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中避雨
3、山中避雨
豐子愷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理清記敘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過程;
2. 引導學生深刻把握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這一主線,進而弄清文章中心;
3. 引導學生理解“樂以教和”的主張,聯系自己生活感受體驗音樂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 3
教法:“整體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討——體驗活動”四步教學法
教具:.課件,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話題設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學們作好了一切準備,興致勃勃地到某個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們不得不停留在某個地方,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干些什么?
(學生們就這個問題發言交流)
教師.總結,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走近作者:課文注解1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速讀,或師生合作,分工讀),要求學生邊讀邊做到:
1. 對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進行圈點批注;
2、思考:文題是“山中避雨”,作者單單寫避雨嗎?請找出文中記敘的中心事件,并概述事件全過程。
四、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1):
1.學生邊讀(邊聽),邊圈點批注,思考問題。
2.學生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就生字詞提出來進行交流,相互幫助解答。
3、討論問題:“文題是“山中避雨”,作者單單寫避雨嗎?請找出文中記敘的中心事件,并概述事件全過程。
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有關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組交流。
學生按男女生各推薦一名代表發言(也可以自愿舉手發言),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概述課文內容時,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2):
.課件展示問題:
文中除了作者以外,還寫了哪些人物,主要是誰,他們對作者的胡琴表演有著怎么樣的反映?
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有關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組交流。
學生按男女生各推薦一名代表發言(也可以自愿舉手發言),其他學生補充。
最后教師.總結(也可以讓學生.總結)。
明確:通過對作者、兩個姑娘的前后情緒變化分析,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一文章的感情線索。
六、設置情景,深入探究:
教師播放《梅花三弄》曲,師生合作讀3、4自然段,感悟、體會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學生邊讀邊聽邊思考,探究以下問題:
作者在拉胡琴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樂趣”,請根據上下文談談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發言。教師注意加以引導。
最后分別指名學生對剛才的問題做.總結陳述(有遺漏的大家共同補充)
明確: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領悟“樂以教和”這一中心思想
七、語段精讀:
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你能談談對加點詞語的感受嗎?
明確:“鬧”字寫出了當時無拘無束的熱鬧氣氛和作者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溫暖”既寫出了環境的溫暖,也寫出了作者內心的溫暖。
【山中避雨】相關文章:
避雨的作文11-12
避雨優秀作文05-06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小螞蟻避雨》05-24
避雨的作文集錦[3篇]11-12
《山中訪友》說課稿05-10
山中訪友作文04-06
山中訪友優秀作文08-24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8-24
佛山中考作文06-0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