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家鄉日記錦集五篇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鄉日記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日記 篇1
我的家鄉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河南。聽爸爸說河南是很多朝代的首都,奶奶住的村子就在商代的首都——淇縣。
有一年的夏天,我還是第一次去河南,一到河南,我的肚子又在告訴我的大腦:“快餓死了!餓死了!”我的大腦回答“不行!不行!不可以!蔽业亩亲由癫恢聿挥X的`說服了我的大腦。奶奶見我餓了,便給我吃了一點小米粥。可是端上來我就一下子傻眼了,因為我平常只吃大米啊、年糕啊、面啊……之類的,根本沒有吃過小米粥呀。可過了幾天,就沒有什么特殊的了。因為我是吃小米粥已經習慣了,不用大驚小怪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沒有大米好吃。
在河南,最有趣的就是抓知了了。到了七點左右,我就拿著手電筒和一個盒子就去抓知了了。
“啊!這里有一個!”我興高采烈地飛快跑向那一棵樹,一下子就把他抓了下來。
我拿著我的“戰利品”像子彈一樣飛奔到了村子里……
到了河南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比如:那里的廁所臟的要命,要多臟有多臟。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美麗的河南村莊。
我的家鄉日記 篇2
我的家鄉在平遙,它位于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這里有豐富多彩文物古跡,有數以百計獨具特色的名貴特產和佳品妙物。平遙山清水秀,古興今榮,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可稱晉商源地。悠久歷史,留下了一處處古老文明的遺址、遺跡和眾多反映歷史時代的古建筑物。為世人提供了極好的人文景觀,加上全縣交通便利,公路鐵路縱橫交錯,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成為國內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平遙縣可以說是文物寶庫,旅游勝地。名勝古跡星羅棋布,舉目皆是。來到平遙,最先看到的就是平遙古城。雄偉的古城墻上,有3000個垛口,代表孔子三千弟子,72座敵樓象征七十二賢人。它是一座烏龜城,東西各有兩個城門,是烏龜的四條腿;南北兩個城門分別是它的頭和尾巴。城內有市樓、城隍廟、縣衙、文廟大成殿、日升昌票號舊址等文物。
城外有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內有各類彩繪泥塑20xx余尊,多為明代遺作,大者丈余,小者尺許,形象優美,氣韻生動,以其精湛的彩塑藝術享譽“東方彩塑藝術寶庫”,被聯合國人類居住中心專家稱為“世界珍寶”和“真正的、獨一無二的珍寶”)、鎮國寺(原名京城寺,寺內古建筑以萬佛殿為奇,是全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精品之一。殿內彩塑作品,是全國寺觀廟堂中至今罕見的五代作品,頗具晚唐風格,至為珍貴,對于研究中國雕塑發展史和唐、宋兩代雕塑演進的'過程,提供了極為可貴資料。)、白云寺、生態園、溫泉……數不勝數。
平遙還是農業大縣。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高粱、玉米、谷子、豆類、薯類;經濟作物有棉花、瓜果、蔬菜、甜菜、藥材等。
平遙特產,馳名中外。被國外稱為“中國人參”的平遙長山藥(又稱薯蕷、懷山藥),是邑地久負盛名的特產。其制品營養豐富,性溫味甘,是健身、扶脾、養胃的上等滋補藥品。本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碗脫、郝溫村酥梨、南依澗鄉蘋果、果子溝檳沙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粱……,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
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為世人提供了極好的人文景觀,成為國內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平遙推光漆器源于商周,發展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歷史悠久,做工考究,色彩絢麗,古樸典雅。
歲月遞嬗,歷經滄桑。勤勞智慧的平遙人民,靠自己熱血和汗水,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更待建設美好的未來。我愛我的家鄉,不僅因為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更為她的美麗及對世界人民的貢獻。
我的家鄉日記 篇3
我的家鄉是濮陽市,她不但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而且是龍的故鄉。
濮陽市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邊,與河北省及山東省交界,1984年因發現中原油田而興建。
這里高樓大廈錯落有致,白天綠樹紅花盡收眼底,夜晚是燈的海洋,好似人間仙境,美不勝收。這里有很多旅游景點,有濮上園、中心廣場、綠色莊園、戚城公園……最美麗要數中心廣場。
中心廣場中心有一條“龍”,全身火紅,頭直插云霄,好像是一團巨大的火焰在燃燒,“龍”的周圍是噴泉,到了晚上噴泉就會從石孔里噴出,這噴泉可是兒童的喜愛。
中心廣場還有許多美麗鮮花,這一叢兒、那一簇兒,真不少。只要小朋友玩累了,就到一個地方去休息,是什么地方呢?鴿子樓。小朋友可以和鴿子玩耍,給它們喂食,小朋友們玩得可開心了!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日記 篇4
我的家鄉在廣州,那里的'變化可大了。以前許許多多的小溪都是黑黑的因為亞運會的到來許許多多小溪都干凈了。也新建了許許多多的高樓,可壯觀了。
廣州還新建了許許多多噴泉和花園;▓@里的花真艷啊!有許多蜜蜂在采蜜。
廣州真美!我愛美麗的廣州!
我的家鄉日記 篇5
我的家鄉有山有水,是個美麗的地方。
景德鎮是歷史悠久名聞中外的古瓷都。從宋朝景德元年皇帝賜名為景德鎮算來已有1千年了。1千年來景德鎮為皇宮燒制瓷器的御窯熊熊爐火從未熄滅過,無數精美的瓷器由絲綢之路傳到世界各地,被許多國家的博物館視為無價之寶珍藏著。
我祖籍是都昌,但我出生在景德鎮,所以對景德鎮特別有感情。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我看到瓷器街上那琳瑯滿目的餐具,千姿百態的雕塑瓷,被那景象吸引。后來我識字了,在書上讀到贊美景德鎮瓷器的文章,“白如玉、聲如磬、薄如紙、明如鏡!庇X得真是講得太棒了。
在景德鎮,到處都是瓷器,街上的瓷器店一家接著一家,琳瑯滿目的瓷器,使人目不暇接。在景德鎮,大部分的人,都以造瓷為生。大大小小的窯廠,遍布景德鎮。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院中擺滿了各種形態的泥坯。工人們把這些泥坯放到窯里就燒出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我的姑姑在那里可是名氣很大呢!她的陶瓷藝術品,真是說不出的漂亮!她筆端流瀉的青花瓷,真是栩栩如生。小至“唧唧復唧唧”的小蟋蟀,嬉游于荷葉間的小紅魚,大至迎風飛揚的陽光神駿,搏擊長空的大漠雄鷹,君子竹的淡雅,芍藥畫的嬌媚;似在搖曳的風荷,恰待展翅的江鳥……總之,用一句詩來表達就是:珍珠白沁就煙雨,孔雀藍映著月光,瑩透的素顏,瑩透的素顏,朦朧了琴弦上一縷檀香。
這天,我到姑姑的工作室去參觀。我在一個畫面優雅的瓷缸前停了下來,我看到在荷葉與菡萏之間,似有一群小小魚兒在游動。定睛看時,不錯,它們真的在游動著。這些小魚兒,置于碧荷清水中,悠游自得。
景德鎮作為中國古老的瓷都,依然煥發著青春活力。
在黃泥頭新建的陶瓷博物館已經初露雛形。珠山陶瓷藝術品一條街,到處是青花瓷天球瓶、釉下彩仕女、粉彩高白釉茶具、窯變仿古瓶等藝術瓷及琳瑯滿目的日用瓷。各路游客如過江之鯽,人來人往,使得景德鎮這個古老的瓷都又添幾分繁華。
我的家鄉景德鎮永遠是中華文化文明家園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的家鄉日記】相關文章:
我的家鄉日記01-07
精選我的家鄉日記8篇04-27
精選我的家鄉日記4篇04-11
我的家鄉日記5篇05-22
精選我的家鄉日記7篇05-26
我愛家鄉日記02-21
我的家鄉日記3篇02-28
我的家鄉日記4篇03-05
【精選】我的家鄉日記7篇02-26
【精選】我的家鄉日記3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