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郭沫若詩》

    時間:2022-08-16 11:37:59 初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郭沫若詩兩首》

    《郭沫若詩兩首》1


    點擊瀏覽該文件

    《郭沫若詩兩首》2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② 了解這兩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③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① 有感情地朗讀。

      ② 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投影儀、錄音機、磁帶(提琴曲《梁祝》、鋼琴曲《星空》)

      學生:了解有關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有條件的查閱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著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朗讀課文,先從整體上了解詩歌內容

      ① 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讀節奏與重音),播放背景音樂:提琴曲《梁祝》部分,創設一種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課文錄音帶)

      ② 學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a.全詩共四個小節,哪些是寫實的,哪些是寫想像的?

      b.請你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

      ③ 全班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因為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所以很快老師可以明確:

      a.第一節是寫實的,第二~四節是寫想像的。

      b.詩人想像了牛郎織女在天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品味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①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轉入全班討論。

      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復出現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這個環節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所表達的主題。討論時老師可以通過提示幫助學生,如討論為什么要對傳統的神話故事情節加以改動時,可讓學生想,神話中的牛郎織女被分隔天河兩岸不得相聚的悲劇是誰造成的?王母娘娘為什么硬要拆散他們?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讓學生了解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結合小組代表的發言,教師可以明確:

      a.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被無情地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閑游’’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在、舒適、幸福;“淺淺的”說明了牛郎織女可以自由地往來,已經不是神話傳說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b.上世紀初,中國還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運動呼喚人們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運動結束后中國依然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沒有到來,許多人因此感到絕望無助,但是詩人沒有因此而放棄希望。他改寫了神話,想像牛郎織女在天上過著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向往和執著的追求。

      c.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討論中也可以穿插介紹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時代背景,但是要簡略,不能涉及得過多過深。

      ②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詩歌,注意聲音不要太高,語氣舒緩,要帶出輕松神往之意。

      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 引導學生討論:可不可以刪去第一小節的街燈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為什么?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讓學生明確這首詩運用了聯想與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節運用了聯想的手法,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這就是聯想,這種聯想既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光明的追求,把內容由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基礎。

      第二~四小節,詩人描繪天上街市的美麗,街市上陳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走的幸福,都是詩人想像出來的。這種想像,又是以在人間看到的街燈、明星為基礎的。人間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與追求,體現了詩作的浪漫主義風格。

      以上內容,學生討論時可能說不全面,教師可以提示,要幫助學生明白產生聯想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有可以產生聯想的那個相接點,而想像則是以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② 學生討論:舉例說說,這首詩的語言好在哪里?

      學生可以從任意角度說,如,a.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b.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c.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d.表達信心很堅定。例“定”、“定然”。不要對學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論化,學生能結合詩歌把體會說出來就行了。

      學生自由背誦課文

      小結

      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

      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布置作業

      ① 背誦這首詩,會默寫。

      ② 發揮想像,將這首詩改寫成散文,要注意具體情節的描寫。

      課前準備

      第二課時:《靜夜》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與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們再面對月光淡淡的《靜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產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讀課文

      ① 教師范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松舒緩。

      ② 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再集體朗讀。

      2.探究學習

      ①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a.這首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b.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c.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d.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

      a.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b.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著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c.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d.第4小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秘。“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云,而白云之間的空隙里,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后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換到想像的角度,為什么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

      a.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這個練習很簡單,是學生學習聯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礎性練習,學生說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輕柔地、舒緩地、帶點神秘味的反復朗讀最后兩句,再討論翻譯“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想像世界。可讓學生對鮫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選擇《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話加以描繪。

      這個練習也屬于開放性的,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說,互相補充,培養學生聯想與想像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總結課文

      ① 讓學生反復朗讀,當堂背誦。

      ② 教師小結。

      “鮫人在岸,對月流珠”的故事,激發了我們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啟示我們,多關注身邊的生活,熱愛生活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業

      ① 熟練背誦兩首詩,會默寫。

      ② 想像練習。

      在青島嶗山海濱,有一處風光秀麗的旅游景點——石老人。這里因為湛藍的大海中有一塊狀如老人的大石頭而得此名。請你發揮想像。寫一個有關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家鄉的某一處歷史遺跡,或根據自己掌握的民間故事進行拓展寫作。

      ③ 薦閱讀:郭沫若詩集《女神》。

    《郭沫若詩兩首》3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與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們再面對月光淡淡的《靜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產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二、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2、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松舒緩。

      3、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再集體朗讀。

      三、探究學習 1、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⑴ 這首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⑵ 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⑶ 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⑷ 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

      ⑴ 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⑵ 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著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⑶ 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⑷ 第4小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秘。“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云,而白云之間的空隙里,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后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到想像的角度,為什么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2、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

      ⑴ 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⑵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輕柔地、舒緩地、帶點神秘味的反復朗讀最后兩句,再討論翻譯“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想像世界。可讓學生對鮫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選擇《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話加以描繪。

      這個練習也屬于開放性的,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說,互相補充,培養學生聯想與想像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四、總結課文 1、讓學生反復朗讀,當堂背誦。

      2、教師小結。

      “鮫人在岸,對月流珠”的故事,激發了我們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啟示我們,多關注身邊的生活,熱愛生活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美好!

      五、布置作業 1、熟練背誦兩首詩,會默寫。

      2、想像練習。

      在上虞有一座孝女廟,是為紀念孝女曹娥為尋父投江而死而建的,因此孝女廟又叫曹娥廟,那條江被叫做曹娥江。請你發揮想像。寫一個有關曹娥的故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家鄉的某一處歷史遺跡,或根據自己掌握的民間故事進行拓展寫作。

      3、推薦閱讀:郭沫若詩集《女神》。

      【課后記】

      詩歌的意境與創作手法的理解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詩歌需要用心品味,但前提教師應該交給學生一把打開詩歌瑰麗世界大門的鑰匙,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詩歌,鑒賞詩歌。本課從內容,到創作,教給了學生一種體味的方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郭沫若詩兩首》4

      一、詩歌朗讀

      老師:大家一起齊讀課文題目

      學生:《靜夜》(聲音很響亮)

      老師:注意,嘗試讀出靜夜的感覺再讀

      學生:《靜夜》(低沉緩慢,很有感覺)

      老師:很好,現在,請同學們就在這種靜夜的氛圍中,自由讀這首小詩

      學生自由讀

      下面,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有沒有真的讀出靜夜的氛圍

      學生甲讀

      師評:送你一個詞:字正腔圓其他同學是否也能注意到這幾個生字新詞,讀得字正腔圓呢?

      展示: 漏lòu 模mó 鮫jiāo

      學生乙讀

      老師:這次同學們來評價一下

      學生丙:還可以

      老師:你覺得他哪里讀得好?值得我們借鑒

      學生丙:讀出了靜夜的感覺了

      老師:恩,那你說還可以說明,你認為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對嗎?

      學生丙:對的

      老師:哪里改進一下

      學生丙:不僅要有靜夜的感覺,而且最好融入作者的情感

      老師:你試一試?

      學生丙讀(真的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既讀出了靜夜的感覺,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老師:恩讀得怎么樣?

      學生齊:好

      老師:大家像她一樣,再次齊讀,如何?

      學生齊讀

      二、感知詩歌

      老師:讀了《靜夜》,請思考:詩人郭沫若寫了靜夜中的哪些景物?

      學生:月光 松林 白云 疏星 天河 海霧 鮫人

      老師:在這些景物中,哪些是詩人真實看到的?

      學生:月光 松林 白云 疏星

      老師:哪些是詩人想到的?

      學生:天河 海霧 鮫人

      老師:非常準確

      展示: 月光 松林 白云 疏星 ——寫實

      天河 海霧 鮫人 ——想象

      老師:那么,它們分別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準確羅列,發現天河沒有修飾詞

      老師:恩,現在我將小詩第一節改了一改,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

      展示:原文: 月光淡淡, 改文: 月光皎潔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朗照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白云朵朵

      漏出了幾點疏星 閃爍著點點繁星

      學生思考,老師點撥:不知道從何說起的感覺,是嗎?提示一下,大家不一定都講出來,你可以選擇其中某一個詞的變化,談談

      學生甲:“淡淡”說明月光并不皎潔,它比皎潔更能給人幽靜的感覺

      老師:感受非常細膩

      學生乙;“籠罩”感覺是月色并不明亮,而“朗照”感覺月光明亮得已經照進松林了

      老師點撥:如此“籠罩”能寫出月夜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

      學生乙:朦朧幽靜

      老師;太棒了還有——

      學生丙:“團團”說明白云已經成團了,白云很濃重,而“朵朵”則不然

      ……

      老師;是啊,不同的特點,給我們營造的意境定然不同現在,就請同學們將這種已經寫出來吧把詩中意象及其特點連綴成句,寫成散文化的語言因天河沒有修飾詞,天河就不用寫進去了開始——

      (學生寫3分鐘)

      學生丁: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云縫隙間漏下 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著遠遠模糊的海霧對月流珠……

      老師:寫得如何?

      學生評;寫得非常好“我仿佛看到了”,將寫實和想象區分開了了

      學生戊:我覺得它有的地方還不夠散文化,比如“對月流珠”

      老師:那你試試?

      學生戊: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云縫隙間漏下 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著遠遠模糊的海霧默默流淚……

      老師:注意關鍵詞:默默為什么?

      學生:符合靜夜氛圍,就像詩人用“對月流珠”而不用“對月泣珠”的原因一樣

      老師:感受多么細膩!講得多好啊!我們一起將修改好的片段讀一讀:

      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云縫隙間漏下 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著遠遠模糊的海霧默默流淚……

      三、情感揣摩

      老師:可是 ,天河何處?齊

      學生齊問:天河何處?

      老師:再問

      學生齊問:天河何處?

      老師:是啊,天河何處?不僅我想知道,同學們想知道,還有誰也想知道?

      學生:詩人郭沫若

      學生:鮫人

      老師:有同學說“鮫人”,誰?有請——你知道什么是“鮫人”嗎?

      學生:生長在水里的神人

      老師:可是,現在鮫人在哪里?

      學生:在岸邊

      老師:所以,鮫人為什么問“天河河處”?

      學生:因為它想家了

      老師:為什么想家?在家的生活該是如何?

      學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老師:那么,詩人又為什么問呢?我們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就知道了

      (老師讀)《靜夜》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星空》《星空》寫于五四以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詩人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不禁發問:(學生讀) 天河河處?

      老師:結合背景,大家想一想,當詩人郭沫若問天河河處時,心情如何?請同學們在紙上至少寫三個詞來形容一下

      (學生寫)

      學生答案羅列:思鄉、無奈、氣憤、痛苦、哀傷、惆悵、迷茫、失望、渴望……

      老師點撥:結合靜夜的氛圍,你覺得用哪些詞語好?

      學生A:如果真的很痛苦,他可能就號啕大哭了

      學生B:氣憤也很可能破壞夜的寧靜,而不是簡單的“對月流珠”

      老師總結:是啊,淡淡的思鄉、些許的無奈、十分的哀傷和惆悵、滿懷的迷茫、隱隱的失望,可是縱使心中藏著一個重洋,流出來的也只能是兩行清淚……可見,“對月流珠”除了鮫人,還有誰?

      學生:詩人

      老師:就讓我們走進詩人的內心,帶著詩人的情緒,再次齊讀小詩

      學生齊讀

    《郭沫若詩兩首》5

      1、《天上的街市》一詩有何思想意義?

      人之所以想像天上的街市創作出這樣的一首詩歌,與當時的社會環境與作者自身的想法是有很大關系的。詩人想像天上的自由生活,正因為當時中國人民苦難深重。詩人思索著祖國人民的命運,他同情人民大眾的苦難,他引導讀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理想境界。作者正是因為痛恨黑暗的現實,才覺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像天上的街市是怎樣的美好,在這樣的想像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訴人們理想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其目的在于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地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向往并為之而奮斗。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是積極的,是被壓迫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心聲,在苦難中不失望,不消沉,他們心中自有理想,自有光明。對光明理想的向往,當然會激起斗爭的熱情。

      2、《天上的街市》一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天上的街市》一詩語言優美,無論是想像還是用詞用喻都恰如其分,充分體現了作者精妙的語言技巧。在第一節詩中,用疊字遠遠,同遙遠比較一下,就見出好處,音律很美,用詞也準確。上下兩句都用了一個明字,上句是動詞,下句是形容詞,在字義與語音上相配相應。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現字與上句明字相互對應,準確地描摹了夜空中星星閃現的過程。點字用得好,既是點燈,必有點燈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個世界。點著無數的街燈,渲染了一派神秘奇麗的色彩。第二節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切物品,前一句結尾街市二字,做了后一句的起頭,上下兩句頭尾蟬聯,表現了詩人的想像思維緊密連續,序次井然,句勢暢達。詩人是依據星象來作想像的,所以顯得頗為真實可信,淡淡的銀河看上去確是一條淺淺的天河,確是不甚寬廣。既然淺,當然不甚寬廣,也很合推理。詩人不用肯定句,說定然是很狹窄,而用否定句,說不甚寬廣,措詞很有分寸。

      3、《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在想像和聯想方面有什么特色?

      聯想的自然,想像的豐富,意境的美妙是本詩的特色。第一節,詩人由地上的街燈寫到天上的明星。詩人由街燈聯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街燈,于是想像到天上的街市。遠遠指詩人與街燈之間的距離。遠遠望去,街燈和明星極為相似,這一聯想就很自然。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很自然地仰望星空,由明星又聯想到街燈。這一節詩句很工整,用了比喻,街燈像明星,明星像街燈,這樣回環往復的互喻,相映成趣,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詩人展開了想像的翅膀,他既不滿地上的現實,就在想像的天國中抒寫自己的理想。第二節寫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詩人由天上的街燈,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陳列的物品,想像是如此豐富而又自然而然。詩人按照自己的理想想像天上遠比人間美好。作者想像出的美好的天境,無論是天街上的陳列還是作者的心情都是那樣的美。三、四節中,由天上的街市進而想像天上的生活、天上的人物。詩人聯想到中國民間故事中的牛郎織女。但是,傳說中的牛郎是不自由的,他們受著王母娘娘的專制統治。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膽地改造了這個民間故事。在詩人的想像中,牛郎織女解放了,他們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滿。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牛郎織女不再隔河相望而只能一年一度靠鵲橋相會,他們騎著牛兒就能來來往往,專制的王母娘娘似乎不復存在,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天地。一對恩愛夫妻,于耕織之余,悠閑地在美麗的街市上游逛,這是多么自由,多么美滿。在詩人的奇妙想像中,引進了流星,由流星聯想到燈籠,結尾更有一番動人的情致。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詩人與讀者親切地交流著感情,指望著星空交談。流星那燦爛的光芒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天上的街市越發神奇美妙,令人向往,想到了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想像了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與向往,也自然地把讀者帶入了詩的意境當中。

      4、《天上的街市》一詩中的牛郎織女的命運為什么與民間故事中的不同?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受盡夫妻分離之苦,每年只有農歷七月七日那一天鵲橋相會。而詩中的牛郎織女則可以自由地來往,可以愉快地閑游,非常幸福美滿。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5、《天上的街市》一詩的第一節中的燈與明星有什么意義?

      從字面上來看,這時正當天黑,由街市上的街燈而產生奇妙的想像是很正常的。但細細究來其實是含有象征意義的。詩人面對的社會現實,不正處在黑暗之中嗎?詩人不滿于地上的現實,就在想像的天境中抒寫自己的理想。燈與明景正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黑暗社會的嫌惡。這正是作者厭惡反動統治下的黑暗社會,這種厭惡的感情在詩中是含蓄而不直露的。

      6、《靜夜》一詩創造了一種什么樣的詩境?

      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自己神奇瑰麗的想像,描繪出了一幅奇異的世外仙境,把讀者帶入了一個美妙的世界。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寫了月下的夜景,十分恬淡,令人心怡。而下一小節開始展開自己豐富的想像: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想像了美好的仙境,創設一個絕美的意境。

      7、《天上的街市》一詩中作者怎樣寫牛郎織女?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受盡夫妻分離之苦,每年只有農歷七月七日那一天鵲橋相會。而詩中的牛郎織女則可以自由的來往,可以愉快的閑游,非常幸福美滿。而且,作者選取牛郎織女為例,還在于在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是最不自由、最不幸福的人。在他們身上寄托著人民的希望和同情。舉他們為例,比舉孫悟空或其他神話人物更具典型性,更能深化主題。

      因此,作者這樣寫是要表達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8、為什么說《天上的街市》既是光輝的理想贊歌,也是黑暗現實的喪曲?

      《天上的街市》既是光輝的理想贊歌,也是黑暗現實的喪曲。

      詩人通過對天上美好景象的想象,表達了人民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對光明的向往和對未來的勝利的信心,這不就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嗎?

      然而,這首詩的思想意義不僅限于此。正象對英雄的崇尚實質上就是對丑類的鄙棄一樣,它褒揚了天上,實際咀咒了人間。從這一點看,這首詩既是光輝理想的贊歌,也是黑暗現實的喪曲。詩人之所以要熱情激越地大擂光明之鼓,目的就在于催送舊中國的僵尸入土。也便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熱愛祖國的血流正在詩人的胸臆之間澎湃作響。

    《郭沫若詩兩首》6

      【學習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領略這兩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

      【學習重點】講清聯想和想象的知識,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學習難點】對聯想和想象的區分。

      【知識鏈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等。

      2、寫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寫于19世紀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靜夜》最初發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時世新報學燈》,原題《靜夜吟》。

      3、關于聯想和想象:

      聯想是根據事物互相聯系這一客觀規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文學作品中,聯想可以豐富想象的內容,促進想象的發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環境場面描寫更充分發揮襯托人物、烘托氣氛的作用。想象則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的。想象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辨別真假、善惡、美丑,提高鑒賞能力,豐富知識,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啟迪。

      【自主學習】

      1、指導、訓練朗讀,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并試著劃分兩首詩的節奏和重音。

      (這兩首詩在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緲()()燈籠()籠罩()漏出()鮫人()

      3、填空。

      這兩首詩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貫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選詞填空。

      (點 閃 明 現)

      (1)遠遠的街燈___了,好像___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_著無數的街燈。

      (2)這四個詞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么?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詩共四節,每節寫的是什么?

      6、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詩中哪些是聯想,哪些是想像?

      7、詩中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的命運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8、細讀《靜夜》詩文,看詩人具體寫了什么。其中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

      9、用優美的語言描述《靜夜》全詩的意境。

      11、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條天河,可在兩首詩中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說說原因嗎?

      【精讀精練】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12、“我想那縹緲的空中”,“縹緲”一詞換成“晴朗”不是更好嗎?能不能換,請說說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為什么又用“定然”一詞來作充分肯定呢?

      14、這一小節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試結合背景分析作者這一美好想像的根源在何處?

      15、“美麗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對什么的追求?而“世上沒有的珍奇”是作者對什么的追求?

    《郭沫若詩兩首》7

      《郭沫若詩兩首》。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和戲劇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歷史話劇:《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蔡文姬》《武則天》等,另還寫有詩集《戰聲》《蜩螗集》《女神》,歷史論著《甲申三百年祭》《青銅時代》等。學術論著《李白與杜甫》等。現有《沫若文集》行世。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象,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靜夜》在寫法和風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轉而進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讓人產生無盡的回味和向往。這首詩立足“靜夜”,描繪月光、松樹、疏星等景物,展開聯想,有一位鮫人在天河岸邊對著月夜無聲地流下了珍珠淚。寄托詩人的失望情緒,隱含對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語文文學知識重點

      1、《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是他的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的社會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

      山市,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本文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描述了山市的美景。

      2、《羚羊木雕》張之路,著名作家。電影文學劇本:《霹靂貝貝》《魔表》《傻鴨子歐巴兒》。話劇:《雙龍花盆》。童話劇:《野豬的首領》《大鼻頭和黑眼圈》。小說集:《在樓梯拐角》《題王》。長篇小說:《第三軍團》等。

      以“羚羊木雕”為線索, 通過“查問木雕——贈送木雕——取回木雕”幾個情節,表現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態,并提出疑問:要木雕還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個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點。

    《郭沫若詩兩首》8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領悟詩歌的主旨。

      2、欣賞詩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閱讀詩歌時展開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

      1、加強朗讀指導。

      2、領悟詩歌主旨。

      3、培養想象力。教學方法:誦讀法、想像法、比較閱讀法。教學準備:老師準備鋼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學生查閱郭沫若及詩集《星空》的有關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教師及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6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留學,先后接觸了泰戈爾、歌德、海涅、席勒、莎土比亞、雪萊、惠特曼及北歐、法國、俄國進步作家的作品,哲學上受到泛神論的影響。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積極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詩集《女神》的創作,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1921年回國,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發起成立“創造社”,從事新文學活動。皖南事變前后,寫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歷史劇,很好地發揮了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1944年3月,為紀念明末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三百周年,寫了長文《甲申三百年祭》,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贊揚。1949年后擔任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組織領導工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蜩螗集》《戰聲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創造十年》《沸羹集》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

      四、朗讀體驗

      1、教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

      2、學生朗讀,課件打出朗讀的節奏和重音,讓學生對照。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1)生字:縹(piāo)緲(miǎo)

      (2)生詞: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定然:必定這樣。

      珍奇:貴重稀奇。

      閑游:悠閑散步。

      陳列:把東西擺出來供人觀看。

      3、叫一個朗讀較好的學生,配上音樂《星空》,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仔細體會詩歌思想感情。

      4、學生再讀全詩,注意詩歌的韻腳,感受全詩洋溢著的韻律美。

      5、全班有感情齊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五、分析詩歌內容,理解詩中的聯想和想象。

      1、研習詩作第一節,體味聯想的自然。

      思考:

      (1)街燈與明星有什么相似之處?作者為什么把“街燈”比作“明星”,又為什么把“明星”比作街燈?

      (2)在第一節中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用得如何?請仔細揣摩。

      明確:明、閃、現、點

      ①“明”寫出了人間萬家燈火(燈火輝煌)的壯觀景色。

      ②“閃”寫出了群星閃爍的姿態。

      ③“現”既寫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現了詩人的欣喜之情。

      ④“點”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燈點亮了。一字傳神,意境盡出。想象的翅膀便由此“點”展開了。

      那么詩人看到此情此景產生了哪些無窮無盡的想像呢?

      2、研習詩作后三節,體味想像的豐富和意境的優美。

      (1)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詩作是怎樣逐步展開想像的?

      (2)課文中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神話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3)這些想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詩的后3節中連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說明了什么?

      五、背誦詩歌,體味語言

      學生自由背誦課文,同時仔細體味詩歌語言好在哪里,并舉例說明。

      六、小結: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六、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歌。預習《靜夜》。

      第二課時

      一、導語

      唐代詩人王維有一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在這樣月光如水的晚上,你會有哪些遐思呢?這節課,讓我們再隨同詩人觀賞奇景,馳騁想像。

      二、朗讀品味

      1、聽《靜夜》詩歌朗誦。思考:

      這首詩哪部分是寫實,哪部分是想象?寫實與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2、學生自己朗讀第一節,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繪的夜景景象。

      3、在這樣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你能結合詩的意境,發揮你的想像,探究出詩人所“泣”的內容嗎?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落淚?或者是無窮的思念?

      明確:第二節開頭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詩人面對縹緲的星空,浮想連翩。晴夜高穹,銀河該在何處?站在村邊松林遠遠望去,只見一片白色迷蒙,如煙、似霧,虛幻空靈。而銀河岸邊,只怕有一位鮫人對月傷心,泣淚而成珠。

      三、朗讀探究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好詩歌的感情基調。

      2、請同學朗讀,思考: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四、比較閱讀:看看兩首詩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1、相同點:

      (1)創作背景:都選自于《星空》,寫于五四以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

      (2)內容:題材:由現實的情景聯想到天上傳說中的人和事.

      (3)主題:表現了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失望和痛苦,對光明未來的向往.

      (4)感情:都充滿了恬靜美好,而又淡淡的憂傷.

      2、不同點:《天上的街市》更積極、樂觀一些。

      五、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六、小結: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詩歌,請大家課外閱讀《星空》,詩歌能讓你更加領略生活的美好!

      七、作業布置:背誦默寫兩首詩。

      學生展示搜集的資料,教師補充。

      《星空》寫于1921年至1922年,當時是五四運動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時期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的失望和悲愁情緒,但也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課兩首詩都是選自《星空》。

      三、寫作背景介紹: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仁人志士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高潮過去了,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沒有悲觀絕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于是,他寫下了這首美麗而又迷人的詩。

      學生注意朗讀節奏和重音,并用鉛筆做上記號。

      (3)明確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的劃分: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學生討論并歸納:

      (1)“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就自然聯想到明星(這是類似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并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這種聯想具體表現出來。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聯想街燈。這樣描繪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1)逐步展開想像的過程:

      街燈

      天上的街市

      明星

      珍奇的物品→自由的牛郎織女

      (2)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被無情地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詩作中描繪了兩幅令人心醉的圖畫:騎牛圖、閑游圖。“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閑游’’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在、舒適、幸福;“淺淺的”說明了牛郎織女可以自由地往來,已經不是神話傳說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3)他改寫了神話,想像牛郎織女在天上過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天上街市的美麗、富庶、幸福、自由體現了作者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揭露、否定,表達了詩人對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4)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不求談得多么全面,只要談出自己的體會即可。

      1、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

      2、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

      3、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等。

      學生合作、討論、交流:

      1、第一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節屬想象,無論是寫實還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2、這是一個“平和潔凈”的世:淡淡的月光,籠罩著翠綠的松林,還有旁近的村莊。月色白而淡,是一種朦朧的美;松林綠而濃,有一種蒼勁之美。夜空明凈,月朗星稀,抬頭還可依稀瞧見團團白云,更有幾點星星點綴天幕,似從白云縫隙漏出。給人的感覺是──朦朧、恬靜的美。

      結尾讓人產生無盡的回味和神往!這正是詩歌的留白藝術。寫作本詩時,已是“五四”運動退潮后的低沉時期,思想上的苦悶與矛盾,內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讓詩人怎能不鮫人泣珠、杜鵑啼血!聯系詩人當時的心境、處境,當時的社會現實,來填補這未說出的內容——是懷戀親人,期待著即將來到的甜美的團聚;是思戀家園,期待著它們走出愁霧早見清朗;是孤獨、無望,期盼美好自由溫柔的人間——總之,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著詩人對祖國、對家園、對人民的一片深情。

      讓學生談談,然后明確:

      1、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把握好詩歌美好、恬靜、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的感情基調;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2、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這個練習很簡單,是學生學習聯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礎性練習,學生說的答案合理即可。

      【板書】

      《靜夜》

      郭沫若

      月夜晚景(寫實):朦朧、恬靜的美

      鮫人泣珠(想像):一個凄美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

    《郭沫若詩兩首》9

      【學習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領略這兩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

      【學習重點】

      講清聯想和想 象的知識,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學習難點】

      對聯想和想象的區分。

      【知識鏈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 》等。

      2、寫作 背景:《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寫于19世紀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靜夜》最初發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時世新報 學燈》,原題《靜夜吟》。

      3、關于聯想和想象:聯想是根據事物互相聯系這一客觀規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 心理過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學作品中,聯想可以豐富想象的內容,促進想象的發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環境場面描寫更充分發揮襯托人物、烘托氣氛的作用。想象則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的。想象可以加深對的理解,辨別真假 、善惡、美丑,提高 鑒賞能力,豐富知識,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啟迪。

      【自主學習】

      1、指導、訓練朗讀,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并試著劃分兩首詩的節奏和重音。

      (這兩首詩在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緲( )( ) 燈籠( ) 籠罩( ) 漏出( ) 鮫人( )

      3、填空。

      這兩首詩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貫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選詞填空。

      (點 閃 明 現)

      (1)遠遠的街燈___了,好像___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 _著無數的街燈。

      (2)這四個詞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么?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詩共四節,每節寫的是什么?

      6、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詩中哪些是聯想,哪些是想像?

      7、詩中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的命運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8、細讀《靜夜》詩,看詩人具體寫了什么。其中哪些是寫實 ,哪些是想像?

      9、用優美的語言描述《靜夜》全詩的'意境。

      11、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條天河,可在兩首詩中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說說原因嗎?

      【精讀精練】

      我想那縹緲 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12、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縹緲”一詞換成“晴朗”不是更好嗎?能不能換,請說說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為什么又用“定然”一詞作充分肯定呢?

      14、這一小節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試結合背景分析作者這一美好想像的根在何處?

      15、“美麗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對什么的追求?而“世上沒有的珍奇”是 作者對什么的追 求?

    《郭沫若詩兩首》10

      教材分析:

      《郭沫若詩兩首》選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靜夜》,它們都短小、精粹,清新、優美,適合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學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它們的結構、手法和情調都頗為類似,可以進行比較。《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靜夜》先描繪靜謐的夜景,然后放飛想像,給讀者留下無窮的回味。所以教學時要通過朗讀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豐富的情感,同時,能讓學生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運用的重要性。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朗讀詩歌并背誦,要分清節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激活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積累創造思維的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兩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學習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

      2、在熟讀美讀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復述、擴寫、改寫等再加工創造。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鋼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學生查閱郭沫若及詩集〈星空〉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天上的街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你喜歡星光燦爛的夜晚嗎?能說說原因嗎?(學生自由發言)燦爛星空總是能激發人們無窮的想象,浪漫的詩人往往會借助種種想象來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首極富想象力的詩:《天上的街市》。(投影課題及作者。)

      二、初讀詩歌,指導朗讀。

      1、學生小聲地自讀詩歌,了解作者。讀準字音,用學過的方法劃分詩歌的節奏和重音。

      2、聽讀(視頻朗讀)同學們通過自讀,對詩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們再來聽聽專家的朗讀。通過比較,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要求。

      3、歸納朗讀要求

      1)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2)把握這首詩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憂郁的感情。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同學們根據剛才歸納的朗讀要求再一次朗讀,要求讀出感情、讀出美、讀出悟。

      1、再次自讀。

      2、指導朗讀并評點,齊讀。

      3、師評點。

      4、師讀。

      四、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同學們在美讀的過程中,是否感覺到這首詩寫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地方?為什么?小組交流后、自由發言。

      第一節:描寫了美麗的夜景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確: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燈,由街燈聯想到了明星。

      (2)為什么會有這種聯想?

      明確:因為它們有相似點。

      (3)街燈“點”,明星“閃”,“點”和“閃”能否互換?

      明確:不能,“點”暗示天上有人在點燈。

      第二節:由街燈聯想到了街市,進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會有哪些物品嗎?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買些什么物品呢?

      (2)兩個“定然”能否改成“是否”?為什么?

      第三節: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騎牛圖)

      第四節: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閑游圖)

      這兩節描寫了牛郎、織女在天上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復述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

      教師起頭:從前,有一位勤勞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織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長、、、、、、

      (1)詩中所寫的和傳說中的一樣嗎?

      (2)作者為什么要改寫傳說呢?

      明確:不一樣.表達作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這一點時,穿插介紹作者及詩歌的創作背景。

      (3)詩人所寫的天上的人及他們的生活,這些都存在嗎?(不存在)這是一種什么方法呢?

      明確:不存在,想象。

      教師講述:同樣是通過想象創造的故事,結局卻截然不同。

      小結:這首詩詩人通過兩個神話般的意象,給我們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詩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樣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問題:

      1) 詩中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象的詩句?

      2) 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聯想到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3) 詩人怎樣由聯想而進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樣逐步展開的?

      4) 天上的人們生活是怎樣的呢?最后一節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教師予以引導、明確,掌握全詩結構和主旨。

      歸納想象思路

      街燈→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課堂小結。

      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歌。

      2、用自己的話把詩歌的想象世界寫出來。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唐代詩人王維有一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在這樣月光如水的晚上,你會有哪些遐思呢?(讓學生暢所欲言)這節課,讓我們再隨同詩人觀賞奇景,馳騁想像。

      二、朗讀品味

      1、聽〈靜夜〉詩歌朗誦,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這首詩哪部分是寫實,哪部分是想象?寫實與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明確:第一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節屬想象,無論是寫實還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2、學生自己朗讀第一節,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繪的夜景景象。

      這是一個“平和潔凈”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籠罩著翠綠的松林,還有旁近的村莊。月色白而淡,是一種朦朧的美;松林綠而濃,有一種蒼勁之美。夜空明凈,月朗星稀,抬頭還可依稀瞧見團團白云,更有幾點星星點綴天幕,似從白云縫隙漏出……環境非常“雅”,而這種“雅”的氛圍,是一種俗心難成的無言的`教化。

      3、在這樣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節開頭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象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的海霧,想像著一位“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無聲地流下串串珍珠淚……

      詩人面對縹緲的星空,浮想連翩。晴夜高穹,銀河該在何處?站在村邊松林遠遠望去,只見一片白色迷蒙,如煙、似霧,虛幻空靈。而銀河岸邊,只怕有一位鮫人對月傷心,泣淚而成珠。寫作本詩時,已是“五四”運動退潮后的低沉時期,思想上的苦悶與矛盾,內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讓詩人怎能不鮫人泣珠、杜鵑啼血!

      4、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結合詩的意境,發揮你的想像,探究出詩人所“泣”的內容嗎?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落淚?或者是無窮的思念?

      先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和注釋來理解。接著讓學生發揮想像,暢所欲言,然后教師談談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確:結尾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讓人產生無盡的回味和神往!這正是詩歌的留白藝術。我們可以聯系詩人當時的心境、處境,當時的社會現實,來填補這未說出的內容??是懷戀親人,期待著即將來到的甜美的團聚;是思戀家園,期待著它們走出愁霧早見清朗;是孤獨、無望,期盼美好自由溫柔的人間??總之,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著詩人對祖國、對家園、對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讀著會聯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再次朗讀,探究解疑。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好詩歌的感情基調。

      讓學生談談,然后明確: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把握好詩歌美好、恬靜、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的感情基調;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2、請同學朗讀,思考: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四、比較閱讀,鑒賞提升。

      1、兩首詩歌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可從內容、意境、語言、寫法等方面談,言之成理即可。

      2、兩首詩歌有何異同?

      相同點:創作背景:都選自于《星空》,寫于五四以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

      內容: 題材:由現實的情景聯想到天上傳說中的人和事。

      主題:表現了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失望和痛苦,對光明未來的向往。

      感情:都充滿了恬靜美好,而又淡淡的憂傷。

      不同點:《天上的街市》更積極、樂觀一些。

      五、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1、區別聯想和想象

      聯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與此相關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2、聯想和想象練習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象點著無數的街燈

      1、牽牛花開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籠中的小鸚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課堂小結。

      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詩歌,請大家課外閱讀《星空》,詩歌能讓你更加領略生活的美好!

      七、朗誦比賽。

      背誦兩首詩歌。小組間互背,推薦背的好的全班交流。

      八、布置作業。

      將《天上的街市》擴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郭沫若詩》】相關文章:

    郭沫若的詩集06-07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04-25

    二游詩·任詩原文10-23

    童詩精選08-23

    郭小川的詩08-21

    海涅的詩08-22

    紀伯倫的詩08-22

    濟慈的詩08-22

    勸學詩08-22

    食指的詩08-2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 最新亚洲第一AV在线 | 茄子国产成版人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大国麻 | 日韩欧美乱国产日韩欧美 | 午夜福利精品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