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屠呦呦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屠呦呦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屠呦呦的作文1
初聞屠呦呦的人,都會被她的名字所吸引。
屠呦呦的名字緣起《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意為鹿鳴之聲。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呦呦鹿鳴的后半句食野之蘋,人們驚嘆于從取名開始,屠呦呦的命運注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
屠呦呦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藥學寶庫中有所發現,并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親眼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然而,我從沒有想到我的一生會和這些神奇的草藥關系如此緊密。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作為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學陳效中回憶說,屠呦呦在班上不聲不響,經常上完課就回家,成績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
盡管成績并不突出,但屠呦呦還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后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畢業后,被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十分低調,即使是獲獎后,她都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在普通人看來,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個十足的'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我幫忙找找,我打開她的箱子,發現里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當。同學們見了后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成家后,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陳效中回憶道。
雖然,生活中的屠呦呦不拘小節。但碰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會表現出異于常人的堅毅。
在青蒿素研究上,屠呦呦花費了很多精力。接到523項目的時候,她已接近不惑之年,而她的女兒才3歲,為了不影響研究,她把孩子交給老母親撫養。由于當時長期做實驗,過勞的屠呦呦染得一身的病。
而在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看來,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藥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
關于屠呦呦的作文2
她默默無聞地在研究室里潛心鉆研,被世界文化理事授于"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她發現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她還撰寫了《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她就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中國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父親在一本《詩經》中根據"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為他的女兒取名為"屠呦呦",從此屠呦呦與青蒿素結下了不解之緣。
兒時的屠呦呦在家鄉親眼目睹了瘧疾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從小就對中藥感興趣的她下決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從北京醫學院畢業后的屠呦呦接受抗瘧疾藥物研究并擔任組長。她查閱了大量文獻,借鑒古代用藥的經驗,她與工作團的成員們沉迷于實驗研究中不能自拔,有時工作地忘了吃飯,還有時過夜不睡覺地鉆研,雖然長出黑眼圈,但絲毫沒有影響她工作的興致。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地過去了,她與工作團的成員們進行了380次實驗,得出了190多個樣品,20xx多張卡片。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1971年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疾有效提取物,她們用汗水澆灌出了豐碩的果實,這一次的發現讓屠呦呦堅信一定能發明出抗瘧藥物。
1972年,屠呦呦與同事們進一步了解青蒿,并從中提取了一種分子,命名為青嵩素,他們進一步發明鉆研合成了雙氫青蒿素。在團隊們的不斷合作和團結下他們針對瘧疾根治,在實驗室里不斷奮斗,并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明出了雙氫青蒿素,這一藥物的發現挽救了數百萬在生死線上垂死掙扎的.人,對世界作出了難以想象的負獻。
面對"諾貝爾獎"這一巨大榮譽,屠呦呦總是說是屬于科研集體團隊的每一個人和國家科學集體的。她還堅信這一獎項會激勵更多的人。
屠呦呦奶奶,您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您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可您卻那么謙虛,您是那么的默默無聞,我要向您學習這種執著堅持的偉大精神。
關于屠呦呦的作文3
可以載入史冊的時刻: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復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中國神藥”從此在世界各地顯示奇效。近兩百次的失敗經歷,刷新了人類醫藥史的新里程;半個世紀的艱難求索,換來了億萬人命運的改變——中國科學家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與心懷蒼生的人文情懷,值得所有人獻上敬意。
中國科學家首獲諾貝爾獎,是個體的功勛,也是群體的榮耀。作為一項有巨大象征性意義的獎項,它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探索態度、首創精神,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繼、精誠合作的傳統,展現了中國醫學科學的整體水平和人才儲備,甚至表達了一個國家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實力和底氣。如同屠呦呦在此前獲“拉斯克獎”時所言,“這個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也屬于我們中國科學家群體”,諾貝爾獎的光芒也同樣照耀其他參與青蒿素研發的研究者們,照耀那些在不同領域數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科技工作者們,照耀那些心中懷著全人類命運的中國科學家們,無論他們是聲名遠播還是默默無聞。
中醫藥刷新了人類抗擊瘧疾的新高度,這是新聞沸點,也是歷史時刻。中醫藥在西方意義上的“科學”系統中一直扮演著外來者的角色,中醫藥理論也常常遭遇無法進行國際評估、無法衡量價值的尷尬,中國醫學與西方醫學的每一點碰撞,都折射了不同文化傳統、不同話語系統交流對話的復雜情境。現在,“中國神藥”青蒿素對人類的貢獻已經被確證,它以一個有力的角度,展現了中醫中藥的世界性意義,拓展了中國自然科學成果為世界普遍認可的`空間,同樣為中西方醫學的互相啟發、造福人類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對一個國家而言,諾貝爾獎是肯定和鼓勵,同樣也是提醒和鞭策。圍繞屠呦呦獲獎產生的種種公眾意見提醒我們,中國要進一步理順科技評價和科技資源的配置機制,完善人才獎勵和扶持機制,既要推出更多可以面向世界的科學家,也要學會主動引領世界的目光,投向杰出的中國科學家、投向卓越的中國科技成果。
關于屠呦呦的作文4
20xx年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的一年,那個獎項則是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該獎后大眾有兩個關注焦點,一是屠呦呦的身份,他是無博士學位沒有出國留學背景和院士頭銜的科學家,如何偏偏取得了如此矚目的成就,二是發現治療疾病的新方法是歸功于屬于屠呦呦個人還是他所帶領的團隊。
看到大眾的第1個問題時,我知道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哪怕你是一個毫無背景的人,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堅持,那也會成為成功的那一天,這就好比馬云出生并不富有的,他如何能夠成為中國首富,是他運氣好嗎?這當然不是馬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去埋怨運氣,沒有努力和堅持,就算你有運氣那也不能成功,所以說屠呦呦,為什么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呢?那就是他的努力和堅持正所謂堅持就會有回報,堅持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看到第2個問題時,答案毫無疑問是歸功于他所代理的`團隊,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一個人再怎么強大也不足以抵抗一個強大的團隊,就像古代的秦始皇,他沒有自己的兵隊,沒有自己的得力干將,沒有忠實的職員,能開創一個自己的時代嗎?當然是不能的,再舉一個例子,一條筷子容易斷,可千千萬萬條筷子捆在一起呢,要想折斷那就非常的難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所以在一個強大的團隊上悠悠發揮了重大作用,所以這個獎應該頒給他。
在生活中你要做一件事,哪怕做不好的,你也要努力一下,堅持一下就算失敗了,你也至少努力過,堅持過,到后來自己也不后悔,不再尋求什么投機取巧的方法,勇往直前,我相信老天不會虐待一個拼了命努力的人。
當你認為天下無敵的時候,也需要一個人,你要知道一個人的強大,是抵抗不過一群人的,在生活中認識一些要好的朋友,要好的兄弟,這都是人際關系中足以體現出來的朋友不在多在于對你好不好?是不是看中你身上的某種利益而交的朋友,然而這種朋友是我們要遠離的損友,在你好的時候他巴結你,但是在你墮落的時候,他就消失不見了,所以朋友不再多,在于對你好不好,這句話是非常真實的。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總有一些網上所謂的鍵盤俠們,想要刷自己的存在感,去罵一些拼命拼搏的科學家為我們創造的科學家,認為他們不值得領這個獎,但是仔細一想,一個人帶領一個團隊去研究出這個藥物,功勞歸功于其實是團隊的,沒有人說只是屬于屠呦呦一個人的,所以請不要妄下斷論,尊重我們的科學家。
【屠呦呦的作文】相關文章:
屠呦呦瑞典領諾貝爾獎演講(全文)08-15
屠呦呦傳讀后感02-21
關于《屠呦呦與青蒿素》讀后感03-19
我對作文的認識作文 - 精選作文07-09
“討厭”的作文作文08-26
優秀作文作文08-25
雨中的故事作文作文08-24
又到春天作文作文08-24
橫店作文優秀作文08-20
作文的苦與樂作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