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范文大全>規章制度>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時間:2024-10-01 13:18:54 規章制度 我要投稿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在當下社會,制度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制度具有使我們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懲惡揚善、維護公平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療安全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1

      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需要醫療機構制定一系列規范、標準和流程,對醫療過程進行全的管理和控制。具體來說,中醫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包括以幾方:

      1、制定中醫藥診療規范,規范醫療流程,確保中醫藥的'診療質量和安全性;

      2、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強患者溝通和交流,提高患者的滿度和信任度;

      3、規范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確保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建健全醫療故報告和處理機制,防止醫療糾紛和故的發生;

      5、加強醫療機構的管理和監督,提高醫療機構的整體競爭力卓、越、管、理、網。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2

      一、醫療室要具備基本的設施和設備,室內環境整潔、衛生、優雅,藥品、器械擺放規范,符合有關衛生要求,應防塵、防蠅、防污染。

      二、藥品、器械使用要嚴格按照國家衛生標準執行,要消毒、殺菌,防止交叉傳染和不安全事故發生。

      三、醫療室工作人員,要有行醫許可證,著衛生服上崗,規范操作。要不斷學習,提高技術,遵守醫德。

      四、采購藥品、器械必須到國家認定的經銷單位。購買符合國家醫藥質量、衛生標準的藥品、器械。若使用不正規渠道和不符合國家質量、衛生標準的器材、藥品,而造成醫療事故的,要追究當事人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

      五、總務處定期對醫務室的'衛生、藥品、器械進行檢查,嚴防使用過期、假冒、不符合國家質量、衛生標準的藥品和器械,若查出每次罰款50-200元。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3

      一、目的:

      建立康復醫學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體系,采用PDCA循環原理,制定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計劃并組織實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與安全,保障患者得到優質、合理、高效得康復服務。

      二、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組得設立及職責:

      設立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組,科主任為組長,就是康復醫學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得決策人與領導人,決定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得計劃與實施方案,持續改進科室得醫療質量與安全。

      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組設以下管理小組:臨床診療小組、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病案管理小組、合理用藥小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組、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組,科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各小組得設立及職責如下:

      1、臨床診療組

     。ǎ保┬〗M職責:

      ①完成本診療小組得醫療工作。認真負責地評估本組每一例病員得病情及療效;查瞧各種輔助檢查得結果并分析;查瞧診斷就是否正確、治療方案就是否妥當、

      ②完成每日查房。

      ③完成急、危、重、疑難病例得搶救處理;診療組長親自參加、指導高難度得診療技術操作。

     、軐Ρ窘M疑難或危重病例、特殊病例及死亡病例及時報告科主任,提出會診申請或組織科內討論,安排人員做好記錄、

      ⑤做好醫患溝通,發現醫療缺陷、醫療不良事件及醫療糾紛立即報告科主任,并積極處理,避免事態擴大。

     、尥瓿刹v得質量控制。按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及時、準確地完成病歷書寫,及時審簽,按時歸檔,確保甲級病歷達100%,杜絕乙、丙級病歷。認真學習處方管理辦法及書寫規范,確保處方合格率達100%。

      ⑦積極參加院內組織得各種業務學習,按時參加“三基”及實踐技能考核,確保合格率達90%以上;診療組內得上級醫師做好對下級醫師得“幫、帶、教”工作,不斷提高本診療小組得醫療技術水平;制定小組得業務學習計劃、科研工作,承擔相應得專題講座、

      (2)小組人員設立及職責:

     、俳M長:組長為科主任,負責主持相關工作。

     、谛〗M成員:康復醫師,負責完成相關工作。

      2、醫院感染管理組

     。1)小組職責:負責開展科室得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室醫院感染得預防與控制措施,培訓、考核本科各類工作人員得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與技能,針對科室自查及醫院主管部門反饋得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整改措施,持續改進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2)小組人員設立及職責:

     、俳M長:組長為科主任,負責主持召開科室醫院感染管理活動,組織落實科室得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相關任務。

     、诟苯M長:選取一名醫生擔任副組長,在科主任指導下,組織小組成員共同制定科室醫院感染得預防與控制措施,負責培訓、考核全科各類工作人員得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與技能,記錄相關資料。

     、坌〗M成員:選取醫師組、護理組部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與組長、副組長共同制定科室醫院感染得預防與控制措施;協助副組長培訓、考核全科各類工作人員得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與技能;參與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活動。小組成員中還包括院感監控醫生與院感監控護士,負責履行主管部門對其制定得職責。

      3、病案質量管理組

     。ǎ保┬〗M職責:負責開展科室得病案質量管理工作,負責制定科室病案質量監控管理流程與方案,并嚴格按照流程進行病歷檢查,針對從科室自查及醫院主管部門反饋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整改措施,持續改進科室得病案質量。

     。2)小組人員設立及職責:

      ①組長:組長為科主任,負責每月主持召開科室病案質量管理活動,組織落實科室病案質量管理工作及相關任務。

      ②副組長:選取一名高年資醫生、護士長擔任副組長,高年資醫生負責科室醫生書寫得電子病歷、紙質病歷得病案質量管理,護士長負責護理病案質量得管理。

     、坌〗M成員:設立醫生組其她人員與一名護理組高年資人員作為小組成員,參與病案質量管理活動。各醫療組上級醫生負責檢查、修改下級醫生病歷,對本組出院病歷進行質控、在醫生組中再選取一名醫生擔任科室病歷質控員,負責自查科室所有環節病歷、終末病歷,針對自查存在得問題及醫院主管部門反饋得問題通知責任醫生及時整改,記錄相關資料,每月對病案質量存在得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為小組得病案質量管理活動提供依據。

      4、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組

      (1)小組職責:負責開展科室得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工作,負責制定科室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執行,針對科室自查及醫院主管部門反饋得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整改措施,持續改進科室抗菌藥物得合理應用。

     。2)小組人員設立及職責:

      ①組長:組長為科主任,負責每月主持召開科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活動,組織落實科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及相關任務、

     、诟苯M長:選取一名醫生擔任副組長,負責培訓、考核科室醫生抗菌藥物應用相關知識,自查科室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記錄相關資料,針對科室自查及醫院主管部門反饋得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為科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活動提供依據。

     、坌〗M成員:設立醫生組其她人員作為小組成員,參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活動;各醫療組上級醫生負責檢查本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

      5、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組

     。1)小組職責:負責監督、自查科室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得上報,并對科室發生得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進行及時總結、分析,提出科室質量與安全得改進措施,促進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得到持續改進。

     。2)小組人員設立及職責:

      ①組長:組長為科主任,負責主持召開科室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活動,組織落實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及相關任務。

     、诟苯M長:選取醫師組、治療師組、護理組各一名人員擔任副組長。擔任副組長得醫師組人員負責監督醫師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得上報與登記;擔任副組長得治療師組人員負責治療師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得上報與登記;擔任副組長得護理組人員負責護理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得上報與登記;

     、坌〗M成員:選取醫師組、治療師組、護理組部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協助副組長監督各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得上報與登記并參與科室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活動。

     。丁⒆o理質量與安全管理組

     。1)小組職責:負責科室各項護理工作質量得檢查、分析、評價、反饋,持續改進護理質量與安全。

      (2)小組人員設立與職責:

     、俳M長:組長為護士長,在護理部及科主任領導下,負責組織落實科室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及相關任務、

     、诔蓡T:選取護理組部分人員擔任成員。負責協助組長進行護理質量與安全得管理,記錄相關資料。

      三、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得方法

      遵循PDCA循環原理,P即計劃(Plan),D即實施(Do),C即檢查(Check),A即改進(Action)。

      P—計劃:在醫院領導下,制定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計劃,確定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指標及目標、

      D-實施: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組各小組根據自己得職責與任務,按計劃要求在工作中認真執行,并落實到具體得人員。

      C-檢查:根據計劃對監測項目進行數據收集、處理分析、發現缺陷、提出改進措施、重新設計流程,納入新得內容,并試執行、

      A—改進:根據檢查結果,將成功得經驗加以肯定,形成“標準”;對缺陷程度采取措施進行改進,并對遺留得問題轉下一循環解決。

      四、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得監測項目

      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周轉次數、病案質量、抗菌藥物合理應用、醫院感染管理、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住院超過30天患者管理、傳染病報告、輸血管理、康復治療有效率、住院患者康復功能評定率、技術差錯率、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及傷害嚴重程度、住院患者壓瘡發生率及傷害嚴重程度。

      五、康復醫學科保障醫療安全十大原則

      1、嚴格掌握入院指征不屬于康復醫學科診治對象門診患者,特別就是惡病質患者不能收入住院,應介紹到相關科室。診斷依據不足者,不能草率診斷,應待入院后經進一步檢查再下診斷。

      2、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院時護士應向患方講解住院須知,主管醫師讓患方簽署康復治療知情同意書。

      3、醫患溝通患者入院后,醫患之間應保持良好得溝通,主管醫師應耐心給患方講解治療或檢查得意義與必要性,如患方仍然拒絕醫師建議得治療或檢查,主管醫師應在病歷上記錄并要求患方簽字。

      4、保護患者隱私醫師、治療師、護士、進修生、實習生、研究生、住院醫師、護工在檢查、治療、護理患者時應嚴密保護患者隱私,不得泄露患者病情與隱私。

     。怠⑾仍u定后治療醫師、治療師與護士共同確立患者得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目標與治療方案,先進行評定再確定具體治療方法,治療師對主治患者實施初(入院)、中(住院時間大于2周)、末(出院)3次定期評定并由主管醫師在病歷中記錄評定結果。

     。、疑難病例討論對疑難病、診斷不清與療效差得患者,各治療組醫師必須與相關治療師一起,在組內、科內討論,必要時請相關科室會診

      7、安全第一治療師、護士、醫師必須強化安全意識,對癱瘓、骨折、兒童、骨質疏松、老年等感覺運動障礙患者到治療室必須要求患方專人接送,以防跌倒、骨折、再卒中等意外發生,患方陪護不在時,必須由治療師親自接送、 8、崗前培訓對新進員工、研究生、進修生、實習生與住院醫師,各組組長應先進行病歷書寫、康復治療技術規范操作等與本組工作相關得部門規范培訓,經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

      9、醫療文書質控醫師、治療師、護士必須及時、準確記錄各類醫療文書,各組組長負責質控,科室病歷質控員負責審核全科病歷并通知責任醫師整改。

      10、醫療應急成立科室醫療應急小組、職責:處理科室發生得醫療糾紛、差錯、事故、急重癥搶救與各種醫療應急;原則:風險共擔、集思廣益、沉著冷靜、團結協作、及時正確應急、

      六、康復醫師醫療與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接診制度門診醫師負責接待門診患者、確定治療方案、開處方與治療單,介紹患者到相關治療室治療。住院部醫師負責接待住院患者,與患者主管治療師及主管護士確定患者康復方案,開醫囑,送交治療單與安排患者到相關治療室治療并請治療師在治療單上簽字,協調患者每日治療時間,并告之注意事項;主管醫師因上課、門診與休假不在病房時由住院總醫師或值班醫師負責。

      2、醫療安全制度醫師必須向患者說明病情、診療計劃及醫保報銷情況,簽署自費協議書、授權委托書、康復治療知情同意書;對癱瘓、骨折、骨質疏松、老年、兒童等運動感覺障礙患者必須在病歷中強調專人陪護,以防跌倒、骨折、骨質疏松、再卒中等意外情況發生;遵循醫院得三級查房制度查房,各組醫師應與患者主管治療師、護士共同制定新入院與療效差患者得功能診斷、康復目標(出院目標)、康復治療計劃。

      3、交班制度住院總醫師、各醫師與值班醫師必須參加每日晨交班;值班醫師必須在交班本上記錄本班特殊情況并親手移交給下一班值班醫師。每日交班內容如下:

     。1)新入院患者。

     。2)病情變化、治療方案變動交班。

      (3)因故臨時停止治療患者交班。

     。ǎ矗┥鲜觯ǎ玻ⅲǎ常╉椊话鄬ο缶褪侵鞴苤委煄煛

      4、修訂醫囑制度各組醫師完成每日查房后,根據病情需要修訂醫囑,并及時通知護士與相關治療師實施。

      5、病情反饋制度熟悉主管患者得病情,及時了解治療后反應,并在病程記錄中記錄,及時將各種檢查報告向患者與上級醫師反饋并在病程記錄中記錄,療效差者,組織當天評定,并修訂治療方案,于次日實施。

      6、康復教育制度醫師對出入院患者進行康復教育,交代出院注意事項。

      7、醫師質量保證基本程序

     。ǎ保⿲n}講座日:每周至少1次。

     。2)定期康復評定:每周1次;各組住院1個月與療效差得患者每周1次評定,具體時間根據情況決定;新入院患者24小時內評定;出院患者,出院前72小時內評定,各主管醫師負責主持(醫生因故不在病房時,指定負責人),主管治療師負責評定,并將結果記錄在評估表中,主管醫生負責將評估結果記錄在病歷中、

     。3)病歷審核制度:科室病歷質控員負責審核全科所有病歷并通知責任醫師及時整改。

     。、執行其它醫療核心制度相關規定。

      七、康復治療師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規定

      1、組工作制:治療師與患者主管醫生、護士共同制定患者得康復治療計劃/方案,確定患者出院目標。

      2、治療前安全宣教:治療前告知患方:患者到治療室必須由患方專人接送,以防跌倒、骨折、再卒中等意外發生;治療期間患方要積極配合治療師實施康復治療方案,所有治療由治療師進行或在治療師得監護下進行,未經治療師許可,患方不能擅自進行治療或康復活動。

      3、治療師告知患者每日治療時間;每日治療前確認患者病情及所能承受能力,與患者說明當日訓練內容及需注意事項,治療過程中盡量與患者溝通。

      4、交班:每日晨交班,交班內容如下:

      (1)新入院患者。

      (2)因故臨時停止治療患者得交班。

     。3)治療方案變動得交班。

     。怠⑹煜に委熁颊卟∏椋皶r了解治療后反應,因病情變化或其她原因需修改治療方案,及時跟主管醫生溝通,待醫生開具醫囑后方可實施;治療效果差者,晨交班時匯報,并與主管醫生力爭當天評定并修訂治療方案,并于當天實施、

     。丁⒒颊咭蚬室笈R時停止治療,治療師應向主管醫生說明并記錄、簽字、

      7、對出入院患者進行康復教育,交代出入院注意事項。

      8、定期康復評定:每周1次;各組住院1個月與療效差得患者每周1次評定,具體時間根據情況決定;新入院患者24小時內評定;出院患者,出院前72小時內評定,各主管醫師負責主持(醫生因故不在病房時,指定負責人),主管治療師負責評定,并將結果記錄在評估表中,主管醫生負責將評估結果記錄在病歷中、

      9、治療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10、注意各種治療設備及電源安全使用、

      11、保持治療室床、椅子得穩定,若有損壞,及時維修,以防患者摔倒。

      12、治療患者多時,易擁擠,易出意外,注意疏導患者有序治療、

      13、注意特殊患者得安全保護,并向家屬或陪護作特別交代。

      14、執行其它醫療核心制度相關規定。

      八、康復醫學護士醫療與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執行護理核心制度等相關規定。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4

      一、防范措施

      1.嚴格履行崗位職責,責任到人。

      2.規范醫療行為,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3.嚴格執行各種診療常規,操作常規。

      4.嚴格執行告知制度,向患者本人或家屬說明患者診療情況和可能發生的結果,必要時履行簽字手續。

      5.病重、病;颊弑匾獣r應立即予以轉院。

      6.發現醫療差錯或事故傾向,應及時有效地制止事態的'擴展,做好善后補救工作。

      7.對醫療糾紛,值班醫師接待后,及時化解矛盾,并向院長報告。院長應負責調查、協調、處理、解釋、咨詢工作。

      二、處理預案

      1.執行部門:院長。

      2.要求當事人提交書面報告及相關材料。

      3.事件發生(接報告后)應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損害后果擴大,協助接待家屬,妥善做好處理工作。

      4.進行調查、核實,召集相關人員分析、討論,明確性質,提出整改措施。

      5.指導家屬按照醫療事故處理的程序進行(鑒定、調解、法院),參與調查工作。

      6.制定或修改相關規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絕醫療事故發生。

      7.在醫務人員中舉一反三,展開討論,吸取教訓,強化環節教育,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8.根據醫療事故(事件)的性質、輕重,對當事人提出處罰意見,并提交上級討論。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5

      一、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確保醫療工作的正常進行,醫院必須定期檢查考核。

      二、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堅持醫囑班班查對,每天總查對,每周總查對一次并登記、簽名。

      三、毒、麻、限、劇藥品做到安全使用,專人管理,專柜保管并加鎖。保持固定基數,用后督促醫師及時開處方補齊,每班交接并登記。

      四、內服、外用藥品分開放置,瓶簽清晰。

      五、各種搶救器材保持清潔、性能良好;急救藥品符合規定,用后及時補充,專人管理,每周清點兩次并登記;無菌物品標識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確保在有效期內。

      六、供應室供應的各種無菌物品經檢驗合格后方可發放。

      七、對于所發生的醫療差錯,科室應及時組織討論,并上報醫務科。

      八、對于有異常心理狀況的患者要加強監護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九、工作場所及病房內嚴禁患者使用非醫院配置的各種電爐、電磁爐、電飯鍋等電器,確保安全用電。

      十、制定并落實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和危重患者搶救護理預案。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6

      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之本,優質的醫療質量必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保證我院在醫療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不斷發展,根據我院具體情況,特制定我院醫療質量,以求正確有效地實施標準化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

      一、指導思想

     。ㄒ唬、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和全程質量控制。建立從患者就醫到離院,包括門診醫療、病房醫療和部分院外醫療活動的全程質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質量管理體系。明確管控內容并將其納入醫療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實施動態監控并與科室目標責任制結合,保證質控措施的落實。

      (二)、以規章制度和醫療常規為依據,本制度將在運行中不斷修訂完善。

     。ㄈ、強化各項醫療技術細節控制,認真落實各項醫療核心制度,將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最大限地引導到醫療規范中來。

     。ㄋ模、質量控制部門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對多因素影響或多項診療活動協同作用的質量問題,進行專門調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預措施。

      二、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全程醫療質量控制系統由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的院、科兩級管理組織組成。

      (一)、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

      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由院領導、專家教授、醫教科、護理部負責人組成,院長任主任,院長是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者。醫療質量控制辦公室(醫務部)作為常設的辦事機構。其職責分述如下:

      1、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職責

     。1)、教育各級醫務人員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改進醫療作風,改善服務態度,增強質量意識。保證醫療安全,嚴防差錯事故。

     。2)、審校醫院內醫療、護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并制定各項質量評審要求和獎懲制度。

     。3)、掌握各科室診斷、治療、護理等醫療質量情況.及時制定措施,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4)、對重大醫療、護理質量問題進行鑒定,對醫療護理質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報重大醫療、護理質量情況和處理決定。

     。6)、對院內有關醫療管理的體制變動,質量標準的修定進行討論,提出建議,提交院長辦公會審議。

      2、醫療質量控制辦公室職責

     。1)、醫療質量控制辦公室接受主管院長和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的領導,對醫院全程醫療質量進行監控。

     。2)、定期組織會議收集科室主任和質控小組反映的醫療質量問題,協調各科室質量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環節質量,提出干預措施并向主管院長或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匯報。

     。4)、收集門診和病案質控組反饋的'各科室終未醫療質量統計結果,分析、確認后,通報相應科室人員并提出整改意見。

     。5)、每季度向醫院提出全程醫療質量量化結果,以便與工資掛鉤。

     。6)、定期編輯醫療質量簡報和不良醫療文件在院內部網上公布。

     。ǘ⒖剖裔t療質量控制小組職責

      科室是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醫療質量的第一責任者。科室質控小組職責如下:

     。1)、各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護士長和其他相關人員3-5人組成。

     。2)、結合本專業特點及發展趨勢,制定及修訂本科室疾病診療常規、藥物使用規范并組織實施,責任落實到個人,與績效工資掛鉤。

     。3)、定期組織各級人員學習醫療、護理常規,強化質量意識。

     。4)、參加醫療質控辦公室的會議,反映問題。收集與本科室有關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三、醫療質量控制指標

      (一)過程控制指標如下:

      1.門診醫師

     。1)嚴格執行首診醫師負責制。

      (2)詢問病史詳細、物理檢查認真,要有初步診斷。

     。3)門診病歷書寫完整、規范、準確。

     。4)合理檢查,申請單書寫規范。

     。5)具體用藥在病歷中記載。

     。6)藥物用法、用量、療程和配伍合理。

     。7)處方書寫合格。

      (8)第二次就診診斷未明確者,接診醫師應:

      a.建議專科就診;

      b.請上級醫師診視;

      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診診斷仍未明確者,接診醫師應:

      a.收住院;

      b.患者拒絕住院需履行簽字手續。

     。10)按?剖罩尾∪。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車送或陪護。

      2.病房住院醫師

     。1)病人入院30分鐘內進行檢查并作出初步處理。

      (2)急、危、重病人應即刻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報告。

     。3)按規定時間完成病歷書寫(普通病人24小時、危重病人6小時內完成;首次病程記錄當班完成,急診病人術前完成)。

      (4)病歷書寫完整、規范,不得缺項。

     。5)24小時內完成血、尿、便化驗,并根據病情盡快完成肝、腎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茩z查。

     。6)按專科診療常規制定初步診療方案。

     。7)對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診一次。

     。8)按規定時間及要求完成病程記錄(會診、術前討論、術前小節、轉出和轉入、特殊治療、病人家屬談話和簽字、出院小節和死亡討論等一切醫療活動均應有詳細的記錄)。

     。9)對所管病人的病情變化應及時向上級醫師匯報。

     。10)診療過程應遵守消毒隔離規定,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醫院感染病例發生。若有醫院感染病例,及時填表報告。

     。11)病人出院時須經上級醫師批準,應注明出院醫囑并交代注意事項。

      3.病房主治醫師

      (1)及時對下級醫師開出的醫囑進行審核,對下級醫師的操作進行必要的指導。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時內進行首次查房。除對病史和查體的補充外,查房內容要求有:

     、僭\斷及診斷依據;

     、诒匾蔫b別診斷;

     、壑委熢瓌t;

     、茉\治中的注意事項。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隨時檢查、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匯報病情。

     。4)及時檢查、修改下級醫師書寫的病歷,把好出院病歷質量關,并在病歷首頁簽名。

     。5)入院3天未能確診或有跨專業病種的病例時應及時舉行科內或科間會診。

     。6)待診病人在入院1周內仍診斷不明時,向主任請示病例討論或院內會診。

     。7)按科室規定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8)手術和介入治療前親自檢查病人,做好術前準備,按手術分級管理標準擬訂嚴密的手術方案并實施。術后即刻完成術后記錄,24小時完成手術記錄。

      (9)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術后工作。

      (10)負責治愈患者出院的審批手續,并向上級醫師匯報。

      4.病房主任(副主任)醫師

     。1)組織或參與制定本科質量管理方案、各項規章制度、診療和操作常規。

     。2)指導下級醫師做好醫療工作,督促檢查下級醫師執行各項制度和診療常規。

     。3)對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時內進行首次查房;

      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變化應隨時查房;每周組織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內容除對病史和查體的補充外,普通病人應有:

     、僭\斷及其診斷依據;

     、阼b別診斷;

     、壑委熢瓌t;

     、苡嘘P方面的新進展。未確診病人應有:

     、勹b別診斷;

     、诿鞔_的診斷思路和方法;

     、蹟M定相應的治療措施。危重病人應有:

      ①當前的主要問題;

     、诮鉀Q主要問題的方法。

     。5)疑難病例及入院1周未確診病例,組織科內討論或院內會診,必要時向醫務處申請院外會診或遠程會診。

     。6)指導和監督下級醫師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7)組織術前和重要治療前病例討論,指導下級醫師做好術中、術后醫療工作。重大手術和重要治療要親自參加。

     。8)審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導病人出院后的繼續治療。

     。9)審簽主治醫師審查的轉科、出院病歷。

      5、其他:

     。1)、急診搶救病人院后開始處置時間≤5分鐘。

      (2)、院內急會診到位時間≤10分鐘。

     。3)、急診檢查一般項目報告出結果時間≤2小時。平診檢查一般項目報告時間≤24小時。

      (二)終末控制指標如下:

      1、出入院診斷符合率≥90%

      2、急重癥搶救成功率≥84%

      3、無菌甲級愈合率≥97%,無菌切口感染率≤0.5%

      4、病床使用率≥85%

      5、院內感染率≤7%,漏報率為0

      6、傳染病漏報率為0

      7、合理使用抗生素

      8、平均住院天數,平均門診人次。

      9、平均門診人次醫療費用。

      10、單病種人均住院費用。

      11、病歷質量甲級率≥90%,不能出現丙級病歷。

      12、臨床與放射診斷符合率≥90%

      13、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90%

      14、三日確認率≥95%

      15、X片甲級率≥30%,不能出現丙級

      16、麻醉死亡率<0.02%

      17、化驗室質控VIS<150

      18、門診病歷合格率≥90%

      四、檢查考核辦法:

      1、科主任每周組織質管小組進行自查。制度不落實的,每次扣2分;執行不完整的,每項扣1分。各項扣分均到個人,并與個人獎金掛鉤。

      2、醫務部每周對各科室抽查1-2次。診療環節中的質量問題,每項指標扣個人2分,扣主任1分;統計指標,每項不達標扣個人1分,科主任0.5分。

      3、每分分值按醫院手冊之規定執行。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7

      一、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嚴格遵守醫療衛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

      二、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甘肅省病歷書寫規范》、《處方管理辦法(試行)》及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和要求,書寫和妥善保管病歷資料。病歷資料承擔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司法鑒定和法律訴訟舉證責任。

      三、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查對制度、醫囑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級查房制度、會診制度、病例討論制度、手術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分級護理制度以及請示報告制度等有關制度和規定。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四、按照衛生部、甘肅省衛計委、定西市衛生局關于醫療技術準入有關規定,規范醫療技術準入和醫師、護士的執業行為,執行醫院有關規定。

      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應當用患者能夠理解的語言,將患者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或家屬,及時解答其咨詢;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后果。要讓病人對手術、麻醉、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條款,新開展技術項目及某些非常規治療項目風險了解清楚,并于檢查或治療前履行患者同意簽字手續。

      六、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要求,做好病歷和實物封存和保管。按規定保管和復印病歷資料,嚴格遵守病歷回收和病歷借閱制度。

      七、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要求,做好患者死亡后尸體處理和尸檢。凡醫患雙方當事人對患者死亡原因有異議的,應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冷凍的尸體可延長到7天,并有死者親屬同意簽字。

      八、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行為,當班醫務人員及科室領導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

      九、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爭議時,應當立即向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及時向醫院相關職能部門報告,職能部門接報后,應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主管院長報告,并按規定向市衛生局報告。

      十、科室負責人及相關醫務人員要積極做好患者或親屬的解釋,化解矛盾,并主動配合醫院處理善后工作。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8

      通過對醫療器械的安全控制和風險分析,采取相應措施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適用范圍:

      通過正常招采程序進入我院的醫療設備(含科研、教學)、配件。

      醫療器械使用安全風險管理是對醫療器械臨床使用環節可能發生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價、控制和檢測工作的管理方針、程序及其實踐發系統運用。

      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650號,自20xx年6月1日實施;

      2、《國務院關于修改〈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80號,自20xx年5月4日實施;

      3、《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8號,自20xx年2月1日實施;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xx版),第六章醫院管理6、9、4、1“有醫學裝備臨床使用安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相關工作制度與流程”。

      2、《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xx版),第六章醫院管理6、9、4、1“有生命支持類、急救類、植入類、輻射類、滅菌類和大型醫用設備等醫學裝備臨床使用安全監測與報告制度”。

      1、病人和操作人員不能覺察的危險因素,如放射線、電離輻射、磁場。

      2、昏迷、麻醉狀態或臥床病人,尤其老人、兒童、殘疾人,對危害無法采取正常反應。

      3、作為生命支持和功能替代的醫療器械,其安全性、可靠性能直接影響人體生命安全。

      4、使用中的醫療器械絕緣程度下降,保護接地措施不當等因素造成的電氣安全隱患。

      5、多種醫療器械連接使用,可能產生更大的.安全隱患。

      6、不同醫療器械之間相互干擾,如電磁干擾產生的安全隱患。

      7、有源醫療器械通過皮膚或直接插入體內時,電氣安全性能造成的危害。

      8、特定環境如濕度、溫度、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易爆物質,使醫療器械在應用中可能造成安全性、可靠性下降。

      10、年久失修或大修理后未按常規進行設備有關數據檢測,使電氣、機械等部件安全性能下降未被發現。

      11、使用人員操作失誤或無關人員在無意或無知情況下變動醫療器械的工作狀態和預設置,造成的安全風險。

      12、未重視生產廠家提示的適應證、禁忌證及風險因素或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1、為防止醫療器械在使用中對病人和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必須設置警示標志。

      (1)危險標示:對放射線、電離輻射、高磁場等區域的通道與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警告標志。

      (2)狀態標示:對X線機房、CT機房、直線加速器和SPECT等機房,當設備處于工作狀態時,通常設置紅燈以示警告。

      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標準IEC60601-1-1988〔《醫用電氣設備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第一版〕及其第一號修訂標準0991-10制定了醫用電氣設備安全的國家標準GB9706、1-1995《醫用電氣設備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該標準是醫療設備在整個使用壽命周期中必須達到的安全基本要求。

      醫療器械必須采用保護接地,配電方式為三相五線制、保護接地母線接地電阻應小于4Ω。大型醫療設備如CT機、MRI、DSA、直線加速器、SPECT等,應按設備安裝說明書中接地電阻要求,設置專用接地保護。對有特殊要求的供電系統如心胸外科手術室,應采用1:1隔離變壓器與專用接地線,隔離變壓器的二次回路不接地。

      國家對放射診斷、治療設備,包括X線機、CT、DSA、核醫學設備如SPECT、PET、PET-CT、γ計數儀,醫用直線加速器、鉆機,模擬定位機、x-刀和γ刀等,國家己有成熟的防護標準和安全規范,主要的防護規范有兩項,《GBW-3-80醫用遠距離γ射線治療衛生防護規定》和《GBW-2-80醫用治療X線衛生防護規定》。

      在采購醫療設備時,應選擇通過電磁兼容性安全認證的醫療設備。在設備的安裝布局中,應考慮醫療設備之間的相互干擾與影響、在使用前應分析各種醫療設備的電磁兼容性問題,制定操作規程時應充分強調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

      設備使用前對醫護人員、操作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可采取現場培訓和工廠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大型醫療設備培訓可分多次完成。

      (2)了解使用說明書、維修手冊及與該設備有關的國際、國家標準。

      (3)科室所購置設備應具備說明書,并隨機器放置。醫學裝備部按使用說明書,協助臨床科室制定設備操作規程,內容如下:

      ①有關醫療設備適用的對象、設備保管人員、應用范圍、開機前檢查、注意事項及標準程序。

      ④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安全風險、禁忌、操作人員要求等。

      (5)大型貴重精密儀器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具備操作人員上崗證。

      (2)大型貴重精密儀器設備應指定專人操作與專人負責管理。

      (4)使用人員應與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共同開發醫療設備的全部功能,做到物盡其用。

      (5)為確保醫療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的性能狀態,并及時發現設備性能的變化,對大型醫療設備日常的質量控制,由使用科室醫技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作穩定性檢測,并進行評價。

      (6)操作使用人員應按設備使用說明書及操作規程要求對設備定期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

      (7)根據《醫療設備三級質量控制具體要求規范》及設備技術要求,醫學裝備部制定設備維保周期及內容,并定期對維護報告進行分析。

      (8)醫學裝備部按照《急救生命支持類設備管理制度》,《大型醫療設備管理制度》等對全院醫學裝備進行定期巡檢及預防性維護,并對巡檢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記錄。

      (9)設備維修人員在維修醫學裝備后應進行相關的性能檢測和電氣安全檢查,并對檢測內容進行登記,經檢修仍不能達到使用安全標準的醫療器械,不得繼續使用。

      (1)科室應將設備日常維護及使用情況定期報告醫學裝備部。

      (2)醫療設備出現故障,應立即停止使用該醫療設備,懸掛設備停用標識,并立即通知醫學裝備部,可撥打63910296(外線)、2296(內線)或與設備責任人直接聯系。

      對培訓記錄、預防性維修、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計量管理及維修數據進行分析評估,評估數據作為下周期管理依據。針對數據分析原因,持續改進。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9

      一、建立醫療安全目標責任制。

      1.應完善醫療安全責任制,使各科室(部門)和各級醫務人員做到層層對醫療安全負責。

      2.責任制應達到有責任目標、有實現目標的保障措施、有檢查考核辦法、有獎懲激勵制度等要求。

      二、醫療安全教育。

      1.目的

      目的旨在使醫務人員在思想認識上、職業道德上、應變能力上和保證醫療安全的心理狀態及技能上,排除各種主觀障礙。

      2.醫療安全意識教育:

      (1)樹立正確、積極的醫療風險意識;

      (2)增強醫療安全責任感,增強醫療安全管理的法律意識;

      (3)克服自身及周圍有關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醫德與醫療安全相關教育:包括醫德理念與醫療安全、醫德規范與醫療安全和醫患關系與醫療安全等相關性的認識。

      4.質量管理知識與醫療安全相關教育:

      (1)醫療安全教育是質量教育的重要內容;

      (2)為保障醫療安全又需要掌握相關的質量管理知識,主要是醫療服務質量安全質量特性的內涵與外延知識、標準化管理知識和醫療缺陷管理知識等。

      5.醫療技術與醫療安全相關教育:

      應緊密結合繼續醫學教育,將醫療安全教育貫穿于醫學技術教育之中。

      三、醫療缺陷檢控與安全把關。

      1.醫療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特點。因此,必須時時處處進行缺陷檢控,加強醫療安全把關,以防患于未然。

      2.一般地說,醫療不安全事件均潛藏在日常的醫療缺陷之中,因此。強化日常醫療缺陷管理,既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卡緊醫療不安全事件源頭的重要對策。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建立健全各級衛生技術人員自下而上和各級行政組織自上而下對重大高難度或新技術措施進行安全把關的.制度。

      四、重點病人醫療管理。

      傳統的醫療安全管理的主要對策是強調重點病人醫療管理。此對策是行之有效的,在全面系統的醫療安全管理中,仍需重視采用。

      五、重點科室(專業)及重點工作崗位和控制對象的醫療安全“包保機制”。

      醫療安全管理突出重點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建立重點科室(專業)及重點工作崗位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包保機制”。重點科室即通過科室安全評估發現醫療安全系數特低的科室(專業)、重點工作崗位和工作人員,對他們采取特別防范措施的有效辦法,就是指定各級領導和技術骨干實行一對一的指導、幫助和監督治理。

      六、不安全因素檢查消除措施。

      通過每年一度的醫療安全大檢查,以科室為單位評價不安全因素存在的程度,并對明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切實有效的治理消除措施。

      七、醫療不安全事件易發境況的安全防范部署。

      醫療不安全事件易發境況是指夜班、節假日及其他容易發生醫療不安全事件的環境和情況。每有這種情況均應進行醫療安全防范的特別部署。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10

     。ㄒ唬┽t療制度、醫療技術

      1.重點抓好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交接班制度、病歷書寫規范、查對制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談話制度等。

      2.加強醫療質量關鍵環節的管理。

      3.加強全員質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提高全員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和參與能力,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操作規范和常規。

      4.加強全員培訓,醫務人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必須人人達標。

     。ǘ┎v書寫 重視醫療文件的內在質量與安全。醫療文件是醫護人員臨床思維的憑證是診療過程中的原始記錄,有很強的書證作用;同時醫學模式的改變,對醫療文件的書寫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醫療文書的內在質量管理,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1.《病歷書寫規范》的再學習和再領會。

      2.病歷書寫中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字跡的清楚性;

      3.體檢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4.上級醫生查房的及時性和記錄內容的規范性;

      5.日常病程記錄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級醫生的醫療指示,疑難危重病人的討論記錄,危重搶救病人的搶救記錄,重要化驗、特殊檢查和病理結果的記錄和分析,會診記錄、死亡記錄和死亡討論記錄等);

      6.正確對待家屬同意治療意見的簽字!吨橥鈺返暮炗唽嶋H上是雙向性的,醫護人員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正確對待家屬對治療操作同意的簽字,在治療中要精益求精,盡可能避免發生意外。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方式、方法、藥物、護理措施的同時,要對家屬講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見,尊重患者或家屬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權。

      治療知情同意記錄的規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時內知情同意談話記錄,特殊檢查、治療的知情同意談話記錄,醫;颊咦再M<特殊>藥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談話記錄等);

      7.治療的合理性(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無記錄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無報告和記錄,處方〈包括精神、麻醉處方、引產藥物〉的合格率等);

      8.歸檔病歷是否及時上交,項目是否完整;

     。ㄈ┽t院感染管理

      1.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2.醫院感染散發病歷報告落實情況;

      3.清潔、消毒、滅菌執行情況;

      4.手衛生與自身防護落實;

      5.抗菌藥物合理使用;

      6.一次性無菌物品是否按規范使用;

      7.多重耐藥菌及非結核分枝桿菌的預防與控制;

      8.醫療廢物的管理;

      9.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項工作。

      10.術前、術中、及術后感控措施。

     。ㄋ模┘訌妼εR床路徑及按病種付費的管理臨床路徑及按病種付費管理 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及精神,完善科室標準化醫囑單,發揮科室的監督作用。 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與醫院發展相適應和配套。 (五)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自覺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要經常性地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員質量管理意識。對發生不良事件及時上報,分析原因,及時整改。 第四部分: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工作計劃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認真履行職責,提高質量與安全意識。

      全科醫護人員要加強學習,深刻領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精神,熟悉與醫療行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要經常性地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員質量管理意識,牢固樹立“質量與安全第一”的觀點。

      二、強化風險管理,提高風險意識,做到警鐘長鳴。

      要逐步強化科室的風險管理,成立醫療質量風險基金。通過風險管理,強化醫務人員的醫療安全意識,有效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促進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防范和處理醫療糾紛、差錯及事故。要經常組織典型案例進行討論,做到警鐘長鳴,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時加強自我保護。

      三、完善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體系建設,發揮科室的監督作用。

      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科室質量管理小組兩級體系的建設,加強對醫療、護理、藥事、輸血、院感的質控工作。每天檢查交接班記錄及運行病歷完成情況,臨床路徑及按病種付費情況。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排查。每月20號前檢查核心制度落實情況,檢查輸血病歷,術前討論,及疑難病歷討論等。及時將檢查情況反饋,同時檢查結果與崗位工資、獎金發放掛鉤,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充分發揮科室質量體系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與醫院發展相適應和配套。、

      四.落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及時書寫三級醫師查房記錄。將科室醫師分組管理。第1組:

      第二組

      五.: 上級醫師負責檢查并監督醫療文書書寫情況,如有缺陷,應負一定責任。

      五、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認真落實執行各項醫療規章制度。

      臨床工作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溫馨、細致、耐心的服務。同時要認真落實執行各項醫療核心制度,如:首診、首問醫生負責制、三級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病案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技術準入制度、查對制度、分級護理制度、醫囑制度、交接班制度、醫患溝通制度等,通過落實制度,始終把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放在醫院管理的核心。

      六、加強“三基三嚴”訓練,不斷提高醫療技術質量。

      加強醫務人員的業務訓練,重點是“三基三嚴”訓練,即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加強臨床能力的培訓,不斷提高醫療技術質量。

      每月組織1-2次業務學習。每季度組織1-2次技術操作培訓。

      七、重視醫療文件的內在質量與安全。

      醫療文件是醫護人員臨床思維的`憑證是診療過程中的原始記錄,有很強的書證作用;同時醫學模式的改變,對醫療文件的書寫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醫療文書的內在質量管理,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八、正確對待家屬同意治療意見的簽字。

      《知情同意書》的簽訂實際上是雙向性的,醫護人員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正確對待家屬對治療操作同意的簽字,在治療中要精益求精,盡可能避免發生意外。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方式、方法、藥物、護理措施的同時,要對家屬講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見,尊重患者或家屬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權。

      九、嚴格科室新技術準入,加強醫療質量考核。

      科室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要進行嚴格的可行性研究、審核及風險評估,嚴把醫療技術準入關。對重大及特殊手術要監督上報,并組織術前討論。以確;颊咴卺t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

      第五部分每月醫療質量控制重點

      一月份:病歷書寫和術前討論

      二月份:三級查房制度落實交接班制度的落實

      三月份:死亡病例討論和疑難病例討論

      四月份:醫院感染質量控制醫院感染暴發的應急處理

      五月份:查對制度的落實首診負責制落實

      六月份:會診制度的落實

      七月份:知情談話制度的落實

      八月份: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九月份:臨床路徑及按病種付費落實

      十月份: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

      十一月份;新技術準入制度落實

      十二月份:總結全年各項制度落實情況,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活動內容

      1、運行病歷專項質量檢查情況

      運行病歷質量綜合檢查:每月至少開展一次, 至少抽取5份以上運行病歷或抽取科室內每位醫師3份以上運行病歷,按照《西平縣人民醫院住院病歷質量評價標準》,全面檢查運行病歷的書寫質量、各種簽字是否及時、各種知情同意書是否及時簽訂以及各項核心制度的落實情況等內容,并對每一份運行病歷的質量形成總結性評價或點評。(2)運行病歷質量日常檢查:病歷質控員不定時隨機檢查運行病歷質量,記錄病歷質量檢查記錄表,并督查整改情況,納入每月科室質量檢查反饋

      2、抗生素應用

      檢查合理應用抗生素情況,對治療性應用抗生素病例指證掌握情況

      3、科室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統計與分析

      掌握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流程,檢查不良事件報告情況及分析處理措施。

      4、檢查臨床路徑及按病種付費情況。

      5、檢查輸血病歷輸血情況及醫囑書寫規范情況

      6 檢查特殊檢查及治療登記情況

      7、核心醫療制度專項檢查情況

      檢查術前討論 、疑難病例討論、交接班記錄情況。

      8、三級醫師授權執行情況的調整與分析

      檢查三級醫師查房記錄及簽名情況。

      9、重大手術及特殊手術報告情況

      10、院感相關指標的監測和分析

      檢查院感知識掌握情況,定期培訓

      11、住院超

      30天以及出院兩周和30天內再入院患者分析

      12、質量檢查反饋的問題分析、整改及改進效果評估。

      13、制定下次改進措施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11

      一、醫療質量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的主題,醫院必須把醫療質量放在首位,質量管理是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過程,納入醫院的各項工作。

      二、建立健全醫療質量保證體系,即建立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職責明確,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

      1、設置的質量管理與改進組織,包括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藥事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輸血管理委員會,要與醫院功能任務相適應,人員組成合理,職責與權限范圍清晰,能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為醫院質量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院長作為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應認真履行質量管理與改進的領導與決策職能;其它醫院領導干部應切實參與制定、監控質量管理與改進過程。

      3、醫療、護理、醫技職能管理部門行使指導、檢查、考核、評價和監督職能。

      4、臨床、醫技等科室部門主任全面負責本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工作,是本科室醫療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

      5、各級責任人應明確自己的職權和崗位職責,并應具備相應的質量管理與分析技能。

      三、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要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自身醫療工作的實際,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

      1、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是全面、系統的書面計劃,能夠監督各部門,重點是醫療、護理、醫技科室的日常質量管理與質量的危機管理。

      2、質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質量管理目標、指標、計劃、措施、效果評價及信息反饋等,加強醫療質量關鍵環節、重點部門和重要崗位的管理。

      四、健全醫院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

      1、核心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危急值報告管理制度、技術準入制度等。

      2、對病歷質量管理要重點加強運行病歷的實時監控與管理。

      五、加強全員質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提高全員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和參與能力,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操作規范和常規;醫務人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必須人人達標。

      六、質量管理工作應有文字記錄,并由質量管理組織形成報告,定期、逐級上報。通過檢查、分析、評價、反饋等措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將質量與安全的評價結果納入對醫院、科室、員工的績效評價評估。

      七、建立與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實行責任追究的制度、形成醫療質量管可追溯與質量危機預警管理的運行機制。

      八、加強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管理,應用《診療常規》指導對患者診療工作,逐步用臨床路徑、單病種質量管理規范對患者診療行為。

      九、建立不以處罰為目標的`,是針對醫院質量管理系統持續改進為對象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能夠把發現的缺陷,用于對醫療質量管理制度、運行機制與程序的改進工作。

      十、建立與完善質量管理常用的結果性指標體系,逐步形成結果性指標、結構性指標、過程性指標的監控與評價體系。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12

      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員會是院長領導下負責對院內醫療器械在臨床上的安全使用進行指導和監督的組織。

      1、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員會工作職責

      1)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國家有關醫療器械安全使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及有關的管理規范。

      2)起草、制定、審核和評價醫院內有關醫療器械安全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政策,對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3)通報、討論和分析院內外發生的,在臨床使用中出現的有關醫療器械安全使用的重大問題,探討改進醫院醫療器械臨床安全使用的建議、方法和措施。

      4)通報院內出現的重大的.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負責督促有關部門對事件進行調查和追蹤,并向有關部門通報相關的結果。

      5)對醫院內醫療器械臨床安全使用的工作狀況進行分析、討論和總結。

      6)對在醫療器械臨床安全使用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有關科室和人員提出表彰和獎勵的建議;對在醫療器械臨床安全使用工作中有重大責任事故的有關科室和人員提出批評和處罰的建議。

      2、人員組成

      由醫院領導及有關醫療行政管理、臨床醫學、護理、醫院感染管理、醫療器械采購和保障管理等相關人員組成。

      組成成員:院長(史學森)、分管院長(楊貴林)、醫務科科長(張建禮)、護理部主任(白梅梅)、醫院感染科科長(宋宏鵬)、醫療器械科科長(趙福)。

      3、工作方式

      日常工作由醫務科和醫療設備科負責,每次活動要有記錄,有小結。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13

      1、嚴格執行質量管理制度,落實臨床醫療、醫技、護理、院感質量管理組織工作計劃。并把工作落實到醫院每月的工作計劃中。

      2、重點抓好病歷書寫,按省衛生廳新的醫療文書書寫規范要求在全院進行規范化教育。對重大病情變化及重要醫囑更改情況均應及時記入病程錄,以保證病歷的`及時性、科學性、完整性。

      3、規范落實疑難病例、死亡病例、重大疑難手術和新開展手術的討論,統一格式詳細記錄,并做到資料由科室及醫務科各存檔一份。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做到重危病人床頭交班,每班書面記錄,交、接班者須簽名后才能離崗、上崗。

      5、規范會診制度,將二喚(上級醫師)會診制度落到實處。強調多科會診,及時會診,診治措施得力,記錄詳細。院外會診做好登記審批工作。

      6、加強醫療安全教育,提高全體醫務人員的醫療安全意識,規范醫療行為,減少差錯的發生。

      7、組織藥劑人員學習《藥品管理法》及《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規范藥事工作。

      8、切實加強一次性用品管理,規范進貨、驗收、保管、發放、銷毀等環節,確保安全使用。

      9、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加大硬件投入及人員培訓力度。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14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時發現醫療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防范醫療事故、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促進醫學發展和保護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為達到衛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標,落實建立與完善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規范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動報告,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及時發現醫療不良事件和安全隱患,將獲取的醫療安全信息進行分析,反饋并從醫院管理體系、運行機制及規章制度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院本部發生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的主動報告;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輸血不良反應、院內感染個案報告需按特定的報告表格和程序上報,不屬本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內容之列。

      三、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定義和等級劃分

      (一)定義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臨床診療活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病人的診療結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以及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級劃分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嚴重程度分4個等級:

      I級事件(警告事件)——非預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進展過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喪失。

      II級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醫療過程中是因診療活動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機體與功能損害。

      III級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雖然發生了錯誤事實,但未給病人機體及功能造成任何損害,或有輕微后果而不需任何處理可完全康復。

      IV級事件(隱患事件)——由于及時發現錯誤,但未形成事實。

      四、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的'原則:

      (一)I級和II級事件屬于強制性報告范疇,報告原則應遵照國務院《醫療事故條例》、衛生部《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的規定》以及我院《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執行。

      (二)III、IV級事件報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處罰性和公開性的特點。

      1、自愿性:醫院各科室、部門和個人有自愿參與(或退出)的權利,提供信息報告是報告人(部門)的自愿行為。

      2、保密性:該制度對報告人以及報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門信息完全保密。報告人可通過網絡、信件等多種形式具名或匿名報告,相關職能部門將嚴格保密。

      3、非處罰性:報告內容不作為對報告人或他人違章處罰的依據,也不作為對所涉及人員和部門處罰的依據。

      4、公開性:醫療安全信息在院內通過相關職能部門公開和公示,分享醫療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結果,用于醫院和科室的質量持續改進。公開的內容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報告人和被報告人的個人信息。

      五、職責

      醫務人員和相關科室:

      1、識別與報告各類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質量改進建議。

      2、相關科室負責落實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續質量改進措施的實施。

      六、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類別:

      根據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所屬類別不同,我院劃分為7類:

      1、病房診治問題:包括錯誤診斷、嚴重漏診、錯誤治療、治療不及時、院內感染等。 2、不良治療:包括錯用藥、多用藥、漏用藥、藥物不良反應、輸液反應、輸血反應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墜床、燙傷、自殘、自殺、失蹤、猝死等。

      4、輔助診查問題:包括報告錯誤、標本喪失、標本錯誤、檢查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等。 5、手術相關問題:如手術患者、部位和術式選擇錯誤、患者術后死亡、術中術后出現并發癥、手術器械遺留在體內、住院期間同一手術的再次手術、麻醉相關事件等。 6、醫患溝通:包括醫患溝通不良、醫患言語沖突、醫患行為沖突等。 7、其他非上列導致醫療不良后果的事件。

      七、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上報

     。ㄒ唬┌l生或者發現已導致或可能導致醫療事故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時,醫務人員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損害擴大外,應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及時向醫務部門、護理部門或質量控制科報告。

     。ǘ㊣、II級事件報告流程

      1、主管醫護人員或值班人員在發生或發現I、II級事件時,應按我院《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的程序進行上報。

      2、當事科室需在2個工作日內填寫《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并上交護理部或醫務科。

     。ㄈ㊣II、IV級事件報告流程

      報告人在5個工作日內填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并提交至護理部或醫務科。

      八、獎懲機制

      1、鼓勵自愿報告,對主動報告且積極整改者,視情節輕重可減輕或免于處罰。對阻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的報告者予以200—500元現金獎勵。

      2、隱瞞不報經查實,視情節輕重給予50—20xx元的處罰;由此引發糾紛或事故的另按本院醫療糾紛處置辦法處罰。

      3、醫患關系辦每季度對收集到的不良事件報告進行分析,公示處理結果及有關的好建議,跟蹤處理、整改意見的落實情況。

      4、每年由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對不良事件報告中的突出個人和集體提出獎勵建議并報請院務會通過。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15

      為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信息安全,根據《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信息安全的定義

      患者信息安全是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相關信息應按照有關規定采集、傳遞和利用;颊咝畔⒃谑褂眠^程中應得到有效保護,不得外泄。未經有效授權或批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獲得和使用患者信息。

      二、患者信息安全管理的組織

      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患者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醫院各職能部門分別負責本部門患者信息安全工作的具體管理。

      三、患者信息安全工作的責任人

      醫院工作人員是患者信息安全工作的責任人,應在醫療服務工作中根據有關規定、要求做好患者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四、患者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1.限制性原則:患者信息應在受限制的范圍內使用,除非診療和管理所必需,任何人不得私自獲取和使用。

      2.授權性原則:一般情況下患者信息應依職責獲取和使用,特殊情形下應有患者授權。

      3.控制性原則:患者信息應處于有效的保護之下,不得向他人泄露。

      五、患者信息范圍

      1.一般性患者信息

      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地、住址、職業、婚姻狀況等。

      2.特異性患者信息

      患者健康狀態相關資料,包括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等病歷資料。

      六、患者信息安全管理的具體要求:

      1.在公共區域顯示或展示患者信息時應采取必要的隱私保護措施,去除一般性患者信息,以防止患者隱私泄露。

      2.患者信息資料采集、傳遞和使用應由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

      3.診療和管理相關人員獲取患者信息實行權限管理,不得將本人權限交于他人使用。

      4.醫院診療和管理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應依據法律規定獲取患者信息,法定授權以外的應有患者或患方授權。

      5.特異性患者信息資料應由專人負責管理,不應放置于公共區域。

      6.醫院工作人員應合理管理和控制患者信息資料,如病歷、檢查報告等,不得向無權限人員展示、傳遞患者信息,并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7.嚴格禁止醫院工作人員將涉及隱私的患者信息在互聯網等公共媒介上發布和傳播。

      8.患者信息資料廢棄時應采用銷毀方式,并由專人負責,防止患者信息外泄。

      七、患者電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由醫院信息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八、患者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納入科室日?己,違反本制度將根據醫院《綜合目標考核》及《獎懲辦法》處理。

      九、本制度由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十、本制度自20xx年1月1日起實行。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醫療安全風險管理制度08-30

    醫療質量安全的管理制度09-20

    醫療管理制度04-13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06-30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08-11

    醫療服務管理制度08-14

    (精選)醫療廢物管理制度07-13

    醫院醫療管理制度09-27

    醫療設備的管理制度08-11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優]07-1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 青青青视频香蕉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交换系列在线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 午夜天堂电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