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詩歌>詩歌的表達方式

    詩歌的表達方式

    時間:2023-12-07 16:10:28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歌的表達方式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詩歌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詩歌是表現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詩歌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的表達方式,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歌的表達方式

    詩歌的表達方式1

      1.記敘是指詩人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什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敘事詩中應用廣泛,如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2.描寫是指詩人川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對象的狀態生動、具體地捕繪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捕寫能使作品形神兼備,是記人、敘事、寫景類詩歌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如李白的《蜀道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3.抒情是指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象征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種表達方式。它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大類。它是抒情詩的主要表達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柳水的《雨霖鈴》等。

      4.議論是指詩人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對人或事發表意見、提出自己的見解或主張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在詩歌中的運用不多,卻是說理詩的主要表達方式,如蘇軾的《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詩歌的表達方式2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從詩歌鑒賞的角度說,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互文)、表現手法(用典、聯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這是詩詞考核鑒賞的重點,再次強調答題要領:內容(寫什么)、方法(怎么寫,也就是表達技巧)、效果(怎么樣)。(注意:這三者的順序可以按需要倒換,但答題時不可缺漏。)

      詩歌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集要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例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詩歌從水中月景寫起,生動地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詩歌的表達方式3

      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

      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這四種表達方式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一 抒情方式

      分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接抒情又稱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秋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這里不深入討論。

      間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借景、借事、和托物三類。

      一切景語皆情語

      (一) 借景抒情:(也稱景中寓情,以景結情,緣情寫景、情景交融)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1、以樂寫樂

      比如: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即使詩中沒有“最愛”二字,那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間已充滿了愛意。“鶯爭”“燕啄”“綠楊”“白沙”,從動態到色彩,無處不體現詩人對西湖的獨有鐘情——樂景

      另看一首寫樂景的詞:

      風人松 (題酒肆·宋)俞國寶 一春長費買花錢, 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秋千。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云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游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游的愉喜。

      2、以哀寫哀:

      比如: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析:此詩描寫作者夜泊楓橋時的情景,屬寫景詩。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帶有凄清蕭疏孤寂特點,這正與作者的羈旅之愁相融。

      又比如: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析: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不勝的感傷。

      再比如:《小重山》( 陳亮)

      碧幕霞綃一縷紅。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蓼昏月,一笛碧云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

      這首詞的上片寫哀景,一縷紅、啼鳥、冷煙、黃昏月、一笛風,創造出濃重的凄冷的氣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與下片曲折抒發的忠憤相呼應,構成了全詞的悲切婉轉的情調

      《清平樂》(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附墜。綠酒初嘗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上片寫了睡晚醉眠,下片寫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覺。艷花凋零之狀,夕陽西下之景觸發了詩人的淡淡閑愁,成雙結對伴的燕子反襯出詞人的孤單、寂寞,也暗示出詞人的相思。特別是“昨夜微寒”,既寫出了天氣特點,還暗示出詞人孤眠的冷清。

      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

      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這四種表達方式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一 抒情方式

      分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接抒情又稱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秋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這里不深入討論。

      間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借景、借事、和托物三類。

      一切景語皆情語

      (一) 借景抒情:(也稱景中寓情,以景結情,緣情寫景、情景交融)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1、以樂寫樂

      比如: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即使詩中沒有“最愛”二字,那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間已充滿了愛意。“鶯爭”“燕啄”“綠楊”“白沙”,從動態到色彩,無處不體現詩人對西湖的獨有鐘情——樂景

      另看一首寫樂景的詞:

      風人松 (題酒肆·宋)俞國寶 一春長費買花錢, 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秋千。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云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游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游的愉喜。

      2、以哀寫哀:

      比如: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析:此詩描寫作者夜泊楓橋時的情景,屬寫景詩。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帶有凄清蕭疏孤寂特點,這正與作者的羈旅之愁相融。

      又比如: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析: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不勝的感傷。

      再比如:《小重山》( 陳亮)

      碧幕霞綃一縷紅。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蓼昏月,一笛碧云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

      這首詞的上片寫哀景,一縷紅、啼鳥、冷煙、黃昏月、一笛風,創造出濃重的凄冷的氣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與下片曲折抒發的忠憤相呼應,構成了全詞的悲切婉轉的情調

      《清平樂》(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附墜。綠酒初嘗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上片寫了睡晚醉眠,下片寫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覺。艷花凋零之狀,夕陽西下之景觸發了詩人的淡淡閑愁,成雙結對伴的燕子反襯出詞人的孤單、寂寞,也暗示出詞人的相思。特別是“昨夜微寒”,既寫出了天氣特點,還暗示出詞人孤眠的冷清。

      練習范例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幾句詩,看看他們屬于哪種抒情方式?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處處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借景抒情)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托物言志)

      鄭思肖是宋末詩人,有濃厚的民族意識。前兩句寫菊花遠離百花叢,獨自開放,表示自己不與元朝合作。后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

      比較剛才四首詩說說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詩后各題:

      菊 (鄭 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問題:《菊》、《畫菊》分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品格?

      [技巧指要]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詠物言志法。詠物言志是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以述志抒懷,即所謂“應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龍》)。它要求作者選擇的客觀事物與他想表達的主觀志趣必須契合交融,能給人以藝術感染和思想啟迪。

      《菊》、《畫菊》都是通過對“菊”的具體描繪以述志抒懷。《菊》抒發作者不求高位,不慕榮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貴志向。《畫菊》表現了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城樹色催寒近,御衣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離歌:離別之歌。 關城:潼關、函谷關。御苑:皇家的宮苑。砧聲:搗制寒衣的聲音。

      1.首聯、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的怎樣的特征(離別的環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么情緒?

      答:“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悲愁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

      2.尾聯用什么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

      答: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最常見的做法。

    詩歌的表達方式4

      詩歌簡介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1.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通過記敘、描寫、議論來抒情)兩種方式。

      n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托物言志、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抒情方式口訣

      n 抒情方式有兩種,

      n 直接間接要記清。

      n 托物借人言心志,

      n 即物感懷抒人情。

      n 懷古傷今影現實,

      n 觸借融景為情生。

      2.描寫

      n 1.正面—側面

      n 2.實寫—虛寫

      n 3.動景—靜景

      n 4.近景—遠景

      n 5.點---面

      n 6.遠、近、高、低、

      二、表現手法

      n 1.寫作技巧包括:

      n 賦(鋪陳)比(比喻)興(托物起興)、

      n 渲染、襯托(用一事物來陪 襯另一事物)、對比、映襯烘托烘托(先從側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

      n 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主客移位、以樂寫哀。

      n 鋪墊、

      n 象征(用具體的形象表現與之相關的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n 含蓄(意思含而不露,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n 2、結構形式

      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畫龍點睛、過渡、鋪墊、伏筆等。

      n 3.幾對關系(景物與情感、虛與實、動與靜、古與今)

      表現手法口訣

      n 動靜點面虛實生,

      n 小中見大寄幽情。

      n 對面落筆寫他人,

      n 以樂寫哀情更濃。

      n 擒縱抑揚表主旨,

      n 渲染烘托顯技能。

      三、修辭手法

      n 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用典、對偶、排比、反復、雙關、互文,設問、反問

      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郁、悲慨、婉約

      語言特色

      (1)清新 (2)平淡(也稱質樸) (3)絢麗 (4)明快 (5)含蓄 (6)簡潔。

    詩歌的表達方式5

      1、掌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2、掌握詩歌的抒情方式

      復習過程: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二、抒情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重點介紹:

      1、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詩,應該具有什么特點呢?

      如下面這首明人于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獻身的美德。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這也是詩人的志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4)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全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直接通過登幽州臺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三、例題分析

      例1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后面的問題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為后面詩句的展開提供了基礎(或引出下面詩句)

      (2)三四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機關報感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詩人通過對“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細小動作的描寫,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這種通過細節描寫來表達心理活動的寫法,真切細膩,生動感人。

      (3)本詩運用的是怎樣的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例2閱讀下面一首詞,分別回答后面的問題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故山:故鄉

      (1)“常聞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答:杜鵑。它在晚上活動,發出叫聲的特點

      (2)“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什么感情?

      答:表達了鄉情及功業無成的悲涼之情

      (3)說明本詞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和表達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過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達更加生動,深切

    詩歌的表達方式6

      復習目標

      1.掌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2.掌握詩歌的抒情方式

      教學難重點

      1.掌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2.掌握詩歌的抒情方式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課時:一課時

      復習過程: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二、抒情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重點介紹

      1.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詩,應該具有什么特點呢?

      如下面這首明人于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獻身的美德。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這也是詩人的志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4)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全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直接通過登幽州臺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三、例題分析

      例1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后面的問題

      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為后面詩句的展開提供了基礎(或引出下面詩句)

      (2)三四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機關報感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詩人通過對"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細小動作的描寫,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這種通過細節描寫來表達心理活動的寫法,真切細膩,生動感人。

      (3)本詩運用的是怎樣的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例2閱讀下面一首詞,分別回答后面的問題

      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故山:故鄉

      (1)"常聞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答:杜鵑。它在晚上活動,發出叫聲的特點。

      (2)"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什么感情?

      答:表達了鄉情及功業無成的悲涼之情。

      (3)說明本詞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和表達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過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達更加生動,深切。

    詩歌的表達方式7

      淺談詩歌的幾種表達方式

      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全詩都用比喻的方式來表情達意。這一點最容易,基本所有的詩歌作者都用過這種方法。舉例說明。

      1《仿佛,一縷輕柔的風》

      仿佛一縷輕柔的風

      飄進了周而復始的模式

      是從太陽里飛來的吧

      不然,怎會熨燙我的思緒

      不想相信憂郁的眼睛

      空靈的情緒

      凝固了一段長長的歷史

      輕柔的風是一把利劍

      斬斷了嚴冬

      把春心留給了大地

      風啊,你吹皺的何止是一場春夢

      茫茫愛海,再不會有孤獨和寂寞

      只怕玫瑰的花瓣太弱啊

      鎖不住天馬行空的飄逸

      這首詩完全是用比喻形式來寫的,詩人把愛情的到來比作輕柔的風,它來了,獨孤寂寞的人便可以除去嚴冬。比喻法是所有的詩句都圍繞著喻體來寫。這首詩所有的句子都圍繞風以及風的參照物來寫。如果開始用比喻,后來把比喻拋到一邊,就失敗了。整首詩就不美,不含蓄。

      2,借物抒情法。

      先看一首詩。

      《南飛的燕子》

      就這樣

      你悄悄地去了

      灰色的天幕下

      盤旋著,盤旋出

      漣漪般痛苦的記憶

      你去了

      疲憊地去了

      茫茫北方

      都冷漠地看著你

      曾經,讓所有的愛

      在躍動的靈魂里發酵

      釀造出一把鋒利的剪刀

      為北方,為大地

      裁出一張透明的新綠

      南飛的.燕子啊

      假如我用紫色的靈魂

      為您拋灑

      一片玫瑰色的花瓣

      你能停下來嗎

      這首詩選擇的意象是燕子。在這里需要對意象作一個解釋。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叫物象,這些東西一旦寫入詩中,帶上了詩人的感情,那么,它就叫意象了。燕子孤獨寂寞地離開了北方,它曾經把愛給了北方,為北方添了濃濃的綠色,如今,沒有人關注它,它一個人孤獨地痛苦地默默地離開,沒有人為它送行,沒有人對它感恩。詩人發現以后,立即同情心涌動,他要用自己的愛留住燕子,不讓它再孤獨寂寞,溫暖它冰冷的心。很顯然,詩中的燕子寫的是一個人,或者說是一類人,他們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給別人很多幸福與快樂,可是,沒有人看到他們,沒有人感激他們,最終傷了他們的心。詩人借助燕子,抒發了自己對這些默默無聞的人的同情,表達了自己博大的愛。

      借物抒情的詩歌,要選擇能夠抒發你要抒發的感情的那個物,這個物要有美感,要具備你要抒發的感情的那些特點。寫起來還要注意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等特點。比如,詩中的燕子就很美,它在空中飛翔時很有詩情畫意,古人不知有多少人借助它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尤其它那剪刀般的尾巴,更讓詩人青睞。詩人選擇它就很好。因為詩人容易把它飛翔時的情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畫面:灰暗的天空中,一只燕子孤獨地,疲憊地飛著,一步一回頭。我們也看到另一幅畫面,那就是春天,燕子來了,它給北方大地帶來了美麗的春色和呢喃細語。詩歌的最后一節,仍然是一幅畫面,無數玫瑰花瓣從空中飄灑下來,一對戀人流淚眼對流淚要,傷心人對傷心人。所以說,這樣的意象很容易描繪,更容易抒情。

      選擇意象要選擇有動感的,有色彩的,有聲音的,有形狀的,可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具備“五味”的意象。

      當然,盡可能避開人們寫爛了的意象。即便選用人人都寫的意象,也要挖掘出獨特的角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才好。創作必須“人人眼里有,人人筆下無”。

    詩歌的表達方式8

      復習目標

      1.掌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2.掌握詩歌的抒情方式

      教學難重點

      1.掌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2.掌握詩歌的抒情方式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課時:一課時

      復習過程: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二、抒情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重點介紹

      1.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詩,應該具有什么特點呢?

      如下面這首明人于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獻身的美德。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這也是詩人的志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詩歌的表達方式】相關文章:

    句子的表達方式有哪些08-23

    例說祝詞的情感表達方式08-20

    經典詩歌08-22

    經典的詩歌02-18

    詩歌教學貴在體現詩歌特征08-17

    秋天的詩歌現代詩歌09-25

    母親節詩歌:贊頌母愛的詩歌08-16

    過年的詩歌詩歌《過年》03-10

    優秀的詩歌05-06

    青春詩歌05-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 好屌妞蕉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福利网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日本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