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范文大全>作文大全>憶端午作文

    憶端午作文

    時間:2024-07-12 15:59:50 作文大全 我要投稿

    憶端午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憶端午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憶端午作文

    憶端午作文1

      端午節到了,往年這時候,我都會痛痛快快,大吃一番。可是今天,我卻覺得手里香噴噴的粽子沉了許多。因為我上了一堂課,一堂關于端午節來歷的課,一堂關于屈原的課。

      聞著粽香,我的思緒飄回到千年前。我化為屈原的書童。屈原扎著高高的頭發、飄著長長的胡須,穿著墨綠色的長袍,在家奮筆疾書地寫著國家法律。過了一會兒,只聽“砰、砰、砰”幾聲,門開了,是上官大夫。

      他一進屋就要求看屈原正在擬定的國家法律,屈原卻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我看見上官大夫使勁地皺了皺眉頭,瞪著眼睛走了,把門摔得震天響,我心里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我趕緊跑去問屈原為什么不給上官大夫看。他表示,在法律未擬定好前,誰都不能看。就算是官職高的人也沒有特權:他只是按法律做事。我看到屈原的神情是那么莊嚴,那么果斷。

      20年后,汨羅江邊,我又看見了屈原,他的頭發依舊高高扎起,依舊穿著墨綠色的長袍,依舊飄著長長的胡須,仿佛若有所思。這時候的汨羅江仿佛更冷了,江風仿佛更寒了。我知道屈原是要投江,但是我想,就算楚國滅亡了,屈原也可以隱居呀。況且,屈原這么有才華,別國的君主也一定會很賞識他的。

      想到這里我急忙跑上前去勸阻他:“屈大夫,屈先生,您要干嘛呀!”但他的身影還是固執地消失在了滾滾江水之中。我多么希望我真的是屈原的一個書童;我多么希望我能在屈原投江的時候拉住他;我多么希望當時沒有老百姓紀念他;我多么希望我們如今還沒有端午節……

      我知道屈原是去學習了伯夷、是去學習了叔齊,他們不食周粟,餓于首陽之下,屈原也不會做其他國家的官,這就是屈原的精神吧。突然,只聽“啪嗒”一聲,汨羅江在我眼前消失了……

      “云云,干什么呢?粽子都掉碗里了。”媽媽的聲音突然從耳邊響起。“啊?哦。”我從碗里拿起了粽子,咬了一大口,心里卻沉甸甸的。

    憶端午作文2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蒲月,家鄉的空氣里彌漫著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蒲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奠、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流動。

      查看史書,關于端午節的發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占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年齡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放逐,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庶民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后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庶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后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庶民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xx年起,我國將端午節劃定為法定節假日。20xx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積厚流光,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跟著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決心信念與自豪感!

    憶端午作文3

      今天聽到妹妹朗讀《端午粽》這篇課文,我的思緒突然回到了去年的端午節。

      “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一大早上窗外傳來了歡快的兒歌聲,我從睡夢中醒來,才突然反應過來:今天是端午節!咦!爸爸不是說他們單位要舉行健步走活動嗎?我連忙從床上爬起來,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問爸爸:“爸爸,你們單位今天不是要舉行健步走活動嗎?”爸爸看看表,不慌不忙的說:“沒關系,我們單位的活動七點開始,現在才六點。”聽了爸爸的話,我悄悄地鉆進爸爸媽媽的被窩里想再睡一會兒。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忽然很好奇“為什么會有端午節呢”?

      我就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楚國戰敗,屈原抱著石頭投江自盡。屈原死后,百姓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人們準備了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后來人們怕飯團被蛟龍所食,就用竹筍殼包住飯團,外纏彩絲。后來就慢慢的演變成了現在的粽子。為了寄托哀思,各地還會舉行盛大的龍舟賽。這一天,人們還會在門上插上艾葉,給小孩帶上香包,還有的.帶著彩繩,這些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媽媽的故事讓我長了一番見識。

      七點整,我和爸爸來到了他們單位的集合點——西城閣。我們健步走到四橋又原路返回到西城閣。活動結束后,我和爸爸就回家了,一進家門,一股絲絲的清香撲鼻而來,饞的我口水都流出來了,原來,媽媽已經煮好了粽子、雞蛋和大蒜,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紅棗味、紅豆味、蛋黃味、臘肉味……好吃極了。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即參加了爸爸單位的健步走活動,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轉眼間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希望那個時候疫情已經過去,我們能快快樂樂的過一個端午節!

    憶端午作文4

      又是端午節了。包粽子,賽龍舟,喝黃酒.整個中國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人們對端午節的起源仍有不同的看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其中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被流放在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聽說楚國被征服,悲憤交加地沉入汨羅江。沿海的人帶領船只營救他們,并投擲食物以防止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從那以后,每年的這一天,當地人都會舉行這樣的活動來表達對他的懷念。此后,劃龍舟、包餃子成為端午節習俗的主要內容,逐漸被稱為端午節的起源。

      屈原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和“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繁忙,吾將上下”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憂患精神,是一個超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無法在世界各民族中自立。屈原在執著追求生命的永恒、價值和理想的同時,始終關注著國家的興亡。然而屈原的命運卻是悲劇。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活在今天,看到中國今天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為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河邊嗎?

      今天,我們真幸運。作為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繁華似錦,我自上而下探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和四川的孩子們一起流淚,分擔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我們懂得珍惜,愛身邊的老師,家人,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尋常的一天,我們知道自強不息和努力工作的意義。今天,我們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的精神,但我們不會擔心,因為我們相信中國明天會更強大、更繁榮!

    憶端午作文5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匆匆。一眨眼,又要快到粽子飄香的時候,我不禁想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每到五月初四,天才蒙蒙亮,奶奶就叫我說:“快起來,割艾草,去晚了,就割不到了。”我急忙跑到山上割了艾草回來。看見鄰家大嬸再掛艾草,我也趕緊把艾草掛在家里的大門和窗欞上。于是整個院子里散發著艾草的馨香。

      我不認識什么是箬竹葉,所以沒辦法去摘,看見別家孩子高興地背著箬竹葉回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年都是鄰家大嬸給我們送箬竹葉,也不知如何感謝她才好。有了箬竹葉之后,奶奶把它們放在鍋里焯過,再放到清亮的水里,一張張洗刷干凈,就開始包扎粽子。

      粽子包扎完已是傍晚了。晚飯過后,我和弟弟把粽子放在鍋里,用準備好的干柴煮上兩三個小時,再讓它燜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溫尚在,還帶著箬竹葉的清香。粽子出鍋的時候,奶奶讓我端給東家的'爺爺吃吃,西家的婆婆嘗嘗,每個人吃著粽子,臉上都堆滿了滿足的笑容,整個院兒里都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按照我們這兒的習俗,粽子從初一吃到初五。初五那天,奶奶還要做包子、炸麻花、煮鹽水蛋。奶奶挑選了一個又圓又大的鹽水蛋,還在蛋殼上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好,掛在我的脖子上,囑咐我說可保平安,要掛到第二天才有效。等玩兒累了,我卻和小伙伴兒分吃了鹽蛋,還找了個差不多的鵝卵石裝在網袋里。

      到了傍晚,奶奶把艾草收在一起,蘸上雄黃酒,撒到屋里的每一個角落。因為我怕蛇,所以奶奶還在我的額頭上擦了雄黃酒,用以消邪避蟲。

      故鄉的端午節,一個浸透著濃濃鄉情、親情的端午節。

    憶端午作文6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又是一年端午時,家家戶戶,粽葉飄香。木色的門旁,新插的艾草被風輕輕地搖著。湖面上,一道道船槳留下的波紋伴著鼓聲將龍舟推向遠方。小孩子白皙的手腕腕上的五彩繩編進了一串串歡快的笑聲。仰起頭,一彎細細的銀白被抹在夜幕上,周圍的幾顆星努力地散發著微弱的光,我看的出了神,仿佛透過那深邃的夜色,穿越了千百年的時空,看到那汨羅江邊,獨自嘆息的身影。

      或許,那時江邊的他,也曾遙望過這彎殘月。

      他出身大夫世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興邦救國,救民于水火的.崇高理想是他一生的誓言。卻看著君王夜夜笙歌,群臣的趨炎附勢。他懷著滿腔悲憤,無力回天,只能嘆息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一生清高,憂國憂民,眼看著戰火在楚國肆虐,百姓們妻離子散,卻無能為力,他以身殉國,抱石投江而亡。人們都為這位愛國忠臣的悲慘命運而嘆息,為他的家國大義而感動,為了保護他的身體不受魚啃食,人們乘著小舟,將粽葉裹住的糯米團投入江中。年復一年。

      他,就是屈原

      屈原何傷悲,生離情獨哀。知命雖無憂,倉卒意低回。嘆氣從中發,灑淚隨襟頹。他那清高的靈魂混著光,是霜雪與烈酒熬成的一壇碧血丹心。我隔著薄薄的月光,觸到了那一份悲憤,那一份嘆惋,那一份赤誠。

      一個個粽子輕輕沉入汨羅江的水底,蘸著絲絲月光,裹著的是那一份份懷念與敬仰。我們幸逢盛世,國強民富,更應懷一份家國大義,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

    憶端午作文7

      已入六月,窗外千樹蔥翠,花開如錦。陽光灑滿每個角落,打開一扇窗,一縷粽香飄來,又是一年端午日。走在超市,看著那些塑料包裹著的速食粽子,不禁勾起了我對小時過端午之舊思。

      玉葉碧,青花染,碧葉江米,輕裹指尖,手執瓷勺,一落一起白糯染青花。米盈碧葉,棗嵌玲瓏,葦葉輕蓋纖繩細捆,行云流水,手起成粽。我幾次模仿此番手法,卻總不成。奶奶總會牽起我的手慢慢教,隨后又將一顆紅艷的棗塞入我的手中,那一瞬心霍頓散,明白了那碧葉緊裹的不僅是江米,更是將我與奶奶的情也包了進去。

      濃霧聚,柴爐暖,輕推木樆,白霧爭涌,霧中,奶奶精干的身影正于霧中往來,左手掀蓋,右手抓兩個粽子往鍋中扔去,勢疾卻無水花濺出。

      等粽子出鍋的間隙,奶奶干枯龜裂的手指上纏著圏圈五彩線,指尖在絲縷中穿梭,拇指一捏,手心一搓揉,一個漂亮的“十字結”出現了,在末尾系上個小鈴,一串五彩繩就編好了。夕陽西下,倚窗憑眺,落日余暉點綴著遠方的小丘陵,屋子里米粽出鍋的'香氣四溢,更是氳染了奶奶對我的千萬縷柔情。

      傍晚濃霧散去,奶奶帶著我去買了幾束艾草,插在了門楣上。表面深綠,散發著濃郁的清香。一家人聚在炕頭剝米粽,齒端觸江米,甜糯香軟,舌尖浸紅棗,滋甜沁心。

      思緒止步,我隨便挑了幾個粽子就匆匆趕回家。拆開包裝是味道與記憶的重逢,仲夏的晚風吹散城市喧囂,吹動那五彩繩上的小鈴,吹來了這一年端午。傳統在江米里沉淀,端午在軟糯間香甜。

      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

    憶端午作文8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題記

      幽幽六月,仲夏之時,映入眼簾皆是一片濃綠。空氣中處處播散的是一陣陣艾草香,讓人心馳神往。隨之也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

      忽忽又是一年端午到。看到今年中考莘莘學子的照片,也把我的思緒帶到了去年的端午節。

      去年的端午和往常不一樣,它是我初中三年的一次收獲。沒有像以前一樣一家人圍坐一張桌子,吃著粽子,共談佳話。我第一次離開家人只身一人來到鹽城,奔赴中考。后來,我隨著初三大部隊一起步行去考場。聽,是那熟悉的琵琶聲,這是剛進考場時的音樂。盡管可以放松我們,但我心中總是有些惴惴不安。最后一門,那是我初三階段最后一場考試,考的也是我最擅長的一門。我自信滿滿,全程都未曾緊張,我很開心。可是,之后當我們了解這是與大部隊最后一次見面。那個路上我們出奇的.安靜,我的內心悲喜交加。我回頭望了望那所學校,即使僅僅與它只相處過三天,但我所有的青春努力在那綻放過。我們收拾行李時,都不自然的紅了眼眶。我們登上客車,與全班作最后一次旅行。我們都沒有說話,安靜是我們以前班級最不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情,卻沒想到我們最后一次大家庭的相處竟是在這樣一個環境。我內心惆悵,不想眼眶中淚水留下。那個端午,不僅僅是對我自己三年努力的見證,還是我們初三三班友誼的見證。我很開心擁有過他們,擁有過那些美好而又難忘的日子。

      那年端午我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努力的結果,更不會忘記我們之間那份難忘的情誼。

    憶端午作文9

      滿街的吆喝聲,滿眼的彩色絨子——我猛地想起這個特殊的日子——端午節。

      在我的記憶里,這個日子是從爺爺的竹籃里開始的。每到這一天,我都會急急忙忙地催促著爺爺。而爺爺總是不急不慢地在磨刀石上磨著小鐮刀

      悠閑地抽著煙,瞇著眼,笑著看我這個毛躁的小毛孩。“好了!”爺爺拿著小竹籃帶著我一起去采藥。

      那并不是藥,而是一些普通的可以驅蚊蟲的花草,一種古老的傳統,最令我者迷的是爺爺口中的那個愛國詩人——屈原。蠻強的愛國熱情,卻懷才不遇,遭遇奸人陷害

      看著支離破碎的國家,他黯然神傷,選擇了投江自盡。我深刻地記著,在說到屈原被陷害時,爺爺的眉頭擰著緊緊的`

      眉宇間表現出無比憤怒之情。他狠狠地割下草,嘆了口氣說:“哎,多好的一位英雄啊,卻——爺爺欲言又止,輕輕地提起籃子,便走了。”憤怒與惋惜在空氣中久久回蕩。

      當然,端午時回憶屈原的情境很悲傷,但也充斥著歡笑與快樂。

      洗澡水的顏色是綠色的,我曾以為是飲料,偷偷地喝了一口,又苦又澀。奶奶笑瞇了眼,爺爺也不由得哈哈大笑。

      小小的我常傻傻地問奶奶:“奶奶,為什么要洗澡哩?”奶奶扇著大蒲扇說:“這樣不怕小鬼來抓你,你夜里也不會害怕了。”

      奶奶笑了,深深的皺紋就像一朵盛開的菊花。彩色的絨子的吸引是很大的,我常常是剛一洗好,便火急火燎地跑去奶奶跟前,讓奶奶給我系上絨子,跑去與朋友炫耀。

      噴香的粽子,引起了我的食欲,吃了慢慢的一肚子。爺爺常逗我說:“粽子都吃光了,拿什么喂小魚呀?”我聽爺爺說屈原的事。

      急的我抓耳撓腮,一時間竟不知所措。爺爺奶奶笑的已不成樣子,我這也反應不過來。

      端午節的回憶是多么美好啊!我真希望這一次端午節,能再和爺爺一起去采藥,聽爺爺講那屈原的故事,讓奶奶給我……

    憶端午作文10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小時候總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端午節再快點到來,因為那樣,我就又可以吃到外婆包的肉粽了。

      外婆是一個比較講究的人。每每到了端午時節,她就會起一個大早,其實是為了去集市挑選新鮮的粽葉,綠油油的粽葉在袋子里被捆扎得嚴嚴實實,靠近粽葉便可以聞到一陣淡淡的清香,給人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五月初五,外婆煮起了小紅豆,泡起了紅棗,拿出深綠色的葦葉,終于,要動手包粽子了。

      外婆的手法十分嫻熟,她先將從冷水里拿出的兩片粽葉,按順序挨個排好,下端并攏,上端展開,兩端對折,再用兩手一彎,不一會兒,厚厚的粽葉片在外婆的手里就變成了漏斗形狀。接著,外婆又在漏斗的最底部放上一顆棗,將提前泡好的糯米填充一半,用拌好的肉餡薄薄的鋪上一層,再將剩下的空間用糯米覆蓋。她又用右手抓起粽葉的上半部分,左手拍打粽子的底部,這么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的.滿滿的。最后,用多余的粽葉覆蓋“漏斗”頂部,再用細繩捆綁結實,為了逗我開心,她總是會在打結處綁一個蝴蝶結,騙我說只要解開蝴蝶結,打開粽子,你就打開了好運。現在每每吃粽子,都會想起外婆這句話,想起這段童年的回憶。

      經過高溫蒸煮,肉粽終于得以出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地剝開那一層粽葉,糯米的香氣中夾雜著粽葉的香味,那才叫一個美啊!蘸上那香甜可口的糖水,一口咬下去,心里不禁感嘆到:“此乃人間之一大美味啊!”圓滾滾的粽子,像一個個胖娃娃,可愛又香甜。

      端午節的粽子,我只愛外婆的肉粽,不僅是因為那誘人的香味,更因為那段甜蜜美好的回憶。我的家鄉雖然沒有龍舟,也很少見到菖蒲,很少喝雄黃酒,可是總覺得只要有外婆肉粽的端午節就別有韻味,讓人沉醉。

    憶端午作文11

      當每家每戶的屋子里傳來一陣陣粽香時,端午節便來臨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樂乎。

      吃著味道鮮美的粽子,讀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閭大夫。后來因才高氣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進讒,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許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其文筆委婉含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后繼者又有宋玉、賈誼、東方朔等人。漢人劉向將這些“騷體”作品整理成書,這就是影響后世幾千年中國人的.《楚辭》。在文學方面,屈原產生的影響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屈原流放后仍不忘國家興亡,日日思念著祖國和百姓。當得知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時,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自盡而死。他這種愛國愛民、寧死不屈的精神是多么偉大啊!這種人格又豈是那些爭權奪利、搬弄是非、殘害百姓的貪財官污吏所能相比?

      此時,我仿佛看到了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單徘徊,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飲酒消愁,一位志向高遠的詩人在江邊獨步吟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鮮美,更品到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我讀《離騷》,讀到的不只是其中語句之優美,更讀到了屈原等一批批愛國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一顆憂國憂民的火熱的心!屈原的名字將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傳頌,成為鼓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執著追求于理想的精神食糧!

    憶端午作文12

      在中國還有哪個節日要包粽子的呢?

      在中國還有哪個節日在江上劃舟的呢?

      在中國還有哪個節日是紀念詩人的呢?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關于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傳說呢!

      兩千年前,楚秦爭奪權霸。屈原作為楚國的大臣,不僅聰明能干,而且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老百姓們都很尊重他。屈原還經常向楚王提供好的建議。但一些讒臣卻不這么認為,他們聯合起來,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王信以為真,把屈原流放到了荒涼而遙遠的地方。由于不采納屈原的建議,楚國被敵國吞并了。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十分悲痛,在五月初五,抱著石頭投入了滾滾激流。老百姓們聽說屈原跳江了,十分悲痛。便用粽葉包好飯團扔到河里,希望他的尸體不被魚吃掉。

      兩千年后,五月初五這天成了端午節,包粽子也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只是這些粽子不在喂魚,而是由人們享用了。

      今天,我也要包粽子嘍。雖說粽子難包,但如果包好了味道就美極了。不光是里面的粽子好吃,單是外面的粽葉都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

      現在我們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端來包粽子的材料,在線授課啦!只見她拿起兩張粽葉疊成圓錐狀,用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入粽葉里,把豆沙放到中間,再放入一些糯米包好,用繩子捆起來,一個漂亮的粽子就誕生了!我學著媽媽的模樣疊起粽葉,舀了一點糯米放到里面,沒想到,我把好好的圓錐活生生疊成了漏斗!糯米像水一樣都從缸流了出來。后來我又包了幾個粽子,但是個個奇形怪狀。而旁邊媽媽包的`整整齊齊地排放在一起,像標兵似的。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氣急敗壞,不想包了。媽媽看我這模樣語重心長地說:“包粽子一定要把粽葉的兩個角對齊,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能好看。”最后,我按照媽媽的方法,終于學會了包粽子。

      沒想到這一個小小的粽子中,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也包含了一位偉大詩人愛國的情懷啊!

    憶端午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一早起來就吃粽子,我很納悶兒,為什么平時都不吃粽子的我們,今天為什么要吃呢?我眉頭緊鎖,一直想不出答案,對著一桌粽子發呆。爸爸見了,問:“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嗎?”“不是,只是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哦,這個簡單呀,你聽沒聽說過屈原?”爸爸問。“屈原——嗯——聽過,不就是投江自盡的那個英雄嗎?”“對,這端午節就跟他有關系。”“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因為楚王聽信奸臣之言而不與齊國結盟,眼看就要被強秦所滅,毅然投江自盡而不做亡國奴,楚人知道后就投竹簡飯入江,希望河魚不要吃他的身體,又競相劃船到下流尋找屈原的尸體,這就慢慢演變成了后來的吃粽子,劃龍舟了。”爸爸感慨地說。原來如此,屈原的這種愛國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屈原這樣的人,如:我們的老師,他們挑燈夜讀地為我們備課,絞盡腦汁地思考怎樣讓每一節課變得生動有趣。雖然我們不是老師親生的孩子,但這一年來,老師卻在生活中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生活老師每天工作到很晚才下班回家。一年級小同學剛剛踏入校門,還不適應學校有規律的校園生活,尤其是那些住校的.住宿生,每當看到走讀生的媽媽們大手牽小手地走出校門,便想到自己的遠方的媽媽,心里便不是滋味,有時更是不由自主地哭起來。這時生活老師便會象媽媽一樣來哄他們,給他們講故事,和他們一起唱歌,直到他們忘了剛才的事情。

      他們的這種舍自己休息時間獻給同學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他們!

    憶端午作文14

      端午時節憶屈原又到端午,我看著面前散發著清香的粽子,不禁陷入對千年前這一天的遐想……想到屈原跳江的那一幕,我不禁產生了一絲疑惑:除了跳江自殺,他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屈原愛國,多次上諫,直到被流放,最后因不忍看楚國滅亡,悲憤交加地跳江自殺。我認為,這種精神可敬,但做法不可取。他為什么不學學項燕呢?項燕也是楚國大臣,忠心,愛國,在他被秦軍團團包圍之時,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他仍然堅持戰斗,最后一刻,他身負重傷,但仍未放棄,用最后的力量喊出了那句驚天地,泣鬼神的.誓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幾十年后,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起義,打的全是‘楚’的旗號!秦被滅,是被楚而滅,被項燕而滅!

      項燕只是一武將,便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屈原呢?以他的才華,定能把愛國之情根植在人民心中,把反抗之火燃燒在人民心中吧。可惜,屈原死了,只留下了一世清名和那篇[離騷]。被世人所懷念,卻沒能真正地挽救楚國。屈原是如何愛國的?說到底,只有兩個字,上諫。是的,上諫。面對楚王,他做的,只是不停地上諫,但這樣昏庸的楚王,會聽他的嗎?所以,他注定了要被流放。為什么不換一種方法救國呢?楚國上層已經沒有指望了,能不能從下層入手呢?

      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國失敗,他們沒有灰心,著書立說,廣傳弟子,數百年后他們的弟子成就了他們的理想。項燕不也是發動群眾,把反抗的思想傳遞到民間,雖然他反秦失敗,但他的子孫卻成功了,‘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才是一種真正的方法。用自己一死去喚醒世人,尤其是上層,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可惜,屈原死了,帶著他滿腹的才華和滿腔的愛國情一起沉入江底,被世人所嘆息。其實,自殺是一種逃避,但逃避并沒有用,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世界才是關鍵。

    憶端午作文15

      端午又至,我想起的不是可口的粽子,精彩的龍舟大賽,而是家鄉特有的端午風俗,吃槲葉粽(又稱槲包),戴香草包,五花繩。我的老家在盧氏,每年端午都很熱鬧,都具有濃濃的地方特色,而我已經很久沒有在家里過端午了。

      說起槲葉粽,確實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美食。據《本草綱目》記載:“槲葉,氣味甘、苦、平,無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用槲葉包出來的粽子,吃起來特別的清香。每年端午節前,槲葉成熟了,人們上山采來,清洗干凈,用沸水煮槲葉消毒,包上黍米或者小米,輔之小豆,板栗或者紅棗,放到鍋里煮熟,槲葉那特有的濃香,沁人心脾。做好的槲包,一捆兩扇,用繩子分兩頭扎起,吃的時候剝開槲葉,只需撒上白糖或者紅糖即可食用。特有的槲葉香味、小米香味,讓每位品嘗過它的人難以忘懷。

      樸實的家鄉人還有在端午互贈槲包的習俗,每至端午走親訪友時,贈送自家包的槲包是必不可少的禮節。在家鄉端午節吃槲包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還要戴香草包,手巧的民間藝人,會把香草包做成五顏六色的小動物,栩栩如生,包里裝的'是各種具有香味的中藥材,據說帶上香草包可以避邪,保佑自己平安。五花繩是將五彩的絲線擰成繩,綁在手腕,腳腕上;小孩子帶五花繩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長命百歲。每至端午,街上賣香包,賣五花繩的小商販就多了起來,挑個擔子或者推個小推車,走街串巷,不斷吆喝著,而這種花花綠綠的小飾品卻深受小孩子們的喜愛。

      “麥子熟,桃杏黃;端午至,槲包香。剝個槲包纏上糖,豫西特產請君嘗。”時至今日,這種帶有濃濃地方風俗的特產,已經走出山門,漸漸進入大眾的視野。但這種端午習俗,至今未變,樸實的山里人用自己獨有的方式過著這個傳統節日。

      懷念端午,懷念家鄉的端午節。

    【憶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憶端午作文02-21

    猶憶兒時端午節08-12

    長相憶最憶是師恩作文(精選)11-19

    長相憶最憶是師恩作文05-23

    08-30

    長相憶最憶是師恩作文6篇05-23

    憶清明作文08-18

    憶外婆作文08-24

    憶優秀作文10-16

    清明憶作文02-2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 | 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色悠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