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今又清明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今又清明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又清明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知不覺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
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這天風和日麗,沒了往日的和風細雨,我的心也如陽光一樣燦爛明媚。我的爸爸媽媽先買了一些紙錢,蠟燭.香.黃紙......之后開車去爺爺奶奶家拿已燒好的菜,便上山祭祖去了。
來到祖墳前,爸爸首先把墳前的一些荊棘和雜草清理干凈,接著我們把菜.點心.老酒還有筷子逐個擺在老祖宗‘庭院’的`桌子上,然后爭先恐后地給老祖宗派發紙錢。我們把香·蠟燭點燃,磕頭祭拜,我心中暗念: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學習和家庭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保佑爸爸生意紅紅火火,蒸蒸日上!最后我們開始燒紙錢了.因風吹火很容便點燃了紙錢,火浪卷著黑煙熊熊燃燒,地上散著的紙錢也是漫天飛舞,讓人不經感慨歲月的飛逝。
在祭拜完太公太婆后,我們依次收拾著墳前的雜物,然后便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返程途中,我不禁感慨萬千:燕子春天的時候能再飛回來,楊柳也還有再青之時,太公太婆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和無盡的思念。
今又清明作文2
清明節如期而至,路邊又開始擺出一籃籃白色的菊花。我和家人們邁著沉重的步伐,一起去給逝世多年爺爺掃墓。
爺爺葬在莊橋山上,他走了已經六年,是在我七歲的時候。我抱著兩束白菊花,同家人們一起沿著山路來到爺爺的墳墓,天湛藍湛藍的,往日外出時的歡聲笑語銷聲匿跡,大家都沉默不語。
我抬頭仰望著天空,白云遮住了刺眼的陽光,卻擋不住我的`悲傷。媽媽慎重地將貢品擺在墳墓前,奶奶點燃了三支香,伴隨著升起的青煙,念叨著這一年來的瑣事;爸爸和大伯徒手拔光了墳墓前縱橫生長的野草,用濕抹布把墓碑上的灰塵擦干凈;我扭頭瞥見哥哥盯著爺爺的墓碑看,雙手握緊著拳頭,紅了眼眶,強忍著淚水。是啊,爺爺生前可是最寵愛我和哥哥了,我把手中的白菊花輕輕地放在墓碑旁,注視著爺爺的遺像,思緒紛飛……
爺爺的頭發花白,飽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留下的皺紋,那雙溫和的眼睛總是閃爍著慈祥的光芒。還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奶糖,天天纏著爺爺給我買。纏得多了,爺爺也就多了個習慣,在我從幼兒園回來之前,他就會去家對面的小賣部給我買來奶糖。他最愛笑呵呵地看我吃奶糖的滿足樣,溫柔地摸摸我地頭:“多吃點。”
鼻翼旁感受到了一股濕意,沁涼。該回家了,大人們都收拾妥當,墳墓前只剩下寫燃盡的香灰,顯得空蕩而又凄涼。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爺爺,我會經常來看您的……
今又清明作文3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題記
應是“一心苦讀圣賢書”久了,亦或是今年的清明來得悄無聲息,當我瞥見輕巧飛行的燕子時,我才驚覺:春色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時節雨水增多,大地呈春和景明之象。
令人頗為詫異的,應是今年的清明破例遇上個大晴天,全然失去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意境。我已習慣了年年清明都逢雨,總覺得那雨是漫天飛舞的淚花,只有此種情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籍,所以今年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
這份心情與意境上的殘缺,大抵只能用清明特有的美食彌補吧!正如宋朝王禹俏所言:“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清明除了迷蒙的煙雨,品嘗時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比如江南吃青團,客家人吃艾飯,廈門吃薄餅,我們清明節是要吃雞蛋的`。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僅供玩賞。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個節日是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希望能世代相傳。
【今又清明作文】相關文章:
古對今教學反思01-29
《古對今》教學反思03-22
今古恨,幾千般02-26
古對今教學反思14篇01-30
品味杭州的古與今_700字02-22
《古對今》教學反思9篇03-30
古對今教學反思10篇02-24
《古對今》教學反思(精選5篇)07-17
《古對今》課后優秀教學反思(精選7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