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土文化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土文化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土文化作文1
“鄉土”二字歷來為中國人稱道。游子思故鄉,這是我們的鄉土情結;勤勤懇懇,待人友善,這是我們的鄉土氣息;融入莫言的高密鄉中的,是使我們的鄉土文化。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們的鄉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臨此困境,我們有責任執傳承之燈,映照鄉土文化。
哲學家期內塞爾有言:“一個社會就像一張張大的嘴,它合下來的時候,一定要咬住某種堅實的東西。”我以為,鄉土文化就是我們堅實的根基。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受其養育,只有扎根鄉土,才能向更高、更遠處發展。北大畢業生陳錦華放棄高薪工作,毅然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擺脫貧困,這就是在鄉土文化的影響下扎根深潛、實現自身的價值。
常言道:“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因為有鄉土文化,漂泊在外的游子才會有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才會在想到那片鄉土時心有慰藉。若缺失了鄉土文化,人走得最再遠,也只會像浮萍般漂泊無依;社會發展得再快,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然而,在深諳鄉土文化的.重要性之后,又該如何傳承與保護呢?受到城市化的沖擊,許多鄉村拆除老屋,蓋起新房,青年人走進城鎮,很少回家……鄉土文化尚未被細細品味,就漸趨消亡。
與此同時,李子柒制作的鄉土美食、傳統工藝視頻在網上卷起熱潮。這亦在告訴我們,鄉土文化不是只能在農村發展的,它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手段傳播得更廣、更遠。
無論處在什么時代,鄉土文化都不會過時。縱使現代社會物質豐富,鄉土美食還是能引起人們的喜愛。我們更需秉承傳統之燈,繼承鄉土文化,同時又融入現代化元素,促進鄉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映照鄉土文化。
執傳承之燈,也要求我們深入挖掘鄉土文化的內涵,猶如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一書,就對鄉土文化做了深入剖析。也許我們不能人人都寫出這樣一部學術著作,但學習鄉土文化內涵,執傳承之燈,映鄉土文化,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秉持傳承之燈,你我一起,才能讓鄉土文化像琥珀般在人類精神長河中閃耀。
鄉土文化作文2
鄉土文化于劉亮程,是今生今世的證據;于游子,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是溫軟呢喃的鄉音;于李子柒,是琳瑯滿目的菜肴;于馮驥才,是一本讀不完的古書……于我們,是鐘靈毓秀的大自然孕育的山水,是飲水不忘思源的銘記,是亙古不變的圖騰,是靈魂上的烙印。在如鋼鐵森林般的城市中,我們身陷世俗的洪流,鐫刻在我們靈魂上的烙印也漸漸淡褪了。正如費孝通所言:“從土里長出來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為何烙在心里的鄉土會蕩然無存?為何兒時百聽不厭的方言而今會變得如此陌生?為何曾被奉為美談的鄉土文化在你眼中變得一文不值甚至成為陳規陋習?究其原因,主觀上是我們自身對傳承意識的淡薄,是我們自身意念的缺失;客觀上是工業化、城鎮化確實在蠶食我們心靈的凈土,讓鄉土文化以不可抵抗之勢,丟落在時代滾滾的車轍之下。
飲水者必先思源,留住鄉土文化就是留住我們的根。就拿甌韻文化來說,它就像一棵大樹,之所以能在寒暑易節中萬古長青,是樹下人日復一日的耕耘,終于成就這根深葉茂,芳香滿境的古樹。以示后人,不忘本源。徜徉在永嘉的古村落,領略著文房四寶的`排列,開軒遙望著筆架山的高聳,領略耕讀文化的魅力;走進蓬西村,與謝公的后人們談笑風生,一仰一俯之間,領略“謝家之寶樹”的魅力;泛舟于楠溪之上,聽撐船人吟詠“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即使歷經了千年,村里的古訓依然是他們的內心準則,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源于何處。歷史于手指摩挲間重現,文化在墨筆游走間浮動。
但想被動地留住鄉土文化是不可能的,我們還要主動出擊,予以傳承。鄉土文化這本古書由一代代的執筆者,窮畢生之經歷,費一生之心血續寫,謄寫。從葉適、張璁等人起孕育的經世致用思想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浪們”。也正是因為在精神上的傳承,才有南懷瑾先生心系故里,投資金麗溫鐵路;李濤才能揮筆寫就《溫州一家人》……但我們痛心的看到,今日的溫州人大都不會講溫州話,即使會講,俏皮話又有多少人記得呢?鄉土文化在流失,泉源被沙石無情地阻塞。
飲水思源,鄉心未泯,但愿鄉土文化的根扎在每個人的心間。
鄉土文化作文3
一間木屋,幾畝田地,幾壺清酒,一張躺椅,看云卷云舒,看花開花落,日光下三五好友,一個火爐——這莫約就是我們心中攝像的鄉村生活吧——寧靜、美好。
不可否認,作為中國社會的根源與基調,國家對“鄉土”愈發重視,且不說《鄉土中國》走進千家萬戶,單是從火遍全網的李子柒,抖音的“新農人行動”,便可見一斑,經過新媒體文化的渲染,“中國鄉土”這一概念已逐步在國人的頭腦中形成。
于是乎,許多年輕人面對世俗的社會,繁忙的工作和學業,高呼著: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鄉村里的鄉土生活,似乎已成為輕松愉悅的代名詞——當我們看著屏幕中的人,吃著土菜,嬉笑打鬧,每日只需采幾筐蔬菜便可舒服度日的生活,我們便在心中為“鄉土”下了這樣一個定義。
然而,足不出戶的我們,僅僅看到了手機中或掃灑做飯,或編織采摘的人們,看著書籍中的幾段文字,便可說自己已經了解鄉土了嗎?作為新時代信息洪流中占主導地位的新媒體文化,作為學生不可放棄的書記文化,就可代表鄉土文化嗎?
真正的鄉土文化,不僅是餐桌上烹制的原生態食物,不僅是貨攤上擺著的精美工藝品,不僅是一間木屋一只狗,更是用腳丈量的土地,是春種秋收的農時規劃,是汗水滴在幼苗上的波動,是泥土中掀起的蚯蚓,甚至是遠方的、最原始的古村落里的婚喪嫁娶……我們口口聲聲說自己了解鄉土文化,卻在云南“最后一個古村落”被燒毀時,對這個我們從未了解過的.村落的消失,發出一句不咸不淡的感嘆。此刻,我們應當好好想象,這由新媒體文化孕育出的所謂“鄉土觀念”真的夠嗎?
所以,請莫以視頻、書籍代鄉土,當你在視頻中看見佳肴時,請想想其中的辛勞,當你看見視頻中仙子般的身影,請別忽略了她手上的老繭,當你看著書中的文字,請回望一下你的家鄉——那真正有著淳樸鄉土氣息的一方,有勞作的身影,有穩健的步伐。
所以,請在鄉土中追尋真正的鄉土文化,莫讓它丟失,只有如此,在我們老去的時候,才能對我們的后輩說:“我們中國有鄉土文化!”
【鄉土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鄉土文化論文08-24
閩南鄉土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8-20
初中歷史教學與鄉土文化資源的融合08-20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鄉土文化”的策略研究08-24
鄉土情作文12-23
濃濃鄉土情作文06-12
留住鄉土的記憶作文02-21
鄉土的魅力優秀作文08-19
《鄉土中國》心得04-21
守候鄉土,留住記憶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