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計劃管理制度
現如今,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產計劃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產計劃管理制度1
1、 編制依據:
根據系統設計能力,上月計劃實際完成情況和實際設備狀況以及經營形勢,由生產管理部起草年度、月度、周小段生產計劃,由分管副總審核后,報總經理審批。
年生產計劃減去大、中、小修時間后,總體達到四萬噸生產能力,主要以經濟責任制形式考核月生產計劃。
月生產計劃目標根據實際開機臺數、單機合成氨日產達19T以上。根據產品市場營銷狀況調整液氨、甲醇和農用碳銨產量比例。周生產計劃根據月計劃實施分段細化。
2、 實施:
月產量計劃根據生產天數,分解到三個生產大班。生產大班將產量指標細化為單班產量指標。
3、 考核:
以百分制形式考核生產大班。完成生產任務得100分,每超產或降低1%,同比獎罰1%,以所得考核分數與公司考核結果掛鉤計算獎懲。
生產計劃管理制度2
生產統計數據是直接反映生產狀況,物資材料消耗的主要手段和依據,是指導生產技術和經濟效益的基礎。為有效的發揮統計工作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①本制度所制定的計劃構成為:生產計劃、固定資產改造計劃,設備檢修計劃,備品備件計劃等,各種生產性和非生產性材料計劃,低值易耗品計劃。
②公司經理應在年初下達經批準后的年度計劃。并按季度、月度進行分解,每月初下達經調整后的月度生產計劃。
③生產計劃由生產班組實施,生產班組應將生產計劃執行情況及遇到的主要問題報生產技術部協調解決。
④每周一由經理召集管理人員和生產班組負責人參加的生產調度會,分析并總結上周計劃完成情況和下達本周生產計劃和工作要求,了解存在的'問題和打算,協調各部門提出的有關問題,檢查上一次調度會及經理安排布置的工作落實和完成情況。
⑤生產統計表應于每月5日人員有關部門如實填報,由生產技術部匯總并報經理。
⑥每年1月、七月上旬,各部門做出上半年和全年統計分析,將公司完成產值,銷售產值、銷售收入等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寫出書面材料上報經理。
⑦做好能源計量的統計,分析和監督工作。生產人員應定期準確地抄錄有關表計、報統計分析部門核算。
⑧統計資料及原始資料應收集匯總到生產技術部,并交資料室歸檔。
⑨基礎資料包括生產日報表、各類臺帳等有關資料由檔案室長期保管。
⑩做好計劃,統計的逐步審核工作,報出的統計資料數據需真實準確,不得弄虛作假。
【生產計劃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生產計劃部管理制度12-04
生產計劃部(倉庫)管理制度02-24
社區安全生產計劃方案08-17
生產計劃年終總結02-23
生產計劃年終總結05-07
生產計劃員年終總結02-02
生產計劃部年終總結03-20
生產計劃員年終總結02-06
生產計劃員年終工作總結12-31
生產計劃年終總結匯總6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