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堅定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
試析堅定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1.定義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2.條件
人民幣國際化已基備了較堅實的基礎,主要如下:
2.1較強經濟的實力
經濟實力一般用GDP衡量,美國和歐元區的GDP基本占世界的20-25%左右,位居世界上前兩位,與之相應,美元和歐元在交易貨幣中所占的份額也穩居于前兩名。據國家統計局今年4月17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GDP為7.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美國為15.9萬億美元,日本為5.9萬億美元,歐盟區合計為16.1萬億美元,這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較堅實的經濟基礎。
2.2位居世界第二的貿易規模
貿易的規模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具有直接的作用。從實體貿易在世界所占的分額來看,世界上主要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及地區為美國、歐元區,其貿易份額即占世界前三名。2009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并一直保持至今。據統計,2011年,美國貨物對外貿易總額3.73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為3.642萬億美元,這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交易基礎。
2.3逐步健全的金融體系
截至2011年末,有9種外幣可與人民幣交易,有319家外匯指定銀行為企業、個人提供本外幣兌換業務,318家金融機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2011年交易量達到14.2萬億美元(日均成交581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4倍;隨著中國外匯市場建設與發展,交易機制趨于完善,進一步夯實了外匯市場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的能力。
2.4日益穩定的人民幣匯率。2012年4月1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幅度由5‰擴大至1%的首個交易日,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96,較上一個交易日走低81個基點,市場反應整體平穩,即期市場美元兌人民幣也未觸及波幅上下限,反應了人民幣日益穩定,能夠承受更大彈性。
2.5充足的外匯儲備。根據通行的國際儲備需求理論,充足的外匯儲備一般維持在進口額的30%左右即可,而中國近年來外匯儲備穩步上升,達到并遠遠超過了同期進口額的30%,截至2011年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3.31萬億美元,到2012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3萬億美元,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3.國際化進程
自1994年1月人民幣實現經常項目下有條件兌換,1996年12月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關鍵一步,經過近20年的磨礪,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在多方位取得了突破,人民幣國際化快速發展。
3.1成為了周邊國家的“區域性貨幣”。目前,人民幣可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巴基斯坦、越南流通;同時,人民幣結算在內蒙古、廣西、云南的邊境貿易中占了絕對優勢,如中蒙、中越和中緬邊境貿易結算超過80%用人民幣結算。
3.2港臺地區人民幣業務迅速發展。人民幣在香港已開始作為儲備貨幣,用于金融資產的定價和投資,如截至2011年年底,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共116筆,總值近1800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存款總額接近5900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年底的3100億元人民幣增加近9成;經香港處理的人民幣結算額在2011年達1.9萬億元人民幣,是2010年的5倍。此外,臺灣地區也在日常消費和小額貿易的支付中開始大量接受人民幣,并實現人民幣與新臺幣之間的現鈔兌換。
3.3雙邊貨幣合作不斷取得突破。截至2011年末,中國人民銀行與韓國、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白俄羅斯、阿根廷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額為1.3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部分協議進入實質動用階段;在2012年的前三個月里,中國人民銀行又與阿聯酋、蒙古等5家央行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合計規模達4350億元人民幣。此外,蒙古的銀行、越南國家銀行已開展了人民幣儲蓄業務,人民幣實現了對泰銖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對韓元等五種非主要國際儲備貨幣銀行柜臺直接掛牌交易。
3.4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序開展。2011年,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擴大,一方面,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另一方面,全面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跨境人民幣業務從經常項目擴展至部分資本項目。初步統計,2011年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累計發生1.56萬億元、5212.7億元、201.5億元、907.2億元。
4.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是以中國的綜合力量為支撐的。只有中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處于強勢地位,才有可能使人民幣在外部流通,人民幣的崛起是中國在新的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必然選擇。而中國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目前需解決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4.1維護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進展的國際環境。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國際環境,處理好國際關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處理好與現全球“貨幣霸主”美國的關系,美國雖然深陷金融海嘯的泥潭,失業率達8.5%,約15%的人靠領取救濟金生活,但仍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也是唯一能對中國造成實質性威脅的國家,當美國與冉冉崛起的中國相遇時,兩個大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碰撞和交鋒,美國的國家利益決定著其必然要自覺或不自覺要防范、打壓、甚至擊敗新來的挑戰者,維護“貨幣霸主”地位;而中國也只有依靠自己的軟、硬實力,聯合更多的同盟來對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才能防止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被外部力量驟然中止。
4.2繼續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中國持續30多年的快速、粗放式增長累積了大量內生性的矛盾、沖突和結構性問題,以往依賴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影響宏觀調控的因素也日益復雜。如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GDP較上年同期增長8.1%,創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經濟增速。從季度環比來看,情況就更糟糕了,中國第一季度GDP折合成年率較上季度增長7.4%,低于上季度7.8%的增幅,也低于政府7.5%的全年增長目標。(www.baimashangsha.com)在這種壓力下,只有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全面啟動以消費為主體的內需,才能保證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才能繼續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5.戰略意義
中國的國家地位,決定著中國在國際中沒有默默無聞、無所作為的空間,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幣國際化與核武器是支撐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兩條腿,現在核武器已經站起來了,人民幣國際化這條腿正在舒展、準備站起,當兩條腿都站立時,才能說中國是真正的有影響力的大國,中華民族在國際上才有生存空間。
6.措施
6.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繼續保持對外貿易適速發展,穩步推進經濟較快增長,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6.2繼續加強國防建設,加大高新尖武器、新軍事裝備的研制,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保駕護航。
6.3完善金融體系建設,創新、豐富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加快確立上海作為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交易基礎。
6.4先易后難,從實力比中國小的國家及較易操作的方式入手,逐步向發達國家擴展,最終以可作為歐洲、美國儲備貨幣的方式進入歐洲、美國,完成人民幣國際化任務。
【試析堅定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相關文章:
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思路和打算08-12
2005供銷公司企業文化戰略推進工作安排08-17
圍繞工業立市協調推進四大戰略08-15
杜甫《絕句》試析08-15
以大開放為綱,全力推進“3 1”戰略進展新聞發布稿08-16
堅定的作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