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詩歌>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時間:2025-03-21 17:10:05 詩琳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代詩歌文化常識,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1

      1.《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

      后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數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3.“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一種詩體。

      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由于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詩經》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并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詩經》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

      4.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

      5.建安漢獻帝年號。

      6.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

      7.妾:舊時婦女謙卑地自稱。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10.初陽歲: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農里七月七,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農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

      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13.適:出嫁。

      14.六合:指結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卵.....;

      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適合,叫六合。

      15.青廬:用青布搭成的蓬帳,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俗。

      16.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于現在的19時至21時)。

      17.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8.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

      19.子:對對方的尊稱。

      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

      21.樂府三絕:《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

      22.建安風骨是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所表現出的共同的文學傾向,他們高揚政治理想,展示強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所以稱為“建安風骨”。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瑣。“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

      23.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24.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個字和地支十二個字循環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這里指永和九年。

      25.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

      26.視,一種祭禮。

      古時一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視日:三國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已日。視事,古代的一種風俗,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戲,以祈福消災。

      27.望:農歷每月十五。

      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朔:農歷每月第一天。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0.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1.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2.蘇軾

      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3.賦始于戰國,盛行于漢。

      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34.王安石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并稱“唐宋家”。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35.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6.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7.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8.蘇軾

      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9.賦始于戰國,盛行于漢。

      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2

      古文常識

      字形、字音的變化。文化隨在歷時長流中一路奔波下來,光陰的巨大力量不可避免的會對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談到古詩文,我們不可避免的要碰到通假字。例如:《錢塘湖春行》中“綠楊陰里白沙堤”中的“陰”就就通假字,通“蔭”,取樹蔭的意思。其實通假字還是比較有規律性的。一般來說,通假字所通的都是其同音字,只要根據詩文意思就可以輕易推斷出來。當然,也有不是同音字的。例如“見”就在古詩文中多通“現”,但是像這種情況也就數量不多的幾個,完全可以記憶下來。當然不僅是通假字,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字上,讀音也會發現改變。例如“斜”在古代詩歌中就很少念xie而多讀xia.在初中學習階段,這都只需引導學生整理一下基本上就可以輕松的掌握。

      詩人的生平、性格。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吟詩作賦多在借景或借自己多描述的事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或喜悅、或悲傷、或高興、或寂寞、或躊躇滿志、或黯然失落。因此了解詩人的生平、與性格對詩歌的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如李白的詩風就多為豪邁的,充滿想象的浪漫主義;杜甫的詩風就多為憂國憂民的寫實主義。再如李賀、陸游就是典型的懷才不遇的例子,所以他們的詩歌多就抒發報國無門的涼苦感慨。又如邊塞詩人王昌齡,因為其長期身處邊塞,寂寞寒苦,他的詩也就多表現的是自己懷戀親人,思念家鄉的情感。了解了詩人的資料之后,一般即可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理解上來即便是有個別字義錯誤,方向上也不會很大的偏差。

      詩人寫詩的背景。上述所說的了解詩人的生平多能夠先確定詩文的感情基調,但是要想更加準確的了解詩文感情基調,還是要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就如李白生涯應當屬懷才不遇類型。雖說他的詩歌多豪邁,很少直接抒發悲苦心境,但是也很少抒發躊躇滿志之義。而他的《南陵別兒童入京》就是抒發一種躊躇滿志,懷有大抱負之心。其原因無非就是其寫這首詩之時正當他受唐玄宗之詔入京之時。所以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也是學習詩歌之所必須的環節。

      韻律美

      古代詩歌之所以魅力無窮,其美之主要的組成部分就在詩歌的韻律美上。古代詩文多短小精悍,并且都有嚴格的音律要求以及押韻要求。無論是讀還是呤都是朗朗上口。而古詩文多為五言七絕。而五言的音律一般為“字字/字字字”或“字字/字/字字”;七絕的音律則為“字字/字字/字字字”或“字字/字字/字/字字”。而韻腳上就在于第一、第二、第四句,第三則多無要求。同時在對仗上還有其他更為嚴格的音律要求,例如平仄相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嚴格的要求才有了古代詩歌這種其它語種詩歌無法超越的美。

      意境美

      古代詩歌韻味的重頭戲還在于其回味無窮的意境美。幾乎每一首詩歌都有一個完美的意境。它們或者唯美、或者雄壯、或蕭索、或悲涼。還有的展現一股生機勃勃之境,當讀者能夠充分感受這份意境的時候,也就融入了詩中。當然意境的美妙多在于詩人無與倫比的煉字煉句的功夫。就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一字就被萬千人捧為經典,首先它是用痛感的修辭手法,將不易傳神表現的的聽覺轉化為視覺,將春風拂過的江南水鄉后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表現得淋漓至盡,據說但這個“綠”詩人就煉了十次有余。又如有“孤篇壓倒全唐”美譽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就堪稱字字珠璣,詩人先是描繪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景,其實恢弘。又一個“生”賜予了皎皎白月與潮水無限的活力。后來再由景轉入自己的人生感悟,雖感傷生命,又不頹廢絕望。因而全詩“哀而不傷”,堪稱絕唱。再回到意境上來,一個意境的生命,都是由全文中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賦予的,只有抓住那關鍵的一點,才能完美的感受那無可挑剔的意境之美。所以說在古詩文的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找到那個點,那個突破口。而不是自己給學生點出來,要他們學生的是自己挖掘到那個點,領略到那份美妙的意境。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古代詩歌之妙處,從而真正的喜歡上古代詩歌的學習。

      總結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擺脫那種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懶”一點,多以引導為主。古代詩歌的教學更應該是如此,正是因為現在教科書中選取的文章都是經典,所以幾乎都是要求全背,這樣無疑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甚至讓他們討厭學習古代詩歌。所有在教學中就更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討,去發現。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透徹的學習好古代詩歌,他們背誦起來也會更加簡單,同時自我發掘式的教育帶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3

      對于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而言,《語文課程標準》和各考區考試大綱(說明)是依據,但通常表述簡略,不夠具體;而同學們所學教材成為文學常識命題和備考的主要載體。新課標語文課程增加了學生文學常識積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廣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領域作家的作品進入課本,既重名家經典,又重新^新作。

      1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識是文學常識考查的主體。命題側重于考查高中階段學習過的重點課文的作者國別、時代、作品及其成就等。這是文學常識最基本的要求。

      例1下列文學常識相關內容的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

      a劉蘭芝-《孔雀東南飛》-《玉臺新詠》-敘事詩

      b林沖-施耐庵-《水滸》-章回小說

      c 《小狗包弟》-冰心-現代-散文

      d 《奧賽羅》-莎士比亞-英國-悲劇

      解析c項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課標教材新引入的課文,在大綱教材中是沒有的。答案為c。

      2對文學體裁常識的考查依舊是文學常識考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常見的文學體裁,即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側重考查體材概念、分類、歷史發展、藝術特點等。

      例2 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

      解析考查內容并非課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時代、作品等,而是課文背后包含的文學體裁常識。答案為:傳奇。

      3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成為文學常識考查的拓展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擴大了建議同學們文學閱讀的范圍,提高了閱讀量、閱讀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區也拓展了文學常識考查內容。借文學名著、文化經典命題是近兩年出現的創新新題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讓同學們從5個選項中選出“作品故事情節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試題涉及《紅樓夢》《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復活》,考查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要求同學們判別故事情節的正誤,檢測課外閱讀的積累情況。

      古詩文默寫

      高考語文對同學們古詩文默寫的考查一般都會在考試大綱(說明)中以附錄的形式列出命題范圍。具體篇目在不同地區有所差異。凡是考試大綱(說明)列舉的背誦篇目或段落,同學們必須一落實。從各考區劃定的背誦默寫范圍和命制的高考試題來看,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1 篇目絕大部分來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選修教材。前者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誦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雖來自選修教材,但多為名篇名句,難度不會太大。選修教材《先秦諸子選讀》《(論語)(孟子)選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選文重點。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論語》

      (2)愛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韓愈《師說》)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無所茍而已矣

      (2)擇師而教之則恥師焉

      2名篇名句、佳句是考點。同時檢測正確、工整書寫漢字的水平。這些名篇名句或解釋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諦,或描摹事物情貌,語言精美,含義深刻。一些考區在考試大綱(說明)中對古詩文默寫限定了“常見的”,則說明重點考查名句,難度不大,但書寫時須小心謹慎。

      例4 (1)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險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考查范圍不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誦篇目考查較細。近幾年來,考試篇目每年都有適當增加,考題從過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變為深入背誦篇目中的其他語句。抽查全文背誦的水平,難度上有所增加。

      例5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浴乎沂

      4考查篇目中列舉的初中課文也可能出現在試卷中。不少考區都在考試大綱(說明)中增加了初中階段學習過的背誦篇目,通常為名篇,命題時亦以考查名句為主,難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準背誦的基礎上,認真仔細地辨識形近字和易錯字。

      例6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________。(陶淵明《挑花源記》)

      (2)親小人,遠賢臣,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1)有良田關池桑竹之屬(2)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013備考策略

      1嚴格依照考試大綱(說明)的范圍,依托所學教材進行復習。功夫下在平時,要將考綱中規定的背誦篇目對照教材,逐個落實。

      2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文學常識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識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還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統文化等。一輪復習中,應該全面顧及,避免出現知識盲區。

      3對于要求全文背誦的古詩文篇目,一輪復習時決不能投機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識記全文。因為我們看到,有些考區古詩文默寫題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注重提高復述、書寫的能力,尤其要特別識記復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字詞、通假字,做到既能準確背誦,也能規范書寫。如2012遼寧卷需要在默寫中寫出的“晦朔”“蟪蛄”(《逍遙游》)、“頻煩”(《蜀相》)這類重難點字詞,容易出現錯別字。同時,切忌出現漏字、字跡不清等情況,否則該題將會被判錯。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4

      【例釋】這首律詩共有幾聯對仗?回答正確的一項是()。(文本略,例釋部分所選例子沒有特意標出者均出自于2013年秋季高考題)

      A.一聯B.兩聯C.三聯D.四聯

      答案:C。

      細解:對仗要求上下句字數相同,結構相同,平仄相對,內容相關。律詩要求頷聯、頸聯對仗,這首詩首聯也對仗,是比較特殊的一首詩。需要注意的是頸聯:“鵲乳”中的“乳”是生育的意思,與“啼”相對;“先”是“走在前面”的意思,與“過”相對。其它兩聯都不難判斷。

      【指要】近兩年命題者都在試圖改變以往文學常識題即為送分題的現象,強調真的“懂”。這就要求我們:⑴扎實理解包括格律知識在內的古代文化常識、文學常識;⑵將相關知識聯系起來記憶,努力實現知識的網絡化;⑶學會使用這些常識解決古詩文閱讀中出現的困難,讓知識真正成為工具。

      【訓練】對本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文本略,訓練部分例子沒有特意標出者均出自于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試卷)

      A.本詩用典與寫實相結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詩以詠物為題材,脈絡清晰而且順暢。

      C.頷聯、頸聯對仗工整,符合律詩的要求。

      D.全詩的語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樸實之風。

      答案:D。

      二、詩歌理解分析題

      【例釋】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用典貼切,反映了詩人的精神追求。

      B.頷聯流露出詩人因家貧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詩將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

      D.全詩的語言清晰流暢,不見雕琢的痕跡。

      答案:B

      細解:首聯“松菊”句語本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頷聯,烹煮葵藿邀請貴客到寒舍看竹,“貧家”是謙稱,并非真正的貧窮,更談不上“待客不周的歉意”。頷聯敘事,標題也是敘事(“見過”,是來拜訪的意思),頸聯寫景,尾聯抒情,“全詩將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詩句近于散文化,不見詩歌慣常的顛倒語序、字詞活用、跳躍省略等技法,“語言清晰流暢,不見雕琢的痕跡”。

      【指要】一個詞語、句子變成“詩家語”,它區別于一般散文的地方在哪里?掌握了“詩家語”的特征與讀法,才談得上理解詩句的內容與表達,也才能夠分析思路、結構、表達技巧、語言風格。

      【訓練】與詩歌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 ”和“客船”。

      答案:津亭。

      三、詩歌詞句賞析題

      【例釋】賞析“鶯啼過落花”中“過”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過”字看似平實自然,實則巧妙,它將黃鶯、啼叫聲、落花組合在一起,給讀者帶來多重想象空間,如黃鶯啼叫著飛過落花,黃鶯的啼叫聲穿過落花等,進而引發詩人傷春惜時的感慨。

      細解:這里有聲音,有形象,有相對靜止、常態的“落花”,有飄逸不定、先聞其聲的黃鶯。聲音與形象的傳播速度還不太一樣,一個“過”字將之聯系起來,到底是如何“過”的?每個讀者腦子里的畫面可能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一種非常高超的藝術技巧:高超的技巧不在于真實地再現了什么,而是你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多少。

      【指要】主要是兩種考法,一是情感把握,一是煉字的效果。這就要求:⑴熟悉古典詩詞曲的基本特征與章法;⑵熟悉古人情感的常見類型以及抒感常見的方式。

      【訓練】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答案:本詩首聯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則直接抒發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兩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文言實詞解釋題

      【例釋】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詔書疾人(2)乃豫敕斷絕書屬

      (3)明府摧折虐臣(4)九死不恨

      答案:(1)憎恨(2)預先(3)打擊(4)遺憾

      細解:“疾”字的義項有:病,痛苦,憎恨,快。根據語境(后有“厭惡”,并帶賓語“黨人”),可以判斷出,這里是“憎恨”的意思。“豫”,除作為河南省的簡稱外,還有“安閑”“歡喜”,及“同‘預’,預先”等,從語境看,前有“弼知多權貴請托”,事先做些應對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應該是“預先”的意思,后來“中常侍侯覽果遣諸生赍書請之”。“摧折”,原意是毀壞折斷,引申作“折磨,打擊”,根據語境(“命左右引出,楚捶數百”,“遂付安邑獄,即日考殺之”),應該指的是“打擊”(明府,漢代對“太守”的尊稱;虐臣,指前文的“諸生”)。“恨”的義項有:仇視,怨恨;后悔,遺憾。根據語境(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昔人刎頸,九死不恨),應該是“遺憾”。前面有“其甘如薺”,所以不悔。

      【指要】⑴對于300實詞的基本義項要十分熟悉,要結合例句記憶(也可以結合現代漢語中的成語記憶);⑵依據古代漢語知識進行推斷,涉及的語言現象有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多音節詞、通假字等;⑶隨文釋義,要結合上下文,在語境中解釋加點字。

      【訓練】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聞(2)布衣草履而牧羊

      (3)歲余,羊肥息(4)上過其羊所,善之

      答案:(1)使……知道(2)穿著布衣(3)繁殖(4)認為……好

      五、文言語法、句讀題

      【例釋】第③段畫線句的句中應有兩處停頓,請用“/”加以標出。(2分)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5

      唐詩的體類

      (1)大歷十才子 活躍在唐大歷年間(766—779)的十位詩人。分別是:錢起、盧綸、吉中孚、韓翃、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其詩多為應景獻酬之作,少部分詩刻畫了動亂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發了懷才不遇之情。詩風追摹謝朓,清空疏秀,語言洗練,藝術造詣較高。

      (2)王楊盧駱體 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號稱“初唐四杰”,其創作扭轉了齊梁詩的綺靡之風。對唐詩的興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古人對四人詩風有如此評介: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

      (3)元白體 指元稹、白居易淺切平易的詩風。

      (4)元白張王 指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主要指他們的樂府詩。四人均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重要成員。從詩風而言,元白較平易,張王則偏凝煉。

      (5)韋柳體 韋柳是中唐詩人韋應物、柳宗元之合稱。二人長于山水田園詩,詩風淡遠。但風格有異,韋較為簡古,柳則更為淡泊。

      (6)長慶體 元稹、白居易首創的以鋪敘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體,如《連昌官詞》、《長恨歌》、《琵琶行》。

      (7)西昆體 李商隱詩辭采華麗,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稱之為“西昆體”,對宋代詩人頗有影響。

      (8)張王 中唐詩人張籍、王建之合稱。長于樂府詩,詩多反映民間疾苦,詩風淺近,也稱之為張籍王建體。

      (9)宮詞 一般描寫宮中生活,對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諷刺,寄托滄桑之感。宮詞中以抒發宮女孤寂哀怨的宮怨詩為主。形式以七絕為主。

      (10)高岑 盛唐詩人高適、岑參之合稱。二人是邊塞詩派的杰出代表,詩風雄渾豪放。但風格同中有異,高適悲壯而厚重,岑參奇逸而峭拔。

      (11)初唐體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極年間(618—712)。其總體詩風尚未完全擺脫陳隋綺靡詩風的影響,但已趨向雄麗,氣格較為淳厚,遣調用語富麗典贍。這也是古體向近體過渡的一個時期。對這一時期影響很大的有陳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問等。

      (12)盛唐體 唐開元至代宗永泰年間(713—765),唐詩的空前繁榮時期,不僅古近體兼備,音節優美,而且內容和形式達到了高度統一。所謂風骨和興象兼具,氣象渾厚,神韻軒舉,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胸襟開闊,樂觀向上。詩的流派眾多,詩體豐繁。杰出詩人紛涌,風格各異,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維的精致,儲光羲的真率,王昌齡的聲俊,高適、岑參的悲壯,李頎、常建的超凡。

      (13)中唐體 唐大歷至敬宗寶歷年間(766—826)。中唐前后詩風有明顯差異。中唐前期以大歷十才子為代表,其詩風格調舒宛,音節流暢,理致清新,遣詞省凈,風格閑雅,韻味悠長。比如韋應物之雅澹、劉長卿之閑曠、皇甫冉之沖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間詩風有所變化,詩人輩出,藝術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韓愈、孟郊、賈島、李賀、張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風格上既有韓孟的奇險豪縱,也有元白的淺切平易。同時出現“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傾向,缺少了蘊籍,這一傾向對宋代歐陽修、蘇軾等都有影響。

      (14)晚唐體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詩人雖多,但只李商隱、杜牧能稱為名家,詩風也頗為復雜。追求立意過深的則流于僻,過淺的則傷于浮;寫景狀物力求貼切,其不足在瑣碎;遣詞用語或輕靡,或又過于俚俗。與盛唐相比;少風骨、缺興象、乏蘊籍。

      詞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繪畫術語。指用筆有力,勾畫出所描繪人物或所抒發情感的創作手法。長篇慢詞用這種方法尤多。

      (2)比興寄托 “比”“興”原是《詩經》的兩種表現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托喻意,意旨醇正,比興手法在詞中更是廣泛運用。

      (3)白描 原是繪畫術語。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然之風。像李清照《一剪梅》、蘇軾《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范。

      (4)用事 寫詞時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語,以此抒情寫意。辛棄疾之詞就很好用典。

      (5)點染 原是繪畫術語。指根據詞的主題需要,突出重點,同時用側筆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鈴》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鋪敘 指鋪陳敘述的寫作手法。這種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創作中,后來柳永將其用在慢詞創作上,以達到層層鋪敘、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聲聲慢》。

      詩詞的風格(藝術特征)

      (1)本色 原是指詞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后來則指清雅不俗的風格。

      (2)平淡 用樸素淺近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歷來著各的評論家都非常推祟并倡導這種風格。

      (3)尖新險麗 尖新,原是指寫文章尖巧新穎;險麗,意為奇險俏麗。這種風格往往追求擺脫平庸,用尖巧之筆,寫險麗之境,但處理不好則易出現險怪空虛之弊。

      (4)本色當行 本色和當行同義,都指內行。以此評論詞時是指該詞具有鮮明的詞的風格體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評詩的,后成為詞學批評中經常運用的一個標準。自然是針對雕琢而言,追求渾然天成、清新脫俗的天然之美。

      (6)陽剛陰柔 這是詞審美風格的兩個基本類型。陽剛之詞,多氣象恢宏、境界闊大,筆力遒勁;陰柔之詞,多意境幽微,情思細密,運筆細膩曲折,風調諧婉。蘇軾、柳永是這兩種審美風格最著名的代表。但這二者并非是對立的,有時是相互影響的,甚至在一個詞人身上都有體現。

      (7)曠達 這本來是魏晉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適、任性所為的一種風度。常用來評詩,其后也用以評詞。詞中這類風格的杰出代表是蘇軾。蘇詞的曠達,影響著同時代和后來的許多詞人,形成了重要的風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評詩。其主要特征是意不淺露,語不窮盡,令人回味無窮,所謂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宋代詞人秦觀、周邦彥、吳文英等在這方面尤為出色。

      (9)閑談 原指超凡脫俗的性格。評詞則是指一種閑適淡泊的藝術風格。

      (10)沉郁 含蓄深沉。原以此評論文章和詩歌。杜甫的風格就是“沉郁”。以此論詞,則指意在筆先神余言外,造境含蓄深沉,有思想內涵。但過分強調比興寄托,不免穿鑿附會。

      (11)質實 指凝澀晦昧,往往與“清空”相對,過多地使用麗字、代字、僻典,給人以雕琢和晦澀難讀之感。

      (12)渾成 即渾然天成。指結構完整,形式內容完美統一。

      (13)渾厚 指渾樸厚重的藝術境界。原是用于品評文章的。詞人通過細致綿密的敘事和寫景,自然而然營造出一種含蓄深沉的抒情境界,給人以渾厚深邃之感,宋代詞人周邦彥是其代表。

      (14)艷麗 原形容南朝宮體詩的風格。用于詞則多指以華美的詞藻描寫女性的容貌和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蘇軾的詞即以清雅獨標一格。

      (16)清新 流暢而新穎,不落俗套。原用于評詩,后以此評詞,像李清照和辛棄疾的一些清婉之作具有明顯的這種藝術風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過于追求此類風格會導致過度重視寫作技巧和音律聲韻,忽視詞的社會意義。

      (18)飄逸 先用于評詩。詩的飄逸公認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郁一樣。南宋隱逸題材的詞往往多有此種風格。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習題10-10

    古代詩歌摘抄06-26

    古代詩歌分類10-09

    古代詩歌鑒賞12-12

    古代詩歌鑒賞通用08-26

    與風相關的古代詩歌03-25

    古代詩歌鑒賞(精選16篇)11-07

    古代詩歌閱讀練習及答案10-20

    古代詩歌四首教案11-2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少妇激情在线看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_亚洲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