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范文大全>經典語錄>曾國藩語錄

    曾國藩語錄

    時間:2024-07-08 17:01:48 經典語錄 我要投稿

    曾國藩語錄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語錄都不陌生吧,語錄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那么你所知道的語錄都是什么樣子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國藩語錄,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曾國藩語錄

    曾國藩語錄1

      1、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2、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3、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4、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5、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則傷公明之體。

      6、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蓄其氣而長其智。

      7、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8、我一顆心坦坦蕩蕩,毫不恐懼。

      9、以儉樸來養護廉潔,性格耿直且能忍耐。

      10、凡是說兼備多種長處的,必定是一無所長的人。

      11、在清早用單子開出當天應了結的'事,當天必須了結它。

      12、君子想有所建樹,必須從不過分追求別人知道自己開始。

      13、天下的事情,沒有不從艱苦中得來而可以長久可以宏大的。

      14、危險緊急的時候,不要依靠別人,專門依靠自己,才是穩當的做法。

      15、我不越境,則我常為主,所謂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穩守穩打,彼(敵)自意興索然。——《曾國藩書信》。

      16、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曾國藩家書》

      17、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曾國藩家書》

      18、人性本善,自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則本性日失,故須學焉而后復之。——《曾國藩家書》

      19、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曾國藩家書》

      20、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亦去惱怒之道也。既戒惱怒,又知節嗇,養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曾國藩家書》

      21、人于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曾國藩家書》

      22、凡人一身,只有"遷善改過"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讀書"四字可靠。——《曾國藩家書》

      23、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常用則細,不用則粗。——《曾國藩家書》

      24、大凡人之自詡智識,多由閱歷太少。——《曾國藩家書》

      25、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檢之意,則福澤悠久,余心大慰矣。——《曾國藩家書》

      26、諸弟不好收拾潔凈,比我尤甚,此是敗家氣象。嗣后務宜細心收拾,即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撿拾伶俐,以為兒侄之榜樣。——《曾國藩家書》

      27、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曾國藩家書》

      28、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曾國藩家書》。

      29、從有恒二字痛下功夫,然須有情韻趣味,養得生機盎然,乃可歷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則不能真有恒也。——《曾國藩家書》。

      30、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則日進無疆矣。——《曾國藩家書》。

      31、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曾國藩家書》。

      32、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曾國藩家書》。

      33、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曾國藩家書》。

      34、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曾國藩

      35、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36、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狀,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預防之。小人則心如虎狼,其貌騶虞,念如蛇蝎,其言鸞和,人不知其將害己而狎之,鮮弗及矣。——曾國藩

      37、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國藩

      38、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國藩

      39、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曾國藩

      40、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曾國藩

      41、舉世惟一真字難得。——曾國藩

      4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曾國藩

      43、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曾國藩

      44、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曾國藩

      45、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46、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勵志咬牙,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忝然自餒也。予當此百端拂逆之時,亦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訣而已。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遲緩,遲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

      47、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48、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49、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0、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51、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52、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為無慚神鬼;休預怕后來災禍,只要暮年心氣感召吉祥。

      53、荊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聞雅頌聲。

      54、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箴即是官箴。

      55、馮唐易老,雍齒且侯,三字故將軍,四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處士,蘆簾紙閣夜談龍。

      56、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57、生死何奇,且完卻一生忠孝;哀榮畢備,只益增九陛憂勞。

      58、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惟數萬人困于堅城之下,最易暗銷銳氣。弟能養數萬人之剛氣而久不銷損,此是過人之處,更宜從此加功。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59、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曾國藩

      60、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曾國藩

      61、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國藩

      62、處事當務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曾國藩

      63、倚天照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 ——曾國藩

      64、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曾國藩

      65、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曾國藩

      66、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單者無以成大業。

      67、氣能挾理以行,而后雖言理而不厭。

      68、是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9、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70、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曾國藩

      71、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72、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曾國藩

      73、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曾國藩

      74、事得手且莫急,便要漸漸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倉促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和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以后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高昂于定之中耳。

      75、天下事未有不由費力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76、辦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77、行事不行任心,措辭不行任口。

      78、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繁華看精力。

      79、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念書則可變革氣質。

      80、無恒者,喜新厭舊也,欲求上進難矣。

    曾國藩語錄2

      1、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2、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3、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4、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

      5、舍掉性命報效國家,戒慎恐懼修煉德行。

      6、趨趕時尚的人,博取的是無識的歡喜,損失的是道德學問上的真實。

      7、至作文,則所以浦此心之靈機也。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如泉在地,不鑿汲則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則不成令器。——《曾國藩書信》。

      8、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曾國藩書信》。

      9、如用此法,總須善于相機。——《曾國藩書信》。

      10、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曾國藩書信》。

      11、一張一弛,循環以消息之,則學可進而體亦強矣。——《曾國藩家書》

      12、凡諸弟及吾妻子吾諸女侄女輩,概愿儉于自奉,不可倚勢驕人。古人謂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曾國落家書》

      13、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曾國藩家書》

      14、見得年紀已大,功名無成,遂有懶惰之意,此萬萬不可。——《曾國藩家書》

      15、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圣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日:"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曾國藩書信》。

      16、天下大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清·曾國藩

      17、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國藩

      18、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曾國藩

      19、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曾國藩

      20、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21、須先立堅卓之志。 ——曾國藩

      22、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2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24、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25、萬里神通,渡海遙分功德水;六朝都會,環山長護吉祥云。

      26、善果證前因,愿斯世無災無害;拈花參妙諦,惟神功能發能收。

      27、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

      28、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29、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曾國藩

      30、處事當務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曾國藩

      31、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曾國藩

      32、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曾國藩語錄

      33、花言巧語取悅人,只是擾亂了自己。——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4、聞謗而怒者,讒之隙也。見譽而起者,佞之媒也。絕隙去媒,讒佞遠矣。——曾國藩

      35、一毫善行皆可為,勿徼福望報;一毫惡念不可萌,當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36、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37、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于成物。今之學者為物,其終至于喪己。(古代學習的.人為了完善自我而學習,最終成為知名人物;今天學習的人為了知為知名人物而學習,最終喪失了自己)

      38、故意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39、一身精力,具乎兩目。

      40、克己之學——反省本身。

    曾國藩語錄3

      1、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2、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3、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4、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5、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6、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7、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8、紀澤盡管身體薄弱,但保養的方法,也只有在慎重對待飲食,節制嗜好欲望上,絕對不在服藥上。

      9、想起天道有三惡外,又覺得好表現太精明而不能含渾,也是天道所惡的`。

      10、以儉樸來養護廉潔,性格耿直且能忍耐。

      11、小心謹慎安于天命,埋頭做事不問其他。

      12、君子大為超過常人之處,只是在虛心這一點上。

      13、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曾國藩書信》。

      14、立法不難,行法為難。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曾國藩書信》。

      15、清、勤、慎,為居官三鑒。——《曾國藩書信》。

      16、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曾國藩書信》。

      17、營中無事,以勤操為第一要義。操隊伍則臨陣不至散亂,操槍炮則臨陣不至早放。——《曾國藩書信》。

      18、我不越境,則我常為主,所謂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穩守穩打,彼(敵)自意興索然。——《曾國藩書信》。

      19、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曾國藩家書》

      20、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曾國藩家書》

      21、存心,則緝熙光明,如日之升;修容,則正位凝命,如鼎之鎮。內外交養,敬義夾持,何患無上達。——《曾國藩家書》

      22、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朱子教人讀書之法,此二語最為精當。——《曾國藩家書》

      23、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曾國藩家書》

      24、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入主之。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入主之,盡得一分算一分,撐得一日算一日。——《曾國藩家書》

      25、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曾國藩家書》

      26、君子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況兄弟乎?——《曾國藩家書》

      27、蓋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后來淫佚作惡,必將大玷家聲。——《曾國藩家書》

      28、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曾國藩家書》。

      29、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自強做出,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曾國藩日記》。

      30、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曾國藩日記》。

      31、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曾國藩家書》。

      32、大丈夫見善明,則重名節如泰山。用心剛,則輕死生如鴻毛。——《曾國藩家書》。

      33、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曾國藩日記》。

      34、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國藩筆記》。

      35、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36、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曾國藩

      37、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曾國藩

      38、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曾國藩

      39、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國藩

      40、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國藩

      41、名節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42、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43、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44、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若志在窮經,則須專守一經;志在作古文,則須專看一家文集。萬不可兼營并鶩,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 ——曾國藩

      45、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

      46、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曾國藩

      47、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曾國藩

      48、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曾國藩

      49、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之責。

      50、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時。

      51、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2、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53、危急之際,莫靠他人,專靠自己,乃是穩著。

      54、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曾國藩

      55、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56、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57、"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家勤則興,人勤則健"。"侍親以得歡為本"。

      58、巨石咽江聲,長鳴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戰績,永奠湖湘子弟魂。

      59、綸綍褒崇邁古今,生而旗常,歿而俎豆;忠誠浩氣塞天地,下為河岳,上為日星。

      60、荷氣竹風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61、大筆橫飛,顛張醉素;名山高臥,鶴骨松心。

      6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

      63、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曾國藩

      64、姑息必成大忍(過),面譽必至背非。——曾國藩

      65、欲成天下之大事須奪天下之人心。

      66、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曾國藩

      67、將來不迎,當下不雜,過往不念。——曾國藩《戰天京》

      68、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曾國藩

      69、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曾國藩

      70、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曾國藩

      71、天下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曾國藩《致吳竹書》

      72、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曾國藩

      73、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曾國藩

      74、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 ——曾國藩

      75、精神越用就越多,陽氣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輕松。

      7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出處:曾國藩

      77、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78、"堅忍有恒"四字,最為辦事要著,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照此進行,何患不達目的?

      79、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0、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81、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82、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國藩

      83、清高過分則傷仁,溫順過分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84、凡行公務,須深謀遠慮。

      85、利可共而不行獨,謀可寡而不行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86、何須擇地?何須擇時?但自問發憤之真不真耳!

      87、米已成飯,米已成炊,只好聽之罷了。

      88、人之處于魔難,只有一個處理。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89、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即是一過。

      90、無恒者,喜新厭舊也,欲求上進難矣。

    曾國藩語錄4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3、水激逆流,火激橫發,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4、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5、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6、富貴功名都是人世間的虛浮榮譽,惟有胸襟浩大才是人生真正好的享受。

      7、君子想要有所建樹,必須自不胡亂求人知曉開始。

      8、我們互相砥礪,重要的是應當以聲望超過實情為切戒。

      9、精神要常常保持在治事上有剩余,這樣才能體氣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10、帶勇之法,以體察人才為第一。——《曾國藩書信》。

      11、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饑耐寒,而臨敵能忍饑耐寒者。——《曾國藩書信》。

      12、如用此法,總須善于相機。——《曾國藩書信》。

      13、古人用兵,最重"變化不測"四字。——《曾國藩書信》。

      14、一張一弛,循環以消息之,則學可進而體亦強矣。——《曾國藩家書》

      15、大抵看書與讀書,須劃分為兩事,看書宜多宜速,不速則不能看畢,是無恒也;讀書宜精宜熟,而不能完,是亦無恒也。——《曾國藩家書》

      1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曾國藩家書》

      17、蓋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后來淫佚作惡,必將大玷家聲。——《曾國藩家書》

      18、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常輕于一發。——《曾國藩家書》。

      19、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曾國藩家書》。

      20、凡發一謀,舉一事,必有風波磨折,必有浮議搖撼。堅忍力爭而后有濟。——《曾國藩家書》。

      21、風節,守于己者也;傲,則加于人者也。——《曾國藩日記》。

      22、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曾國藩

      2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曾國藩

      24、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曾國藩

      25、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曾國藩

      2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曾國藩

      27、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曾國藩

      28、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曾國藩

      29、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

      30、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31、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閑的.光陰。

      32、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33、釀五百斛酒,讀三十年書,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營萬間廣廈,何日能之。

      34、一心履薄臨深,畏天之鑒畏神之格;兩眼沐日浴月,由靜而明由敬而強。

      35、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36、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曾國藩

      37、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國藩

      38、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39、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曾國藩

      40、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茍取,但求吾身不茍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達圣主。"

      41、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

      42、凡成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43、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44、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45、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46、自修之道,莫難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獨知之。

      47、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否則,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48、從前各種譬如昨日死,從后各種譬如今天生。

      49、精力愈用而愈出,不行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50、可見年無分老小,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

    曾國藩語錄5

      1、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2、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

      3、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4、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曾國藩

      5、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6、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曾國藩

      7、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8、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

      9、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10、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

      11、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2、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

      1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曾國藩

      14、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國藩

      15、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曾國藩

      16、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條:廣收,慎用,勤教,嚴絕。

      17、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曾國藩

      18、王政不能有恩而無威。

      19、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20、羅家見喜結鸞儔,華彩人生須共謀。翼展迢迢騰彩影,江波淼淼渡蘭舟。曉知恭儉齊家道,紅庚休將諸事求。定篤前生修福業,婚姻美滿樂悠悠。

      21、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煉后得來

      22、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強,不在裝模作樣。

      23、自古圣賢豪杰、文人才士,其豁達光明大略相同

      24、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25、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26、譽望一損,遠近滋疑。——曾國藩

      27、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28、責己厚而責人薄耳。——曾國藩

      29、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

      30、我們真正怕的是我們光明的'一面,不是我們陰暗的一面。

      31、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32、以體察人才為第一。——曾國藩

      33、特患業之不精耳。——曾國藩

      34、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

      35、無好小利。——曾國藩

      36、莫怕寒村,莫怕慳吝,莫貪大方,莫貪豪爽

      37、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38、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39、有才干,定要表現之。——曾國藩

      40、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41、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曾國藩

      42、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曾國藩

      43、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往往多失。——曾國藩

      44、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曾國藩語錄6

      1、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2、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4、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5、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6、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7、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8、不怕打不著,只怕打不勝。

      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1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11、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12、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13、易搖而難定,易昏而難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則定而明。

      14、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生,能自暢茂者也。

      15、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6、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17、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18、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19、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20、內斷于心,自為主持。

      2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22、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23、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24、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25、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26、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27、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28、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29、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

      30、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31、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32、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33、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34、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5、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36、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37、譽望一損,遠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38、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39、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40、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41、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42、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43、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44、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4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46、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于外,鮮有不敗者。

      47、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48、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49、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50、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51、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52、有才干,定要表現之。

      53、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54、日靜養,節嗜欲,慎飲食,寡思慮。

      55、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6、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57、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

      58、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59、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60、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曾國藩語錄7

      1、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3、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4、水激逆流,火激橫發,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5、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6、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7、凡用兵打仗上的事,做一節就說一節,若是預先便去說后面的好幾節,到后來往往與事實不符。

      8、君子大為超過常人之處,只是在虛心這一點上。

      9、完全沒有靜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達到嗎?

      10、天下的事情,沒有不從艱苦中得來而可以長久可以宏大的。

      11、扶助危困拯救災難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經得起心與力上的勞苦。

      12、人才不遭遇困厄則不能激發潛力,不心存戒懼深懷憂慮則不能發達。

      13、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曾國藩書信》。

      14、帶勇之法,以體察人才為第一。——《曾國藩書信》。

      15、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趨于平實,頗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輕重長短一絲不差,則漸實矣。能實,則漸平矣。——《曾國藩書信》。

      16、用兵能識時務,能取遠勢;行軍有伸有縮,有開有合。——《曾國藩書信》。

      17、今日之善退,正以為他日善進之地。——《曾國藩書信》。

      18、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曾國藩家書》

      19、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曾國藩家書》

      20、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曾國藩家書》

      21、意盡則止,辭足則止。——《曾國藩家書》

      22、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曾國藩家書》

      23、善養人然后能服天下。——《曾國藩家書》

      24、家中興衰,全系乎內政之整散。——《曾國藩家書》

      25、款待從厚,而打發從薄。——《曾國藩家書》

      26、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曾國藩家書》。

      27、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自強做出,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曾國藩日記》。

      28、唯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曾國藩家書》。

      29、一日無進境,則日日漸退矣。——《曾國藩日記》。

      30、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諒。——《曾國藩家書》。

      31、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懷智術,以相迎距。凡人以偽來,我以誠往,則偽者亦共趨于誠矣。——《曾國藩家書》。

      32、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曾國藩日記》。

      33、量隨識長,聞事不喜不驚,乃可以當大事。——《曾國藩家書》。

      34、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曾國藩

      35、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曾國藩

      36、有其功,必有其效。——曾國藩

      37、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國藩

      38、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曾國藩

      39、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曾國藩

      40、舉世惟一真字難得。——曾國藩

      41、有才干,定要表現之。——曾國藩

      42、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43、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44、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45、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曾國藩

      46、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47、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該矯俗。

      48、一身精神,具乎兩目。——曾國藩

      49、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50、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51、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52、危急之際,莫靠他人,專靠自己,乃是穩著。

      53、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曾國藩

      54、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55、勤儉節約,未有不興。 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56、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惟數萬人困于堅城之下,最易暗銷銳氣。弟能養數萬人之剛氣而久不銷損,此是過人之處,更宜從此加功。

      57、遇疾惡太嚴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58、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

      59、漣水湘山俱有靈,其秀氣必鐘英哲;圣賢豪杰都無種,在儒生自識指歸。

      60、組練三千朝踏浪;貔貅十萬夜觀書。

      61、大筆橫飛,顛張醉素;名山高臥,鶴骨松心。

      62、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63、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閃點)

      64、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曾國藩

      65、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國藩

      66、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67、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68、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曾國藩

      69、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曾國藩

      70、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曾國藩

      71、讀經要就情事參理道,讀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曾國藩

      72、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 ——曾國藩

      73、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 曾國藩

      74、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

      75、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此謂盡興;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

      76、心理要寬平,識見要超卓,規模要闊遠,踐履要篤實,能此四者,可以言學矣。

      77、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曾國藩名言

      78、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出處:曾國藩

      79、盛世創業重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出處:曾國藩家書

      80、惟儉可以養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語者是做好官的秘訣,即是做好人的命脈。

      81、曾國藩倡導的洋務運動,開創了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第一:第一家軍工廠,制造出中國第一艘輪船,經辦起中國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化工業基地,建立中國第一個翻譯館,派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從而贏得洋務運動之父的美譽。

      82、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所物也輕,自然進退不失其正。

      83、學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84、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未來或終有成績。

      85、古之成大事者,局限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行。

      86、薄福者必尖刻,尖刻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87、重新積極別辟派別,重開世界。

      88、遇詭騙財人幻化百端,不行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89、男兒自立,必需有倔強之氣。

      90、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恭順。

    曾國藩語錄8

      1、特患業之不精耳

      2、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曾國藩

      3、將要發生的事情可以讓它消失不再發生,已經的發生的事可以改變他的方向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已經幾乎成定局的事還能夠挽回,使損失不至于過大,這才叫權利的巔峰,才叫有水平古文不好自己看的'大概意思而已

      4、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

      5、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6、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7、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8、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9、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10、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11、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

      12、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13、不怕群眾罵你,就怕群眾不找你。

      1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15、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16、眾爭之地勿往,久利之事勿為。

      17、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18、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19、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20、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1、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22、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23、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于定之中耳。

      24、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25、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26、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27、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28、解釋:好的名聲,可以去依恃,但是不可以去過分的依賴。能夠善始的人,不一定會善結,以百里為目標的人,走到了就是里才可以稱得上是走了一半。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須先立堅卓之志。

      31、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曾國藩語錄9

      曾國藩經典語錄

      【曾國藩六戒】

      ①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③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④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⑥凡成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從政八經】

      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

      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誰都不得罪了。

      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來站穩都難。

      5.沉默是一種態度,拖也是一種方法。

      6.不怕群眾罵你,就怕群眾不找你。

      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閑人。

      8.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曾國藩談做人準則】

      ①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②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④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⑤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⑥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曾國藩論“八交九不交”】

      『八交』:

      勝己者;

      盛德者;

      趣味者;

      肯吃虧者;

      直言者;

      志趣廣大者;

      惠在當厄者;

      體人者。

      『九不交』: 志不同者; 諛人者;

      恩怨顛倒者; 好占便宜者; 全無性情者; 不孝不悌者; 愚人者;

      落井下石者; 德薄者。

    曾國藩語錄10

      1、剛柔并濟--“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2、有志有識(既博且專)有恒,治學之三要素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3、治學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曾國藩曰“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5、講求清廉--“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茍取,但求吾身不茍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達圣主”。

      6、事事謹慎--三實:不說大話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7、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8、三薄:幸災樂禍,一薄德也;逆命億數,二薄德也;臆斷皂白,三薄德也。

      9、三知:知命,知禮,知言。

      10、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后憩息,三樂也。

      11、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欲養精。

      12、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13、正確對待做官發財--“功成身退”,“大約世家子弟,錢不可多,衣不可多,事雖至小,關系頗大”。

      14、儉以養廉,儉以保家--“家敗,離不得個‘奢’字”。

      15、勤以養生,勤以致富--“人敗,離不得個‘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懶也”“人不勤則萬事俱廢”“千古之圣賢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個勤字”。

      16、謙以保泰,謙以進德--“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勞而逸,謙而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個謙字”。

      17、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8、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19、無恒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

      20、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21、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

      22、爾不必求記,卻宜求個明白。

      23、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24、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

      25、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常用則細,不用則粗。

      26、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曾國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標,其道德詞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觀者。

      27、為學之首要在立堅卓之志(今有幾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生’,謂之不專也”(雖有心博學而精深,卻總是淺嘗輒止);第三,“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28、克己之學--反省自己。

    曾國藩語錄11

      1、居官四敗曰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曾國藩

      2、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國藩

      3、紀澤所呈壽敘及詩亦尚穩適,惟藻采太少,又欠風韻。試取庚子山《哀江南賦》熟讀百遍,當引出情韻,有情則文自生矣。引自《曾國藩家書》

      4、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曾國藩

      5、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并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6、千古圣賢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曾國藩

      7、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央,便不傷生。(中國古代大臣)曾國藩

      8、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曾國藩

      9、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引自《曾國藩心述手記》

      10、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11、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曾國藩

      12、人莫不剛愎自信,剛愎自信,即是自絕,誰敢語以至道。凡人有才氣而復虛己問者,實大難得。————曾國藩

      13、制造船炮,為中國自強之本。曾國藩

      14、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曾國藩

      15、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曾國藩

      16、莫懼少年貧。(清)曾國藩

      17、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曾國藩

      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

      19、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要有識,第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者缺一不可。引自《曾國藩家書》

      2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

      21、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22、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23、人生莫懼少時貧。曾國藩

      24、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于外,鮮有不敗者。——曾國藩

      25、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國藩

      26、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者為職。清曾國藩

      27、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曾國藩

      28、觀人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曾國藩

      29、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國藩

      30、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曾國藩

      31、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2、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葉,每日記茶馀偶談一則,此三事末嘗一日間斷。——曾國藩

      33、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清曾國藩)

      34、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引自《曾國藩家書》

      35、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36、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37、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規模宏遠,而其訓誡子弟,恒有恭謹厚藏,身體則如鼎之鎮。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38、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曾國藩

      39、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曾國藩

      40、士人第一要有志,第要有識,第要有恒。——曾國藩

      41、少勞則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蓋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也。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則日進無疆矣。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引自《曾國藩全集》

      42、天下大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曾國藩

      43、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曾國藩

      44、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曾國藩

      45、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為師當嚴而有恒。引自《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語錄12

      1、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2、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營。

      3、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4、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5、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陳岱云每天用工很多而且嚴格,可謂愛惜分陰的人,而我則疲沓不振作。

      7、肩負道義親身實行,借助文章曉喻世人。

      8、君子想要有所建樹,必須自不胡亂求人知曉開始。

      9、兵勇勞苦,須時時存體恤之念,然營規則不可不嚴。——《曾國藩書信》。

      10、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曾國藩書信》。

      11、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國藩書信》。

      12、凡有一長一技者,兄斷不敢輕視。——《曾國藩書信》。

      13、如用此法,總須善于相機。——《曾國藩書信》。

      14、古人用兵,最重"變化不測"四字。——《曾國藩書信》。

      15、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曾國藩家書》

      16、善莫大于恕,惡莫兇于妒。——《曾國藩家書》

      17、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曾國藩家書》

      18、意盡則止,辭足則止。——《曾國藩家書》

      19、戒奢要從苗頭開始,而不是等待以成習慣再行改變,那就是極為困難了。——《曾國藩家書》

      20、位高而資淺,貌貴溫恭,心貴謙下。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見。——《曾國藩家書》

      21、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曾國藩家書》

      22、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曾國藩家書》

      23、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曾國藩家書》。

      24、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自箴聯》。

      25、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量。——《曾國藩家書》。

      26、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國藩筆記》。

      27、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

      28、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曾國藩

      29、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曾國藩

      30、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曾國藩

      3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曾國藩

      32、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一任間言語。——曾國藩

      33、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曾國藩

      34、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35、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36、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37、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曾國藩

      38、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曾國藩

      39、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節。——曾國藩

      40、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曾國藩

      41、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曾國藩

      42、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國藩

      43、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44、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氣平,而身體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45、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46、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窗幽處聽蜂衙。

      47、千頃太湖,鷗與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鶴隨何遜共移家。

      48、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49、"世事癡聾百不識,笑置詩書如埃塵。

      50、"吾近于官場,頗厭其繁俗而無補于國計民生。惟勢之所處,求退不能。

      51、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52、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曾國藩

      53、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 ——曾國藩

      54、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曾國藩名言

      55、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學則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棄也。孝其所以當孝,弟其所當弟,自是而推之,則亦圣人而已矣。 ——曾國藩

      56、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若不求福,即無禍。 —— 曾國藩

      57、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

      5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敗。

      59、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曾國藩名句

      60、患在略識世態而又懷一肚皮不合適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軟,所以到處寡合。出處:曾國藩全集

      61、精神越用就越多,陽氣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輕松。——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2、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于胸懷坦夷,其效在于身體康健。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經皆在大難摩難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之胸襟,有坦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傷。

      63、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64、每日默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出,自氣質上發出,自習識上發出,自物欲上發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如此。

      65、書蔬魚豬,一家之朝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66、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行以繩人 …… 為子孫做繁華計者,十敗其九。為人做善利便者,其后受惠 …… 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67、遇棘手之際,須從耐心二字痛下功夫。

      68、接觸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革;服務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便。

      6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繁華看精力。

      70、蓋世人念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行。

    曾國藩語錄13

      1、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惟數萬人困于堅城之下,最易暗銷銳氣。弟能養數萬人之剛氣而久不銷損,此是過人之處,更宜從此加功。

      2、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3、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4、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5、閑談度日,也只是擾亂了你的精神。

      6、一曰勝己者,二曰盛德者,三曰有趣味者,四曰能吃虧者,五曰能直言者,六曰志趣廣大者,七曰患在當患者,八曰體人者。

      7、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8、道不同不交,諛人者不交,恩怨顛倒全無性情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愚人不交,構怨傷心落井下石者不交,好占便宜者,德薄者不交,忘恩負義者不交。

      9、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相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到,又要簡潔。

      10、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

      11、昔年失之高亢,近日稍就平實。

      12、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佚字,討人嫌離不得驕字。

      13、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14、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溫。

      15、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6、盛世創業重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17、一飯尚銘恩,況曾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千金難報德,即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

      18、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19、道聽途說,聰明的人嘲笑你,無知的'人為之驚駭。驚駭之人也最終會弄明白,會說你實際上在欺騙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發誓他們也會懷疑你。

      20、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得空閑之光陰。

      21、花言巧語取悅人,只是擾亂了自己。

      22、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23、精神越用就越多,陽氣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輕松。

      24、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25、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也太陋。一曰溫舊書亦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恒,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

      26、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27、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28、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29、農果力耕,雖有饑饉,必有豐年;商果積貨,雖有壅滯,必有通時。

      30、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31、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

      32、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33、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

      34、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35、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6、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7、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38、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39、平生不做封候愿,愿與梅花過一生。

      40、身體雖弱,卻不過于愛惜;精神越是用還越精神;陽氣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覺時越快活。如果存一個愛惜精神的念頭,想進又想退,奄奄沒有中氣,決難成事。

      41、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42、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

      43、危急之際,惟有專靠自己,不靠他人為老實主意。

      44、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45、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6、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47、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4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49、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0、大凡人之自詡智識,多由閱歷太少。

      51、負薪牧豕,皆可讀書。

    曾國藩語錄14

      1、患在略識世態而又懷一肚皮不合適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軟,所以到處寡合。

      2、潔身自好,嚴于律己;節欲莫貪,克己復禮。

      3、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內外兼修,樂道人善。

      4、節制鋒芒,謙和退避;激流勇退,養精蓄銳。

      5、化危為夷,緩解矛盾;以滑化險,急中生智。

      6、氣能挾理以行,而后雖言理而不厭。

      7、忠實處事,忠誠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8、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審慎罷了。

      9、理智、坦然接受眼下發生的一切,而不是找借口逃避、推托,學會接受,便是擔當的開始。未來不迎

      10、熟極生巧,妙無不熟;萬事皆熟,熟則能強。

      11、三思而行,謹始慎終;深思熟慮,慎者受益。

      12、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要有識,第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者缺一不可。

      13、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1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者闕一不可。以耕讀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15、譽望一損,遠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16、剛正不阿,鐵骨正之;迎難勇進,雄壯豪邁。

      17、儉以養德,貧而自強;物欲喪志,侈以敗業。

      18、遇有不測,自查反省;汲取教訓;以利再戰。

    曾國藩語錄15

      1.甘苦自得。

      2.舉世惟一真字難得。

      3.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4.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5.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6.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7.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8.有惻隱之心者,必有羞惡。

      9.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

      10.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1.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12.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13.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14.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15.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16.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17.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18.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19.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往往多失。

      20.人于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21.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22.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23.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4.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25.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26.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27.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28.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29.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30.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1.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32.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3.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34.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35.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36.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37.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38.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39.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40.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41.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42.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43.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44.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45.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46.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47.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48.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49.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50.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1.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52.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53.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54.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55.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曾國藩語錄】相關文章:

    曾國藩語錄08-23

    曾國藩的語錄12-06

    曾國藩語錄11-21

    曾國藩語錄經典語錄02-26

    曾國藩經典語錄01-14

    曾國藩經典語錄01-31

    曾國藩家訓經典語錄07-30

    曾國藩語錄(13篇)02-06

    曾國藩家訓語錄01-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 在线观看激情AV更新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