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敘述中國食品安全政策的發展歷程
敘述中國食品安全政策的發展歷程劉成江
我國的食品安全政策在建國初期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主要側重于工業衛生和疾病預防。但是從總體角度來看,新中國初期的食品安全政策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58年1月中央人民政務院第167次會議批準的《衛生部關于全國衛生行政會議與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的報告》一文正式提出了“衛生監管制度”,文中明確提出了“重點推行衛生監督調度”。1958年我國又實施了放射衛生監督等等,基本形成了各級政府衛生機關領導下的,分別由各級衛生防疫站承擔環境衛生、勞動衛生、食品衛生、學校衛生和傳染病防治的監督管理體系。此階段的食品安全政策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相關法律責任大都規定明確,但缺乏國家強制力的保障。
1966年——1976年間是新中國歷史上比較艱難的歲月,我國的食品衛生工作也沒能逃過這一浩劫。因此,這段時間的食品衛生立法、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和衛生檢疫防疫工作也幾乎全面停頓,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全黨工作也由此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我國的食品安全政策也由此迎來了它快速全面發展的春天。中國的食品安全政策發展首先是進行各項法規制度的完善并實現與國際接軌。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1982年以來,衛生監督工作的法律地位得到確認,衛生監督的內容和范圍得到充實和擴展,衛生監督的手段和方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依法監督、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等法律手段,總的來說,衛生監督工作進入了一個法制化和系統化的發展時期。1981年9月,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全國食品衛生學術會議對《食品衛生法》的制定進行了專題討論。1982年11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食品衛生法》,規定于1983年7月1日試行。《食品衛生法》是新中國第一部食品安全方面的專門法,也是中國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法。
1985年12月1號頒布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試行)》。
1990年首次全國衛生監督會議是衛生監督體制改革的前奏,也是衛生監督史上的里程碑,當時提出了“強化行政法,監督檢測合理分開,統一綜合管理,建立新的衛生監督體系”的目標。
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正式作為國家標準頒布,結束了我國食品安全評價工作長久以來沒有標準的局面,使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www.baimashangsha.com)在同一年內國家還頒布了179個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食品中鉛限量衛生標準等國家衛生標準。
1995年10月2日,衛生部組織召開國際衛生政策規劃會議。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通過了經過修訂的《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法的執法主體從衛生防疫站轉變為衛生行政部門,這標志著國家開始強化衛生行政執法職能。
1996年3月,衛生部為適應《食品衛生法》執法主體的轉變,發布了《進一步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監督執法體制的通知》。這一文件旨在建立以食品衛生監督執法體制改革為龍頭的公共衛生監督執法體系。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為了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從制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食品安全問題,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該項法律確立了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并明確指出要將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依據。
【敘述中國食品安全政策的發展歷程】相關文章:
(醫院)發展建設歷程08-16
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08-17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08-17
物流管理的發展歷程11-25
薩克斯在爵士音樂的發展歷程08-18
麥子在中國的本土化歷程08-11
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歷程研究——基于發展路徑選擇的視角08-26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古代社會08-17
中國的發展作文05-09
第五冊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