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法律論文>刑法畢業論文>現代化和犯罪問題的哲學范式研究

    現代化和犯罪問題的哲學范式研究

    時間:2023-02-20 08:32:04 刑法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現代化和犯罪問題的哲學范式研究

    【內容提要】轉型時期的現代化與犯罪問題的研究是個難度極大的課題,應從多角度進行研究。用哲學范式的研究主要是把這個問題放在發展與代價的框架下進行討論。犯罪作為現代化的一種代價與現代化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理論和實踐都要求我們對待現代化中的犯罪問題要有正確的代價觀,保持一個理性的心態。
    【摘  要  題】犯罪學研究
      轉型時期的犯罪問題是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難題,急劇上升的犯罪率嚴重影響社會發展與穩定,因此,如何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有效地控制犯罪、減少犯罪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為解決這一課題,犯罪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犯罪學研究自身的一些問題使得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始終不能讓人滿意。本文擬就這個問題運用哲學的范式進行一些研究,以說明對犯罪問題進行多角度研究的必要性。
          一、關于現代化與犯罪的復雜關系理論的辨析
      現代化是指自工業革命以來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大轉變的過程,是在工業化及其創造的現代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下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發生深刻變革的過程。雖然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時間很不相同甚至相差甚遠,但現代化本身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進程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當代,現代化更是已成為整個世界的發展大潮,它深刻地寄托著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和地區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期盼和希望。如果說社會穩定歷來都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前提,那么,現代化則是當今世界上各個民族和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因此,要論說社會穩定的特殊重要性,就不能不考察現代化過程中的犯罪與發展的辯證關系。
      二百多年來的世界現代化進程和20世紀八十多年中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實踐表明:沒有社會穩定,就難以順利地實現現代化,特別是不可能實現那種追趕型的現代化。穩定成了現代化特別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因此,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是制定現代化和社會發展目標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這是歷史與現實的總結。而現代化與犯罪的關系問題也就逐漸成了學術界長期關注的問題。
      從15世紀中葉開始,西方社會就掀起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浪潮,在短短的幾百年的時間里,巨大的社會財富被創造出來,與此同時,犯罪率也急劇上升,而且犯罪的種類也不斷翻新。正如路易絲·謝利總結的那樣:近五十年來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的犯罪率都在增長,而那些犯罪率穩定或下降的國家最近由于少年罪犯參與作案的增多,導致人們對現代化本身的疑慮和對現代化社會的“恐懼癥”。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有效地減少犯罪,控制犯罪的上升趨勢,是處于轉型時期的國家在現代化發展時期尤為重要的問題。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則警告說:“現代性產生穩定性,而現代化卻產生不穩定性。”[1]
      中西方學者對現代化與犯罪的關系問題都有研究,路易絲·謝利的觀點代表了西方學者的觀點,這種觀點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現代化本身是犯罪之源,而且任何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陷入犯罪猛增的困境之中;因此現代化國家終將形成經濟發展與犯罪同步增長的格局和態勢,這帶有歷史的必然性。路易絲·謝利明確指出:當代社會犯罪問題的普遍性表明,社會發展進程和社會發展的成就都有助于犯罪。社會發展進程把犯罪這個孤立的主要是影響城市中心的社會問題提高到現代社會的主要問題。由于社會日益城市化,曾經是一度影響城市居民生活的局部問題變成影響現代生存的性質和阻礙許多國家未來發展進程的問題。犯罪已成為現代化方面最明顯和最重要的代價之一。[2]
      我國的學者對犯罪與現代化的關系研究得比較晚,而且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從社會學的視角上,研究的問題集中于經濟發展與犯罪的關系上,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許多學者、專家對經濟發展與犯罪二者的關系提出過許多不同見解,主要有:1.“正比論”,認為犯罪率與經濟發展成正比。2.“同步論”,認為犯罪率上升趨勢與經濟發展的趨勢呈同步狀態。3.“代價論”,認為社會要現代化,就難免付出代價,犯罪率上升就是要付出的代價之一。4.“反比論”,認為犯罪率與經濟發展成反比。第二階段始于80年代末,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化階段。周路在其《警惕過高的代價》一書中提出“遠正近負效應論”,即現代化進程對于社會穩定的影響既有正效應又有負效應,遠期以正效應為主,近期以負效應為主。后來周路又提出“雙重效應論”,其主要觀點是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具有積極和消極兩重性。
      經濟發展當然不等同于現代化本身,但卻是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犯罪增多視為現代化的必然結果的觀點遭到不少人的反對。然而,不承認經濟發展了犯罪率有所上升的事實也不客觀。所以現代化與犯罪的關系問題并未在理論界形成共識。而所謂的“正比論”、“反比論”、“同步論”及“遠正近負效應論”、“雙重效應論”等觀點由于其理論的高度、角度的限制以及與事實的聯系上的明顯脫節,尤其是缺少必要的感性材料和深入的理性分析,使人們很難深刻地理解發展(包括經濟發展)、現代化到底與犯罪有怎樣的內在關系。“代價論”雖然看到現代化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卻充滿著非理性的色彩,面對現代化與高犯罪率的二難選擇表現出對原始狀態傷感的懷戀。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我國學者的這些論述還沒有達到西方學者的高度和深度,缺少面對嚴峻現實的勇氣和嚴肅性。尤其是還在理論上想方設法避諱現代化產生犯罪這樣的事實,或者說,還在期望那種只有進步沒有代價的現代化的出現。而這種錯誤的理論預設,使理論本身就缺少理性應有的能力。
      犯罪作為社會發展的代價開始提出,這樣的命題很長一段時間并不為我國的學者所接受,從感情上這是可以理解的。對于一些人來說承認這樣的事實就意味著會否定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否定改革開放,甚至否定社會主義性質。然而,社會的一方面加速發展,另一方面犯罪率急劇上升的客觀事實教育了人們。沒有代價的發展只是一相情愿,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可避免地遭受犯罪浪潮的沖擊,這是個普遍規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后發型的現代化有更多的產生犯罪的條件。
      同許多重大理論問題一樣,要認識和解決復雜的社會問題不能囿于問題本身,而必須超越它,即把它放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用哲學的范式去理解和把握。
          二、發展就要付出代價——從社會歷史發展的高度理解犯罪率上升的必然性
      用哲學的范式分析研究現代化與犯罪的關系,首先就是把這個問題放在發展和代價的框架下討論。換句話說,現代化與犯罪問題就是發展與代價問題的具體化。因為,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具體形式,而社會發展是整個發展的一部分,是發展的特殊形式。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學術前沿問題之一。西方的發展理論起初多注重從正面研究發展本身的進步意義,后來逐漸關注發展所付出的代價問題。在當今時代,發展也被明確看作是通過付出代價并努力揚棄代價以尋求再生之路的過程。現代西方成立的某些重要研究機構,如羅馬俱樂部、法蘭克福學派的

    現代化和犯罪問題的哲學范式研究

    社會批判研究所等,所探討的中心主題之一,就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所付出的代價問題。當今我國改革和市場經濟建設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也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一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從討論來看,大家關心的主要問題是:怎樣區分基于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所付出的代價和由主觀因素所造成的人為代價;發展是否必然要付出代價;應如何正確看待這些代價;政府及領導干部、國民應采取何種措施來減少代價,如何以最小、最合理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發展;在我國,發展市場經濟,搞現代化建設,應選擇怎樣的發展目標和道路,才能在吸收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的同時,有效避免西方工業化進程中所付出的代價。
      馬克思主義認為發展就要付出代價,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同一般學者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在論及發展與代價的問題時是站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上,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作為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的否定的辯證法”,用哲學的研究方法深刻地把握住了二者的辯證關系。馬克思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3](第12卷P4)這充分表明了歷史發展所具有的“悲劇”性質。然而,悲劇和喜劇是相對而言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這種“二律背反”現象反映了歷史自身的辯證法,即歷史總是通過自相否定乃至對抗來達到自相肯定和進步。
      馬克思以資本主義社會為例具體分析了社會發展與代價的問題,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文明,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和發展。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之所以是畸形的、片面的,就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還處于創造人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階段,因而還不能從這種條件出發去開始個人本身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階段,由于生產力水平及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限制,也由于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度的限制,結果使得資本主義社會不是以整個人類的發展為目標,而是以一部分人的發展和享受從而以供這些人發展和享受的物的生產為目標,故而這種目標不能不靠犧牲其他價值目標來實現。人類“個性的比較高度的發展,只有以犧牲個人的歷史過程為代價”,“因為在人類,也像在動植物界一樣,種族的利益總是要靠犧牲個體的利益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3](第26卷P125)“沒有對抗就沒有進步。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規律。”[3](第4卷P104)恩格斯也深刻地論述了社會發展需要并產生代價的歷史必然性。他特別指出,在私有制社會,“文明每前進一步,不平等也同時前進一步”。[3](第3卷P179)
      事實上,發展需要代價的觀點不是由馬克思最早提出的。在古希臘,就有人詛咒財富的增長使人體從黃金時代墜落到黑鐵時代。盧梭不是也感嘆科學的進步造成了人的道德蛻化嗎?恩格斯也曾說過:庸俗的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自私自利的掠奪,偷竊、暴力、欺詐、背信等等,揭開了文明的篇章。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崛起,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繁榮,但也使它付出了道義上的沉重代價。在原始積累中,資產階級以海盜、羊吃人、圈地運動、炮艦政策以及殖民掠奪等兇殘手段,摧毀了無數和平的宗法社會組織,打碎了田園牧歌般的純樸道德觀念,撕破了溫情脈脈的血緣面紗而將其溶入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冰水之中。它是以血與火的無恥記錄載入人類編年史的。從價值尺度或道德評判的角度看,這簡直就是墮落和犯罪,然而從歷史尺度或歷史評價的角度看,它卻是一種進步。因為在文明發明、發展中的個體巨大犧牲和古老道德喪失的代價后面,隱藏著人類自身的更深層次的發展,其偉大意義在于它創造出無窮的生產力而構造出未來人類自由社會的物質基礎。人類文明就是這樣在無數悲哀中展示著輝煌,在無數對抗中實現著進步,在無數代價中換取著發展。
      整個人類歷史是這樣,而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也是這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尤其是我國正處于從一個傳統的經濟文化都落后的社會向現代化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晚發式的現代化的全面發展就必然要付出代價。犯罪的急劇上升作為現代化最主要的代價之一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地認識到這樣的問題對于我們現代化的建設,發展目標的設計,發展速度的控制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考量和掌控都有實際意義。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更為理性的心態對待這樣的事實,更加合理合法地解決犯罪問題,不再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解決犯罪問題的設想。所以,如何理解發展中的代價問題就成了解決現代化中的犯罪問題的認識論基礎。
          三、付出代價是為了發展——從具體的現實的角度透視犯罪率上升的社會歷史原因
      從哲學的范式分析代價產生的原因,除了上述社會歷史原因外,還有具體的現實的原因。
      首先,產生代價進而產生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的目標設計的偏頗。現代化是當今世界各國發展所追求的目標,在社會發展的目標設計中,人們往往片面追求現代化中的經濟發展這一特定的發展目標,使局部發展同整體發展之間出現斷裂和脫節,從而付出代價。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政治、經濟、文化等子系統同步協調發展,即應追求全面的目標。可是在一定歷史時期,由于人們認識上的局限和經濟資源的稀缺,發展只能追求特定的目標,實現某一子系統為主導的發展戰略。這就往往造成某一子系統的孤立發展或過分突出,使它與社會整體發展割裂開來,從而導致整個系統結構失衡。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出現紊亂、摩擦和沖突,代價不可避免。
      具體地說,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向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都曾伴隨尖銳的社會沖突、嚴重的貧富分化、普遍的心靈危機、生態環境的惡化,尤其是大量的社會犯罪的產生等。特別是有的發展中國家還陷入政變頻繁、內訌迭起、宗教沖突、部族械斗和軍人獨裁等危機之中。出現這種困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片面追求經濟現代化。長期以來,“發展  =  經濟增長”被奉為普遍的信條。發達國家還把“現代化  =  工業化  =  西方化”作為落后國家現代發展的參照系。受這種發展模式的影響,加上發展中國家急于擺脫貧困,往往單純追求經濟高速發展,而忽視了政治現代化和文化現代化的進程。經濟子系統的單獨進步,由于得不到政治、文化子系統的有力支撐和配合,結果導致結構斷裂和體制斷層,產生種種動蕩和沖突。如經濟發展強化了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但由于法制不健全,使人們的經濟行為得不到有效約束而發生失范,大量的經濟犯罪的出現就成為必然;現代化強化了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政治參與意識,但在高度集權和行政支配下,民主參與的愿望難以表達;經濟發展需要靈敏、快捷的決策機構,而僵化的組織結構卻效率低下、反應遲鈍,造成經濟運行的混亂和失控等等,由此人們的各種不滿和怨恨便接踵而來,在一定條件下就導致犯罪的大量出現。人口素質差、觀念落后也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何況就經濟現代化本身而言,也會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如技術進步和自動化發展會造成大量剩余勞動力;農業人口大規模轉移造成城市膨脹、交通

    擁擠;以及為了維持高速增長而加緊掠奪資源、浪費能源和帶來環境污染、公害流行等。
      其次,產生代價現象進而產生犯罪的另一個原因是改革、發展本身,或者說是社會轉型本身,即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就必然產生不穩定性。這就是亨廷頓所說的現代化產生不穩定性。因為改革(這里與現代化同義)就必然打破舊的秩序而出現新的秩序,而發展既是對原有社會關系的協調與整合,但又會帶來新的矛盾和沖突,從而使社會關系產生新的不平衡。“改革、發展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打破舊秩序出現不平衡而進一步求得新秩序的無限過程。”在每一次出現不平衡時,代價都不可避免,產生內耗。這種情況最多地表現在社會發展中的變革時期。
      哲學意義的改革是發展的質變點或突變環節,一般發生在社會轉型時期,如從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自然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的轉變。歷史發展有自己的客觀規律,它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當社會的無序狀態和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必然要求通過改革來解決。然而改革又會帶來新的不平衡。改革必然使社會原有的利益格局發生新重大調整,經濟結構和體制在由舊到新的轉換中不可避免地出現摩擦和紊亂,如發生分配不公、經濟犯罪、權力腐敗等;市場機制的發育也勢必沖擊原有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秩序,人們將發生感情矛盾、信念矛盾、人格矛盾;改革還會瓦解原來的社會紐帶和控制系統,如市場體制改革意味著經濟決策權力分散到市場主體,導致政府決策能力疲軟或者說政權軟化,從而可能發生社會失控;改革必然開放,但對外開放會產生“示范效應”,使人們在經濟尚不發達時就強化了消費意識,以及隨之而來的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沖突,造成人們的期望不能滿足和民族情緒的失落等等,所有這些變化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犯罪率的上升。沒有改革就不會有發展,但是改革卻付出沉痛代價,產生“陣痛”。
      具體到我國的改革,有兩大實踐問題引起社會發生巨大的震動:一是經濟體制的轉換;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市場體制改革破除了平均主義“大鍋飯”,克服了行政壟斷、統得過死、資源配置僵硬等弊端,激發了人們前所未有的勞動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發展的意義上講,這是對原有社會關系的協調和整合,然而由于市場制度不健全,許多政策、法規還不完善,使改革帶來新的不平衡。諸如貧富差距擴大、利益沖突加劇、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增加以及道德危機和信仰迷失等,特別是犯罪率持續上升,社會治安環境的不斷惡化,使人們很不滿意。這是改革中所付出的代價。但是,為了發展,我們又不能不改革,因為不改革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那就是計劃體制必然造成的效率低下、經濟發展緩慢、人們普遍貧窮以及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拉大等等。不論怎么說,改革和發展都必然會付出代價,我們只能盡量減少代價,尤其避免那些不合理、不正常的代價。改革和發展中的代價必須靠進一步改革和發展來補償。
          四、正確的代價觀——現代化與犯罪的辯證關系
      承認代價產生的客觀必然性僅是正確的代價觀的開始,更主要的是如何理解發展與代價的內在關系。事實上,如何看待發展中的代價和現代化中的犯罪問題不僅是個理論問題,也是個實踐問題。因而要反對那種否定發展和現代化主張回到原始狀態的悲情主義觀點,擁有一種健康的理性心態,客觀、辯證地面對現代化與犯罪的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不僅論述了發展與代價的得失辯證法,而且還論述了對待代價應采取的科學態度。他們以資本主義為例分析道:在資本主義社會,人的世界的貶值是“失”,但以此失卻換取了物的世界的增值,而這卻是為人本身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物質基礎,此即為“得”。這種“失”和“得”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內在的相反相成的辯證聯系,可以說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或兩重屬性。面對這種“失”,一些資產階級思想家、浪漫主義者很不理解,他們驚慌失措,甚至為此痛哭流涕。為擺脫這些代價,他們“希望拋開現代技術”,乃至反對文明,主張回到原始狀態。我國許多人就是這樣,當看到發展付出了代價,現代化使犯罪率暫時提高,就疑慮、猶豫甚至動搖了對現代化的信心。馬克思、恩格斯則堅持歷史觀和價值觀的對立統一,認為倒退是沒有出路的,那樣只會使人們重新陷入爭奪生活必需品的可悲境地,使“全部陳腐的東西”“死灰復燃”。[3](第1卷P39)因此,他們反對一味為發展中的代價悲傷,認為這種浪漫主義的感傷情調是非歷史、非理性的,因而是不可取的。同時,他們堅持代價問題上的革命人道主義和實踐批判的觀點,并認為揚棄這種代價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這就是通過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革命消除私有制社會的異化和災難。可見,馬克思、恩格斯并不以“歷史必然性”為托詞默認異化和災難,而是在客觀地指出這些社會問題(犯罪等)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不可避免的同時,揭示它的暫時性并積極地尋求克服和揚棄的途徑。
      與上述相關的一個觀點是要謹慎地提出犯罪對現代化的積極作用。因為發展不等于現代化,而代價也不等于犯罪。發展中的代價包括犯罪,犯罪是代價的一種。雖然不能離開發展與代價的關系說明現代化與犯罪的關系,但也不能完全用發展與代價的關系代替現代化與犯罪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是在揚棄代價的前提下說明代價對發展的積極意義的。犯罪對現代化總體上是破壞為主,其促進作用僅是特例,特別要反對那種夸大代價積極作用的觀點。我們不能接受迪爾凱姆的觀點。他認為,犯罪是社會為了可能的進步而付出的代價。他說:“為了進步,個人的獨創性必須能夠得到表現。為了使理想主義者的獨創性——他們的超越了所處時代的夢想——能夠得到表現,有必要讓犯罪人的獨創性得到表現,犯罪人處于他的時代的水準以上。沒有犯罪,也就不可能使獨創性得到表現。”[4]因而社會也就不可能進步。迪爾凱姆甚至認為,犯罪是現代化的必須。根據是:犯罪推動法律的發展;犯罪促進社會進步;犯罪會加強團結;犯罪能明確道德界限;犯罪會降低社會緊張。無論如何曲折周章,我們都會發現這個觀點夸大了犯罪的積極作用,理論上很難讓人信服,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事實上現代化只有揚棄犯罪才能得以發展,這樣的發展不是犯罪的功勞,而是主體正確實踐的結果。
      把犯罪看成是現代化的一個代價,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要把“必然的代價”與“人為的代價”區別開來。一般來說,必然的代價與人為的代價主要有如下幾點區別:一是產生的根源不同。代價的產生是否具有必然性,或者說代價是否可以避免?這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根本問題。一種觀點認為:對于各種代價的付出是否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不宜作抽象議論,必須具體分析;由于發展涉及到對多種發展目標的選擇,而基于發展的必然性所付出的代價又能換取發展,所以這種代價的產生具有歷史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由歷史主體不合理的主觀選擇所造成的代價,不具有必然性,是可以避免的。[5]這里,代價是否具有必然性,或代價是否可以避免,取決于對代價產生根源的分析以及區分。二是可控程度不同。必然的代價,因植根于歷史發展的內在必然性之中,而且又能換取某種發展,所以是不可避免的。人為的代價,因與某些具體個人的能力和認識的局限以及主觀失誤有關,也不是每個人都必然要付出的,而且經過人的主觀努力是可以克服的,因而是可以適當避免的。三是對發展的作用不同。必然的代價,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為發展而必然或必要付出的代價,它是發展過程中

    的一個內在環節。因而就其能換取某一事物發展來說,它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就它使事物某一方面的發展受到一定損失,或使發展片面化而言,又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人為的代價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由于主體的局限和失誤所造成的,它不是事物發展內在必需的一個環節,并且往往對事物的發展起消極作用。四是與發展的關系及其實質不同。必然的代價與發展有內在的本質聯系,因此,其實質需從它與發展的關系中來考察。必然的代價的實質概括起來就是:基于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并為換取某種目標的發展而對其他發展目標的抑制和犧牲,它和發展具有互為補償的性質和功能,是一種被抑制、被犧牲的補償性價值。這樣的理論分析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理論和實踐都要求我們,在分析導致現代化進程中犯罪率上升的因素時,要特別區分哪些因素是必然產生犯罪的,哪些因素是人為造成的。在實踐中,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對必然引起犯罪的因素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對人為的因素要盡可能地減少,而不是盲目地否定現代化本身。所謂減少和控制犯罪也主要是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犯罪率上升的條件。一是減少主體主觀的不合理選擇,其中主要是指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反對那種把某一特定目標如經濟發展同其他發展目標相割裂的做法。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把主要精力、力量、時間、條件、資源和能量集中投入這一目標的發展上(如經濟目標),并力圖使其合理化,從而使其他發展目標(如控制犯罪和社會治安)因喪失投入或受到抑制而付出代價,這就是經濟學所講的“機會成本”。二是對造成犯罪率上升的各種因素要進行控制,無論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它們都是可適當控制的因素。如果使現代化必然付出的一定犯罪率上升的代價擴大化和非合理化,人就要主動控制自己的行為。人的活動具有一定的自覺性和目的性,他一方面會去限制這種代價的擴大,另一方面,當他意識到現代化所付出的犯罪的代價過大或不合理時,特別是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時,便應自覺主動地調整自己選擇的發展目標和行動準則,改變自己活動的方向和重點。
      由此可見,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經濟發展本身,而更多的是因為把包括經濟發展放在現代化進程中一個不適當位置上的主體的錯誤選擇,以及對現代化及現代化的代價的不正確理解和對現代化發展不正確的目標設定上。所以,簡單地把經濟發展與犯罪率上升線性地做因果聯系的理解,得出所謂的“正比論”、“反比論”、“同步論”、“代價論”及“遠正近負效應論”、“雙重效應論”等結論,是缺少深度和說服力的,這些觀點所包含的內容和理論是令人困惑的,二者的關系怎是一個“比例”、“遠近”和“正負”能說得清的。所以說不站在社會歷史的高度,很難厘清二者相伴相生的關系,不用哲學的視角也很難看得清二者內在的關系。
      同不能用社會學的方法代替其他方法一樣,哲學對犯罪這一復雜社會現象的研究只是各種方法的一種。現在的問題關鍵是要在對犯罪問題的研究中厘清各學科研究的對象,防止出現用某一學科的方法研究不是自己學科的問題的現象,逐漸形成一個學科群,把各學科的研究由問題本身的內在聯系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求對犯罪的研究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美]塞繆爾·亨廷頓.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45.
      [2]路易絲·謝利.犯罪與現代化[M].北京:群眾出版社,1976.158.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4]迪爾凱姆.社會學方法論[M].英譯本.67.
      [5]哲學研究,1993,(7):4—5.


    【現代化和犯罪問題的哲學范式研究】相關文章:

    現代化和犯罪問題的哲學范式研究---08-05

    稅收犯罪若干問題研究08-07

    試析聚眾犯罪中的轉化犯問題研究08-18

    試析聚眾犯罪中的轉化犯問題研究08-18

    環境犯罪構成若干問題研究08-05

    共同過失犯罪若干問題研究08-05

    國外敘事學研究范式的轉移08-06

    遠程教育研究及其理論范式08-17

    涉稅犯罪案件移送問題和建議08-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人成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 |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