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列寧簡介
列寧簡介列寧(1870—1924)前蘇聯人民的偉大領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人。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列寧簡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
人物簡介
列寧(1870-1924)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國辛比爾斯克人(現烏里揚諾夫斯克市)。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曾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工農國防委員會主席等重要職務。
1887年8月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1891年從彼得堡大學畢業。1892年開始組織馬克思主義小組,并將《共產黨宣言》譯成俄文。1895年建立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1900年12月創辦全俄第一份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報紙《火星報》。1912年1月將孟什維克驅逐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讓布爾什維克成為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戰期間,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1917年11月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蘇俄。1918―1920年.領導全國人民擊退14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國內反動階級的叛亂。國內戰爭結束后領導全黨把工作重點移到組織社會主義建設方面。1924年1月21日在戈爾基村逝世,享年53歲。
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的創建者。他成功地領導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使社會主義由科學理論轉變為偉大實踐。列寧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新發展和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之路。列寧被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原姓烏里揚諾夫),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市(現稱烏里揚諾夫斯克市)。
17歲的列寧1879年8月28日,只有9歲半的列寧跳過了預備班的學習,經考試順利升入中學。從這時到17歲,列寧一直在辛比爾斯克古典中學讀書。他勤奮好學,在校時學習成績優異,每次升級都受到學校的獎勵。1887年6月22日,列寧中學畢業,他的畢業證書上的考試成績,只有一門功課4分,其余十門功課都是5分。他的畢業鑒定書上寫了如下評語:“烏里揚諾夫很有天才,學習一貫努力、認真,在各年級都是第一名。”畢業時他由于品學兼優獲得金質獎章。
列寧年少時目睹了辛比爾斯克城市貧民和附近農民的困苦生活和悲慘遭遇,內心激起了對勞動群眾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現狀的強烈不滿。他廣泛閱讀進步書籍,特別是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維·格·別林斯基、尼·加·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深受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在中學高年級的時候,他第一次看到了在彼得堡上大學的哥哥亞歷山大帶回家的《資本論》,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1887年5月,在列寧即將中學畢業之際,哥哥亞歷山大因參與民意黨組織的謀刺沙皇的行動被反動當局逮捕殺害。7月,列寧全家來到喀山定居。8月,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年底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被捕并遭放逐。翌年秋列寧返回喀山,加入費多謝耶夫組織的馬克思主義小組,開始系統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1889年,列寧隨全家遷居薩馬拉。他頑強自修,在一年半時間內學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
1891年,列寧以校外生資格通過彼得堡大學法律系考試,并被授予優等生畢業文憑。后來取得律師助理資格。他經常在薩馬拉地方法院出庭為貧苦農民辯護。
思想理論
哲學理論
列寧通過對本民族哲學傳統的繼承,自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對各個時期錯誤理論的針對性批判,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各個領域;以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需要為導向開展理論研究,賦予了其哲學濃厚的實踐特性。 這是列寧哲學思想形成和發展的三個基本路徑,也是列寧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俄國化的基本路徑。批判性和實踐性是列寧哲學思想的兩個主要特色。
提出“唯物辯證法是革命代數學”的列寧對唯物辯證法乃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繼承和捍衛,對唯物辯證法體系的探索和推進,對辯證法具體觀點的系統界說與闡明等,但其中最具決定性和本質重要的貢獻無疑是第一次將對立統一規律把握為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面對所處時代現實問題,列寧在汲取古希臘和黑格爾辯證法的有益營養,繼承馬克思恩格斯辯證法內在精髓基礎上,史無前例地拓展出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核心的重大命題,這一學說的積極開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列寧主義
列寧和托洛茨基
列寧主義被稱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是列寧在20世紀初形成的思想體系。列寧主義是在俄國實踐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修訂與補充。
列寧主義跟馬克思主義等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其“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如何取得政權”和“無產階級政權如何治理國家”兩個問題上出現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應當致力于合法斗爭(即在資產階級議會中進行議會斗爭),在取得政權之后可以保留所謂的民主制度。而列寧為代表的另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尋求所謂的合法斗爭的努力必然有使其修正主義化的可能,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在帝國主義階段只能通過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權之后,不應當保留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應實施無產階級專政,在無產階級獲得政權之后,即使一國的資產階級已經不存在,仍然有必要采取專政的方式保衛無產階級政權。
毛澤東和鄧小平曾先后分別用中國革命與中國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肯定了列寧主義的指導意義。毛澤東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強調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列寧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新發展和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之路,成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的重要思想基礎。列寧主義思想體系中一系列重要思想,如:東方社會發展思想、社會主義改革思想、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思想、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思想、黨內民主建設思想等,對于當代中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仍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和借鑒價值。
【列寧簡介】相關文章:
翠鳥簡介11-06
長城簡介04-29
自我簡介作文08-06
歐亨利的英文簡介10-12
簡介的自我介紹07-05
簡介自我介紹11-26
清明節簡介04-04
一百條裙子的簡介10-27
西沙群島簡介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