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啟示作文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啟示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啟示作文 篇1
螞蟻給我了一個啟示。一天,我把泔腳料倒入垃圾桶時,不小心把幾粒飯灑落在地上。米飯的香味立刻引來了“螞蟻糧食特搜隊”。我好奇的觀察螞蟻們的一舉一動來。只見一只較小的螞蟻找到了一粒米粒,它繞著這粒米跑了兩圈,又走上前去碰了碰,米粒紋絲不動。它又碰了幾下,米粒仍然不動。這下它放心啦,它用牙齒咬住米粒沿著來的路線向家走去。走到一個地方它突然停住了,大概是到了氣味的“分叉路口”吧。只見這只小螞蟻向右邊走了幾步,又退了回來。再向左走走,還是退了回來。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只大螞蟻走了過來,兩只螞蟻又觸角碰了碰,小螞蟻立刻推著米粒向右邊走去。看來是大螞蟻分辨氣味能力強,它告訴小螞蟻正確方向的。不一會兒,小螞蟻就把那里米搬回了洞。我正想走,沒想到小螞蟻又出來了,它后面還跟著幾只比他大一倍的螞蟻。幾只螞蟻走到一堆米粒前,它們互相碰了碰觸角,就開始搬米來。大的'一只推一粒,小的兩只抬一粒。它們抬回洞后又叫出了更多的“援兵”。百余只螞蟻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直奔米粒,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很快把米搬完了。我慢慢地往家里走,心里想著:渺小的螞蟻依靠團結很快搬完了米,我為什么還要斤斤計較,和同學爭執,我還不如螞蟻啊!螞蟻給我了一個重要的啟示。
啟示作文 篇2
我是一棵小草,平凡而普通,沒有荷花妹妹的亭亭玉立,沒有牡丹姐姐的富貴鮮艷,更沒有玫瑰阿姨的芬芳迷人,但是我依然有自己獨特的風采。
春天來了,春姑娘輕輕地推開大門,悄悄地把大家叫醒。我也慢慢地從泥土里探出頭來,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戴上了綠色的頭巾,搖搖晃晃地在風中挺立。我與其他姐妹們同心協力,為大地織了一個綠色毯子,送去溫暖的問候。
夏天來了,夏哥哥豪邁地敞開大門。太陽公公把炙熱的陽光撒下大地,鮮艷的花朵兒彎下了腰,挺拔的大樹低下了頭,唯有我依然挺拔,時刻準備著迎接太陽公公的熱情。突然,暴風雨來了,大家都被雷哥哥轟隆隆的吼聲嚇到了,花朵妹妹、樹葉姐姐落下了眼淚,只有我堅強地挺立,迎接風雨的洗禮。
秋姐姐帶著一縷輕盈的秋風向我們走來,我連忙換下了綠裙,穿上了黃色的新衣,迎接秋姑娘的.問候。當風沙來時,我把腳深深地扎進了泥土里,堅強地守護著沙土,不讓他們隨風飄搖。
冬爺爺邁著寒冷的腳步悄悄來了,雪花在天空中跳起了優美的舞蹈,大地也換上了銀色的棉被,我也悄悄地躲進這又厚又柔軟的棉被里,準備美美地睡上一覺。
靜靜地等待著新生,靜靜地……
啟示作文 篇3
一
(靈木與大師圍盆水席地而坐)
靈木:這水看似淺實則如淵。
大師:你看到水底的礁石了嗎?
靈木:我能感覺到自己站在岸礁。
大師:要知道那鋪在海床上的才是真正屬于你的。
靈木:海水深不可測,我實難用肉眼撲捉到它的身影。
大師:人眼最渺小的莫及瞳孔,但卻把眼前的世界化為最大。藏其身后的未知是要歷經才能換取。
靈木:海水深邃寬廣,又怎能保證那石礁的坐標呢?
大師:選擇必然重要,只要你想,必能擁有。一念之差造就終身......
二
(靈木與海子的家)
海子:親愛的,你回來了!猜我手里拿著什么?
靈木:我不知道。
海子:哈哈,是飛機票。你不是一直想去香港旅游嗎?這次我爸媽和咱倆一起去游玩一下。怎么樣,高興嗎?
靈木:海子,我......
海子:我......我什么。我知道這一天你期待很久了。
靈木:我們分手吧。
海子:都這時候你還跟我開玩笑!
靈木:(不語,嚴肅地看著海子)
海子:你想好了?決定了就不能反悔了?
靈木:恩
海子:靈木,我求求你。不要離開我!
靈木:對不起。
三
(未知地)
靈木:你好,你就是生長在海床上的那塊兒礁石嗎?
礁石:你好,是的。和你相遇真的很好。
靈木:曾經我一直沉浸在吉米的《向左走向右走》。這一天我等待很久了。
礁石:你是我在海底多年遇到的第一個女孩。今生的果,前世的因。希望你我好生珍惜這段緣分。
靈木:如果你就是我今生的歸宿,我愿用一生來愛你。
礁石:我也是。我更會加倍珍惜你的靈木。
靈木:這片海底好清澈,找不到一粒污沙。寧靜的可伴心跳起舞。
礁石: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嗎?
靈木:既然這就是宿命,我愿意把紅線牽。
礁石:靈木,你真美。像仙女一樣。
靈木:呵呵......仙女?礁石,要知道現在形容女孩子漂亮早就不用“仙女”這個詞了。
礁石:那你說現在都用什么?
靈木:要說:“美女”“亮妹”“美媚”......呵呵......
礁石:哦?是嗎。要知道我一直都待在這片海底。
靈木:對了,你都有什么興趣愛好啊?
礁石:我?平時也就是看看書,雜志什么的。
靈木:不上網嗎?以后我們qq多方便啊。
礁石:說了你可別笑,我對電腦是一竅不通。
靈木:這樣啊,沒問題有我在。
礁石:你愿意教我?
靈木:好吧,我就收下你這個徒弟了。可是要交學費的哦!哈——
四
(一個現實空間一個虛擬空間)
靈木:礁石,你在做什么呢?
礁石:寶貝,我在看海草發芽呢。這個季節正是小海草剛剛露出嫩芽的時候。要是你來了就能感受到這里的一片復蘇景象了。
靈木:是嗎,我現在正和幾個女朋友準備逛街呢。好久沒shopping了。
礁石:燒...燒什么?哎呀我不懂外語了。
靈木:shaopping就是逛街,買東西的意思。
礁石:逛街呀,好啊。會買許多吃的吧?
靈木:不啊,隨便看看或衣服什么的。
礁石:靈木,能再給我唱首歌嗎?
靈木:恩...好吧。這次你說唱什么吧?
礁石:“渴望”會唱嗎?或者“愛的奉獻”也行啊。
靈木:什么?“渴望”,不會吧那都什么年代的歌了。礁石,我累了先說到這吧。
礁石:好吧,寶貝你要照顧好自己啊。
五
(現實空間)
靈木:為什么,總覺得腦中有塊石頭而不是礁石?可怕,是我的語言發生故障還是他的思維對我陌生?大橋在哪,我如何才能趟過?源頭在哪,我何時才能跳下?是我錯了,還是根本不認識......
女朋友甲:生活的基礎建立在現實。同一個世界是條件。選擇是編輯靈魂的苦與樂。
女朋友乙:精神共鳴超越物質體感。同一層的走廊也許并沒有第二個出口。
靈木:剪裁還是粘貼?編輯自己的腳步我無能為力。讓它載著命運,我不敢估計。
我的`頭發長了短了口紅深了淺了
你只要開口我全都照做
我的話題多了少了我該醒了睡了
你眉頭一皺我全都接受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完全迷失了自我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哪怕也會有迷失
你是真的假的快不快樂皺著眉頭一句不說
我完全沒有把握
你別皺著眉頭一句不說永遠都沉默
(音樂起,海子從三人面前走過,與靈木互視了一眼又向前走去。女朋友甲乙下場)
靈木演唱: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完全迷失了自我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哪怕也會有迷失
你是真的假的快不快樂皺著眉頭一句不說
我完全沒有把握
你別皺著眉頭一句不說永遠都沉默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完全迷失了自我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哪怕也會有迷失
你是清清楚楚看我投入別再裝酷何必裝酷
別失去愛的風度
你別皺著眉頭一句不說永遠都沉默
(海子上場,唱起歌曲〈如果不是因為你〉
:如果從來不曾遇見你如果從來不曾愛上你
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不會如此美麗
愛情曾經怎樣帶領我的心
撇開世界只有你是唯一
如今猜想原因還是一個謎
狠狠愛過一回卻換來一句
傻哪
不問你會在哪里身邊什么伴侶
對我來說最難熬的已過去
如果不是因為你
我不會見識愛可以從天堂置人于地獄
擁抱它這代價有幾個人付得起
你的名你的身影
有天會忘記回憶無形卻揮不去
擁抱它這代價用一輩子還不清
怪我太癡心恨你太絕情
這不堪的感情雖然我已不再愛你(靈木拖著行李慢慢走下了場)
因為愛上你因為失去你
這傷痛如此刻骨銘心
愛情多殘酷的美麗
(海子唱完坐在了長椅上,低沉。突然感到什么站了起來,脫去外衣,露出里面的白背心。背心正面寫著:靈木,背面寫著:我依然愛你。順著靈木離開的路線追去。)
背景音樂:靈木唱的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完全迷失了自我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哪怕也會有迷失......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完全迷失了自我
我是傻了瘋了狂了想了做了愛了認了
哪怕也會有迷失......
結束
啟示作文 篇4
費瀅為什么會寫出這樣一篇文字精彩但偏離題意的作文?這一點我倒一點不奇怪。因為中國中學生,尤其是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幾乎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性太差。從費瀅在網上參與的討論看,她至今也沒意識到她泛泛而談季節之上的感情冷漠,與題目要求的親疏遠近的話題之間有邏輯上的重大差別.寫一篇漂亮的文字很多中學生都容易做到,但把一個簡單道理講得條理清楚,所謂作文最優秀的也往往是邏輯混亂,言不及意。這不能怪學生,那些讀中文出身的新左派學者幾乎個個也都是如此的。中學教育中缺乏起碼的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訓練,是語文教育在禁錮文學形思維之外,最大的弊端。對費瀅這樣的學生而言,已經基本上擺脫了現行教育體制對文學形思維的禁錮。但片面追求文學性思維的天馬行空,包括為費瀅這樣的考試作文鳴不平,都是一種在語文教育中極度忽視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訓練的一種不良傾向。這種傾向近年來似乎越演越烈。這涉及到語文教育和作文教育的根本目標,讓中學生學會寫文章,是寫什么樣的文章?到底是為了培養極個別的文學家和小說家,還是讓他們學會如何把一件事情敘述清楚,把一個觀點表達清晰?學會用語言來思考、觀察和分析問題。 不同意王怡的看法。本來我沒準備花時間仔細地研判分析此事。鑒于王怡先生對此專文討論,所以也多說幾句,而且我發現這確實與政治理念由某種聯系。
1、費瀅的作文基本沒有跑題,可以視為對原題義的一種廣義理解:普遍的感情疏遠導致對節日的看法和傳統大為不同。要求是按話題而不是按寓言的指示,寓言是個體的橫向比較,費則是整體的歷史比較,符合話題要求。我們得承認規定的話題確實是從寓言衍生出來的,但此話題又確實比寓言更加寬泛。
2、從程序著眼,沒有證據就應該假定此文不是預先準備的,王文似乎暗示允許作主觀的判斷,事實上評分結果多半也是作如此假定才會給出離譜的低分。如此可能縱容預先準備和抄襲,但只有不冤枉人的`程序才是真正的好程序。例如無罪推定原則。
3、作文的要求就是寫出好文章,不是考邏輯推理,那是數理學的內容。文學就是感性的,同樣也構成一種能力,理性的文學多半不是文學藝術了。新保守主義主張重視結果和目的,目的就是在限定的條件下發現好文章好的寫作人才。程序理性本身在現實世界是軟弱的有限的,因此作為評卷人應該具有一種綜合平衡的能力,而不能機械刻板地套生硬的規則,明明你發現了好文章,明明這就是作文考試的目的,明明他與命題是合意的,為何否決他呢?典型的程序理性的虛妄。
4、正如我前面分析的,從邏輯上說,那種對命題題義刻板的邏輯推演其實是分析判斷的一種簡單化、狹隘化,該話題應該允許作大尺度跨歷史的評價。而從文學性本身來說,文學能力之一就是想象力,從這種角度看,費的文章反而更具創造性,應該加分!失去了想象力的藝術形式意味著藝術的死亡,不鼓勵文學想象力的老師不是好的文學老師。
應試作文不同于文學創作,文學金獎得主高考作文只得25分不足為怪。一年前,《現代快報》曾報道過南京金陵中學高二學生費瀅瀅因《平臺》一文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征文大賽"金獎第一名,文章其后又被收進高中語文讀本第五冊。在學校里,費瀅瀅的考試作文同樣出色,兩次模擬考都被老師當作范文。高三時,復旦大學看中她的文學才華,經過嚴格考核后希望自主招生錄取她,但令費瀅瀅沒料到的是,自己今年年高考的作文僅僅得了25分(滿分60分),屬于不多見的低分作文。(20xx-7-7《現代快報》)費瀅瀅的這篇“應試作文”到底寫成了什么模樣,我們不甚清楚,因為這篇報道不知什么緣故沒有把這篇作文同時刊登出來。不過,根據一位熟悉高考評分標準的“名師”的說法,今年的高考作文是要寫情感的親疏與認知的關系,但費瀅瀅的文章主題是情感與認知,應該說不是絕對切題,但合題;也許,問題就出在這上面——在高考作文閱卷老師那兒,因為他們與費瀅瀅并無感情上的聯系,也不知道她是著名文學評論家費振鐘先生的女兒,還又曾經在"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征文大賽"上拿過金獎第一名的,所以,極有可能影響到了他們對費瀅瀅的應試作文的認知——他們不但不認為其作文切題,也不認為其作文合題,而是認為其作文跑題。假如其作文文字真的“老到、細膩、簡潔”的話,這應該是這篇作文僅僅得了25分的唯一解釋。對這篇作文到底有沒有跑題,作家們的看法顯然與高考閱卷老師們相左:作家蘇童認為這篇作文不能說是走題,而是作了一番鋪陳,在一個更高層次上指向了情感對人的認知的影響,是一篇創作型的作文,富于文學性和人文氣息;作家葉兆言也認為這是一篇好文章,與那些滿分作文比較起來毫不遜色,而且更富個性化、文學性,分析文章的主旨,也是契合高考作文要求的,并沒有走題。為什么這些作家的看法與閱卷老師們截然相反?我以為,其原因有兩個:一,同上所述,與感情的親疏的有關——因為他們與費瀅瀅的父親費振鐘先生是同行,可能還是很要好的朋友,這一點有可能影響到他們對事物的判定;二,與應試作文與文學創作不是一個概念有關。接下來我想重點談談第二點,這就是應試作文與文學創作完全是兩回事。就學校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來說,它的重點是在傳授一般語文能力——當然不可否認,提高其文學素養也是它的任務之一,但是,這方面的工作一般也僅限于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一般性文字表達的能力,而非進行文學創作的能力;所以,評價作文的高低、優劣,做教師的往往的側重于前者而非后者,即便是對高考作文來說,也不例外。而從教師的自身素養來說,許多語文老師對文學的了解和認識以及他們對文學的感情,可以說,隨著他們走出大學校門的時間越長,往往也越是淡漠和疏遠。他們通常接觸到的“文學”僅僅乎限于語文課本上的那些所謂“典范之作”,而與工作之余,翻一翻文學雜志、書籍的,我敢說,寥寥無幾。——大學老師或許稍好一些,在中學,絕對如此。所以,看作文,地看是不是扣題,文字表達是不是清楚等,而非看學生的文學細胞,看學生這方面的潛質,也就不足為怪了。
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風頭正勁的作家中,有幾人當年高考作文拿到滿分的?這些年來,高考滿分作文得主中,又有幾人后來在文學方面顯示出他們不可多得的才華的?這些,也許與我們那些作家參加高考之時還沒有顯示出他們的文學才華有關,與那些高考滿分作文得主后來沒有選擇文學這條道路繼續走下去有關,然而,誰又能說,與我們的高考作文與文學創作完全是兩回事,二者無法等同無關呢?并且,相對于其他許多初具一定文學才華,富有文學潛質的考生,費瀅瀅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憑借著她父親的關系,還可以拿著她的高考作文四處去;還可能憑借她曾獲得的“金獎”被大學自主招生,可其他考生能夠做到這一點嗎?所以,作為費瀅瀅與其父親大可不必苦著臉大喊冤枉,因為高考這場全國性的“游戲”的規則就是如此;而且我們相信,只要游戲的規則不變,今后自然還有可能產生這樣的情況。因為曾經得過金獎,因為父親是“著名文學評論家”,就有特權找幾個名家來喊冤枉,如果是平頭百姓的子女,又該找誰來打抱不平呢?豈不就更冤了?我認為高考閱卷總的還是公平的。我不同意對這份作文進行重新評判的說法,這就好比當年戈爾和布什競選總統,幾票之差就幾票之差,美國人并沒有要國人重新投票選舉。這才是公平,這就是文明。我認為,如果硬要對這份試卷重新評判,那的認為自已的作文被誤判了的考生也應得到同樣待遇?重新評判。
【啟示作文】相關文章:
火鍋的啟示作文-啟示作文01-25
燈的啟示作文-啟示作文01-25
啟示的作文12-13
啟示的作文01-15
蜜蜂的啟示作文02-05
動物的啟示作文02-10
蒼蠅的啟示作文07-10
生命啟示作文03-15
魚的啟示作文02-22
回聲的啟示作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