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初一作文經典【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一作文 篇1
今天,是5月18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館日。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博物館參觀。來到這里,真是讓個我大開眼界。原來,豐寧的歷史也是那么久遠流長,歷史文物數不勝數。使我為之驕傲、自豪。
來到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三位皇帝的蠟像。這三位皇帝分別是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三位皇帝身穿龍袍,面容嚴肅,坐在龍椅上,好像在審理朝政。三位皇帝雖然只是蠟像,但雕刻的那樣惟妙惟肖,就像真的一樣,一雙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在這時候,我的好奇心又急切地跑了出來:古時候有那么多皇帝,為什么就只有這三位皇帝的蠟像被陳列在館中,我帶著疑問去詢問解說員。原來,在這三位皇帝中,其中有兩位皇帝來到過豐寧。順治皇帝曾兩次北巡途徑經過豐寧境內;康熙皇帝時曾十多次來到豐寧。而乾隆皇帝則是在1778年改制豐寧縣縣政府鳳山鎮土城子。所以,這三位皇帝被陳列在館中。
相傳,在清康四十二年間(1703年),建避暑山莊于熱河(今承德),為援服靖邊,康帝親自北巡視塞外,就住在今豐寧縣。閑暇之余,瀏覽勝景。只見縣西九座奇山環繞,泓清泉噴涌。縣北白玉石橋如帶縣西北一株奇松,枝干猶如飛龍,甚為壯觀。帝心大悅,與陪同的八位王爺暢飲。所飲之酒,為古城酒坊之燒酒。品之,清香滿口,余味無窮。欣然將山、泉、橋、松賜名為“九龍山”、 “九龍泉”、 “九龍橋” 、“九龍松”,燒酒賜名為“九龍醉”。
解說員告訴了一個神話故事: “傳說,三仙女佛庫倫吃了神鵲銜來的紅過生育了滿族人,本滿族人稱為始祖神。”我聽了,很驚訝,原來,滿足人的產生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我們陸續往里走。解說員介紹說: “在上周之際,依氏族定居的肅慎人,已經開始種植五谷,生活漸以農業為主。唐代的渤海國,已經開始大量種植稻、粟、麥、豆等。聽了解說員說的話,我真不敢相信,我沒想到,在距今3萬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滿族人就已經會種止五谷雜糧了。
“勤勞的滿族人最懂得美。滿族人的衣著服飾大方美觀,體現民族心理,適應氣候節令,充滿了藝術性和獨特的審美情趣。”結束員告訴我們。我心想:我們的祖先滿族人可真很會裝點生活,心靈手巧呀。
“薩滿教是滿族的原始宗教,源于對自然神的崇拜”,解說員對我們講“滿族人還信佛、尊禮、佛寺、文廟,全國多建。清朝以關帝為護國神,見關帝廟有很多 。”聽到這里,我不禁微微笑了笑,我們的祖先滿族人可真是天真、可愛。
解說員還告訴我們:“滿族人是開放民族,善于溝通中原文化,尊禮重儒,重視教育,民間文藝和體育活動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聽到這些,我不有惋惜起來,雖然我的學習成績還算不錯,但我不能驕傲,我要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滿族人。
“在豐寧的這片土地上,發覺了眾多歷史文物。如:三至五萬年的肅慎時期出土的投毛犀化石;古羊角化石和古牛角化石。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小石野豬石斧。春秋戰國出土的三把短青銅劍。兩千三百年前的匈奴時期出土的鹿形,羚羊形飾品。九百多年前的女真時期出土的'都提挖所之印;軍事印章;九疊篆書;雷士等出土的眾多文物都精美別致,保存完好。”聽了解說員介紹的資料,我驚訝不已,原來,在豐寧這片土地上,也埋藏了那么多歷史文物啊!
我們開始隨意參觀。過后,展覽結束了,我戀戀不舍地走出了博物館,心里不由總是想著博物館里的所有事物。這真是魅力無窮的滿族。我以后應該多珍惜參觀博物館的機會,豐富我的學問,了解更多的滿族的歷史文化。
縱橫三百里,上下五千年。參觀完這次博物館,我對滿族人的敬佩之情猶然而升。在豐寧的土地上留下了滿族人定居三百多年的歷史貢獻。民族自治的近二十多年來團結奮進,更創造了曠古未有的輝煌業績。真是令我不敢不驚嘆、稱贊,我真為我是滿族人而驕傲、自豪!
初一作文 篇2
蓮,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蓮,散發著淡淡清香的花中君子。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雅士用優美的詩句贊美過它,有多少音樂家用美妙的音符歌頌過它。
蓮花,又名荷花、水芙蓉、君子花、水宮仙子等,是百花中名稱最多的花之一。
荷花的用途極廣。主要是食用、藥用和觀賞。蓮子含淀粉很多,營養豐富,清香可口。剝開蓮蓬,一粒粒蓮子就像翡翠玉卵,剝去外皮和一層薄膜,里面就是雪白的蓮子仁。我最愛吃它,所以一到蓮子八分熟時,我就鉆進荷花灣,躲在大荷葉下,大飽口福。
荷藕是一種高級蔬菜,含百分之20的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礦物鹽,既可當水果生吃,也可烹飪成佳肴熟吃。如果制成蜜餞或藕粉,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不過我小時候專愛吃生藕,脆生生的,甜絲絲的,妙不可言。
荷花還是一種很有價值的中藥。我的老中醫爺爺告訴我:荷葉能清暑解熱,蓮梗能通氣寬胸,蓮瓣能治暑熱消渴,蓮子能健脾止瀉,蓮心能清火安神,蓮房能消於治血,蓮節還有解酒毒的`功效。自葉至莖,自花至實,無一不可入藥。它把自己的一起毫無保留的貢獻給了人類。
荷花更是綠化、美化、凈化我們環境的貴重之花。遠望“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近看,荷花點綴著綠波,有風作飄搖之態,無風呈裊娜之姿。花謝蓬出,如一只綠色小碗,似一朵未開之花,亭亭玉立。
讓我們一起贊美蓮吧!讓我們一起歌頌蓮吧!讓我們一起大力種植蓮吧!
初一作文 篇3
坐落在丹陽的天地石刻園擁有八千多件石刻,神態各異,活靈活現。
入園,是一條不寬不窄的道路,路兩側則是一座座精致石刻,粗糙的石頭被精雕細琢成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細看,那座石獅充滿威嚴地蹲坐在眾石刻的中央,突起的球形眼珠正視前方,獅口大張,脖子上掛著的石刻鈴鐺上已出現細微裂紋,石像的身子表面被覆薄薄一層青苔,裂開的縫隙如流水一般蔓延的形態,訴說著悠遠的歷史。
沿弧形道路向前,一片漾著清波的池塘躍入眼簾。圍繞著綠水的是婀娜柳樹,透過云層的陽光照射在水中,池塘那邊的柳林也蒙上輕紗,朦朦朧朧與這個景點“煙鎖池塘柳”的名字十分相配。沿路一直走,可見到多樣的娛樂設施與佇立水中凝視遠方的觀音,之后便可到達“石魔驚魂”。進入那像洞窟一般狹小的空間,周圍黑壓壓一片,偶爾有亮著微弱光芒的燈照亮一小片腳下的石階,在行走中,左右兩側時常會看見背后有著優藍色光芒的佛祖石刻,原本在黑暗環境下顯得模模糊糊的石刻面容在獨特燈光的襯托下更為神秘。腳下的路面崎嶇不平,往前,兩旁不大不小的石刻變為高大、宏偉。有的高舉左手右腳抬起,面部莊嚴;有的揚起右臂,兩膝各有一個獅子頭顱裝飾,怒目而視……動作與神態面面俱到,仿佛下一秒它們就會被賦予生命,活動起來。離開黑暗,光明的地方也可以觀賞到盤腿而坐的菩薩與一尊石刻佛像。佛像需仰頭才能看清它的'慈祥面容,而它的周身,則是或大或小直豎的硬幣穩穩當當地環繞一周。
出了這個館,園內分成一塊一塊區域專門擺放石刻。有一塊全放的是石獅,角落上的那一座將頭轉向右邊,脖子伸長,宛如馬上就要嘶吼似的張開大口露出差不多被磨損的獠牙,同樣也有十二生肖,鼠不是特別小巧但精巧,牛的尖角雖沒有那樣銳利但仍可以想象出它以前的風采,充滿神話色彩的龍,觸感光滑的蛇,而最為機靈聰明的猴有著光溜溜的腦袋與烏亮的眼珠,好似可以骨碌碌的轉動。有一塊區域坐落幾匹石馬,四肢踏在草地全身披盔甲,渾濁的眼球中看不出情感,似乎等待著某個將軍出現,騎上它奔向戰場迎對敵方的千軍萬馬。
天地石刻園中,保存的皆是年代悠久的文物,時間會讓它們損壞,但人類造成的破壞也不容小覷,唯有人人心中有規則,有規定,能包容,能正視,歷史的保存才能更加長久。
初一作文 篇4
世界上感動人心的事兒有很多,像冬天里下的雪花一樣多,一樣美,今天,我就來講講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感人事兒吧!
那一年的冬天來臨了,我呆在屋里感到一陣涼颼颼的風吹著我的臉蛋,走到窗戶旁邊,看見上玻璃上覆蓋著水蒸氣。我抹開它,只見窗外下著鵝毛小雪。房屋上堆積著厚厚的白雪,就像雪白的地毯;粗糙的樹枝上落滿了雪,就像一座高大而美麗的.白玉珊瑚;馬路上鋪滿了雪,就像一條絲帶伸向遠方;行人的身上也撲上一層薄薄的雪,就像圍上了一層雪白的圍巾。
看到大雪紛飛,我興奮不已;接著我又模糊看見一座小橋,它在我家不遠處,那兒的積雪差不多漫過腳跟了;雪蓋在小石獅子頭上,又再一次印出獅子頭像,很像臨摹一樣呢!一層層厚厚的雪壓在臺階上突然我感覺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回頭一看,是媽媽。她望著窗外,目光朝著小橋。一會,她開口了,“寶貝,你看那小橋,大家天天都要經過那兒;現在橋上、臺階上都有積雪,還有結實的冰,很不好走!我們去鏟雪好不好?”“好!好!”我不假思索地說。于是,我們“楊門女將”整裝待發,正在忙碌的爸爸看到了,眉開眼笑地說:“我等你們凱旋歸來。”我和媽媽的臉上都掛著微笑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小橋旁。我環顧了周圍,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小池塘比原來更平靜了;路上的行人寥若晨星,應該是在家里烤紅薯吧,爸爸就在家烤紅薯呢。媽媽先把鏟子立在積雪上,從最底層的臺階的一頭,鏟子往下一按,再往前一推,再一揪。媽媽反復做著這樣的動作,只是間歇休息一下。天氣很冷,風夾雜著雪吹到身上,感覺有點發抖,可是媽媽卻面紅耳赤,不是被風吹的而是鏟雪熱的。她氣喘吁吁,放下鏟子,拿圍巾,頭上冒著熱氣。這時,在一旁觀看的我被感染了,也拿著綠色把子的小鐵鏟,學著媽媽的樣子,裝模作樣地亂磕一陣。堅硬的冰碴子四處飛濺,差點兒幫了倒忙。不知不覺中,二個臺階清好了。
看著這些情景,又讓我記得一年前好婆和幾個中老年人拿著鏟子、鐵耙、掃把等到院子里鏟雪,我也拿了一把小鏟子,加入了鏟雪的行列。我們先用鏟子開出一條小路。然后把小路逐漸擴大。當院子里一條幾尺來寬的通道被打出來時,我已干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了。但是,看到院子里開不出去的汽車,身上又來了一股勁,拿起鏟子繼續鏟雪。院子停車場上的雪足有厚厚的一尺多,我拿著鏟子不停地挖,這時,城西派出所的警察叔叔也過來幫忙,大家干得熱火朝天。停車場上的雪很快就被基本清除,車子可以開出去了。我雖然滿臉通紅,滿頭大汗,但看著我們勞動的成果,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當鏟到第三個臺階時,卻不好清除了,因為這個臺階上積雪是最多的,結的冰也是最厚的。我和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碎開了一條裂縫。怎么辦呢?我想到了一招,到小橋平臺上用“隔山打牛”的辦法!由于平臺上積雪有沒鏟,我的腳剛在平臺著地,身子就向前傾斜了,慌亂中來了個金雞獨立,誰知那上面的冰比溜冰場還滑,于是我的腳不由自主地滑了起來,結果一屁股坐在了第三層臺階上,栽得可疼了,哇哇地在大哭起來。媽媽卻笑咪咪地說:“這跤摔得真好!寶貝,你看看你,身旁有什么?”我擦了擦眼淚,一轉身看到了一條大裂縫。我立刻對媽媽說:“一條大裂縫!”媽媽點點頭說:“你用你的隔山打牛之屁股神功為大家開辟了一條雪中之路。”我撲哧一笑,媽媽也大笑起來。風還在吹,雪花四處飄揚,我和媽媽在小橋上繼續鏟著雪每當冬天來臨了,那段美好的童年鏟雪的趣事又出現在眼前。
初一作文 篇5
古代,在輔佐君主建功立業的人當中,哪種人結局最悲慘?拋開那些功高蓋主、引火焚身的功臣不說,就是法家及變法者。那么他們對做出的貢獻如此之大,又為何他們的如此之悲慘?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的改革措施觸及到了貴族或者士族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就拿商鞅來說吧,他是秦國崛起的主要功臣,可他最后卻慘死在了君王的手里。年輕有為的君主秦孝公廣招人才,其中就包括商鞅。商鞅在秦孝公的大力賞識和支持下,推出了以下幾項改革措施——合并鄉邑為縣,初步形成了官僚制,使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同時削弱了貴族的權力;采用軍功制,為出身下層社會的人提供一個通向權利與富貴的道路,而沒有真正建立功勛的貴族無法獲得實權。在商鞅的大力變法下,秦國開始國富兵強,實力開始超過其他國家。可是商鞅的變法因為大大地削弱了貴族的利益,直接導致了他本人仕途的失敗。秦孝公英年早逝之后,他的兒子秦惠文君繼位,為了鞏固君王的地位和平息貴族的怒氣,于是秦惠文君馬上把商鞅給車裂了。可惜就這樣一位為秦國崛起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卻在變法成功之后慘遭殺戮。
許許多多的變法者都與商鞅的命運相似,身前為變法前赴后繼,可最后卻總因觸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導致變法失敗或者身敗名裂,從古至今這樣的一幕幕悲劇都在我們眼前發生。李斯,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得意門生,秦國的統一及強大,他有不可磨滅的功勛,最后卻被胡亥所殺;王安石為變法終日勞累,變法也很有實效,可因觸及到官員的'利益而被反對派終日圍攻,最終因變法派內斗而宣告變法失敗;張居正的變法使明朝空前強大了不少,可在他死后不久便被抄家……這樣子的例子數不勝數。
為什么法者的命運總是這么悲慘?這可能與變法者的性格、所處環境、面對的敵人都有關系,可是導致他們有這樣的下場,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直接損害到統治高層的根本利益。有句話說的好:沒有不流血就成功的改革,雖然他們的下場都很凄涼,但是會記住,人民會記住,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法。
初一作文 篇6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老師留了一篇作文,題目是《牽掛》,不知為何,聽到“牽掛”二字,我的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竟是她。她,會是我一輩子的牽掛,因為,我的世界被她點亮。
深夜,我躺在床上,皎潔的月光透過窗子靜靜流淌,好似平靜的湖面,沒有一絲波瀾,從未失過眠的我今夜卻無法入睡,我悄悄起身,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圓月,我的思緒又飄向方……
小時候的我很內向,不喜歡跟大家一起玩,因此我很孤單,每次都坐在小椅子上看著其他小朋友快樂的玩耍,心里好生羨慕。我多想有個朋友啊!可是誰會主動和我這個“木頭人”說話呢?
直到詩詩來了,她拉著我的手,讓我和他一起玩,可我只會不住地搖頭,她無奈,只好也搬把小椅子坐在我的.旁邊,她給我講笑話,講故事,她講得眉飛色舞,我被她吸引,慢慢地,我開始和她說話,和她一起笑笑,雖然話語那么簡短,笑容那么牽強,但對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她為我的改變而高興,因此講得更加起勁兒,為了給我將更多的故事,她總讓媽媽給她買更多故事書。
我的世界就這樣被她點亮,變得五彩繽紛。我們一直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都是同學,我們一起上下學,一起做作業,一起去圖書館一起去游樂園,幾乎形影不離,她總是像個姐姐扮演保護我的角色,一起擠公車時,她總是把我擋住,不讓別人擠我,有人欺負我,她總是把我擋到自己身后,一副“小英雄”的模樣。那時天真的我以為就這樣可以一輩子,在她的保護下開心的笑,大聲的哭。但是,我忘了,那只是我以為。詩詩要走了,和父母去一個遙遠的地方,聽說那里冬天不會下雪。
記得她走的頭一天正好是中秋節,我們一起坐在天臺上賞月,那夜我們笑得那樣開心,絲毫沒有離別的傷感,那是一輩子都要銘記的畫面,那是藏在心中永遠不可抹滅的記憶,第二天,詩詩便和父母一起離開了,我沒有去送她,我怕見到她后,心再也承受不了離別的痛楚。
文,到這里已寫完,但是我對她的牽掛永遠不會停止。
抬頭看著圓月,仿佛看到她的笑臉,她現在還好嗎?是否和我一樣在牽掛著對方。
站在窗前,皎潔的月光仍靜靜流淌……
初一作文 篇7
當我看到“痛”這個字時,心里第一種感覺是莫名的安逸與無限的感激,而不是畏懼或埋怨,因為我知道,每多經歷一份痛苦,我的人生就會更加充實,于是,面對痛苦,我們應以寬容之心回報。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以歌聲回報。”其背后的實質不正是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可見,有時磨難給人帶來的,不只是痛苦的夢魘,揭開這簾黑紗,后面將會是任由你自由飛翔的人間仙境。而讓人能去揭開這黑紗的力量源泉是:寬容。
寬容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寬容來自于人的內心,而不由外物來決定,心有多大,你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大。
曾在感動中國的節目里看到過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盲人,:自小就在孤兒院長大,他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因受鼓勵而喜歡上了音樂,喜歡上了歌唱,在他從事的盲人按摩工作中,他常在服務客人的同時唱歌給顧客聽,因此,他的生意總要比其他同行工作者要好得多。對此我深深感嘆道:上天在他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他卻在自己的心靈里歌唱出一雙能與美麗世界進行溝通的眼睛,也許他并不比別人幸運,但是他坦然從容地對待了,對于這個世界,他只有寬容與喜愛,無半點怨念。
這種寬容的高尚情懷,定格的是生命的另一種高度。
假如你以寬容之心對待世界,對待所有的不幸與挫折,那么,你將收獲的是喜悅與安然。反之,面對痛苦,假若用埋怨之心看待,用哀鳴回報,將會是怎樣的呢?可想而知,痛苦將會成為一個終生束縛你的牢籠,讓你在無底的深淵里迷茫與徘徊。切記!寬容待世即寬容待己,因為所有的根源都來自于內心。
上初中的時候,曾讀過貝多芬的故事。“聾子”、“音樂家”、“偉大”、“刻苦”等詞與他掛上了鉤,可見,偉人并不總是幸運與幸福的,沒有苦難就沒有那條光榮之路。在貝多芬耳聾的那段時間里,他仍堅持彈鋼琴,不斷地訓練自己,創作出了《交響樂》等優秀作品,還在維也納為人們演出,讓他們體驗音樂世界里的快樂。他是經受著痛苦卻將其轉為快樂去贈予別人的人。痛苦是他的通行證,快樂是他的墓志銘。面對痛苦,他選擇了寬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當你站立在高峰之巔時,你是否會有被震撼而發出感嘆、感到敬畏的那一刻?假若是攀爬著山峰,你是否有畏懼與厭煩的那一刻?會的,從山底到山頂是一個過程,就好像不懂得寬容的'人永遠只停留在山底,而心胸廣闊的人卻能登高望遠,看到美景。從山底到山頂就好比一條人生路,曲折陡峭,起起伏伏。痛苦是催化劑,磨練著你的意志,推動著讓你繼續前進,而寬容就是那根從山頂系下來的繩子,拉著你往上。
有寬容之心,才有喜悅之心,才會有美麗的世界。
萬法唯心所生,心境是怎樣的,世界就是怎樣的。
寬容,就像一盞明燈,在烏黑的小道中予你溫暖,引你前行;寬容,就像一棵大樹,在身旁給勞累的你清爽,給你依靠;寬容,就像一包砂糖,在痛苦煩悶的空氣中,將所有的分子都融成甜的,予你喜悅與感嘆,予你恬然與安逸……
聽!遠處微揚的歌聲,那是樹葉與風的歌唱。看!美麗的風景不正在眼前嗎?柔和的光線,盛開的花叢,有心便能看見。
寬容之心,源于本心,以歌回報,將美收獲!
【初一作文】相關文章:
年初一初一作文01-10
初一作文12-24
初一的作文11-05
作文初一作文12-22
年初一初一作文15篇01-10
懂你初一作文08-19
西湖初一作文08-19
留下初一作文08-19
陪伴初一作文08-19
晚霞初一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