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本”“妙”相濟,出手不“俗”
網劇《棋魂》中有句經典臺詞:“所謂‘神之一手’,隱藏在你下的每一步棋中。”這里的“神之一手”,便是“妙手”;而“每一步棋”,便是“本手”。誠哉斯言!“本”“妙”相濟,才能出手不“俗”。
“本手”是基礎,為“妙手”提供前提;而“妙手”則是創造,為“本手”促成升華。沒有“妙手”,“本手”可能會淪為熟手的“俗手”;而只有對“本手”進行充分研究,才有可能生發“妙手”,從而不再是“俗手”。既談圍棋,便不得不提聶衛平。這位“棋圣”,曾經無論遇見多么復雜的情況,總能穩定地掌控全局。然而有許多圍棋愛好者自以為從《聶衛平揭秘圍棋大局觀》《聶衛平圍棋道場》中學得“妙手”,卻在實戰中屢現“俗手”,為何?那便是忽視了“本手”的積累。殊不知,“聶旋風”九歲習棋,多年鉆研,對棋局思路滾瓜爛熟,最后終于對諸般變化了然于心,自然可以憑借一路路“本手”運籌帷幄,同時“暗藏殺機”突施“妙手”決勝千里。而倘若聶衛平只知訓練“本手”,沒有進行思考和探索,產生“妙手”的火花,那么可能也不會被封“圣”。而后期的聶衛平,大概因為“妙手”過多,疏忽了“平手”,經常使昏招,也出現了“俗手”的痕跡。“本手”與“妙手”的關系,由此便可見一斑。
不獨圍棋,這“本”“妙”相濟而不“俗”,其實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美國NBA球員喬丹500多記三分球成就,是對丟掉的9000多個球及輸掉的300多場比賽進行的總結;作家余華憑《活著》等小說享譽海內外,是對連續被退稿的五年進行的反思;林鳴團隊港珠澳大橋“深埋式沉管隧道”的奇跡,是對長期飽受輿論壓力的修建漏洞經驗的提煉.....超脫了“俗手”的“妙手”,從來都并非偶得,莫不是經由一番番“本手”而來的。
揆諸當下,人心輕浮,或急功近利,妄圖跳過“本手”直奔“妙手”,如五花八門“速成班”充斥市場;或安于現狀,沉醉在“本手”的舒適圈中而不思“妙手”,如機械重復工作的“躺平族”。于是乎,社會上的“俗手”越來越多了。作為青年,我們需要引以為戒:若執教,便應勤學教育學、心理學,敢于實踐,注重反思,生成匠心;若學醫,便應常駐病房研究病情,認真鉆研,善于總結,增長見識;若經商,便應積極廣泛調研考察,挖掘需求,勤于分析,抓住機遇......只有深入理解“本手”,以其為基有所升華,才能創造“妙手”,真正做到出手不“俗”。
“本”“妙”相濟,出手不“俗”。以圍棋為鑒,拒做“俗手”,勤練“本手”,探索“妙手”,我們便能做好人生的“棋手”!
【“本”“妙”相濟,出手不“俗”】相關文章:
剛柔相濟作文08-17
班級管理中的剛柔相濟08-08
該出手時才出手08-17
“ 該出手時才出手”08-17
該出手時就出手作文05-18
該出手時才出手高三作文08-13
該出手時就出手優秀初中作文08-14
該出手時才出手作文800字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