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 -故鄉
故 鄉
韶關南雄黎口中學 邱小兵
目的要求:分析人物命運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的主題,陶冶學生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重點難點:1、對比分析閏土命運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的主題是重點。
2、引導學生理解、體驗作品中“我”的情感經歷是本課要突破的難點。
教學方法:1、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綜合運用講述,設問、啟發、討論等法。
2、在各環節中,滲透審美體驗。
總教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閏土命運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主題,滲透情感體驗。
教學步驟:
一、 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同學們,一提到故鄉,我們的心中便會涌起許多溫馨而美好的回憶:有童年的歡聲笑語,有熟悉的山山水水,有難忘的父老鄉親……終生相伴,魂牽夢繞。是的,我們常懷戀故鄉的昨日,但我們更應關注故鄉的今日和未來。因為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切都在變,人在變,生活在變,我們的故鄉也在變,我們應以深情的目光關注故鄉的變化。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都曾以深沉的筆調表達對故鄉的愛戀、憂傷和希望。
《故鄉》就是這樣的一篇小說。它寫出了作者在一個巨變、動蕩的時代中對故鄉的關注。小說中有父老鄉親的艱辛苦難,有作者無盡的孤獨、悲哀和憂傷。作品中的我回到了久別的故鄉,但“我”并沒有什么好心緒,因為這次回故鄉卻是為了永別故鄉而來的。由于母親的提醒,我想起了童年時代的好友——閏土。于是,“我”便沉浸在往日的回憶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悟、體驗少年閏土帶給我的歡樂和中年閏土帶給我的悲哀和憂傷。
二、分析少年閏土的形象,學生閱讀。
(一)整體感知:母親提起閏土時,我想起了那些情景?
明確:海邊月夜圖、快樂的童年
(二)激發情感,深入體驗
激發點(1):從“我盼”到“相處”,我的心情如何?我們相處如何?
啟發:急切盼望、歡天喜地、難分難舍
激發點(2):童年時代寫的很美,美在哪些人、情、景、物上?
啟發:人美——小英雄:天真、活潑、聰明、能干
景美——海邊月夜:藍天、明月
物美——西瓜、貝殼等;
情美——純真、友好
激發點(3):分別時的哭聲美不美?
啟發:童真的哭聲,美好的回憶
(三)啟發討論,深入理解
啟發:兒時的回憶蘇生過來,為什么我便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
討論:海邊月夜圖和少年閏土是故鄉的縮影。
三、承上導入:三十年前,我和少年閏土在一片哭聲中別離,那童真的哭聲,至今還在我的心中回響。三十過去了,閏土現在怎樣了?我和閏土的重逢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一)整體感知:閏土的生活如何?當時的社會境況是怎樣的?
引導:文中哪些語句反映了這些情況,請找出來。
明確:貧困;動蕩、戰亂、苛稅、多子等。
(二)激發情感 深入體驗
激發點(1):我們相見時的氣氛如何?
感悟:拘謹、沉悶、沉默
激發點(2):重逢時,我的心情是如何變化的?
感悟:出驚——激動——震驚——悲哀
激發:一聲“老爺”,讓我感到震驚、悲哀,面對閏土的恭敬和貧苦,我無言以對。閏土縱然有滿腹的愁苦,也無從訴起。那說話如連珠般涌出,活潑能干的小英雄的影像,在我的心中淡了,散了,模糊了。
(三)中年閏土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
啟發:生活:貧困、痛苦
【語文 -故鄉】相關文章:
故鄉語文教案02-06
月是故鄉明高一語文教案08-22
故鄉02-17
三年級語文《故鄉的蘆葦》教案03-11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故鄉》教學設計08-25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故鄉》教學設計08-24
美麗的故鄉08-24
故鄉征文08-24
故鄉的作文07-07
《故鄉》 說課稿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