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呼喚著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語文課堂 藝術方法談
在中學的課堂里,最枯燥的課是語文課,最有趣的課也是語文課。何以言之?因為,如果我們語文老師,抱著任務式的態度去上課,不去充分地備課、準備,馬馬虎虎地應付,照本宣科地、毫無激情地去上語文課,或者說,雖然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備課、準備,但毫無新意,只是程式化地去操作,這樣的語文課,不枯燥、不沉悶才怪呢;而如果我們語文老師,課前積極地閱讀、去思考,充分地去備課、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特別是,去想方設法地、千方百計地設計、上好每一堂課,力爭將自己的課新穎、精巧地設計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將語文課堂演繹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識的迷宮”,使學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五光十色的、絢爛多姿的語言藝術和課堂設計里而樂不思“蜀”、樂不思歸、樂而忘憂,這樣的語文課,誰又能否認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語文課呢!
要把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這除了我們老師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教學功底外,我認為最為緊要的是,如何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設計課堂教學,總之不能按舊有的一貫的模式、一成不變地上課。借助“他山之石”,來攻語文這塊“玉”,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
借助美術激活語文課
美術中有一種手法:簡筆畫。我們語文老師,不妨著重練練。上課的時候,有些課文是很形象的、很具繪畫美的,如果在抽象的理解課文中,
時不時地插入一些簡筆畫,突然間就抓住了學生的目
光;如果能鼓動全班同學都躍躍一試、豪情萬丈地參
與簡筆勾勒作畫中來,那毫無疑問地又大大地激發了
學生們學習的熱情。盡管有的學生越是畫得離“題”
萬里,在老師的故意驚訝聲中,就越是笑聲鈴鈴,而
及時地發現并大張旗鼓地展示、表揚、采用最切合課
文內容的畫作,無疑又給課堂注入了一股“活水”。如
上《愛迪生》一課,我就畫了一“盆花”,來表達這課
的內容及對這一課的理解:——(如圖)
學生看到這樣的圖示,一方面大大地激發了學習
的興趣,另一方面又讓他們比較全面深刻地理解了課
文的內容,懂得了要結出發明的“果實”就必須扎實
從小熱愛科學、不懈努力、作實驗這個“根”(或基礎)
的道理。很多課文都可采用簡筆畫的活動來進行學習,
當然,不宜課課都用,也不必都是教師勾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勾勒。
再如,上《荷花淀》一課,我就發動學生人人都畫朵荷花,畫成四瓣花開,每瓣花上注上人物的一點性格特點。圍繞荷花畫出三片荷葉代表三部分情節,畫成一圓圈形,并標注文字說明。結果課堂氣氛非常之熱烈。再加上教師的適當解說:荷花是美麗的,荷花就代表著水生嫂等妻子們。荷花的美就是妻子的美,就是家鄉的美,就是祖國的美。丈夫們有如此美麗的祖國,有如此美麗的家鄉,有如此美麗的妻子,能不奮力抗敵么?同學們笑,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衛國的小說的重大主題,以及充滿詩情畫意的小說的藝術描繪。
借助音樂激活語文課
短小精悍的現當代詩歌,特別是古詩詞的學習,古人今人都著重誦讀,這是不錯的。但我更進一步,要求同學們嘗試用音樂來譜曲歌唱。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不就譜了曲唱嗎。當然,是讓學生模仿為主,學生自己創制的尤其示眾、采用。即使最無音樂細胞同學的“胡哼亂唱”也予以積極地肯定。明示同學們,只要動嘴動腦就是學習、就是“勝利”。
借助歌詞激活語文課
作文,是語文課的重頭戲。當下的中學生,怕.寫作文、怵.寫作文,已是普遍現象。何以改變此種狀況?借助歌詞,特別是流行歌曲之詞,不失為一好辦法。事實上,很多學生的優秀習作,就因題目借鑒歌詞而出彩。如《成績不代表我的心》《都是習慣惹的禍》《寂寞孤獨到天荒地老》《給點陽光就燦爛》……好題一半文,此話不假,但據我的.寫作體驗認為,還應加上一句:好題大大地引發.寫作的沖動。有了.寫作的沖動,作文何止成功了一半。
演講,是語文課的內容之一。為演講而寫稿,也就自然成了作文的一部分。通過實際的寫稿演講,我總感覺到一點別扭,就是同學們寫的文、詞、句都不錯,但橫聽豎聽,就是不對勁。細一琢磨,原來是他們寫的詞句,在聽覺上容易使人產生誤解。此時,我用歌詞來予以糾正和激趣:
聽《濟公》的主題歌,其中有句歌詞:“哪里有不平,哪有我”,我一直覺得太對了,地上哪里不平,當然會有“窩”了。
聽《信天游》:“我低頭,向山溝”,總皺眉苦思:“我的頭”如何就“像山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看歌詞,是“我低頭,向山溝”,呵,原來如此!聽覺誤我也?歌詞誤我也?
“千年等一回,等一回”,我總聽成:“千年的女鬼,的女鬼”。
《米老鼠和唐老鴉》片頭,配音員李楊總是拿腔捏調地說:“演出開始了”,我聽了好久,一直以為是說:“野豬拉屎了”。
《龍的傳人》那“永永遠遠地擦亮眼”當初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總聽成“永永遠遠地差兩年”,還納悶為什么差兩年呢?
前些年綜藝大觀的結束曲:“再見,再見,相會在彩屏前”,怎么聽都像“相會在太平間”。后來估計是觀眾意見太大了,改成“相會在掌聲里”。
這一例說不僅磁鐵般吸住了學生,引得他們忍俊不禁、前仰后合,而且豁然了寫演講稿的關鍵之一。附帶還引出了他們聽歌賞曲的雅興,以及深思密想、勤筆拙耕的好習慣。真是一石三鳥。
借助廣告詞激活語文課
很多廣告詞任意地竄改成語。我發動同學們,群起而評之:可批,可贊,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什么“咳不容緩”、“魚不容辭”……
創意廣告詞最能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寫作熱情。例子:1981年9月1日,法國人發現他們所居住的城市街頭,到處張貼著一張三米乘四米的廣告大海報:一位穿著三點詠衣的漂亮女郎,雙手叉腰,向著來往行人溫柔地微笑,旁邊兩行字:“9 月2日,我把上邊脫去。”于是,人人都在等待9 月2日。第二天清晨,那位女郎依然叉著腰,仍然溫柔地微笑,但是“上邊”真的不見了,露出健美的胸脯。兩行字變了:“9月4日,我把下邊脫去。”屈指一算,還有48小時,漫長的等待開始了。9月4日,人們經過廣告畫,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轉了身的女郎,一絲不掛,修長的身軀在朝陽下閃著健康的光芒。“下邊”沒有了,背上二行字:“未來廣告公司,說得到,做得到。” “騙人啦!” 《文學消息》周刊作家赫爾威在他的專欄中故意大驚小怪地嚷道:“什么說得到,做得到……大家全上當了!貨不對樣板!”他的話講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往來行人在潛意識中,隱約有點不滿足,有點不甘心。其實,成功的廣告永遠是“騙人”的,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人,刺激人,使人產生欲望,產生反應。不僅商業如此,文化、政治何嘗不是一樣?拍電影,唱小夜曲,寫詩、作文、喊口號……哪一樣不是為了去誘惑人,去挑起欲望?廣告商騙人,耍滑頭,但是構思出人意表,使人心折,誰都不會恨他。
仿照例子,我請同學們分別為“理發店”和“美容店”創意一句話廣告詞。學生們的熱情異常高漲,其中有兩個同學寫的,真是令老師和同學們擊節贊賞:“別以為你丟了頭發,應該看作你贏了面子。”(理發店);“請別對從我們店里出去的姑娘擠眉弄眼,她很可能就是你的外祖母。”(美容店)
我再請同學們為如今的年輕有車族在后車窗上創意一句話,有十個同學寫的,大家一致認為優秀:1、超級面瓜閃亮登車。2、新手(女)。3、您是師傅隨便超。4、奧拓車:別欺負我,我哥是奧迪。5、新車上路,內有殺手。6、女司機+磨合+頭一次=女魔頭。7、您就當我是紅燈。8、剎車油門分不清,都好使。9、我是肉肉,車是磨磨,大家都叫我們“肉夾饅”,好吃,別嘗!10、駕齡兩年,第一次摸車!看著辦!
這些活動不僅激活了沉悶的語文課堂,更重要的是挑起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有了這種熱情,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
借助對聯激活語文課
中國的詩文多,對聯也同樣不少。我們語文教師,要做對聯搜集、整理,甚至撰寫的有心人。說句實在話,當年喜歡語文,不就是因為喜歡對聯么。今天,自己教了語文,那豈能冷落了它!
上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因一幅趣味盎然的對聯作課始,而空前地激發出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對聯串故事為:王安石23歲進京趕考,路遇馬員外擇婿上聯:“龍王設宴,月蝕星燈,山食海酒,地為媒。”考期在即,王安石無暇應對,馬不停蹄地進京參考,主考官的上聯又恰為:“玉帝行兵,風槍雨箭,雷旗閃鼓,天作證。” 王以馬員外上聯作答,高中進士。回頭以主考官的上聯對馬員外,被擇為東床,此乃雙喜臨門!當然,王安石也是對對聯、寫對聯的高手。(可適當再舉一二例)對聯對得好、寫得好,文章更妙,請看《游褒禪山記》……
魯迅先生的《祝福》,寫到魯四老爺書房一對聯時,只上聯在:“事理通達心氣和平”,下聯脫落松松地卷了置于桌上。下聯到底是什么?此時,就可以大大地激趣學生:拿起你們的筆,據作者刻畫的魯四老爺其人,擬對之。學生們個個摩拳擦掌,屏氣凝思。稍后有對:“詩書飽讀性格穩重”;有對:“禮教固守厭棄寡婦”……雖然同學們對得千奇百怪,甚至驢頭馬嘴,但是課堂氣氛是不言而喻的。最后明示下聯:“品節詳明德性堅定
【新課程呼喚著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語文課堂 藝術方法談】相關文章:
新課標改革下教學方法改進初探08-19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方法初探08-18
淺析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08-20
新課程背景下排球的教學方法及意義08-19
從高考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的改進08-25
談小學語文情景教學方法的應用08-18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法教學方法探究08-18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08-17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08-20
學生在“享受”中學習 ——語文教學方法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