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核》三年級語文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棗 核
棗 核
教學目的:
1.掌握樸實的敘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借助上下文推斷詞語的含義。
3.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樸實的敘述
2.精巧的結構
教學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方法及步驟:
第一課時
導語:今天我們要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以及發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實。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揣(chuāi)瑙(nǎo) 籬(lí) 蹊(qī) 蹺(qiāo) 掐(qiā) 嫣(yān) 倘(tǎng)
坳(ào)甸(diàn) 殷(yīn) 掀(xiān)嵌(qiàn) 核潛(qián)艇 機械(xiè)長
泛(fàn)舟 勻(yún)稱(chèn)
作者介紹:蕭乾。1910年生,當代作家,1929進燕京國文專修班學習,一年后考入輔仁大學,1933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選修“特寫——旅行通訊”課程,1935.6畢業,1939赴英講學。二戰期間,曾作為《大公報》記者,奔波于西歐反法西斯戰場。1945采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先后寫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周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
《棗核》集于《美國點滴》(1980)。
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棗核)
2.理清段落,文章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一)1—4,為什么遠離祖國偏要幾顆棗核?
(二)5—10,為解相思之苦,在美國模擬建“北海”。
(三)11,點明中心(整個段)。
〈補充〉解詞:①蹊蹺:奇怪。②故弄玄虛: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不實的動作)③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④風燭殘年:比喻人已經到了晚年,壽命不長了。風燭:風中搖擺的燈燭極易吹滅。殘年:剩余的年歲。
⑤不約而同:事先并沒有過商量而彼此看法或行動完全一致。
⑥倘若:連詞,表示假設。⑦安頓:使人或事物有著落;安排妥當。
⑧殷切:深厚而急切。⑨勻稱:均勻。
⑩追憶:回憶。
分析課文
第一部分
1段①“再三托付”是什么意思?
(一次又一次,多次)——索刺核(板書)
②而且“我”覺得這個棗核的用途怎么樣?(蹊蹺)
③文章開篇是怎樣一種寫法?(設置懸念)
2段“他已經在車站上等了”說明了什么?
(說明他對這幾個棗核重視、盼望心切)
3段,他殷切地問我,見到棗核后有什么表現?(板書)
(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比喻)這時讀者都想知道:這是為什么?
4段,當“我”問起棗核的用途時,他有什么反應?
(一面……一面……)故弄玄虛。
第二部分
5段,不僅“他”故弄玄虛,作者也故弄玄虛,宕開一笑,寫起沿途風光來
坡上坡下滿是一片嫣紅——楓城
車庫門就像認識主人似的自動掀啟——寫出美國生活的優裕(擬人)。
6段,解釋買房子。
7—10段①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是通過什么表現出來的?
(具體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7段②后花園布置得怎樣?(精致勻稱)
(強調作用,把游子之心表達得自然深沉。)
8段“我們家的‘北海’”是怎樣建成?
(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買下來……拉回來)
表現游子的?(一片癡情,這是故土的縮影)
9段,哪些地方表現出他細心?(小涼亭、紅廟、白塔)
可以說,北海的每一處景致一直印在他的心中。
10段,“他告訴我……”
身在異國,心在故土,這就是游子的心境。
第三部分
點明中心(整段)
第二課時
檢查生字詞,復習上課所學的內容。
.寫作特點1.敘事樸實。
做書后練習
[作業]書后練習七,預習《榆錢飯》,查生字詞。
結尾段含義:
棗 核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www.baimashangsha.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棗 核】相關文章:
《棗核》教學反思03-06
有關《棗核》的教學反思08-22
棗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14
棗核的作文(通用21篇)05-19
棗核續寫作文07-08
《棗核》教學反思(精選9篇)05-31
棗核續寫作文(通用32篇)05-24
讀《棗核》有感08-20
《棗核》三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0篇)05-13
《棗核》讀后感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