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1
新材料作文從本質上講,仍是材料作文,但是從形式表現上說,又和前些年出現的話題作文類似: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它繼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優點,也彌補了材料作文的缺陷。過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體,而現在是文體不限。過去的材料作文,總有最佳立意,而現在的可有多個立意,已經不存在最佳立意。
一、就新材料作文的命題樣式而言
1、命題材料弱化了對考生的控制力
命題提供了特定的條件和情境,它只給考生確定話題、劃定思維,并不限定作文立意,也不限定作文行文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為考生確定話題提供藍本、規定范圍、提示思維方向,考生的審題、立意、行文必須以此為依據來進行,而不能信馬由韁,這樣考生就很難猜題押題,從而避免了話題作文過“寬”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審視材料與擬定話題的環節,將讀與寫結合起來,有利于強化考生的審題意識,培養他們提煉話題的能力。
2、要求更加自由
其表現形式則完全吸收了話題作文的優勢,突出了“三自”作文的品格——自主確定立意、自主確定文體、自主確定標題。新材料作文一方面克服了舊材料作文的封閉性,另一方面則強化了作文選材立意、結構表達等方面的開放性,有利于考生的.個性體驗與自由表達。
所以說,與其他作文形式相比,新材料作文既能避免命題作文猜題押寶的弊端,又能避免話題作文泛泛而寫的不足,它具有綜合考查讀寫能力的優勢,因而再一次受到了命題者的重視。其提供的材料更為廣闊,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給我們更大的發揮空間。新材料作文,可以說是吸收了傳統意義上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長處,是一種全新的作文形式,所以新材料作文已是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的新趨勢。
新材料作文雖然能夠給考生提供一定的條件性與情景性,而又不會失之寬泛,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為考生規定范圍、提示思維方向,考生的審題、立意、行文必須以此為依據來進行,但是由于材料內容的寬泛,所以學生寫作的時候往往信馬由韁,考生就很難猜題押題,從而避免了材料作文過“寬”的弊端。
二、就審題的原則而言
要想把握一篇材料作文的材料主旨做出深刻的立意,作為學生首先要學會從整篇材料入手。
材料:“我的外公,從前會偷東西。”母親說,“有一天,他去別人菜園偷菜,被菜園主人看見了。可是,那主人看見了,轉身就走。”母親說,外公以為那人要去告官,連忙追去。不料那人進了自家的門,還把門關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門。門開了,外公說:“我被你看見了。”那人說:“看見什么?我今天連門都沒出。”外公說:“是被你看見了,偷你的菜。”()外公還說:“我現在沒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說什么話。咱們是鄰居,你想知道我的菜為啥長得漂亮,盡管問。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嘗嘗。”說著,真去天井那邊的懸籃里抱出兩顆菜,硬是塞在外公手里。后來,外公成為鄰里眾口交譽的人。
這篇訓練,在課堂當中,讓學生立意,學生得出許多結論,例如:掩蓋別人的錯誤,就是害了自己;敢于向錯誤挑戰;選擇好處事的原則;寬容待人;犯錯是成功的前提;知錯就改;做人要直率等。事實上,這些立意多少扣住材料的一隅,但從整體而言卻是扣題不是很緊密,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學生在審題的時候,只見樹葉,不見樹干,只抓細枝末節,不注重整體。這則材料的整體指向就是圍繞著“怎樣對待錯誤”這個中心,從外公和菜園主人兩個角度入手,自然會得出恰當而深刻的論點。從外公的角度可以得出誠實、自尊、知錯就改的論點;從菜園主人的角度可以得出寬容、尊重、給人以改錯的機會等觀點。相比較而言,從整體入手,得出的結論顯然深刻得多。可見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1、“一抓”
“一抓”的“抓”就是抓關鍵詞句。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時在文字上有所表現,抓住這些詞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如,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俯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這篇材料如何讓學生能準確把握主題,那就要從關鍵句入手。材料所涉及一個關鍵對象,那就是烏鴉。而對于烏鴉則有兩個人作出不同的評價,那就是“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和“它也很可愛”、在這則材料中,只要抓住這兩句不同評價的關鍵句,從中入手分析原因,由此切入立意,自然會得出結論。從牧羊人視角來看可以得出諸如盲目模仿、缺乏自知之明、一味好高騖遠、聰明反被聰明誤等觀點。而從孩子的評價中去分析也可以分析出諸如向強者學習、“東施效顰”未嘗不可、有一種拼命追求的精神、模仿是創新的基礎等論點。
2、“四清”
“四清”的第一“清”就是首先理清對象關系。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審題立意。
半個多世紀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這句話是伊斯蘭 教的創始人穆罕 默德說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嗎?當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蔥綠與鵝黃時,你會有一種特別愉快、特別舒暢的感覺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立意。
“四清”的第三“清”要析清事物之間主次關系。就這則材料而言學生要想準確把握主旨,除了析清材料涉及對象含義之外,還要析清事物之間的主次關系,譬如,為什么“用一塊而不是兩塊面包去換”?為什么吃一塊面包,用另一塊去換水仙?這說明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而人在擁有了一定的物質生活后,還要有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滿足了一定的物質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并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其中也有主次之分。所以,我們在審題時也應該分清事物之間的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
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所以,學生在審題之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可能存在的關系,這就是第四“清”、
新材料所供材料涉及范圍更廣,既給考生提供了更多可供立意的角度,又給考生更多發揮的空間。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只要學生掌握恰當的審題切入點,從抓關鍵句入手,理清對象,析清含義,分清主次,辨清關系,結合平時練習,用心體會,那么在審題立意的時候就會一勞永逸。當然,學生根據材料提煉觀點,前提是要讀懂材料,在此基礎上,恰當地運用一種或幾種分析方法,無疑大有裨益。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2
一、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三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所謂整體性原則,即審題立意時必須從材料整體出發,全面把握所給材料的意旨。忌據材料局部“斷章取義”立意作文。如xx年全國高考卷i,所給材料是一幅漫畫,部分考生沒有從整體上去把握漫畫的寓意,僅就漫畫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談亂扔垃圾的危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樣的立意顯然與所給漫畫的真正寓意不相符。
2.篩選性原則
所謂篩選性原則,即命題人所給的材料有幾個不同的審題立意角度,在寫作時,要對不同角度的立意進行篩選,選取自己占有材料豐富、見解新穎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寫。如xx年全國高考卷i,命題人給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對模仿老鷹抓羊的烏鴉有不同的認識,寫作該材料作文,就有三個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確認知自己,不要盲目模仿(從牧羊人對烏鴉行為的認識角度);二是要大膽追求,勇于超越自我(從牧羊人孩子對烏鴉行為的認識角度);三是既要正確認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綜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對烏鴉行為的認識)。那么,選取哪個角度去構思作文,這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哪個角度占有的材料豐富,能夠將問題分析深透,或哪個角度較新穎,見解較深刻,就選取哪個角度去寫作。
3.創新性原則
所謂創新性原則,即立意要有獨到新穎之處,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見解,避開“大眾化”,選取新視角,開拓新思維,發表新見解。但創新不可脫離原材料,觀點要能自圓其說,否則,立意就偏離題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五方法
1.抓關鍵語句法
即抓住所給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正確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關鍵語句要么是所給材料中議論性的語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復出現的語句,要么是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的對話,要么是轉折復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國化學博士別涅迪克做實驗時,有一個燒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時找不到答案,就將燒瓶貼上標簽,注明問題,保存起來。一天,他偶然看到報道說,有兩輛客車相撞,司機和乘客都被擋風玻璃碎片劃傷。他立刻聯想到那個燒瓶,經過化驗,發現燒瓶曾盛過硝酸纖維素溶液,這種溶液蒸發后留下一層無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護作用。“如果將這種溶液用到汽車保護玻璃上,車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嗎?”因為這個意外的發現,別涅迪克博士獲得20世紀法國科學界突出貢獻獎。對此,有人評論說,創造需要機遇,更需要執著的追求。也有人評論說,創造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那么崎嶇,那么遙遠。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xx年高考海南、寧夏卷)
所給材料由兩部分組成:前為敘事,后為評論。關鍵語句是兩句評論的話。審題立意時就要抓住這兩句評論的話,正確揣摩其含義,同意其看法就從正面立論,不同意其看法,就從反面立論,將自己的觀點亮出來。
所給兩句評論,角度不同,這就提醒考生寫作該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強調創造需要機遇,更需要執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創造發明,就要重視細節,多觀察多思考,處處留心,時時在意。
2.由果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資深會計,一位女大學生前去應聘,因為沒有工作經歷被拒絕了,可她卻堅持參加筆試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經理親自復試,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經驗只是在學校掌管過學生會財務。經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女孩點點頭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不管是否錄用,請都給我打個電話。”“如果沒被錄用,你想知道些什么?”“請告訴我,哪些方面我沒有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好改進。”“那兩塊錢……”女孩微笑道:“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于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由我付話費。請您一定打。”經理笑了:“你把兩塊錢收回。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用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從材料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盡管沒有工作經驗,但是面試細節反映了她具有一個財會人員所應當具有的良好素質和人品。我們可以從“良好的素質和人品,有時比資歷和經驗更為重要”切入來構思作文。
女大學生應聘之所以成功,原因是:⑴ 她具有堅毅的品格。她應聘一開始便遭拒絕,但卻毫不氣餒一再爭取。這種堅毅的品格是做好財會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前提。⑵她具有誠信的品格。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資深會計”,她卻能坦言自己沒有工作經驗,這種誠信的品格對做好財會工作尤為重要。⑶她具有直面不足的勇氣和敢于承擔責任的精神。即使沒被錄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擔責任,要求聽到別人對她的批評意見。⑷她具有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女孩自掏電話費,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財會工作不可或缺的。寫作時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所側重,重點寫一、二個方面,析深論透。
3.多角度立意法。
所給材料中有多個人或物,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行為,從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慮,可以提煉出不同的觀點,立意時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爭使文章立意新穎深刻。
例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螢火蟲是肉食小甲蟲,它的食物是蝸牛。蝸牛一旦有什么危險,就把頭縮進硬殼里,很多天敵拿它無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螢火蟲如何對付它呢?螢火蟲的頭頂有一對顎,那東西細得像頭發,很尖利。螢火蟲捉蝸牛時,先用顎在蝸牛身上輕輕敲打,而蝸牛根本不把螢火蟲放在眼里,甚至覺得被敲打幾下如同按摩一樣很舒服。螢火蟲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種毒液。蝸牛在毫無警覺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覺。當蝸牛被毒倒后,螢火蟲再注射另一種液體,使蝸牛的肉變成流質,然后用管狀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材料中談到了兩種小動物:螢火蟲和蝸牛。從蝸牛的角度可以立意為:貪圖安逸享樂必釀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擊的對手,越是不可掉以輕心。從螢火蟲的角度可以立意為:某些短處,有時恰是成功的利器。
4.辨明關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事物間的關系主要有依存關系(如學與問)、主次關系(如奉獻與索取)、取舍關系(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系(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系,有利于立意構思作文。
例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于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于林中。十幾年后,鹿群由四百只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又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從材料中看,鹿和狼的關系,鹿和周圍環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狼和鹿共處,相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據此可立意為: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律不可違;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境的關系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于是體態愚笨,后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于又恢復了生機,據此可立意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寓意(詩意)解讀法
所給材料如果是一則寓言故事或一首詩,那么審題立意的關鍵便是對所給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詩歌的詩意能否正確解讀。解讀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詩歌的詩意,既要立足文本,不脫離所給材料,又要善于聯想和想象,由物及人,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思想情感、價值認知等,還要由表及里,透過現象去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質。同時,提倡個性化感悟,要敢于發別人所不敢發之“高見”。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相關文章: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08-24
淺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原則和方法08-18
快速審題和立意08-05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談02-21
材料型話題作文的審題立意07-03
新材料作文審題實用技法指津03-05
撥開云翳見日出——新材料作文的審題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