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趣的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苦趣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苦趣的作文 篇1
茶,澀中回甘,苦中行樂,呆中有趣也。
——題記
陽光已洋溢在我臉上。我搖搖晃晃地起身,甩了甩昏昏欲睡的腦袋,看了看眼前堆積如山的作業,嘆了口氣。
再次撲向作業,卻始終回不過神來。罷了,學習究竟是苦的,沒什么樂趣。走吧!
前往一朋友家中,七拐八彎,終于到了一座四合院。
臺上階綠,草入簾青。“任外面世俗喧囂,我自安然自若。”腦中不由浮現這一句話。我隨著朋友穿過大堂,走過書房,進入茶室。
朋友卻沒急著煮茶,他先予我一杯涼水。我不解,他笑了笑,“這是讓你的味蕾靜下來,然后才能敏銳地品嘗到茶的清苦。”“哦。”我恍然。
朋友說他從不去嘈雜的地方,因為不想讓他的味覺失調,以臭為香,以砒霜為甘飴;他也一定要在喝茶前喝一杯水,因為會認為茶水是甜的。我不解,甜的不是更好嗎?朋友笑笑,說品完茶再跟我解釋。
我焦急地等著。良久,茶鈴叮當,水開了。我急不可耐,將水直接倒入杯中。不顧燙嘴,就將茶水吞咽下去。入口的,除了燙,還有濃濃的澀感,而朋友只是靜靜地看著。
“泡茶,不能急。”朋友微笑著說,然后開始展示他的茶道。
將水壺舉起,讓水充分與氧氣接觸,然后看茶葉三起三伏,最后,再將茶水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倒入杯中,最后緩緩地推給我。
舉杯半晌,茶水入口時,依舊苦澀,我剛疑惑,馬上就有一絲絲清甜入口。
“你們不懂,茶水是先苦后甜的`,茶水的滋味,澀中回甘,苦中有樂,世俗之人沒法體會到。”他又看向我,“你們學生都說學習很苦,你們卻沒想到,成績發下來之后,你們那種因考得很好而歡呼雀躍的心情。”
我沉默了,這難道就是泡茶的苦趣嗎?茶水剛入口雖苦,但卻回甘,那學習也應該先苦后甜啊。
告別朋友,回到家中,我埋頭苦做。自那時起,我就懂得了先苦后甜。這也是學習中的苦趣。
苦趣的作文 篇2
夏日,充滿令人燥熱的氣息。在一個男宿舍,開始一場絕無僅有的大戰。“三張數學試卷帶二張英語試卷,有誰要?”“三張英語試卷帶兩張語文試卷,我贏定了。”嘻嘻,四張語文試卷,我炸……看到這一幕,可能大家都會認為,這群孩子瘋了。沒錯,即將面臨高考的他們的確快被逼‘瘋’了。所以他們就利用這成堆的試卷來玩斗地主,這種樂觀心態和這神奇腦洞,真是讓在下佩服不已。
人們覺得生活是一個五味瓶,享盡酸、甜、哭、辣。“苦”是人們最討厭的,恐避之不及的。但“苦”也是磨練一個人的重要方式,所以學會苦中作樂是極其重要的。就像詩人李白一樣,雖然經歷諸多苦難,但他總是在失意醉酒吟詩,并寫下許多好詩,最終成為一代“詩仙”。生活,苦于甜,全在于你是否能找到這苦趣。
老師手握粉筆,在黑板上奮筆疾書。這白花花的`大字,像是一個個噩耗,看得我們目瞪口呆。“天吶,XX老師竟然布置那么多作業,今晚又要熬夜喔。”這一聲,像似點燃導火線一樣。瞬間全班轟動,哀聲載道。這種場景,在初三畢業班里,一天一次,習以為常。
夜里,我拿出XX老師的抄書作業,開始抄寫。整個房間只剩下微弱的呼吸聲和寫字的沙沙聲,雖然這個作業寫了并沒有什么用,但是越寫,心就越平靜,仿佛一切煩心事都離我而去。所以我總是會先寫這種作業,即使寫完還是什么都記不住,可這會使我整個人靜下心來,靜下之后便什么作業都不想寫了。
風扇轉動的聲音,伴隨下筆的聲音回蕩整個教室,這時好似整個教室獨有我一個考試。汗珠親吻額頭,我的心,手,眼全落在了這道題上。看了許久,筆在空中也停了很久,突然靈光一現,我立刻低下頭,握起筆,往這張白紙上灌輸我的想法。越寫越興奮,最后在落筆的一刻,我才松一口氣。但身上的興奮感使我久久不能平復。就像一個便秘的人,突然茅塞頓開,之后舒服到久久不能平復一樣。之后一種滿滿的自豪感圍繞著我,此時的我像一個撿到糖的孩子,恨不得告訴所有人,我算出這道題了!這就是考試中的樂趣。
人生就像一杯苦咖啡,甜不甜取決于你放多少糖。
苦趣的作文 篇3
我媽喜歡做飯,我呢,就是我媽沒有感情的試菜工具。
試吃沒什么不好,只是我媽廚藝極不穩定,我永遠不知道下一盤炸雞是真的外酥里嫩還是根本沒熟。每一次下筷子,結果要么是黑暗料理的“苦”,要么是天上美味的“趣”。我吃過佐料豐盛、酸辣可口的雜醬酸辣粉,嘗過金黃松軟,甘薯清甜的炸糕,品過酸甜與野山椒完美融合的魚香肉絲;當然也經歷過在冰箱凍了兩天也沒凝固的糖葫蘆,烤生的地瓜,稀得如粥的攪團……嘗試成功了,我媽自然樂趣大增。失敗了也沒關系,她很會找樂子,比如騙毫不知情的我和我爸吃下失敗作品,看著我倆“精彩紛呈”的臉色哈哈大笑。這便算是“苦趣”罷。
秋天到了,正是奶茶盛行時節。我媽提早便勒令我不許喝外面的飲料,說有添加劑,我便央她在家做。她一邊嘟囔著∶“我看你再吃下去就要胖成豬了,到時候怎么跑八百米……”一邊著手采購材料,看教學視頻。
第二天我媽就備好了一切。我期待不已,留在廚房,準備見證奇跡。點火,炒糖。她一手執鍋柄,一手握鏟不疾不徐地翻攪著砂糖。媽媽做飯時從不言語,只一心一意地盯著手中的活計。半卷的披肩發隨意綰起來,暖黃的燈光打下,栗色中又分明耀出幾縷銀白。光落在她瘦削的肩上,落下溫暖的針織衫上,落在她隱藏著疲倦的`皺紋和泛青的眼袋上。我好似窺破了什么,喉嚨一緊,眼睛蒙上了層水霧。水光中,我卻突然意識到,我已許久不曾認真地注視她了,也許久不曾完整地看她做一次飯了。腦海中浮現出孩提時,小小的我纏著要好吃的,媽媽無可奈何,寵溺地點一下我額頭,輕聲道∶“好好好,都依你。”這樣的情景是我長大后再沒有過的。我很少再擁抱她,媽媽卻一直保留著見到什么好吃的便做給我的習慣。
是我一直錯了,而媽媽,她永遠都在啊。
奶茶出鍋了。她遞來杯子催我快喝,我喝下一口,只覺那甜從口腔溢到心上,比我喝過所有飲料都好喝。我聽見自己說∶“媽,特別好喝。”她聽了笑得自得。
我媽喜歡做飯,我和媽媽都樂在其中,即使有苦,有失敗,結果也是甜的。
苦趣的作文 篇4
一張紙,緩緩攤開。
一硯墨,細細研磨。
一只手,輕握羊毫。
筆,飽蘸墨汁,抬起、落下,墨跡在紙上洇蕩開去。七歲,第一次步入書齋。一只略顯蒼老的遍生繭子的大手,輕握一只白皙小手,揮墨潑毫。“研習碑帖時,不必匆匆展卷來臨摹,要仔細揣測琢磨,認真耐心地一字字地讀,一筆筆地看。首先要記住每個字的形態結構,也就是基本模樣;其次要記住每個字的主筆特征,也就是運筆的特點;還要探求出藝術風格與特色,以便更好地進行臨摹。這是達到形似的第一道功夫。”“可就算如此,也寫不出字本身的氣勢啊!”師傅答曰:“比如對于‘行云流水’,就可以在草書體態中適當表達出來,即是氣勢秀逸飛虹,脈絡貫通;筆調靈動暢達,恣肆瀟灑,顯示出草書的振奇風韻呵……”師傅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我細細,觀帖,臨帖,摹帖,細細揣透每一個字的結構與細重。
寒來暑往,一日不停。
八歲,第一次接觸楷書名帖。正想一展宏圖,大放異彩之時,“啪”的一聲戒尺打斷了我的美夢。“你瞎寫什么東西,格調妍媚,劍走偏鋒。顏體應筆力彌滿,樸厚端莊,雄渾肅穆,氣勢開張。而楷書字形方正,一筆不茍,橫如千里陣云,豎如萬歲枯藤,撇如陸斷犀象,鉤如百鈞弩發。字品如人品聽過嗎?若為君子,陽剛之氣明澈,則光輝形質沛然崇立,風華神韻繁衍滋生;磊落壯美,風韻雋雅,神采閃鑠,瀟灑大度。”我隨即壓下燥火,心神閑散逸致。握起筆,氣息平和的`運筆,起筆——行筆——收筆,一個如云層重疊覆蓋,時隱約現的“一”橫臥紙上。見字飽滿酣暢,清爽秀麗,自是長舒一口氣,卻忽視了后背密密麻麻的汗珠和頸椎絲絲縷縷的酸痛。雖只三五秒光景,卻如一個世紀般悠遠綿長,感悟墨色靈性的沉淀。
今日憶想,不覺書法之詩情畫意甚濃。吟風弄月,繁華落盡。他長眉俊目,面如冠玉,星眸微醉,衣袂飄飄。她杏眼桃腮,柳眉櫻唇,素指纖纖,笑靨如春。一人撫琴,一人揮翰,山清水秀,天高云淡。又憶起孫過庭之語:“文采與質樸的結合,才是清雅的風度。”越咀嚼,仿佛越能嚼出文之華美,苦之剛遒。
也愈發覺得,所謂苦趣,應是苦中作樂,樂從苦出。
捻一縷墨色為香,書其神韻,寫其浩瀚,抑揚頓挫,自得其樂。
苦趣的作文 篇5
沒有風雨的侵蝕,哪來絢爛彩虹;沒有雛鷹努力學飛,哪來老鷹搏擊長空;沒有辛苦付出,哪來收獲的樂趣。對我而言,人生的苦趣在飛躍的滑板之上。
不知何時,我迷上了滑板。看著其他同學放學后踏著滑板在幽靜的小路中飛速掠去的影子,總覺得有些心癢癢。
提到滑板,我可是“自學成才”,可其中的苦樂只有我自己明白。初踏上滑板,我用手扶著墻壁,顫顫巍巍地剛把另一只腳輕搭上時,腳下的滑板已然變成了一個頑皮的孩子,“活蹦亂跳”好不快活。未曾站上一秒,我就宣布失敗。自此以后,我便每天來練習,兩個執拗的孩子不“打”不相識,過了好久,我終于可以向前滑動了。
然而,在光潔的地板上,滑板像百米沖刺一樣往前趕。我以兩只手臂在風中不停地擺動,左右交替滑行的腳也開始不自如了。頭上豆大的汗珠順著滾燙的額頭,伴著劇烈的心跳滴在滑板上,“砰”地一聲,我終究還是摔倒了。夏天的陽光烤得人們身上發燙,迫不及待換上清涼的夏裝。這一摔,可好!膝蓋上的皮微微向上翻,淡淡的血絲漸漸變得鮮紅,帶著一些地板上的塵土,一時間顯得有些猙獰。連抹一把眼淚的機會都沒有,我又踏上了漫漫征途,略有一種“誓掃匈奴不顧身”的壯烈。
日子就在我不斷摔倒又不斷爬起中度過。現今,我對這個小伙伴已經熟能生巧了,迎著風,甚至開始向石子路進發了。從“相識”到“相知”或是打個巴掌再給個蜜棗,我都一一體會了。回想起學滑板的`艱苦與成功后放聲大笑的喜悅,一切都很值得。“苦”與“甜”并不一定是一對反義詞,它們有時是互為依托的存在。
生活是一杯濃醇的咖啡,初到口中不知它的美好,可越來越可口動人;生活是一罐清香的茶,淡淡的苦味沁人心脾;生活是一顆小小的蓮子,總能體會到苦盡甘來的喜悅。
人生自成苦也自成趣,才為苦趣。
苦趣的作文 篇6
當今世界,競爭激烈,快節奏的生活包圍著人們,讓人無暇喘氣——有時人們也會迷茫——生活如此苦累,人生如此苦短,活著的趣味到底是什么?
那么就看看家徒四壁的五柳先生陶淵明吧!他“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苦也不苦?外人看來當然苦。可陶老先生卻安貧樂道,“不慕榮利”,“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其志”,還時不時把酒于東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見在陶淵明的心目中,生活雖苦,但卻可以飲酒著詩,自得其樂。他從困苦中找到了自己的趣味,這難道不是一種苦中作樂的豪放樂觀?可假若你讓他“為五斗米折腰”,即使享受著高位厚祿,我想也毫無趣味可言吧!恐怕我們的'五柳先生早就抑郁而終了。
“賢哉,回也!”身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不能不說是一位賢士。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難道能說不貧,不苦?換作是別人,根本不能忍受這樣的困苦,但顏回不僅可以忍受,還能以博覽群書為樂,找到生活的樂趣,最終成為一代賢士。也難怪孔子都連連贊嘆“賢哉,回也”了。
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也可以說是一代賢人。從他給晚輩的《送東陽馬生序》中,便可看出他求學問師之苦。可他卻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認為學習生活樂趣無窮。說明他在“無鮮肥滋味之享”“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的貧寒生活中,也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最終,宋濂成為了著名的學士,也成為了苦中作樂的典范。
戊戌變法領導者之一、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在《苦與樂》中曾說:“苦與樂不在客觀的事,而全在主觀的心。”是啊,人生苦短,只有在生活中尋找出奮斗的樂趣,人生才有意義。更何況,我們的生活比起五柳先生、顏回和宋濂他們,已經幸福得多,我們是不是更應當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呢?
生活中暫時的苦難不是苦,只要你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肯定會尋出生活中的樂趣,讓我們在苦與趣中不斷成長。
苦趣的作文 篇7
國慶黃金周,我隨同家人一并回了泰興老家。過了一個短暫,且快樂的小假期。
由于是鄉下,以前靠種田為主。所以屋前是一大片青綠色的禾苗;屋后,是大片大片金黃的銀杏樹。
照舊,頭3天,總是沒影,成天在屋后打白果。而我嫌太苦太累就整日宅在房間不出來。由于無聊,我決定到后院“視察一番”。只見全副武裝,全身上下只露出一雙眼睛。一時起興,我決定把弄把弄。換好衣服,我隨手在地上拿了個打白果的工具--竹竿。竹竿是空心的,足足有十多米長,拿起來可費勁了。我自信滿滿的走到一棵白果樹下,有模有樣的學著奶奶的動作。起先將粗長竹竿扛到肩上,兩手一前一后握緊竹竿。但由于是嘗試重心有些不穩,跌跌晃晃。奶奶回頭看了看我,眼神中帶著一絲焦慮和緊張。“小心點,別摔著。”連續干了好幾個小時農活的奶奶聲音免不了有些嘶啞,卻還是擔心不下我。平穩后的我盯著早已選好的目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將竹竿輕輕抬起,瞄準到果柄左側。輕輕將竹竿從左側向中敲擊果柄,一次性完成。哈哈,我暗自得意。一個土黃色的白果便“砰”的一下墜落在滿是金黃一片的地上。漸漸的,我嫌一個一個的太費事兒于是就換了一方法。我將竹竿的一端架在粗厚的樹干上,兩只手抓緊竹竿的另一端,無厘頭的使勁搖,越猛越好。果然有效,白果像似的“嘩嘩”落到地上。我突然有了成就感,準備給他們來個“橫掃千軍”。我將竹竿舉到前上方,用力一掄,竹竿往枝條上猛地打去,碰撞了幾下,差點將枝條打落下來,有些不服氣的白果直接砸到了我的身上,可把我惹惱了,我便越發來勁,終于汗水在臉上肆意的流淌,完全浸濕了衣衫。爺爺奶奶也好不到哪去,時不時用衣袖擦拭著額頭、頸脖的汗水,臟黑的脖子上印滿了汗跡。經過了幾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結束了半天的辛苦勞作。一進屋,一股自己都嫌棄的汗騷味頓時彌漫開來。
第二天一早,奶奶就將昨天辛苦打拼一下午的'白果果仁裝進信封,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出爐時,果仁乳白色的外殼已經裂開,露出棕黃色的皮和中間嫩綠色的果肉。嘗一口,新鮮的很,帶著點澀澀的感覺,美味極了。
生活是這樣的豐富多彩,有讓你流汗流血的苦,有讓你樂此不疲的趣。苦中有趣,趣中含苦,亦是最好。
苦趣的作文 篇8
酷熱的天氣,行于青山之上,汗流浹背,應為苦。
暑假,我們一伙人來到峨眉山,欲一睹其芳容,剛來到山腳下,迎接我們的不是綠水青山伊人,卻是數不清的游客與喧鬧。我們一家人在山腳下尋尋覓覓,問來問去,才找到上山的石階。
剛上山時,人依舊很多,我們在人流之中被擠來擠去,仿佛是剛出生的小魚面對著滔天巨浪。無奈,只得走一步是一步。
走了十幾分鐘,人便明顯地少了下來,爸爸與表弟走在前面,我則與其他人緊緊跟著他們,慢慢地,他們越走越快,我則心生倦意,走得吃力起來。表弟他們越來越遠,我實在是手腳酸軟,渾身無力,便在旁邊的亭臺里面休息起來,打算在那里坐等他們下山。
媽媽看見了,也坐了過來,招呼我說:“快走啦,你爸他們都走到好遠的地方去了。”我嘆了口氣說:“哎,太累了,你們先走吧。”媽媽看了我幾秒,無奈的笑了一下,說:“你看,這會兒的天這么藍,可是我們剛來時,剛好大雨,那會的天烏蒙蒙的。黑暗不會一直籠罩,過去了,那便是彩虹啊!”
我若有所思,媽媽拍拍我的肩膀說:“記住,風雨過后,便是彩虹。”說罷,她轉身走了。
我好像懂了什么,趕緊站起身來,緊跟媽媽的`步伐。
那棵樹怎么從石頭縫里長了出來?棧道旁邊的溪水真清澈!看著沿途有趣的風景,我忘記了大腿的酸軟,忘記了腳尖的痛,和媽媽一邊拾階而上,一邊沿路“點評”。不知不覺間,我們超過了好多沿路的人,乘爸爸和表弟在涼亭“墨跡”的時候,我們又超過了他們。咦,好像快到山頂了,我的力氣好像回來啦!加快步伐,走進了山頂的涼亭。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啊!
這時,媽媽也走進了涼亭。“你看,也沒那么難嘛!你是我們家第一個登頂的人哦!”是啊!只要你樂在其中,酷熱的夏天,汗流浹背的爬山,也會成為一種樂趣,我想,這便是苦趣吧。
苦趣的作文 篇9
人生常苦,歡樂甚少,何來有趣?百思不得其解。
房廳外茶香陣陣,我嗅著茶香來到桌前。爸親看見我了,拿過小瓷壺斟上,推到我跟前。正好渴了,我接過便飲。
心中尋思這是什么茶,苦如膽汁。像舌頭舔了著黃蓮,吐也不成,吞也不成。等到苦茶下腹,精神返常,我甩下茶杯,急忙忙去翻倒糖罐。父親瞧我這般手足無措,輕笑道:“就一口茶?不喝了?”
我連連擺手道:“不了,不喝了。茶香是香,可也太苦了。”
父親搖搖頭,再次給我裝滿茶水。說:“再喝杯吧,茶只喝一口,當然苦了。就像爬山爬了一半,汗流盡了卻什么風景也沒看到”我急,拿回茶杯,深吸一口氣。看著茶水因微微晃動而旋轉的波痕,我一鼓作氣,仰頭飲盡。
這茶倒不像先前那般苦澀了,但也像灌了藥的膠囊,品味不出其本質,嘴里只有淡淡的水氣。
少年人嘗不得苦,我把杯一放,嘆道:“這茶實在是不好喝,換一種吧。”望著父親,他正安然坐在椅上閑適地喝著茶,也不見他的臉有半點異樣。
實在好奇,我忍不住問:“父親,你是如何喝得下這么苦的'茶的?”父親爽朗地笑笑:“品茶不是像你這般急的。你一口飲盡,喝是喝了,卻沒細品個中滋味;你若只喝一口,沒有咂摸到后邊的味,自然徒覺苦澀。”他輕輕將茶倒入杯中,提醒說:“慢慢品慢慢嘗,你自會體驗到山頂的無限風光。”
我半信半疑,接過茶杯,緩緩送入口中,初嘗仍如第一口一樣苦;再喝則是山間泉水,細細淌在山石彎路間,甘苦兼具;最后琢磨回味,苦中尋甜,茶香滯留在唇吻之間。
我品完這三杯茶,不再覺得盡是苦,反而好像在山頂上瞭望,看到了雁驚秋分,時序更替,花趁四季,各有其宜。這正是茶里的滄桑,卻有世相輪回的道理。
所謂苦趣,就是苦中有趣,亦是苦盡來。人生常多苦,高明的人才能從苦中發現其樂趣,就好像品茶之后,那回甘陣陣,苦,亦是趣。
苦趣的作文 篇10
我和媽媽是一片田的常客。
那片田里,有一種籬笆叫花籬。那些幼嫩的枝條,被砍下來,插入土中,豎成籬。或許是在某場春雨后獲得了感召,它們生根,它們發葉,并在盛夏季節開出了滿籬的粉紅!而絲瓜花也攀籬而上,金黃的花,望著天空發呆。花籬是田野的王冠,鑲著五光十色的.寶石。
然后花籬是不受農人待見的——誰不希望自己的莊稼多曬曬太陽?所以砍它們,拔它們。可它們卻頑強不屈地又長出來,只為讓根系深深擁著大地。它們活得那么辛苦,它們生而遇挫,挫而復勇……
突然風大了,急匆匆的,在我們還沒反應過來之時,雨來了。我和媽媽匆匆跑在田野上,濕透了。天地間只剩下莊稼的葉與雨水輕輕的敲碰聲,但它們匯成了一股洪流。“媽媽,媽媽——”我喊,只見她走著,慢悠悠的,喊著說“跑不動了”,還叫著“慢點,反正前面還是雨!”我“噗嗤”一下,笑了出來,媽媽思維果然與眾不同!于是我折回去,在田野上與媽媽緩緩地走著,讓雨下吧!
雨在慢慢走著的我倆的視角上看,似乎慢了許多,小了許多,它舔著我們,像小孩舔著心愛的糖果。媽媽卻說:“這是在敲擊你的榆木腦瓜,讓你開竅。”她自己笑了,我也笑著,用手撫摸著雨,或讓雨落在手心里,感受池塘在下雨天所感受的。雖然雨水在睫毛上沾著,眼前一片模糊,我卻仍能感受到,看到媽媽的笑容。愿時間能停在那一刻!
當我回到家,才發現我已經成了落湯雞,裙子十分沉重——吸飽了水,還發出汗臭味,頭發黏在又汗又濕的額頭和脖頸上,讓人莫名地難受,頭發的吸水功能好極了,不斷地向下流著水。現在我冷極了,像剛從游泳池中出來,但我又笑了。
于是,我想到了剛才問題的答案,花籬是為自己深愛的土地呀!就像我是為了深愛的媽媽,為了雨里的歡樂。我以為花籬很辛苦,若花籬見了雨中奔跑的我,會以為我很辛苦,但我們是為自己的摯愛,有什么苦?大多都是趣吧!
在那樣的辛苦中,花籬在盛放;在那樣的風雨中,我在歡笑。感謝這場風雨,所賜予的苦趣。
苦趣的作文 篇11
從小我就愛畫畫,并總是渴望自己能畫出漂亮的身上掛滿飾品的人物,或是能描繪出祖國大好河山的一半美。
可惜其實我的繪畫天賦并不高。單從幼兒園老師的質疑來看,我連渣都算不上。那天上課時,老師讓我們畫人物,我心里美滋滋地想著,并在手下畫著。一個小姑娘,眉目清秀,頭發烏黑披肩,再戴上漂亮的頭飾,耳飾,身著華麗的衣服,金光閃閃…漂亮,完成啦!于是我“成功”因為太過花里胡哨而且畫技又差而被老師訓了一遍。
不亞于一盆冷水從頭沖到腳,渾身冰冷。不過好在媽媽聽了我的講述后,安慰了我。
上了小學后,我對繪畫的熱情不減反增,草稿紙上,課外書上,都有著我的“不朽佳作”。甚至有一回上課時,我聽著聽著便開始走神,手開始不老實起來,起先只是轉轉筆,摸摸這個,動動那個。可是一會便轉變了陣地,翻出草稿本,唰唰唰便畫了起來。而且專注至極,就連老師走過來的腳步聲都沒能注意到,還好同桌在老師發現前撞了我一下,筆掉到了地上,本子也啪的一聲合上了。老師對這邊的動靜投來了疑問的.眼光,而我心虛地低著頭不敢看她。嚇死我了,以后可再也不敢在課上繪畫了,我自言自語道。
不過,我這份樂趣卻是越挫越頑強地存在著。上初中之后,課余時間越來越少,連看本課外書都是奢望,更別提繪畫了。只有周末的時候,才能稍稍擠出些時間,我開始照著別人的畫作繪畫。而此時我的畫風也逐漸正常了起來,五官的結構和比例也有了初步的掌握。
而到了初二后,我已經開始畫自己設計的人物了。不過隨著課余時間壓縮再壓縮,繪畫的時間越來越少,并放棄了暑假報個素描班這樣的念頭。
窗外的天空像是被洗凈了的純粹,沒有一絲云彩。高樓大廈遮住了遠在天邊的山巒,一縷陽光透過窗紗,落在干凈的桌面上,并靜悄悄地給它勾了個輪廓,花草的清香隨著風吹了進來,吹開了早已塵封的畫本。我拿起它,如今已是初三了,想起已有些陣子沒翻動繪畫本了。
苦中有樂、趣中含苦。
想必便是我對繪畫的這份感情了。希望有一日,我能有時間重拾這份苦趣。
苦趣的作文 篇12
我自幼便喜食蓮子羹,因為那是甘甜的,不喜食蓮心,因為那實在苦得緊。至于剝蓮拾子、留子剔芯的活,更算是份苦差事了,很難從中品出什么趣來。
仲夏,晨清,荷艷,蓮新。為著癡想多日的蓮子羹,起了大早,隨母采蓮,或散行或泛舟,總之,必得是新鮮的。如此,剝蓮似是有了些文人雅趣,卻更襯剝蓮之苦。
一縷晨光,兩座木凳,三只白碗,七根蓮蓬。凳矮,腿難舒展,只得半屈彎著,且無靠背,脊椎只得弓著,難得片刻松快和施放。目光低垂,只剩滿眼的紅白黃綠,長久有些倦怠。撿起一只蓮蓬,掰開,剝子,置碗,取其一,尋其中縫,以甲開離,碧芯狹細,驟顯于前,如是百余次,指縫多有青漬、指腹微紅。其間多次以各理作逃,均為母識破,乖然坐定,長久,腰酸腿麻,苦煞。
“媽,市上有賣現成的剝好的蓮子,何以如此辛苦?”我突問,她笑而不語,只叫我“定心”。
自此,常被母親喚來做此類無趣的苦力。長久以往,便也覺不得苦了,倒還有一種閑適安然的沉靜,性子也少使了,脾氣也收斂了不少,不再浮躁,心性也沉定了。
臨近大考,諸事煩憂,母親常做蓮子羹,還是一凳一碗一個人,每到這時,我總會暫且擱下筆頭作業,主動去剝蓮子,不為什么,只因那縷清香,那抹青白,讓我心安。
吃蓮子時,發現有多顆未剔蓮芯,苦甚。正欲剔除,她說:“蓮芯雖然苦,但降火戒躁,多吃點!”我愣了神,怔怔地望住勺中的蓮子——蓮子、憐子,蓮芯苦、憐子之心更苦。我似是明白了這蓮芯之苦的背后,她的'旨趣:凡事戒驕戒躁,沉靜閑淡,安穩常樂。
又不禁憶起兒時那“定心”二字,才明了這剝子之苦的背后,它所助我養成的志趣:凡事不慌,沉心定氣,在瞬息中不忘初心,不浮不躁,以平常心面對一切的變遷。
又是一年仲夏花開時,那淤泥里,鑄就的是“不染不妖”的品性;那份苦里,蘊藏著人生大樂趣。
苦趣的作文 篇13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點著黃昏燈光的窗口,又飄出朗朗詩聲。
六月初夏,正是學業繁忙的日子,班主任卻偏偏推薦我去參加學校的詩詞大賽。我一向不喜背詩,詩詞儲備也不大。拿著通知單向家里走去,夏天的風像棉花糖似的,黏糊糊的,一路上直往身上裹。到了家,媽媽知道了這個消息,很是興奮,我知道她一向喜愛詩詞,便答應讓她幫我訓練。
月光從窗外漏進來,傾斜著鋪上一地白地毯。這樣的夜晚,媽媽常喜歡捧一本詩詞,倚坐窗邊。這次,我便坐在她身旁。開始時,這樣的日子很難熬的,我總是東看看西瞧瞧安靜不下來,就是不往書上瞅。不僅如此,每晚的讀詩更是占據了我幾乎全部的娛樂時間,那時的日子,別提有多苦了。
后來的一天,我又同往常一樣坐在媽媽身邊,這天的媽媽著一襲墨綠色的長裙,戴一副銀邊眼鏡,長發瀑布般傾瀉下來,垂在書頁間。這樣的媽媽,讓我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猶若從那些詩句誕生的年代而來的神妃仙子。靜下心來,才覺得媽媽口中的'詩句是那么美,每一首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律,媽媽的語調也隨著詩詞的變化而改變,講述著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媽媽正讀到“疑是地上霜”,這是我很小就會背的詩了,可我一轉頭,正巧看到鋪在窗臺上的清冷月光,可不是同陽春二月的薄霜一樣!那時才明白媽媽說的,詩中寫的,是生活。媽媽讀詩的聲音像是給銀白色的月光中加了一勺糖漿,散在古詩書上時都充滿柔情。那時第一次覺得,每晚的背詩也不那么苦了。
比賽將至,大多同學都在家中加倍地背記,只有媽媽神秘地帶我來到公園里。她指著一棵掛滿紅果的樹對我說:“看,這就是寄相思的紅豆。”《相思》是我們最喜歡的詩,可這紅豆,我卻是頭一回見到。一顆顆紅豆亮晶晶的,像一樹小風鈴,風一吹搖擺的紅豆似在呢喃細語。用這樣的紅豆“寄相思”定是浪漫而美好的吧。這一天,我還見到了綠如藍的水,蘸水開的花,驚山鳥的月……原來,生活中處處有詩,詩詞是這樣的充滿樂趣。
站在舞臺上,我的腦海中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有毫無生氣的文字,每一首詩都被精心繪上了插圖。
苦的背后,總是藏著不一樣的趣味。
苦趣的作文 篇14
生活中縱然有許多苦,但在這些苦的背后,總有一絲來之不易的甘甜。
小時候,曾一度討厭詩詞,那時最憤恨的事就是爺爺叫我背詩了。爺爺酷愛詩詞,便從幼兒園開始就督促我背詩了,他總說:“背詩,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意境。”可小時候的我哪里悟得到這些,每次支支吾吾用稚嫩的童音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背的不好還要挨手心,心里可不痛快了。那時,背詩,是任務。
長大后,卻漸漸愛上了詩詞,自然,詩背多了,就學會在不同季節,不同場合,隨口吟出幾句。聽人家彈琵琶,不由自主脫口而出:“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欣賞美景,沉醉山水之美流連忘返,想起陶淵明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夏雨傾盆之時,一邊冒雨行走,一邊感嘆:“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自己心情郁悶獨自一人時,便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自己難過時,有詩詞陪著我,與我傾訴;自己開心時,也有詩詞與我一同分享這樂趣,就像在與古人交流,這種感覺令我感到美妙。這時,背詩,是快樂。
飛花令是我愛玩的游戲,絞盡腦汁想出一句又一句詩詞,在競爭中比拼積累與反應。但有時也很心累——比不過人家,可我從來不會沮喪,于是更加沉迷背詩,因為這種來之不易的快樂本就是用一點一點的苦積累成的甘甜。過程中當然也少不了苦:課業繁重,學習壓力集于一身時,也會覺得自己內心疲憊不堪,迷茫……但在重新拾起詩集時,一句句的詩就像黑夜中的一盞明燈,讓迷失方向的我走向光明,給予我某種意境上的一絲慰藉。
蘇軾被貶黃州,與好友欣賞夜景,苦中作樂,我這些微不足道的'苦難又何妨?既然他們能樂觀面對苦難,我又為什么不呢?
慢慢成長的我漸漸領悟了爺爺的話,感謝詩詞,隨著陣陣墨香,帶著古人之情,如清泉流淌在心間,在我平淡的生活中增加一絲趣味。背詩,就是情感上的幸福,心靈上的觸動。
也許,這就是一種苦趣吧,在茫茫苦海中尋找到來之不易的甘甜,是多么幸福,就讓那詩詞,回蕩在你我心間……
【苦趣的作文】相關文章:
苦趣優秀作文08-23
關于苦趣的作文12-18
[必備]苦趣優秀作文09-01
苦趣優秀作文【熱門】09-28
苦趣優秀作文(精品)09-28
苦趣優秀作文(精品)09-28
苦趣優秀作文(薦)09-18
苦趣的作文14篇06-05
(集合)苦趣優秀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