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個堅定不移”在基本路線理論中的分析
“四個堅定不移”在基本路線理論中的分析
前言
胡錦濤6月25日在中央黨校要求全黨“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茖W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做到這四個堅定不移,對保持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大局至關重要!焙\濤同志“四個堅定不移”的戰略思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基本路線理論。
一、“四個堅定不移”著眼于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性、根本性問題,反映了黨的基本路線的精神實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一個是路線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笆裁词巧鐣髁x”,講的是路線問題;“怎樣發展社會主義”,講的是發展問題。這兩個問題,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對中國的前途命運至關重要。早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001年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2006年又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逐步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三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韭肪是一條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既清楚指出了前進的目標,又客觀地指出了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既明晰地回答了路線問題,又準確地回答了發展問題。“四個堅定不移”既回答了路線問題,那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回答了發展問題,那就是必須從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目標上都做到“堅定不移”。從這個意義上說,“四個堅定不移”和黨的基本路線的精神實質是一致的。
二、“四個堅定不移”全面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質、主題和根本要求,深化了黨的基本路線的基本要旨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質是不發達的階段,主題是發展,根本要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立論前提,是我國社會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論斷。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背跫夒A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明確指出了初級階段的實質。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但又不能超越初級階段這個實際。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黨的基本路線,始終圍繞并著力解決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這就決定了黨的基本路線的根本要求,必須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生產力發展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八膫堅定不移”的主要內容闡釋的正是當代中國的發展問題。具體來說,就是以思想解放為先導,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要有新思路,思想必須再解放。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1992年10月,江澤民同志指出:(www.baimashangsha.com)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保證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胡錦濤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三者一脈相承,一脈相繼。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不斷用新思路推進當代中國的發展實踐。
改革開放是基本路線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說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社會主義要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通過改革開放不斷完善自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斷推進和深化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努力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定型的制度;不斷推進對外開放,瞄準當代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和國際形勢發展前沿,大膽借鑒和吸收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這是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發展必須科學,穩定壓倒一切。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建設以發展為硬道理,科學發展觀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發表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又賦予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發展一定要有目標。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是實現現
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就可以把我國建設成基本路線所描述的國家。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它還展現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四個堅定不移”立足于完成黨的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的本質要求
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黨在新世紀的三大歷史使命。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黨在本世紀頭20年的歷史任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是黨在今后一段時間的根本任務。
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在這個核心內容中,黨的基本路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途徑上確定了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在保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條件下確定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根本要求,由此使我國當代社會實踐中的強國之路與立國之本相互間形成了內在統一的辯證關系。實踐表明,這一核心內容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長期發展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而它在當今發展中的直接體現,一是在于能否通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帶動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二是在于能否把經濟的發展及其結果,始終與正確的發展道路、發展方向相統一,與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相統一。
“四個堅定不移”科學回答了在全面小康建設實踐中如何更好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問題。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實踐基本路線的過程中,積累并總結了一系列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基本經驗,這些經驗,在今后長期的實踐中,仍然是極為珍貴的。只有堅定不移的堅持這些基本經驗,黨的基本路線才能真正得到貫徹。同時,形勢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并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因此需要全黨上下繼續開動腦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地努力學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立足時代認識的高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輝煌。
“四個堅定不移”正是站在發展的時代高度,進一步闡述了新形勢下黨的基本路線的實現途徑、發展方向、根本目的等一系列重要內容,明確了確保黨的基本路線貫徹執行的基本認識,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科學地回答了新的實踐中如何更好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重大問題,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的本質要求。
【“四個堅定不移”在基本路線理論中的分析】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物理論文07-29
生活中的比教案分析08-16
求職戰術理論分析:見招拆招08-15
黨的基本路線說課稿08-11
公共物品、公共選擇理論中的教育08-17
在數學教學中遷移理論的應用08-17
公共物品、公共選擇理論中的教育08-09
管理理論在執政理念中的作用08-18
基于交往行為理論的FDI安全性分析08-17
增值稅轉型的理論研究與實務分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