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化為民與服務 實現公正與效率/范愛金法律論文網
深化為民與服務 實現公正與效率
范愛金
近年來,大田法院建設法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深入開展法官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改進干警的工作作風,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把為人民服務化為平時的自覺行動。同時法庭立足審判,以調解為重點,實現“公正與效率”的雙豐收。自2000年以來,全庭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637件,其中調解撤訴結案的就占452件,調解撤訴率達71%,且上訴案件無一被改判和發回重審。在審判實踐中,干警們結合農村實際,堅持“公正、效率、綜治、為民”,先后開展了“走百村入千戶,巡回辦案萬里行”活動,設立了訴訟指南、預約法官欄,堅持當天審結當天送達法律文書、雙休日節假日值日法官駐庭等制度,有效地減輕了當事人的訟累,贏得了轄區群眾的歡迎和廣泛贊譽。保持了典型的長久生命力,僅2003年,法庭就被授予了“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2001-2002年度福建省十佳職業道德先進集體”、“全省五一獎狀”、“2001-2002年度三明市十佳職業道德先進集體”稱號。日前,大田法院建設法庭被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指導協調小組授予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一、公正。以公開促公正
建設法庭是如何抓好司法公正呢?法庭先是讓群眾心中有本明白賬:將立案條件、標準、當事人舉證、訴訟須知、訴訟收費標準等28種制度制成33塊鏡框掛在法庭墻上醒目位置,并打印成一萬余份宣傳材料,分發給當事人和群眾,以增強辦案的透明度。前來辦事的群眾說:“法庭公開這些制度,讓我們心里感到踏實。”
法庭還主動接受人大代表監督,開展向敗訴當事人的回訪工作,認真聽取批評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問題,改進工作。為了把每個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他們牢固樹立辦案質量是審判工作生命的意識,公正執法,杜絕錯案的出現,同時著力抓好干警的業務培訓。近三年來,法庭上訴案件沒有一件被發回再審和重大改判。每每聽到群眾稱贊“建設法庭,信得過”時,法官們常會笑著回答:“法律信得過!”
二、效率。1小時40分鐘辦結案件
為了方便當事人訴訟,縮短辦案周期,法庭嘗試盡量減少以傳票形式傳喚當事人的做法。在立案時,即向原告方了解雙方當事人的聯系號碼和聯系方式,在立案的當天或答辯期內與被告聯系,及時召集雙方當事人調解,避免矛盾因時間拖延而進一步擴大。去年初以來法庭調解(包括撤訴)案件70件,調解撤訴率達71.4%,其中庭前調解的有34件,占結案數的34.7%。去年7月18日,原告大田縣奇韜水泥廠起訴尤溪縣管前鎮經銷戶紀興國拖欠水泥貨款73371.25元,擔心紀興國轉移財產,申請對被告的一輛貨車進行保全。法庭收案后,當即趕到三明市交警支隊,因貨車已抵押給銀行,保全不成。法官隨即又趕往被告家中送達訴狀副本并進行庭前調解,促使當事人達成了分期分批付款的協議,被告當即付給10371.25元。奇韜水泥廠廠長池其成高興地說:“我們現在簽的所有合同,最后一個條款就是把糾紛的調解約定在建設法庭,這一招真沒白費。”太華鎮張地村村民連某和陳某一同到法庭訴請解除非法同居關系,他們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促使原、被告之間就子女撫養、財產分割、債務負擔達成了協議,并當即制作打印了法律文書送達給雙方當事人,案件從立案到送達法律文書前后僅用了1個小時40分鐘。當事人激動地說:“我在閩南打工,已經請了3個月的假,準備打這個官司,想不到你們這么快就解決了”。
在工作中,法庭還積極嘗試將高科技手段應用于審判工作。經過勤學苦練,全庭干警都能熟練操作電腦,庭審記錄、文書制作全部實現了電腦化。每位干警都制作了個人網頁,方便資料的查閱,有利于信息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均每個案件縮短辦案時間10天。
三、綜治。辦案兼當普法“老師”
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建設法庭的法官們認識到,法庭的審判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轄區群眾的法律意識,讓群眾不再飽受法盲的苦。因此,法官們加大法律文書的說理,克服過去對事實難以認定或難以敘述的案件,采取泛泛而談或避而不談的做法,把當事人糾紛爭議的焦點作為寫作的重點,說清說透。這樣做工作量是大了,但卻讓當事人對判決更加心服口服。有的當事人看了法律文書后說:“建設法庭的判決書就是一份優秀的法律知識教材。”
奇韜鎮奇韜村的鄭際明因6萬多元的石灰石款被五龍巖城水泥有限公司拖欠,于去年9月25日求助到法庭,但他一度擔心法庭拖拉誤事,便提出要出錢給警車加油,可沒想到,法庭不僅當即立了案,還迅速趕往奇韜進行財產保全,很快,一審判決后他拿到了全部欠款。
法庭選擇農村常發生的案件和審理過的一些典型案件,設計制作了“流動法制宣傳欄”。把國家法律帶到山鄉僻壤,將先進的文化理念傳播到群眾的心坎。干警們的足跡走遍了轄區的每一個村落,每年行程4000多公里。年已花甲的建設村村民林某某,別人向他借款11000元,約定的還款期限即將超過二年仍不還,正想辦法時,他看到了流動法制宣傳欄上的有關時效的案例,就趕緊拿著借條到法庭問個究竟,法官耐心地給予解答,并當即立案調處了案件。事后,林某某對人說:“是建設法庭的宣傳欄救了我,要不然我辛辛苦苦積攢了幾十年的錢就可能成為廢紙”。
四、為民。把農民當成自己的親人
建設法庭收到錦旗無數,這是因為建設法庭6名干警把農民當成是自己的親人,把農民的冷暖和疾苦貧困始終放在心上,并想方設法幫忙解決。由于轄區的村落分散,半夜歸庭對建設法庭的法官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去年4月,文江鄉大安村小孩廖某與伙伴們跟隨著成人吳某去炸魚,不料因使用不當,造成廖某右手連著手腕被炸了。事后,因賠償問題,經當地派出所多次調解無效,廖父便將始作俑者的吳某告上了法庭。建設法庭的法官們接案后,次日一早,便組織合議庭全體成員與書記員4人趕往大安村,法官們圍著廖家、吳某與提供炸藥、雷管的小孩家長五人來回奔波,反復做工作。因為五人居住相距較遠,加上提供炸藥、雷管的小孩家長狡辯,法官整整在大安村跑上了12個小時,直到深夜12點多,原被告才達成協議,給受傷的小孩賠償15000元。等到法官回到建設法庭,已是下半夜2點了。
為群眾著想,深入圩場、田間地頭、大街小巷開辦“流動法庭”,巡回辦案,建設法庭已經堅持四個年頭了。為了不給村里和當事人添麻煩,巡回辦案的干警還自帶審判桌椅。1999年7月開始,這個法庭開展“走百村入千戶,巡回辦案萬里行”活動,法庭干警們帶著自制的審判桌椅走遍了轄區內的每一個村落,把法庭辦到了群眾家門口。僅去年一年,他們克服交通困難,走訪336戶,行程4000多公里,巡回受理案件45件,巡回審結案件66件。
法庭還經常開展便民專題活動,每隔一個階段,由全庭干警共同選定1個為民服務的“熱點”問題,有效地擴大了辦案的社會
效果。
在“創文明行業、建滿意窗口”競賽活動中,法庭對干警的辦案作風、效率要求、政治業務學習以及平時的一言一行都做了具體的要求,干警們也自我約束,不在法庭工作區、審判區內吸煙,謝絕當事人敬煙,不在工作日喝酒,不接受當事人吃請、說情、禮金等,被群眾稱為“無煙法庭”、“廉政法庭”,并提倡“四禮”庭風,即:起立招呼、以禮相迎,讓座倒茶、以禮相待,聽完講話、以禮相尊,陪到門外、以禮相送。真正樹立起“尊民”思想,讓群眾感到法庭不再是森嚴的衙門,而是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溫馨和熱情。
作者單位:福建省大田縣人民法院 郵編:366100電話:0598-7295059
【深化為民與服務 實現公正與效率/范愛金法律論文網】相關文章:
深化為民與服務 實現公正與效率08-05
淺談如何實現司法公正與效率08-12
關于檢察機關為民營經濟服務的思考/趙福杰法律論文網08-05
關于檢察機關為民營經濟服務的思考/郭小鋒法律論文網08-05
法院公正與效率司法大檢查匯報08-12
現代司法理念與效率/曾建莉法律論文網08-05
行政審判之公正與效率問題探討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