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雙聯民情日記匯編九篇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聯民情日記9篇,歡迎大家分享。
雙聯民情日記 篇1
2月7日 星期五 雨夾雪
農歷正月初八,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寒風凜冽,煙草專賣局信豐分局駐正平鎮正平村的“三送”干部來到自己所掛點的聯系戶家中,給鄉親們拜年。
“現在用電正常了,這可多虧了你們‘三送’干部的幫忙,讓我們不用再為用電的事煩惱了,要不然還真不知道這么冷的天怎么過呢!”老高欣喜地告訴我,現在他們再也不用擔心飯煮不熟,熱水器、取暖器用不了了。
時值中午時分,當走到掛點村高國玉家中時,只見他家今年更換了一臺大彩電,一群親朋好友在他家聚會,熱情的高國玉連忙招呼我們進來坐坐,他的妻子正在廚房里用電磁爐炒菜。高國玉高興地對我們說:“過去有錢用不上電,用不好電。經過電網改造后,現在生活用電不用愁了。”
回想起去年8月,信豐煙草專賣局的同事們在正平村開展“三送”走訪時了解到,自上世紀90年代,該村高屋、大塘洞等4個村小組共用一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近幾年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用電量大大增加,原有變壓器電壓偏低,導致負荷不了,從20xx年起,一些大功率電器無法正常使用,經常出現飯煮不熟,冰箱、空調用不了。尤其是距離變壓器較遠的高屋、大塘洞兩個村小組,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們主動與縣供電公司聯系溝通,爭取將該村列入該縣低電壓改造項目。去年10月,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原有變壓器的基礎上為該村高屋、大塘洞兩個村小組新增了一臺200千伏安的變壓器,并對原有線路進行了重新調配,整個工程花費近15萬元。從此,該村4個村小組203戶1100余村民用上了“舒心電”。
看著電壓改造給村民的生活帶來的喜人變化,我和同行的“三送”干部心里也亮堂了。
雙聯民情日記 篇2
日期:天氣:
今天上午我和駐村雙聯干部一起到郊口村五社開展精準扶貧入戶工作。
走訪至貧困戶丁勺布家中,全家4口人,大兒子視力殘疾,家中有8畝地,由于土地貧瘠,大部分耕地僅能作為飼料地。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小兒子外出務工的收入,大兒子偶爾也在縣城做臨時工掙點小錢補貼一下家用。丁勺布已70歲高齡,不能外出務工,妻子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時常要打針吃藥,因為沒住院,藥費不能報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家里共養了50多只羊,由大兒子放養,今年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大部分都死了,到現在只剩下17只。明年我想著利用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增大養殖規模,讓兒子好好管理,增加家庭收入,爭取早點脫貧致富,盡管生活艱辛,老人還是比較樂觀豁達,他要求兒子不管生活多艱難,一定要走正路,也盡量不要給政府找麻煩。問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時,老人說:兩個兒子都未成家,明年如果能盡快解決孩子們的婚姻問題就好了,我們老兩口也想著抱孫子呢。言語中老人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讓人不禁心酸。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郊口村五社7戶貧困戶主要經濟來源均為外出務工收入。隨著黨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惠農補貼越來越多,個別農戶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能力缺乏,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生產主要發展青稞、油菜、土豆等幾種傳統農作物種植,基本上是自給自足。
此次走訪活動,加深了我對貧困戶的進一步了解,感受到了群眾的疾苦冷暖,下一步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精準扶貧入戶走訪,多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雙聯民情日記 篇3
還不到早晨七點,電話鈴聲響了,原來是自己的聯系戶白福堂打來電話,自家的母牛昨天晚產犢,發生難產,我的心一下急了,顧不上初春的寒冷,騎著自己的摩托車一路直奔百里鄉觀音村下觀音社雙聯幫扶貧困戶白福堂家,大約是三十分鐘就到他家了。
進門看見老兩口心急如火,叫我進屋坐坐喝口水,快去給牛看病,我邊走邊說走進牛圈,只見那頭母牛長長的睡在圈里,鄰居們圍了一圈,見我來了,大家讓開了,我詳細的檢查了一下,原來是牛犢胎位不正難產,如不及時搶救,母子的生命就有危險,我叫他準備了一大盆肥皂水,還沒顧得上換上工作服,就自己的.手臂消了毒,開始助產,在大家的幫助下,不一會兒,一頭健壯的公牛犢出生了,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二老笑了。走出牛圈,讓我歇會兒吃過飯再走,還拿出一百元硬要往我手里塞,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我拒絕了他的好意,因單位有急事便匆匆返回了。
雙聯民情日記 篇4
“五一”假期剛過,昨天中午市委辦公室進村入戶工作隊就再次進駐達仁村。根據工作安排和分組要求,今早八點我們小組4人在辦公室楊思鋒副主任帶領下,一路顛簸,來到達仁村最遠的回頭山社,任務是走訪5到6家貧困群眾,對群眾的生活生產等各方面情況做一個細致的了解和摸底。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地方,回頭山社李銀華社長已在等候我們一行,昨天下午在村里開會時我們已經認識,今天讓他給我們帶路。就在路邊,李社長給我們介紹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況:回頭山社現有26戶人家,119人;現在還栽種的水稻田只有15畝,群眾糧食基本全部靠買;全社有茶地450畝,有茶所一個,治安情況較好,這幾年基本沒有什么案件發生,沒有上訪戶;社里主要的問題是道路雨天泥濘難走,干冬時人畜飲水不夠。
大家邊走邊談,轉個彎就見路邊有一棟空心磚搭建的簡易房屋,屋頂是石棉瓦,兩間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間臨路開成一間小賣鋪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走訪的第一家:戶主叫李智華(漢族,31歲,初中文化,健康),長年在廣東省東菀的一家燈具廠打工,今年剛過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里只有媳婦趙蕊萍(漢族,31歲,高中文化,健康。)和6歲在上學前班的女兒李卓。結婚分家出來后在路邊蓋了這間簡易房住著,為了平時生計,開了很小的小賣鋪,每天有100元左右的營業額,可以賺到20元左右;家里有田2分,每年可收獲300斤左右谷子,茶地有2畝,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還栽有50棵核桃樹,小樹剛掛果,都沒投產;家里現在有2000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雖然生活很艱辛,可我能從女主人的臉上看到開朗的笑容,在交談中感到她的堅強和自信,細細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幾年核桃樹長大投產,雖然目前她很困難,但對未來充滿希望!
告別了堅強自信的趙蕊萍家,走了很長的崎嶇山路,來到另一家(這里一家和一家相距很遠,看著好像沒多遠,山高洼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戶主:李子庭(漢族,49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老父親:李子夢(80歲,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妻子:羅雪梅(漢族,46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大兒子:李曉華(23歲,現在西南林學院讀大四),小兒子:李佳華(18歲,初中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家里有茶地10畝,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樹200棵,都還小,部分剛剛掛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種茶和核桃樹了,糧食全靠買。家里養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兒子農閑時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長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雖然有20000多元,但因為供大兒子讀大學,開支很大,現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債務,好在兒子還有幾月就畢業了。說到兒子,做父親的李子庭露出很驕傲和滿足的神情,全沒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樣。大家坐在院子中聊著,進來一位背著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們,臉上滿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背簍,進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氣的.讓我們吃。這位老人是李子庭80歲的老父親李自夢,看到老人家已80歲的高齡,身體還這么好,家里那36只羊就是他養的,大家都很吃驚。老人坐下和我們高興的聊了幾句家常,一個勁的笑,一直在說:“好多了,好多了!現在共產黨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離開時,老人客氣的送我們出來,走到門外指著4棵胸徑30多厘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樹說:“這幾棵樹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著修剪得筆直,只有樹尖一米左右才有枝條的4棵杉木樹,我們不由的發出驚嘆!這還是80歲的老人嗎!大家圍著老人,驚嘆著,勸老人要保重身體,不能再爬那么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滿臉的自豪。想象著老人家那廋小身軀爬在這10多米高的杉木樹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滿是青筋和老繭,變形的黑黑的指甲雙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老人家您真是達仁村的“達人”啊!
雙聯民情日記 篇5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是給聯系戶發羊的日子,我們一行四人早早吃過早飯就從武威出發直達土門鎮政府大院,由我局牽頭的11個幫扶土門鎮聯系單位向特困戶發放種羊的儀式將要在今天舉行。
從6月13日召開土門鎮雙聯富民聯席會議確定“借資助農發展養殖”措施到今天,已經整整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隨著籌措資金、聯系種羊、簽訂協議等諸多環節的逐個敲定,又一個幫扶措施順利實施了,心里的一塊石頭也終于落了地。
自“雙聯富民”行動全面啟動以來,全市地稅干部高度重視,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雙聯富民”行動各項工作部署,以有效措施解決聯系村群眾的實際困難。在行動中不走形式、不走過場,多次深入到古浪縣土門鎮入戶調查摸底,為群眾想辦法、出點子,確定“暖棚養殖,改良畜種”的產業發展致富思路,經過實地考察,最后確定以體態大、繁育快、經濟效益明顯的小尾寒羊為投放品種。幫扶土門鎮聯系村的市、縣區局全體干部向每個聯系戶借資1000元購買種羊,共計14.9萬元的近300只小尾寒羊將陸續發放到聯系戶的手中。
領到羊的特困戶張廷海說“我做夢都想養羊,可是一想到投資大,就只能望羊興嘆,這次地稅局的領導和干部們幫我們發展養殖業,還借錢給我們買種養,解決了最直接的大問題,為我們靠養殖業脫貧致富帶來了希望。”聽到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我深受感動,看到村民們一個個喜氣洋洋,對奔小康充滿了信心,我發自內心的感到,聯村聯戶真正聯出了干部群眾的感情和友誼,再過幾年這些貧困戶都能富起來,我們現在吃點苦、受點累、出點錢都算不了什么。
雙聯富民就是要為聯系村戶的`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所有聯戶的干部都應該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真正走進農戶的生活中,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根基。在這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富民工程中,我們每走出的一小步都將成為千家萬戶的一大步,想到這些,對今后的雙聯工作,我信心十足。
雙聯民情日記 篇6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六 多云轉晴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外出務工的人數與日俱增,留守兒童被迫留守,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掌握更多留守兒童信息,了解“留守兒童”目前生活、學習、心理等各方面的情況。5月28日下午,我與村王浩書記一起到我村王廟小學去調研,校長肖崇軍給我們簡單地介紹了該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全校共有學生326人,有127名留守兒童,特別困難的留守兒童有7位。
肖校長說:從在校表現來看,有不少留守兒童各方面的表現令師生稱贊,但“留守兒童”的整體狀況令人堪憂,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而作為臨時“監護”的人,大多或是年邁的祖輩,或是工作也相當繁忙的親戚,既沒有教育的精力和能力,也缺乏教育的常識,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監護人管不住,這樣就造成留守兒童不思進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缺乏關愛,性格內向、自卑;兒童自律能力差,紀律散漫,不聽老師的話,說謊、甚至打架,玩游戲等,做些違法亂紀的事。也有一些經濟條件較寬裕的家長,由于常年在外務工經商,出于一種補償的心理,在孩子用錢上十分慷慨,使部分“留守學生”形成了不思進取,自由散漫,養成從小花錢如流水的壞習慣。
得知該情況后,我決定去走訪兩位特困留守兒童, 我首先到留守兒童王雪晴的家,了解到王雪晴同學現隨爺爺奶奶生活,父親正在服刑母親改嫁。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王雪晴同學不善于交談,性格較內向,在校總體表現還可以,就是在上課時經常走神,而爺爺奶奶年紀也大,平時農活也較忙,很少有時間顧及她的各個方面。我給她談心,詢問學習方面的情況,鼓勵她要好好學習,平時可以跟同學多玩耍,或者跟老師談談心里的想法。通過交談,王雪晴同學逐步釋放心懷,問我幾道數學題目,然后主動要和我做游戲,臉上露出久違天真的笑容。學生李辰,父親病故母親常年在外打工,隨爺爺生活,性格較內向,總是低頭不作聲,問話總是點頭,不善于交談,在班級成績在中等左右徘徊,由于爺爺年紀也大,還有農活要做,無力也沒有時間照顧到各個方面。我給李辰做了思想工作,需要給老師、同學們在一起多交流,不能自卑,聽老師和爺爺的話,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調研結束,我回到村部,夜深了,回想“家長”那一雙雙焦急渴望無助的眼神,看到孩子們心里的孤獨無助和復雜的心理,我心情沉重,作為家庭,他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壓力,怎樣才能走出貧困;作為學校,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怎樣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和其他的學生一樣安心學習、幸福生活,沒有后顧之憂。我想,對這樣的孩子,作為一名下派書記,我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嗎?我所面臨的這些“留守兒童”僅僅需要物質上的填補嗎?答案是肯定的:不。他們需要的是關愛。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自己要關愛他們,呼吁社會要關愛他們。老師們,只有用愛的行為和舉止,才會叩響留守兒童心靈深處的`琴弦,才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才會使留守兒童懂得和接受老師的教誨,只有讓愛扎根于育人的土壤,才能讓他們健康茁壯成長,將來成為有用之才。作為一名下派書記,我只能提供一些物質的幫助,把慰問7名特困留守兒童的想法給余紅梅局長匯報 ,立即得到她的大力支持,當即安排慰問金每位學生200元,書包和一些學習用具一套。30日上午,衛生局陳光琳副局長在鎮委蔣鵬副書記和村兩委的陪同下到王廟小學對這7位學生進行慰問及“六一”兒童節的祝賀,他們背上新書包,看到新學習用品,非常高興,他們還高興地給各位領導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并合影留念,看到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天真燦爛的笑容,我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只要有老師們的辛勤培養教育,領導干部的關心愛護和支持,孩子們才有笑容,才能為家長們解除后顧之憂。
隨后召開了全校老師的座談會,我對留守兒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議:“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也渴望得到快樂的成長,而我們要常開導他們,主動去和他們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用耐心、愛心和恒心去感染他們,用真誠關心他們,營造寬松、仁愛、平等、尊重的氛圍和人際關系,讓他們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雙聯民情日記 篇7
我再一次到單位幫扶村觀音村,配合村干部工作一周多了,全面了解了村情民情,深入走訪了這個村的25戶貧困戶生活狀況,尤其是自己聯系的.貧窮戶白福堂家,兒子白軍剛從銀川打工回來,他說“現在外地打工不行了,花費太高,今年只拿回來5000元,聽說您又來住我們村幫我們脫貧致富,我就急忙回家了,去年年初,你給我家制定了五年脫貧計劃,自己打算今年新建三間溫棚牛舍,擴大養牛”,并請我幫他設計一套溫棚牛舍和永久性青貯窖的建造圖紙,我立刻答應一定得盡快弄好給帶上去。
二月三十日早,我拿著我設計好的圖紙來到他家,現場進行了規劃及資金概算,他自己先拿出15000元馬上動工籌建,下剩購買母牛所需資金我給他聯系“雙聯”貸款來解決。
通過這件事,我感覺到我們“駐村幫扶工作干部”只要深入貼近群眾,多跟他們打交道,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人民群眾才會樹立致富信心,實現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雙聯民情日記 篇8
時間:3月27日
事由:中午,中學李校長來鎮辦事,反映飲用水問題。沙溪鎮居民現在的.飲用水是由溪水中直接抽取,經簡單沉淀后直供的,大腸桿菌嚴重超標,雨天更是渾濁不堪。這個問題是歷屆人代會代表必提的問題,歷屆黨委、政府也十分重視,但因資金等方面的問題,至今仍沒有徹底解決。
要求:希望政府解決學生及居民的飲用水問題。
結果:經過多次召開班子會議,決定把解決居民飲用水問題列入今年議事日程。成立工作項目領導小組,具體由王爵凌副鎮長和廖鵬委員共同負責,聯合大**礦,統籌解決鎮區和礦區居民飲水問題。
后續跟蹤落實情況:經多次與大**礦主要領導協商,現已就共建飲水工程問題達成協議。5月份,我鎮與承建商和大**礦分別簽訂建設供水工程和用水合同。6月份該工程已進入征地階段,年底前可動工。
雙聯民情日記 篇9
20xx年4月1日 星期日 天氣:晴
按照縣局計劃,今天,我同縣局24名同志一起來到我局雙聯工作聯系點——天祝縣毛藏鄉毛藏村,開始進村入戶開展細致的調查對接工作。
經過4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毛藏鄉黨委書記羅誠同志早已等在村口。羅書記首先向我們介紹了毛藏村的基本情況。隨后,我們來到毛藏村村委會,向村支書吳高保同志了解了該村的耕地(牧場)、人口、群眾收入、產業結構等情況。為加深與聯系戶的溝通,我們分組對12戶聯系戶進行了挨家挨戶的調查,向他們發放了貧困戶調查表和民意調查表,了解每戶的詳細情況,并將幫扶“連心卡”送到他們手中。
我的聯系戶是家住陽哇坡的謝索南,他是五保戶,一人獨居,住在不到40平米的土坯房里,家境貧寒,生活無人照料。當我們走進他家時,他對我的到來并沒有表現出歡迎之情,眼神里反倒流露出一絲絲的不友好。在我講明此行的目的后,他那暗淡的眼睛里突然射出光芒,他主動上前跟我搭話,詢問我是干什么的,什么是“雙聯富民”行動。通過與他深入交談后,我了解到他家最大的問題是房屋破舊、看病難、缺乏勞動力。我意識到,他的'這些困難就是我今后幫扶的重點。在經過初步調查準備返回時,他依依不舍地拉著我的手,問我下次什么時候來,我看到,他的眼神里不再有不信任,而是充滿了希望。
山路崎嶇、路途遙遠,回來時已是晚上9點多,一天的奔波讓我略感疲憊,但一想起謝索南那孤獨單薄的身影,和那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眼神,我頓時對做好聯村聯戶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做好此項工作的決心。作為單位一把手,我更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以聯系戶的實際困難和需要為出發點,帶領全局干部職工上下一心,與聯系村、聯系戶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及時了解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家庭幫扶計劃和聯村工作規劃,將“雙聯富民”行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引導聯系戶盡快步入小康社會。 鄉鎮雙聯行動民情日記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