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管理制度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人們運用到制度的場合不斷增多,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我們該怎么擬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抗菌管理制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抗菌管理制度1
一、分級原則
。ㄒ唬胺窍拗剖褂谩彼幬铮词走x藥物、一線用藥):經臨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二)“限制使用”藥物(即次選藥物、二線用藥):與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相比較,這類藥物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藥物使用。
。ㄈ疤厥馐褂盟幬铩保慈用藥):不良反應明顯,不宜隨意使用或臨床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抗菌藥物;新上市的抗菌藥物;其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臨床資料尚較少,或并不優于現用藥物者;藥品價格昂貴,使用應有嚴格的`指征或確鑿的依據。
。ㄋ模┍驹骸翱咕幬锓旨壒芾砟夸洝保ㄒ姼郊┯舍t院藥事管理委員會制定,新藥引進時應同時明確其分級管理級別。藥事管理委員會要有計劃地對同類或同代抗菌藥物輪流使用,具體由藥劑科組織實施。
二、使用原則與方法
。ㄒ唬┛傮w原則:嚴格使用指征、堅持合理用藥、分級使用、嚴禁濫用。
。ǘ┚唧w使用方法
1、一線抗菌藥物所有醫師均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選用。
2、二線抗菌藥物應有用藥依據,根據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醫師簽名方可使用。
3、三線藥物使用必須嚴格掌握指征,需經過相關專家討論,由醫療組長或科主任簽名方可使用。緊急情況下未經會診同意或需越級使用的,處方量不得超過1日用量,并做好相關病歷記錄。
4、下列情況可直接使用一線以上藥物進行治療,但若培養及藥敏證實第一線藥物有效時應盡可能改為第一線藥物。
(1)感染病情嚴重者如:
、贁⊙Y、膿毒血癥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癥;
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叟K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
④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心包炎等;
、輫乐氐姆窝、骨關節感染、肝膽系統感染、蜂窩組織炎等;
、拗囟葻齻、嚴重復合傷、多發傷及合并重癥感染者;
、哂谢旌细腥究赡艿幕颊。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發生感染時,包括:
①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
、诮邮芸鼓[瘤化學療法;
③接受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者;
、苎獁bc<1x109/l或中性粒細胞<0.5x109/l;
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發熱者;
、薨滩;
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嗬夏昊颊。
。3)病原菌只對二線或三線抗菌藥物敏感的感染。
抗菌管理制度2
1、抗菌藥物審批管理制度目的是促進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抗菌藥物的使用比例,進一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2、住院醫生工作站加入抗菌藥物審批管理模塊,住院醫生開具抗菌藥物長期醫囑時,需進入審批程序。
3、進入抗菌藥物審批程序后,如當前住院病人醫囑為初次使用抗菌藥物、初次醫囑抗菌藥物皮試結果為陽性需更換醫囑的、非工作時間開具抗菌藥物醫囑且填寫相關審批理由的,均自動審批通過提交到護士工作站并執行,停囑時間根據醫生選擇的'不同分別置為2天后、3天后、5天后。
4、如當前醫囑非第三條所述情況下的抗菌藥物醫囑時,審批表單內的審批使用理由必須填寫,該條醫囑作保存處理,待臨床藥師審批通過后才可提交到護士工作站并執行。
5、醫生開具抗菌藥物臨時醫囑,自動審批通過提交到護士工作站并執行。
6、醫務科定期抽查抗菌藥物臨時醫囑和提供使用理由審批的長期醫囑,如病歷資料及各項檢查結果無法提供執行相應抗菌藥物醫囑的合理依據,經查實即扣開具該條醫囑的醫生100元,同時扣科主任30元,并在醫務獎罰通告上予以公布。
抗菌管理制度3
1、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20xx)38號)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藥物是指應用于治療和控制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及部分原蟲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藥物。
3、醫院應建立、健全、促進、指導、監督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制度,并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納入醫療質量和綜合目標管理考核體系。
4、醫院藥物與治療學委員會負責督導臨床合理用藥工作,定期與不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內容包括: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分析,醫師、藥師與護理人員抗菌藥物知識調查及本院細菌耐藥趨勢分析等;對不合理用藥情況提出糾正與改進意見。檢驗科與院感染科定期匯總本院細菌耐藥情況,向全院反饋,未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細菌流行病學依據。
5、診斷為細菌感染者,應有指征應有抗菌藥物。全院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應控制在50%以內。對感染性疾病應盡早確定病原學診斷,住院病人盡可能在開始抗菌治療先留取、送檢標本,以盡早明確病原菌和藥敏結果。在抗菌藥物治療用藥中,細菌培養送檢率應達到50%以上。對于未明確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據患者年齡、發病情況、發病場所、原發病灶、基礎疾病等臨床特點,給予抗菌經驗性治療。獲知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后,對療效不佳的`患者調整給藥方案。
6、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應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選擇用藥。包括選用品種、劑量、給藥次數、給藥途徑、療程及聯合用藥。
7、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要有明確指征:單一藥物科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要聯合用藥。
8、嚴格掌握為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適應癥和療程,嚴格控制i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加強為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管理。
9、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應嚴格遵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對藥物選擇、給藥時間、給藥方法、療程等規定。
10、醫院建立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類進行管理。
11、醫院建立抗菌藥物使用超常預警制度。每季度由藥劑科整理、分析、上報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對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種應調查原因,并進行合理性評價,以保證用藥安全。
【抗菌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抗菌藥管理制度11-14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10-04
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制度11-11
抗菌藥物分級與使用管理制度12-21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大全15篇】10-04
抗菌藥物自查報告03-09
抗菌藥物自查報告07-30
抗菌藥物自查報告7篇03-17
抗菌藥物自查報告(通用11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