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見疾病預防與管理制度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想學習擬定制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常見疾病預防與管理制度,歡迎閱讀與收藏。
常見疾病預防與管理制度1
一、通過健康教育普及衛生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加強體格鍛煉,增強兒童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定期開展幼兒眼、耳、口腔保健。發現視力異常、聽力異常、齲齒等問題進行登記管理,督促家長及時帶患病兒童到醫院進行診斷及矯治。
三、對患貧血、營養不良、肥胖等營養性疾病兒童進行登記管理,對中重度貧血和營養不良幼兒進行專案管理,督促家長及時帶患病兒童進行治療和復診。
四、對患先心病、哮喘、癲癇等疾病兒童,及對有藥物過敏史或食物過敏史的兒童進行登記,加強日常健康觀察和保育護理工作。
五、重視幼兒心理行為保健,開展幼兒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發現心理行為問題的幼兒及時告知家長到醫療保健機構進行診療。
常見疾病預防與管理制度2
一、幼兒健康檢查:
1、幼兒初次入園須經街道婦幼保健站進行健康檢查,填寫健康檢查表和保健卡。
2、經體檢、化驗等項目檢查確無傳染性疾病,且最近二個月內無傳染病接觸史者方可入校。
3、在園幼兒離校1個月以上者,返校時須重新體檢。對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幼兒要進行檢疫,經體檢證實健康者方可回班。
4、定期了解幼兒生長發育狀況,掌握在園群體幼兒生長發育水平,及時發現疾病和異常情況并進行預防、治療。
5、定期體檢,全園幼兒每年全面體檢一次,體檢率達95%,半年測身高、體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評價,常見病統計及缺點矯治。每年普查齲齒、氟透、驅蛔,測聽力一次。3周以下學生執行生長監測,一年四次測身高、體重并做好分析評價。
6、體檢中發現營養不良、貧血等異常者均應轉入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
7、對體檢中發現的疾病或問題兒童如沙眼、齲齒、等要建立檔案,及時予以矯治,矯治與轉歸情況詳細記入缺點矯治登記或檔案中。
8、堅持晨檢及全日觀察制度,認真做好一摸(有無發燒);二看(咽部,皮膚和精神);三問(飲食,睡眠);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五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教師健康檢查:
1、教師每年全面體檢一次,發現肝炎或其它傳染病者,必須立即離職治療,待痊愈后,持市縣(區)以上醫療保健證明,方可恢復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滴蟲性陰道炎、化膿性皮膚病、麻風病、結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員應調離工作。
2、皮膚病期間及患精神病者不得從事保教和炊事員工作。
三、食堂管理員健康檢查制度
學校食堂管理員的健康,直接影響師生的.健康。為此,特制定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制度。
1、食堂管理員必須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質好,有健康的身體,責任心強。
2、食堂管理員由學校一年一聘,學年初,學校與伙食團從業人員簽定聘任合同。
3、食堂管理員必須具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上崗,食堂從業人員每年到法定機構體檢一次,體檢符合要求,由縣疾病控制中心發給健康證,方可從事食堂工作。
4、食堂管理員一旦患上傳染性疾病(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成滲性皮膚病等)不得從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銷售工作。
5、食堂管理員個人衛生應做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食堂管理員不能穿拖鞋上崗,不能戴首飾上崗。
7、每天早上上崗前由學校行政領導或食堂負責同志對從業人員進行認真檢查,凡是個人衛生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崗。
常見疾病預防與管理制度3
一、幼兒常見病管理制度是為了防止或減少常見疾病的發生,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二、幼兒常見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營養不良、應列入常見病管理內容。
三、根據季節變化、疾病多發的年齡制定相應預防措施,利用各種形式向教職員工和家長宣傳常見病的預防知識。
四、認真做好常見病登記工作,定期對園內常見病患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不斷摸索和總結管理經驗。
五、常見病具體的預防措施
(一)感冒
有些幼兒,一到秋季,經常感冒發熱、咳嗽氣喘,經治療稍有好轉,停藥后,又反復出現。這是因為孩子抵抗力差,要從增強體質著手,增加抗病能力,減少發病次數。 預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動時間,日托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
2.活動室及臥室經常通風,常曬被褥,室內空氣保持清新。
3.隨著氣候的變化,督促各班配班教師及時為孩子添減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過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適當地讓孩子經受冷、暖不同氣候的刺激,使他們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4.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通過游戲、跑步、做操。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按時安排相應的體育活動。
5.做到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
6.在感冒流行期間,對幼兒采取預防發病措施,口服板蘭根沖劑:每次1包,一日2次,連續服3-5天,流感季節,提醒家長不帶幼兒去公共場所。
(二)腹瀉
秋季,小兒特別容易患腹瀉,一般多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一種急性胃腸炎。
預防措施:
1.防止腹瀉,關鍵把好“病從口入”關監督食堂做好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養幼兒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2.幼兒伙食實行民主管理:成立伙委會,由園長、保健醫、食堂管理員、會計、教師、保育員、及家長代表組成。每月召開一次伙委會。按照幼兒需要制定膳食計劃。每周制定一次帶量食譜,做到蛋白質、糖、脂肪、微量元素、谷類達到標準量,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3.避免腹部受涼。腹部受涼后,腸蠕動加快,除感到疼痛外,會使食物、水分和腸內容物在腸內停留時間縮短,吸收減少,同時出現腹瀉。
4.對患病兒進行隔離:在一般人印象中,幼兒腹瀉并不傳染,誠然,幼兒腹瀉不像痢疾、傷寒、肝炎那樣具有強烈的傳染性。但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幼兒腹瀉,對幼兒仍有傳染性。幼兒腹瀉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染,通過與患兒接觸或者接觸患兒大便污染的環境可被傳染,也可能造成流行。因此,在防腹瀉的同時,做好患病兒的隔離及所用便具的消毒工作。
(三)嘔吐
嘔吐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癥狀。嘔吐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如:
1.飲食不當;
2.幼兒腸炎引起腸功能紊亂而致嘔吐;
3.胃的上口(稱賁門)松弛可致溢奶;
4.腦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5.腦積水、腦水腫及顱內出血等神經系統疾病;
6.食道閉鎖;
7.胃的'下口(稱幽門)肥厚,致胃內容物下流不暢而嘔吐,多于生后2~3周,嘔吐呈噴射狀;
8.腸道不通,如腸梗阻、腸套疊、小腸狹窄或閉鎖、腸扭轉等;
9.巨結腸、無肛或肛門狹窄,先有便秘和腹脹,嘔吐出現較晚;
10.其他急性中毒、藥物、幽門痙攣、暈車、暈船等均可造成嘔吐。
上述嘔吐有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時,稍加注意會逐漸停止嘔吐,有的嘔吐是由一些嚴重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時治療。因此,發現孩子嘔吐不可掉以輕心,應抓緊去醫院就診,以明確診斷,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 預防措施:
1.飲食后避免吞入涼空氣。
2.飯前組織安靜活動,放進餐音樂,調整好孩子進餐情緒。
3.幼兒園醫護人員及時確定嘔吐原因,以免誤診。
4.確定嘔吐原因后,如是正常的生理原因,因讓孩子蔌口,靜臥,醫護人員注意隨時觀察。
常見疾病預防與管理制度4
一、常見病的預防:
1、我園衛生保健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在上級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集體兒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預防保健工作。
2、加強合理生活制度,保證幼兒正常的體格發育,增強幼兒的抵抗力。
3、重視營養管理,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平衡膳食,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加強飲食衛生的管理,把住病從口入關,消滅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及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4、開展體格鍛煉,增強幼兒體質及抗病能力,加強戶外活動,每日不少于2小時,充分利用日光、空氣及水的鍛煉,防治佝僂病及呼吸道病的發生。
5、堅持培養,形成幼兒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偏食、不挑食、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二、常見病的管理:
1、協助衛生防疫部門做好計劃免疫,確保預防接種百分之百。
2、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做好經常性的疾病預防工作,傳染病流行季節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3、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及時報告,嚴格按消毒隔離。
【常見疾病預防與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常見疾病預防方法心得08-16
企業內部舞弊預防管理制度08-23
預防溺水作文04-22
預防溺水的作文09-21
預防教學反思12-30
預防詐騙心得11-06
預防疾病的標語01-31
預防溺水作文05-19
預防近視的作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