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詩歌>常見的詩歌意象

    常見的詩歌意象

    時間:2024-07-23 17:36:37 詩歌 我要投稿

    常見的詩歌意象(精品)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常見的詩歌意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常見的詩歌意象(精品)

    常見的詩歌意象1

      一、送別類(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

      1.楊柳。“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2.長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3.南浦。“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4.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二、思鄉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月亮。“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鴻雁: “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3.雙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4.搗衣。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5.芳草

      三、愁苦類(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梧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2.芭蕉。“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3.流水。“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猿猴。“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5.杜鵑鳥。“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6.斜陽(夕陽、落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7.黍離。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8.草木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四、抒懷類(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2.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松柏。“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4.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5.冰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6.白云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紅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蓮。“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3.連理枝、比翼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4.秋水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

      1.投筆。“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長城。“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柳營。指軍營。紀律嚴明的軍營。

      5.請纓。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山關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七、隱居(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東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三徑。“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4.漁樵 帝鄉明日近,猶自夢漁樵.

      5.山林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鸚鵡洲 卻原來儂

      ①家鸚鵡洲

      ②邊住。

    常見的詩歌意象2

      近年高考語文試題進行了調整,加大主觀題在試卷中的比重,其中詩詞鑒賞的改革尤為引人注目。試題選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要求考生分析為什么“折柳”是全詩的關鍵。要回答這個問題,考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識,充分認識“柳”這一特殊意象的內涵。該詩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詞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習俗在唐時最盛,如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后,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系。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氵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周邦彥《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柳條過千尺。”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古代詩歌中離情常常與柳相關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柳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產物,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定與制約,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像“柳”這樣的意象,中國古典詩歌中還有許多。

      這些事物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文化賦予了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如:

      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它“剛正有節”的節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骨;“水仙”則是“冰清玉潔”的象征;“杜鵑”則代表一種悲劇氛圍。鑒賞古代詩歌需要了解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內涵。下面舉例說明:

      1、 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無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瑩的照辛漸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月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王躍思故國,表摩納哥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3、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4、蟬 以蟬比品行高潔。古人一位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倡議蟬的高潔表現自己的品行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人品,自屬于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

      5、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離情別緒相連,表凄涼之意。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股腦傾倒出來,對芭蕉為怨悱。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愴的,夢魂逐著芭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

      6、草木 以草木繁盛凡塵凄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芰麥青青。“(姜夔《揚州慢》)原來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青青芰麥一片荒涼。

    常見的詩歌意象3

      (一)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

      這類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例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宋·陸游《書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風、冷雨、梧桐、杜鵑鳥(子規鳥)芭蕉等

      這類意象多抒發凄涼悲傷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

      例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李清照《聲聲慢》)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元·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宋·秦觀《踏莎行》)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這類意象多用來表達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例如: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張孝祥《念奴嬌》)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宋·陳亮《梅花》)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才高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華藏院此君亭》)

      (四)楊柳、蘭舟、長亭、關山(月)鷓鴣鳥等

      這類意象多用于揮寫離別之苦。例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李白《憶秦娥》)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

      (五)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詩人多借這類意象抒發閑情雅致。例如: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當然,一個意象有時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以上我介紹的只是它們最常見的一種。我們在分析和欣賞詩歌時,還是應該整體考慮的`。不過在熟知這些基本寓意的基礎上,或許能更順暢些。

    常見的詩歌意象4

      一、動物類

      1、蟬

      感身世,訴悲涼:

      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別離,苦遠游: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

      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一程,飛蟬跟著鳴一程,似乎專與行人為難,寫出了詩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鴻雁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唐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詞里借杜鵑之聲,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詩中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借杜鵑啼血渲染江洲的荒涼,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

      4、鷓鴣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這里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

      二、植物類

      1、柳

      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李白《憶秦娥》中有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也是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點,詩人借以表達孤高,不諧流俗的品格,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堅強,氣質清高。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4、蓮

      蓮與憐音同,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常見的詩歌意象5

      動物類:

      鴉、杜鵑(杜宇、布谷、子規)、猿、蟬、鴻、雁、青鳥、魚、鴛鴦、鷓鴣等。

      鴉、杜鵑、猿、蟬。多傳達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棄疾《永遇樂》:“可堪回首,狐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

      (杜鵑——悲慘,凄惻。猿猴——哀傷,凄厲。)

      鴻雁、青鳥、魚(比目魚)、鴛鴦、鷓鴣,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青鳥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等。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歐陽修《漁家傲》:“葉籠花罩鴛鴦侶,白錦頂絲紅錦羽。”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金志章《鷓鴣塘》:“忽聽一聲行不得,鷓鴣塘外鷓鴣啼。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鴻鴿——理想,追求。魚——自由,愜意。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馬、烏鴉、沙鷗。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烏鴉——小人,俗客庸夫。沙鷗——飄零,傷感。

      行為類:

      登樓、憑欄、吹笛、吹笙、飲酒、折柳、搗衣(搗練)等。

      登高、憑欄。多傳達相思之情、報國之志和壯志難酬的悲傷與激情。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吹笛、吹簫、吹笙。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馮延巳《拋球樂》:“且莫思歸去,須盡笙歌此夕歡。”飲酒。

      多傳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折柳。多傳達惜別懷遠、思鄉之情。

      杜牧《獨柳》:“含煙一株樹,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

      搗衣(搗練)。搗衣(搗練)有時是為了給遠行的人趕制寒衣,多于秋夜進行。

      月下搗衣(搗練),風吹砧聲,凄冷的砧杵聲又稱“寒砧”,往往表現征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

      又,婦女洗衣時以杵擊衣,使其潔凈,也稱“搗衣(搗練)”。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煜《搗練子令》:“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常見的詩歌意象6

      詩歌意象送別類

      1、楊柳

      原因、含義:源于《詩經·小雅·采薇》“昔我亡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恩,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之神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恩。

      例句:《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2、長亭

      原因、含義: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在古代詞中,它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例句:《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3、南浦

      原因、含義: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

      例句: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4、酒

      原因、含義: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

      例句: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芳草

      原因、含義:喻離恨、離愁。

      例句:漢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恩遠道。

      6、鷓鴣

      原因、含義: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例句: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江壁》: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7、吹笛、吹簫、吹笙

      原因、含義: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

      例句: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歌意象思鄉類

      1、月亮

      原因、含義: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例句: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鴻雁

      原因、含義: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

      例句: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3、雙鯉

      原因、含義: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中以鯉魚代指書信。

      例句:晏幾道《蝶戀花》: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

      4、搗衣

      原因、含義: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

      例句: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5、浮云

      原因、含義: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例句: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沙鷗

      原因、含義:喻飄零,傷感。

      例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7、青鳥

      原因、含義:傳書的信使。

      例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詩歌意象愁苦類

      1、梧桐

      原因、含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

      例句: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2、芭蕉

      原因、含義:在詩文中,它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

      例句: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

      3、流水

      原因、含義: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和哀愁。

      例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猿猴

      原因、含義: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

      例句: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5、杜鵑鳥

      原因、含義: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

      例句: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6、斜陽(夕陽、落日)

      原因、含義: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

      例句: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7、霜

      原因、含義:渲染思念之愁苦;也比喻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例句: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8、飲酒

      原因、含義:多傳達豪情壯志或悲愁、苦悶、郁郁不得志。

      例句: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9、黃昏

      原因、含義:象征時光流逝、惆悵幽思、對青春的惜懷。

      例句:到黃昏點點滴滴。

    常見的詩歌意象7

      月亮——思鄉、懷念故友 浮云——游子

      鴻雁——思鄉、信使

      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哀婉、至誠 鷓鴣——思鄉、凄清

      東籬——出塵脫俗之境 菊花——高潔品質

      楊柳——離別懷思之情

      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以及純潔的高尚品質 松樹——傲霜斗雪的品質

      梧桐——凄涼、凄苦、悲傷之情

      燕子——惜春、思念親人、昔盛今衰、亡國破家之感、羈旅情仇、飄泊之苦 寒蟬——悲涼

      浮萍、孤舟——漂泊之感 花草樹木類:

      菊花:隱逸、高潔、脫俗。梅花:堅強、不屈不撓。竹:氣節、正直,謙恭、虛心。楊柳:送別、傷感。梧桐:凄涼、凄苦。芭蕉:孤獨憂愁,離情別緒。草:卑微、荒涼或希望、頑強生命力。飛禽走獸類: 子規(杜鵑):凄惻、思鄉。猿猴:哀傷、凄厲。鴻鵠:理想、追求。孤雁:思鄉、孤獨寂寞、飄零。沙鷗:漂零傷感。蟬:高潔,悲秋。斑馬:惜別。鷓鵠:離愁別緒。哀鴻:哀傷痛苦,流離失所。風霜雨雪類:

      江水:流逝、傷時、愁苦、懷古。秋水:盼望.煙霧:情感朦朧、慘淡。西風:落寞、惆悵、衰敗。浮云:游子、飄泊。露、霜:人生易老、環境凄苦。冰雪:心志忠貞,品格高尚。其他類:

      月:人生圓缺悲歡、思鄉念親。夕陽:失落、消沉、人生短暫。夜半:愁思懷舊。古跡:懷舊、感慨昔盛今衰、明志。鄉村、山水間:厭俗思歸、純樸隱逸。仙境:飄逸自由、高潔厭俗。天地山川:生命短暫、個人渺小,情感孤獨,心胸開闊。雙鯉、尺素:書信。西樓:桂怨。南浦:水邊送別。長亭:路上送別。精衛:不畏艱難。抱柱:堅守信約。三尺:法律。南冠:囚犯。白云蒼狗:世事變幻無常。西樓:閨怨。

      詩歌的意境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表述,這兩個詞語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點和情調。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常見的思想感情(基調)類型: 依戀、憂愁、惆悵、傷感、凄苦與寂寞、孤獨、煩悶,恬淡、閑適、豁達與歡樂、愉悅、樂觀,憎惡、激憤、憤懣與仰慕、熱愛,激昂雄壯與悲壯

      堅守節操與憂國憂民等。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直抒胸臆 人生自古誰無死/生當作人杰 借景抒情 由景生情 情因景現所以 借 景在詩中出現,情也在詩中出現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寓情于景 不直接寫情,通過景讓讀者感受到情,全詩皆是景物描寫,但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寓情于景。(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西封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

      以情馭景:情感在前,景物都染上了情感色彩。05全國卷唐李華《春行即興》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燕南飛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 確定不了是以上哪一種就叫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是借助于物的象征意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又叫感物抒懷,物通常是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意象。蓮菊松竹梅等,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題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詩 觀書有感 題西林壁

      襯托 正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千古風流人物 多少豪杰 周瑜 突出周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反襯 以動寫靜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樂靜寫哀情 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渲染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技法。在文學創作中指用較為濃重的筆墨,連續用幾個、十幾個乃至幾十個情調一致而又富于變化的意象對同一種環境氣氛、人物行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藝術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表現手法。)

      點面結合 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虛實結合 實寫:眼前景、現實事。虛寫:聯想和想象。

      望廬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聯想和想象于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聯想)[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想象))

      抑揚 王昌齡《閨怨》賞析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白描 相對于工筆白描:勾勒輪廓。工筆:細節描寫。特點是對景物粗線條勾勒 不加鋪陳和修飾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用典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寫劉裕的氣概諷刺南宋王朝 表達自己抗敵志向 如果以上這些手法都不合適的話,那么記住表現手法還包括修辭方法如常見的: 比興孔雀東南飛夸張、借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擬人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設問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反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 雙關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

      清新飄逸、流暢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淺白如話、華美絢麗、清麗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郁頓挫、雄健豪放、蒼涼悲壯、細膩感人、語近情深、情真意切。

      如果鑒賞時我們覺得以上這些熟悉的概括不夠恰切的話,需要自己選詞概括,但要注意用語規范,語言最好凝煉優美。煉字:

      動詞: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破山寺后禪院)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 惟聞鐘磬音。形容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數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早梅 唐·齊己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副詞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常見的詩歌意象8

      意象是詩歌創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賦有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現對其分類問題做個小結:

      一 送別類意象:(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

      1.楊柳。它源于《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長亭。古代路旁臵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如:《河伯》

      “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愿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莼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莼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莼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莼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猿猴。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菊花。菊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美譽,被稱為“清中君子”。晉陶淵明酷愛菊花,歸隱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佳句流傳至今。宋代的周敦頤在《愛蓮說》里寫道:“菊,花之隱逸者也。”將菊花的君子之風與陶淵明的歸隱田園之意聯系起來,由此“菊隱”成為田歸的代名詞。清朝的蒲松齡大概也是個愛菊花的,所以他的《聊齋志異》中有一篇《黃英》,敘述馬子才好菊花、種菊花而遇佳人黃英(菊花幻化)姐弟的故事,菊香氤氳,雅致非常。

      2.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后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征孤直堅強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于巖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6.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中的名句:“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

      1.投筆。《后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軍隊。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后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后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臵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后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后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其實,不少意象是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如: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駱賓王《在獄詠蟬》的“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的“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的“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而寒蟬則是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三國人曹植的 “寒蟬鳴我側”(《贈白馬王彪》)詩句也表達同樣的情思。

    常見的詩歌意象9

      一、送別類

      1.楊柳

      原因、含義:源于《詩經·小雅·采薇》“昔我亡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恩,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之神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恩。

      例句:《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2.長亭

      原因、含義: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在古代詞中,它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例句:《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3.南浦

      原因、含義: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

      例句: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4.酒

      原因、含義: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

      例句: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芳草

      原因、含義:喻離恨、離愁。

      例句:漢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恩遠道。

      6.鷓鴣

      原因、含義: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例句: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江壁》: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7.吹笛、吹簫、吹笙

      原因、含義: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例句: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沙鷗

      原因、含義:喻飄零,傷感。

      例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7.青鳥

      原因、含義:傳書的信使。

      例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古代詩歌常見意象分類整理

      雨打芭蕉

      三、愁苦類

      1.梧桐

      原因、含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

      例句: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2.芭蕉

      原因、含義:在詩文中,它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

      例句: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

      3.流水

      原因、含義: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和哀愁。

      例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猿猴

      原因、含義: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

      例句: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5.杜鵑鳥

      原因、含義: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

      例句: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6.斜陽(夕陽、落日)

      原因、含義: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

      例句: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7.霜

      原因、含義:渲染思念之愁苦;也比喻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例句: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8.飲酒

      原因、含義:多傳達豪情壯志或悲愁、苦悶、郁郁不得志。

      例句: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9.黃昏

      原因、含義:象征時光流逝、惆悵幽思、對青春的惜懷。

      例句:到黃昏點點滴滴。

      四、抒懷類

      1.菊花

      原因、含義: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陶淵明將菊花素雅、淡薄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一起。

      例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梅花

      原因、含義: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例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松柏

      原因、含義:《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贊揚松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深遠,啟迪了后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

      例句: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竹

      原因、含義: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

      例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黍離

      原因、含義: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例句:予懷愴然,感慨今夕,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6.冰雪、草木

      原因、含義: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例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7.露

      原因、含義:喻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例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8.采薇

      原因、含義:借指隱居生活,也表現堅守貞操。

      例句: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9.南山

      原因、含義:指代隱居的地方。

      例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古代詩歌常見意象分類整理

      紅豆

      五、愛情類

      1.紅豆

      原因、含義: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

      例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蓮

      原因、含義: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例句: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3.連理枝、比翼鳥

      原因、含義: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對恩愛夫妻的比喻。

      例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4.琴瑟

      原因、含義:比喻夫婦感情和諧。

      例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六、戰爭類

      1.投筆

      原因、含義:《后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

      例句: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長城

      原因、含義: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

      例句: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

      原因、含義:代指邊疆之敵,用“破(轉)樓蘭”指建功立業。

      例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柳營

      原因、含義:指軍營。后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例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5.請纓

      原因、含義:以其喻殺敵報國。

      例句: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指清河路。

      6.羌笛

      原因、含義:唐代邊塞詩中常提到。

      例句: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7.吳鉤

      原因、含義:泛指寶刀、利劍,表達建功立業的理。

      例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8.擊楫

      原因、含義:立志報效國家,收復失地。

      例句: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9.碧血

      原因、含義: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

      例句: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七日圍。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常見的詩歌意象10

      (一)草木類

      1.梅花——最先開放,傲霜斗雪——敢為人先,不畏權貴——君子

      梅花沖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賞,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2.蘭——清雅幽香、姿態優美——追求淡泊——君子隱士

      蘭,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許多花與葉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澤蘭、藿香等,是用來作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觀賞。大約到唐代后期,人們發現生于山野溪谷之間,懸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類蘭草,其花優美,才開始栽種開發。蘭花值得觀賞的一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蘭”“蘭草”“蘭蕙”這些稱謂,才逐漸用來專指我們今天所說的“蘭”,也就是國蘭。蘭花是中國的傳統花卉,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和外在的審美特征。

      蘭花,清馨不濁,香氣純正,花姿優美,體態勻稱,葉型矯健,交錯變化,韻味飄逸。因古典詩歌中常寫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憐,因為蘭花的幽香和姿態優美,故蘭常被用來比喻美好的東西。如蘭交——喻志同道合之人,蘭途——美好的前途,蘭質——如蘭一般的品質。蘭花詩如:

      3.竹——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綠竹蔥蘢——正直謙虛,堅貞高潔——隱士君子 竹子受中國古代文人騷客喜歡并進入古典文學,在我國傳統詩畫藝術中得到厚愛不是偶然的,因為它具有“寧折不彎”的豪氣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為中華民族品格的一種象征,跟隱逸文化大有關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狀跟人的道德追求聯系起來。自居易的《養竹記》就將竹子“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特點,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王丹桂的《秦樓月·詠竹》將這種比擬關系很形象地描繪出來:“性貞潔,柔枝嫩葉堪圖寫。堪圖寫,四時常伴,草堂風月。孤高勁節天然別,虛心永永無凋謝。無凋謝,綠陰搖曳,瑞音清絕。”

      (2)玄學家、隱士、詩人喜歡在綠竹蔥蘢的環境談玄論道,而這些畫面也越來越多進入他們的詩作中。

      4.菊花(黃花、東籬)——臨秋而開,顏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權貴;淡薄名利,不求聞達——隱士君子。

      (1)臨秋而開——凌冰傲霜,不畏權貴,堅守晚節——志士

      在萬物枯殘萎敗,大地呈現一片肅殺蕭條景象的秋季,菊卻緩緩吐蕊,以細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嚴苛的考驗,不因環境艱險而退縮,不因無潤枝大葉、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憑著傲骨展現盈盈生機,有著凌冰傲霜之氣;即便老殘將死,卻依舊飄逸著清芬,進放著熱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發華于歲暮霜降之際,既不與春花爭妍,又不奪夏綠風采,只本本分分守著志節,終于成為冬寒之前大地贈與人類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著歷經風霜的個性芬芳,堅守著晚節。當其人格化之后,菊的這種性格就變為現實社會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顏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聞達——隱士

      菊以“色”而言,無傾國之色;以“香”而言,無馥郁濃香;以“味”而言,無滋口甜甘;以“姿”而言,無娉婷媚態。它不以誘人為能事,人們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對它素樸本質的疼惜珍愛。菊的淡雅素樸,也在歷代的詩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聞達的精神載體。當其人格化之后,菊的這種性格就變為現實社會中的隱士。

      5.草——隨時序而流轉碧草連天——觸動憂思思念綿綿——表現離別羈旅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綠”,草隨時序而流轉,易于觸動久別的憂思;在空間的展布上,碧草連天,似將人的思念引向遠方,遙無涯際。樂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白居易詩“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現此種情景最為盡致。故古詩文中凡寫到離別遠行、抒述離愁別恨,常以草來作寄托或映襯。

      6.落花——花落春歸——傷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落花”“流水”一去無返,常引起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把水與時間的流逝結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多用在惜春詞中,惜春詞多是

      一曲曲飄逸著縷縷幽怨的生命悲歌,寫作者大多從暮春時節殘紅飄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華易逝,青春難再。

      7.楊花(柳絮)——飄忽不定——離愁別緒——游子思婦、好友相別

      楊花,暮春時節,漫天飛舞,飄飄灑灑,給人一種飄忽不定、漂泊不歸的感覺,最容易勾起離別者的愁緒。

      8.楊柳(柳、楊)——“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纏綿悱惻,離愁別緒——送別懷人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別之情。古人取其義表示眷戀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贈別”的習俗。而且楊柳有著裊娜的風姿,迷人的意態,“一絲柳,一寸柔情”,柳枝依依,含情脈脈,條條有情。被賦予纏綿悱惻,哀怨無盡的情懷,這種情懷與離別的凄婉悲傷不謀而合,古人取其義表示眷戀不舍。

      9.松柏——歲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氣凜然,堅貞高潔——高潔之士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長環境惡劣、經寒不衰、枝干堅勁,具有一種凜然正氣。在文人筆下,松是堅貞、孤直和高潔的象征,古人常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追求。

      10.梧桐——遇秋先隕——悲秋之情——孤獨失意者

      中國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結,四季之中,秋天萬物凋零,最易觸發人們的悲涼情緒,而梧桐樹,是典型的落葉喬木,秋天到來,往往就是梧桐樹葉先行凋落,所謂“一葉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寫悲秋,便成為古人常用的手法。

      (二)動物類

      1.大雁(雁、飛鴻)——雁姿雄壯,春秋遷徙,鴻雁傳書——雄渾悲壯,思鄉之情,書信來往——壯士、游子、懷人。

      (1)鴻雁南遷陣容鑿常壯觀,在朔風凜冽、塵沙蔽日的秋冬之際,當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亦能喚起古人雄渾悲壯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對于邊塞詩人來說,尤為強烈。

      (2)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如20xx年北京春季卷所選詩歌兩首:

      (3)鴻雁傳書。我國古代有“鴻雁傳書”的故事,故鴻雁在古代詩文中常代指書信。

      2.蟬——棲高飲露——志行高潔——高潔之士

      古人誤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故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征,并詠之頌之,或借此來寄托理想抱負,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3.猿——叫聲凄切——悲涼凄清——憂愁憂思

      猿的叫聲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故古詩中常用猿鳴來烘托悲涼凄清的氣氛。

      4.杜鵑(杜宇、布谷、子規)——叫聲凄切——悲涼凄清——憂愁憂思、羈旅思歸

      (1)傳說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因名為杜鵑。而杜鵑花則傳為杜鵑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鵑啼血來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離愁的寄托。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鳥定位為一種悲鳥,一種悲愁的象征物。

      (2)由于其叫聲古人認為有“不如歸去”的.意象,又與思鄉念家的情感相連。

      (三)器物類

      1.酒——促人亢奮,引人抒懷——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灑脫,借酒澆愁 酒能使人精神亢奮,思維活躍,幻想豐富。在酒精的刺激下引發人的想象,使一個現實生活中嚴謹刻板的人沖破理性的藩籬而進入感性的王國,展開想象的翅膀,進入詩的境界。同時,酒又能讓人袒露出真實的情懷。故酒成了詩人的一種抒情言懷的媒介,詩人常常借酒抒情、借酒言志。

      2.搗衣(搗練)——寒夜搗衣,寄予征人——戰爭停止,離婦思人——憂國憂民、征人離婦

      在古代,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軟熨貼,好裁制衣服,稱為“搗衣”。詞調中有《搗練子》等闋,即其本意。搗衣有時是為了給遠行之人趕制寒衣,多于秋夜進行。月下搗衣,風送砧聲,凄冷的砧杵聲又稱為“寒砧”,往往表現征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又,婦女洗衣時以杵擊衣,使其潔凈,也稱“搗衣”。

      (四)氣象地理類

      1.夕陽(斜陽、落日)——凄涼失落,蒼茫沉郁,懷古幽情——游子、思婦、壯士、思鄉懷古

      (1)唐·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則多給人予凄涼、沮喪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婦們就特別善用夕陽來抒發他們的情思。)

      上述四者都是借助夕陽來映襯、烘托、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見的傷感情思。

      (2)夕陽在特定的環境中,會給人以蒼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陽意象塑造氣象渾然、遼闊、蒼莽的意境。

      (3)“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夕陽和時序流轉有關,故詩人常借夕陽發思古之幽情。

      2.流水——流水不返,延綿不絕——時光易逝,情意綿綿——懷古思念、愛恨情長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復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時光的流逝,慨嘆時光易逝,生命苦短。

      (2)悠悠流水,延綿不絕,千年未變,詩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綿遠、悠長、無盡。

      3.雨——喜雨:應時而降,無聲潤物,煥發生機——安靜詳和,企望幸福

      ——苦雨:歷時彌久,造成阻隔;急驟迅猛,造成破壞——孤獨愁苦,漂泊淪落

      詩人們的雨中吟唱,主要分喜雨和苦雨兩大類情感模式,而在這兩大類中,又分別有若干種小類。

      (1)詩人的喜雨情感模式 詩人的喜雨情感模式,最初是從功利的角度滋生的,即如前所述,緣于雨的“輔時生養”的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古人往往把滋潤萬物,喚起勃勃生機的雨,稱作“甘霖”“甘露”“甘雨”。其實,雨水無色無味,無所謂甘苦,對雨的“甘”之體驗,與其說是一種味覺感受,不如說是一種心理體驗。人們從原始世界開始億萬次重復的祈雨的焦灼和喜悅,凝聚成一種特定的心理模式——喜雨,雨“甘”則是這種喜雨心理的形象而生動的表達。在喜雨詩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它道出了積存在人們心中雨的原初意象,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找到喜雨詩的一般特征。

      ①應時而降的時間意義。②無聲潤物的生命特征。③煥發生機的心理反應

      (2)詩人的苦雨情感模式

      雨造福,但也為禍。在生活中,久雨不絕,洪水泛濫的情景,也曾給人類留下深刻的,災難的記憶。在原始神話中,現在的人類總被描繪成洪荒后的遺民。中國古代也有很多關于“水浩蕩而不息”的洪水神話,而造成洪水泛濫的最為直接的禍根,無疑是淋漓不絕的淫雨。唯其如此,原始神話中既有祈雨的巫術,也有止雨的宗教性禮儀。如果說祈雨意味著拯救與希望的話,那么止雨儀式則可以折射出另一種意義:絕望與幻滅。這種宗教儀式的循環往復同樣陶鑄著詩人對雨這一物象的另一情感模式——苦雨。苦雨的初始意象主要有兩個基本特征。

      ①歷時彌久,陰云不開;以雨的阻隔來表現詩人的孤獨感、幻滅感,愁苦心境。因雨而生的愁苦,常常意味著、伴隨著空間阻隔與路途斷絕。如:

      ②急驟迅猛,破壞尤烈。凄風苦雨為詩人的生命悲涼提供著廣闊而深邃的心靈抒情空間。如:

      4.秋:秋——萬物凋零——英雄美人遲暮——英雄、美人 秋——滿目蒼涼——思鄉懷人——游子、思婦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壯闊——壯士、良臣

      秋天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季節,天氣轉涼,秋風蕭瑟.草木枯黃,萬物蕭殺,有一種悲涼的氛圍,故中國的古典詩詞里產生了一種延續了數千年的特殊情感——“悲秋情懷”,“秋”也成了古詩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秋的意象都與悲愁、悲戚、悲郁的情緒相組合,是一個離愁悲愴的意象。

      (1)秋天萬物凋零,似乎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古人常借秋悲嘆英雄遲暮,人生苦短。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詩中以“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為開頭,描繪了一幅秋風勁吹,白云翻飛,草木黃落,北雁南飛的秋景,最終以“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結尾,雖感嘆時光易逝,人生苦短,青春不在,但悲傷中仍然帶著豪壯。這是英雄人物特有的“悲秋情懷”。

      (2)滿目蒼涼的秋色:秋風、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聲乃至夕陽的樓臺常常勾起游子思鄉、閨婦懷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發離別之苦、思鄉之情。

      (3)秋天,天高、氣爽、云淡,故詩人又常借秋天描寫開闊壯觀之景。

      5.月: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游子思婦

      月——連結古今,連結異地——感嘆時光流逝,追思歷史——豪放灑脫者

      (1)游子思婦,徹夜難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時,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婦內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到一塊。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相關聯。因而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系了。

      (2)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是生命的,是時間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傷感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表現對歷史的浩嘆及追思及千古亙遠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識。

    【常見的詩歌意象】相關文章:

    常見的詩歌意象03-28

    常見的詩歌意象07-23

    詩歌中常見意象的寓意摭談02-25

    古代詩詞的常見意象01-11

    意象月亮的現代詩歌02-02

    讀懂詩歌意象語文教學反思08-22

    詩歌語言常見的風格08-16

    賞析高中課本中愛情詩歌的意象08-17

    詩歌常見的修辭手法02-21

    詩歌常見表現手法02-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日本A∨天堂 | 新婚蜜月中出中文字幕 |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 |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