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華北明珠白洋淀》的教學設計
《華北明珠白洋淀》的教學設計
石家莊市裕華區方北小學 史曄聰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十六個生字,認識其中的多音字“華”,正確書寫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白洋淀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白洋淀的向往和喜愛之情。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教師介紹華北平原(出示地圖):這就是華北平原,這里土壤肥沃,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糧食作物,還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煙草等經濟作物。而且,礦產資源豐富,水果種類眾多。華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糧棉油的生產基地。在華北平原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
2.板書課題,齊讀。
3.引導學生自由質疑,學習新課。
白洋淀是華北平原上的一顆明珠,要了解白洋淀,不能離開華北平原,華北平原在這里是烘托的作用。先使學生了解華北平原的簡單知識,為學生進一步了解華北明珠——白洋淀提供了背景資料,同時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讀文,整體感知
師:剛才很多學生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問題,那么,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讀書。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拼音或詢問別人,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指名認讀。
3.自由讀,邊讀邊想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班內交流識字的方法。指名讀。
5.學生利用新認識的字詞再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了解的詞語。
6.班內交流。
初讀的目的一是為下面的閱讀教學做準備,二是對文中要求認識的字詞形成初步的印象。
注意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識字方法和別人的識字方法哪種更好,學習使用最好的方法。
讀懂文字是深入學習課文的第一步,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文中不了解的詞語,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課時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師:我們上節課知道了華北明珠就是白洋淀,同學們還提出了這個問題——白洋淀為什么是華北明珠,我們這節課就來游覽白洋淀,順便解決這個問題。
1.學生默讀課文,找答案。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1)第三段前部分
①指名學生讀,其余學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②討論,交流。
③出示荷葉荷花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④指名配樂朗讀這些句子。
(2)第三段后部分: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②引導學生談論,你還看到了什么?
③教師出示視頻短片,問學生你還看到了什么?
④詢問學生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
(3)第四段
①師:自由地讀讀第四段,白洋淀又是怎樣的特別呢?
②全班交流,指導學生朗讀。
(4)師:我們自白洋淀盡情的游覽歸來,你會怎樣向別人稱贊它?
課堂伊始,抓住了主要問題引領學生全文的學習,又以游覽的形式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感性的游覽、欣賞的同時有理性的收獲。
學生通過讀文、想象把語言文字轉化成了形象,在頭腦中出現了文字描述的景色,進而通過這個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仿佛身處其中。
課文中只描寫了荷葉荷花的多和顏色,這個環節的設計,豐富了文本,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朗讀是把書本上的文字轉化成內在的內容,再通過想象把文字轉化成形象,因為這是一幅聯動的畫面,所以用視頻短片來印證。又通過短片,豐富了隱含在文字中的白洋淀的物產豐富,漁民的喜悅,使學生易于感受。
這個環節,既有前面環節的沉淀積累,又為學生了解白洋淀之后生發激情創設了傾吐的機會,是全文學習的進一步深化、升華。
(四)課外閱讀,拓展延伸
1.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白洋淀的其他的資料。
2.閱讀孫犁的《白洋淀紀事》
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語言積累,發展語感。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自主識字,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
【《華北明珠白洋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08-19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反思03-23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03-30
明珠的作文05-20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15篇04-18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反思13篇03-30
《東方明珠》語文教學反思03-21
璀璨明珠作文06-03
璀璨的明珠作文11-04
璀璨的明珠作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