大意。
.總結歸納:學生發言。
(1)戲劇沖突是曲折發展,逐步上升,發展到高潮的。課文節選的是第五幕第二場,這是全劇的高潮。在這高潮中依舊迭起著高潮。先是靳尚向鄭詹尹授意,密謀暗害屈原,接著是命名為《雷電頌》的屈原的長篇獨白,掀起了第一個高潮。一方是邪惡勢力密謀策劃,一方是正義化身的呼告詛咒,預示著更激烈的直接沖突必將到來,于是有了鄭詹尹的勸誘,嬋娟的獻身和壯麗的火葬,使全劇達到了最高潮。
(2)劇本中的戲劇沖突主要具體表現為劇中人物不同性格的沖突,因此主要人物登場退場的變化就成為了劇本情節推進發展的重要標志。據此,我們可以判定靳尚和鄭詹尹的退場、屈原的登場是劇情的一個分界點。第一部分表現南后、靳尚等人的狠毒陰險,第二部分展示屈原對光明的渴望和對黑暗的詛咒。當屈原的長篇獨白結束后鄭詹尹再次出場,光明與黑暗展開了正面交鋒,其結果以嬋娟獻身和鄭詹尹被殺而結束,這是第三部分。
在第三部分中,戲劇沖突仍然體現出曲折發展的特點,人物的變化同樣標示著情節的推進。鄭詹尹的勸誘是這一局部情節的開端。嬋娟和衛士甲登場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嬋娟獻身使情節達到高潮。衛士甲由靜立殿下到上殿,殺掉鄭詹尹,和屈原一起為嬋娟舉行莊嚴壯麗的火葬,并提出奔赴漢北的辦法,使全劇在高潮中降下帷幕。因此第三部分又可劃分為三個層次。
引導:課前我們要求大家在預習本上寫出各部分大意。現在根據討論結果修訂自己的預習作業,然后把各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各層次的大意凝縮成簡明整齊的短語,可以互相交流討論。
.總結板書:
3.分析人物形象。
引導:課前要求同學們把劇中人物歸類。現在我們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來寫一下。
同學補充修訂,.總結板書:
黑暗勢力 光明力量
(秦國) (楚國)
張儀 國王 屈原
南后 嬋娟
靳 尚 河伯
鄭詹尹 衛士甲
子蘭
宋玉
引導:分析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只把他們歸類為“黑暗”、“光明”還是不夠的,只有具體分析他們通過各自的戲劇語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我們才能深刻理解這部歷史劇的象征意義。
這一節課我們重點討論南后、靳尚、鄭詹尹、嬋娟、衛士甲五個人物。讓我們先看左邊的三人。先看他們的共同特點,同學發言,要求有理有據。
學生課堂發言。
.總結,這三個人物的共同特點是邪惡、陰暗、賣國。他們邪惡,殘害忠良,他們分別是企圖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劃者和執行者。他們陰暗,害怕陽光與人民:南后下的是密令,靳尚是“蒙面、詭譎地登場”,鄭詹尹更是怕“惹出亂子”,戰戰兢兢。他們賣國,他們癡想商於六百里土地,統統成了張儀的應聲蟲。同學們注意,郭沫若說過,“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征我們當前的時代。”南后、靳尚、鄭詹尹這幫魑魅正是國民黨反動派對外妥協,對內專制的象征。
當然,這幫丑類又是各有特點的,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言行具體分析。
提問:鄭詹尹先對害死屈原持有疑問,后來又對屈原表示了很多同情,對這些應當怎么看呢?
.總結:南后狠毒,用靳尚的話說:“南后的脾氣,你是知道的……明天便把你一起處死。”靳尚陰險,他不但催逼鄭詹尹毒殺屈原,而且親自設出勸誘屈原的詭計。鄭詹尹偽善。他是這一場中邪惡勢力的代表人物,他開始對毒殺屈原有疑問,只是怕“惹出亂子”,怕毀了他的廟宇。他再三勸誘屈原喝下毒酒,甚至假惺惺地咒罵自己的女兒鄭袖。他做壞事又膽怯,誘哄屈原又心虛地問“該不會疑心酒里有毒吧”。他最后被衛士甲用正義之劍刺殺正是罪有應得。
課文第一部分集中體現了這幾個人物的性格。指定兩個同學分別讀靳尚和鄭詹尹的對話。
提問:靳尚的兩段比較長的道白,從中對當年楚國的狀況有什么認識呢?
學生發言。
.總結:第二段道白(“哈哈……明天便把你一起處死。”)道出了楚國統治階級內部相互威脅利誘、狼狽為奸的狀況。第一段道白(“哼……一場大禍就可消滅于無形了。”)表明了屈原在楚國內外的威望,表明了人心所向。郭沫若就是這樣深刻而具體地象征了以“陪都”重慶為中心的國統區。它的出演不啻于在這幫反動派頭上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屈原》上演不久就被禁演,也可以看出反動派對它的畏懼。
引導:下面我們繼續分析右邊嬋娟和衛士甲這兩個人物都是在課文第三部分中登場的。嬋娟和衛士甲各有一段較長的道白。先請兩個同學分別朗讀,然后分析他們的性格特點。
提問:課后“思考和練習”二,是一道關于嬋娟的問題,哪位同學回答?
學生發言。
.總結:嬋娟是屈原的侍女。她愛戴、崇敬屈原,把他當作“父親”、“師長”;她雖是“普通人家的女兒”,但卻深明大義。她不屈從于子蘭的威逼利誘;她熱愛祖國,她把愛屈原與愛祖國結合在一起,以為此獻身為幸運。嬋娟是真、善、美的化身。嬋娟為祖國和正義而獻身有力地烘托了屈原正氣凜然、英勇無畏的形象,使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沖突達到高潮。
提問:那么,衛士甲這個人物呢?他的性格特點是什么?劇中寫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回答。
.總結:衛士甲原是楚宮侍衛,是被嬋娟堅貞不屈的精神所感動,勇敢地陪助嬋娟來救屈原的。他是下層士兵的代表,也是漢北人民的代表,在他身上體現著人民群眾的愛國精神,也體現著正義的感召力量。他把嬋娟帶到屈原身邊,向屈原陳說了事情原委,懲治了奸佞的鄭詹尹,與屈原一同為嬋娟舉行了莊嚴的火葬。并帶屈原投奔漢北。這個人物在推動情節發展上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三、布置預習:朗讀《雷電頌》和《橘頌(譯文)》,體會《雷電頌》的象征意義。
<【屈原節選·.示例之一.】相關文章:
《屈原列傳》示例之一07-16
屈原列傳11-26
屈原教案03-01
屈原的詩句09-20
屈原的作文11-21
《瑞雪》 之一05-01
屈原的名言名句07-24
作文素材屈原07-28
屈原優秀作文04-15
關于《屈原》作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