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熱點主題素材之"文化傳承"
高考熱點主題素材之"文化傳承"
選題理由
在堅持"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當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就成為了關乎民族發展與未來的大事。而文化自信要求人們珍惜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將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繼承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今高考作文命題所肩負的"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增強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使命,使得"文化傳承"這一主題成了高考的熱點主題之一。如2014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老規矩"、遼寧卷作文題"科技改變生活",201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都在引導考生思考"文化重建"的問題。在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中,傳統文化更是大放異彩,全國卷Ⅰ作文題材料中的"長城""京劇""中華美食"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全國卷Ⅱ作文題"化育后世的名句",更是以極具傳統文化內涵的名句作為命題材料;北京卷作文題"說紐帶",旗幟鮮明地要求考生從"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的層面來談紐帶;天津卷作文題"重讀長輩這部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肯定和宣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
命題方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瑰寶,具有超越時代的核心價值。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但社會物質文明的日益豐富,并不代表社會的精神文明也在日益進步。在這種時候,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傳統文化是中國夢的魂與根,文化重建必將是民族復興的應有之意——民族復興是無法脫離傳統文化的滋養的。
(二)傳統文化泥沙俱下,不能不加區別而全盤接受。
早在幾十年前,魯迅先生就寫了《拿來主義》一文,批判了當時國民黨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闡明了應該批判繼承和借鑒文化遺產及外來文化的論點。該文在今天依然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們今天傳承傳統文化,依舊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不能停下開創新文化的步子。
優秀傳統文化是先人對后人的貢獻,而我們同樣要為我們的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不能"吃老本",只顧在傳統文化的寶庫中大快朵頤,還要以未來為方向,在對傳統的再解釋中,尋找面向未來的新的普遍性價值。
高分論點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與"承"
用傳統文化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
優秀傳統文化是創新的力量源泉
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傳承傳統文化從保護文化傳承人做起
傳承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傳統文化,接地氣才能更持久
致敬傳統文化,對話現代科技
高分論據(素材)
優秀文學藝術是寶貴的遺產
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
——毛澤東
傳承傳統文化是必要的
我不敢想象,多年以后,當過年只成為炮竹象征性的表演,當空氣中彌漫的只是燃放炮竹后硝煙一樣的氣息,當我們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看星星的地方,對于傳統文化,我們還能傳承些什么。
——王詞
中國傳統文化即生活
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昆曲,它包含著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
——《舌尖上的中國》
傳統文化要與現代社會文明和解
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變中,傳統文化一度斷裂,但當這種轉變完成,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古代的教化傳統和現代社會也正在慢慢和解。
——唐文明
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有利于新文明的誕生
我們在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要有世界眼光。我們需要不斷攝取域外的東西,激活我們固有的東西。那么兩者相結合,可以在這個時代里創造出一個新的文明。
——孫郁
傳統文化締造國人精神基因
傳統文化作為我們民族的文化,作為文化的因子,就像血液一樣流淌于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之中,通過它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才得以直立起來。
——袁躍興
非遺要傳承也要創新
非遺的生命力在于既保留傳統文化與工藝,又善于創新融入現代社會。
——尹衛國
熱點素材
《經典詠流傳》: "歌"與"詩"的時代交響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央視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年俗"熱。孤獨了300年的小詩《苔》在一夜之間被億萬中國人記住并傳播,很多人甚至將其當成自己的新年箴言。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支教老師梁俊和一群山區孩子用本真質樸的吟唱,將山區孩子的命運體驗和小詩的情感意境緊緊交織在一起,道出了兩者共同的精神之源。苔花平凡的堅持與芬芳、向上的斗志與夢想,和孩子們艱難的處境與純真的夢想相互映照,橫生出一種讓人熱淚盈眶的力量感。而四國藝術家演繹的中英文版《登鸛雀樓》更是讓網友直呼"大開眼界",97歲大翻譯家許淵沖作為英文版《登鸛雀樓》的翻譯者也被歌聲感動,他說讓中華文化走出去才能讓世界文化更燦爛。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創作出無數燦爛輝煌的詩篇,唐詩宋詞更是古典文學的巔峰,它們已經成了中華文化的象征,融入了我們的血液。古典詩詞大都有韻律節奏,既能吟誦,還可彈唱,很多經典詩詞,在古代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經典詠流傳》將傳統詩詞與流行元素結合,開辟了詩歌傳承的蹊徑,喚起了人們對古典詩詞的不朽記憶,讓觀眾沉浸在詩歌的無窮意蘊里,不由自主地為中華文化的精粹喝彩。
一得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經典詠流傳》,創意性文化節目的迅速走紅讓我們明白,傳承與傳播傳統文化不能只靠老路子,而要不斷與時俱進,用新的形式演繹傳統文化,才能助其贏得時代的認同與傳揚。
《國家寶藏》: 古今對話新方式讓文化自信亮起來
2017年12月,央視大型文博探索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一開播就獲得無數好評,完結時在豆瓣上的評分為9.2分。為什么并不罕見的文博類節目,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寶藏》用了全新的方式,來講述那些歷久彌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邀請了王凱、雷佳音等27位當紅明星作為"國寶守護人",以"小劇場"的方式演繹文物的前世今生,而九大博物館館長坐鎮對文物進行講解點評,讓節目更具話題性和專業性。
在第一期節目中,王凱飾演乾隆一角,演繹了清代集中國瓷器之大成的各種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在劇中,王羲之、黃公望以及雍正皇帝來到乾隆皇帝的夢中,他們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農家樂"審美,但是,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完美地回應了世人對該瓷瓶的質疑。正是這種鮮活、接地氣的呈現方式,拉近了文物與普通觀眾之間的距離,使得觀眾更樂于去了解文物本身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國家寶藏》在呈現與表達方式上的成功,對文化遺產的推廣和傳播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傳統文化遺產,無論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都擁有輝煌的歷史,但過去的發展模式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要想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立足,在公眾中間形成廣泛的影響力,唯有創新這一種方式可取。
一得 聽上去,創新與傳統似乎是一對反義詞,但文化遺產的傳承離不開創新,"老故事"的講述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只有這樣,傳統文化才能散發出更多活力。
劉強東尋祖:莫讓尋根成鬧劇
2018年1月2日,出生在江蘇宿遷的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發布了一條尋祖公告,稱自己的家族解放前系湖南省湘潭縣劉氏族人,他還報出了自己的堂號和輩分排字,希望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譜。劉強東或許沒有想到,他原本為了完成父親夙愿的舉動,卻引發了一場攻伐戰:自稱是湖南劉氏協會會長的劉冠凡和湖南漢文化研究會兼湖南省劉氏聯誼會會長劉繼德,在分別為劉強東尋祖的過程中發生了分歧、爭執,兩人甚至互相指責。
此后,劉冠凡和劉繼德都無心繼續幫劉強東尋祖,成規模的尋祖活動陷入停滯。而與此同時,其他的尋親力量自發補充進來,這些人的心態樸實簡單,就是想通過幫助劉強東尋祖為當地拉來贊助。
眾所周知,劉強東有著濃烈的鄉土情結。他多次回宿遷老家,還給村里6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過1萬元紅包,真正做到了"衣錦還鄉".劉強東這次尋根問祖,是想了解自己從哪里來、祖先為自己留下了什么,這是樸素的情感。
事實上,不論是現實生活中的名人,還是文學作品中的名人,不少地方政府都樂于為其操辦尋根問祖之事。"攀親戚"、爭故里的事件,曾在各個地方上演過。雖然尋根文化現在不是熱潮,但是對于這種存在于骨子里的東西,我們要好好保護,要防止樸素的尋根,被地方利益、宗族勢力裹挾,變成一場攀附權貴、驚擾先人的鬧劇。
一得 中國人慎終追遠,講究家風傳承,是為旌表前賢、警策后人,也是自我的身份構建,這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而攀附權貴、篡改家譜、冒認闊祖宗,則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
"古火煙花"違反現代秩序,非遺傳承怎么辦?
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五道古火會"以燃放煙花的形式來慶祝豐收,是河北省趙縣趙州鎮南楊家莊村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深受當地人歡迎,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2011年,這一民俗活動被正式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風申老人是這一項目的傳承人,負責制作活動所用的煙花。
2017年4月,趙縣法院以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判處楊風申有期徒刑4年6個月。對于這個判決,楊風申無法理解,他提出上訴。2017年12月29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趙縣人民法院就此案宣判,79歲非遺傳承人楊風申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考慮到其是"非遺傳承人",且"年事已高""無主觀惡意"等情況,對其免予刑事處罰。
一部分網友對這姍姍來遲的"公正"頗有怨言,認為雖然免受刑事處罰,但因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被定罪實在是冤。而且,經歷此番風波后,楊風申唯一的徒弟也"被嚇跑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由誰來保護與繼承的問題依舊無解。
一得 對于非遺項目或民俗活動,我們不能再一邊大力保護,一邊嚴格查處。相關部門應以法律為準繩,以非遺項目傳承發展的事實和需要為基礎,在法律和民俗之間找到契合點,聯合制定方案,推出管理措施,讓民俗活動成為規定動作,讓傳承或參與人士有規可守。
當《王者榮耀》遇到傳統文化:不能在游戲中學歷史
多人在線實時競技對戰手游《王者榮耀》是2017年當之無愧的爆款游戲,然而,其對于知名人物的設定也使其一度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刺客荊軻是女的、詩仙李白變成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諸葛亮變成法師……且人物形象也屢遭詬病,如謀士張良成為手拿小黃書的波斯王子,皇帝嬴政成為一頭白發的小混混,而戰神白起也成了怪物,人物名字與形象"穿越時空",人物性格也與其歷史形象存在偏差,這樣的設定著實顛覆了人們對于歷史的記憶。
數據顯示,這款手機游戲玩家過億,連小學生也在玩。曾有一個沉溺于《王者榮耀》的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天啊,我一直以為四大刺客分別是李白、韓信、蘭陵王、荊軻……在老師講荊軻之前,我一直以為荊軻是女的。"不少人因此認為《王者榮耀》的人物設定可能會影響學生們的歷史觀,幾大主流媒體也紛紛發文批評《王者榮耀》歪曲歷史。
將歷史事實演繹成小說、影視作品、手機游戲,固然可以讓很多人對歷史產生興趣,進而更好地接觸歷史、學習歷史,但游戲的開發者也應知道,藝術演繹及形象設計應遵守一定的規則和底線,不能罔顧歷史而過度創新,否則就可能改變歷史的真面貌,篡改已經得出來的歷史結論。這顯然不利于歷史文化的傳承,甚至可能割斷民族文化血脈,讓文化發展迷失方向和目標。
一得 手機游戲不僅能娛樂,它還帶有文化傳播、價值傳導等功能。特別是取材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游戲,更不能肆意歪曲乃至顛覆歷史,誤導受眾。
少林無遮大會:用真功夫證明自己
鐵砂掌不是把手插進砂里練習出來的,而是以切、拍、砸、打、點、杵等方法擊打沙袋練出來的!
2017年7月29日,河南嵩山少林寺首屆無遮大會開幕,歷時7天。"無遮"取沒有遮攔之意,即參與者不分貴賤、僧俗,一律平等對待。本次大會除了宗教活動,還有一些比賽活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該賽事被稱為"武林大會".隨著賽事的進行,這場無遮大會,也讓一些"傳說"中的少林功夫"無遮"起來。
窺一斑而見全豹,鐵砂掌的真面目讓我們明白:誤解和隔閡,或許是武術發展與傳播的最大障礙。很多人對鐵砂掌的全部了解,幾乎都來源于武俠小說或者影視劇。但鐵砂掌項目勝出者張龍祥稱,把手插進砂里,練不出鐵砂掌,只會練得手上都是倒刺,但大多數人并不知道這一基本常識,比如他有一次去電視臺參加節目,節目組給他準備了一鍋用木炭加熱的鐵砂,令他哭笑不得。傳統武術和大眾的隔閡之大、誤解之深,可見一斑。
提起中國傳統武術,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聊上那么幾句,說出幾個術語或者典故,但能準確地闡釋、表達傳統武術者卻很少。面對鏡頭,面對萬千觀眾,習藝者真實地展現自己,還傳統武術以原貌,讓公眾零距離切實感受,沒有比這更好的"澄清"和"傳播"了。
一得 讓公眾對武術的認知,從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走出來,讓公眾在現場觀摩武術,恰是對武術的祛魅歸真。
經典素材
魯迅批判"郭巨埋兒"式愚孝
二十四孝,講的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在不同環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郭巨埋兒奉母。郭巨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自供養母親,家境逐漸貧困。郭巨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舍不得吃飯,還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擔心養這個孩子會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妻子同意了。他們挖坑時,突然挖到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郭巨夫婦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魯迅讀后感嘆:"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松。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么,該埋的不正是我么?"
魯迅還說:"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
一得 傳統文化并非美玉無瑕,而是瑕瑜互見,我們要有鑒別能力,既不能把寶貝當垃圾,也不能把垃圾當寶貝。
五四運動究竟打倒了"孔家店"的什么
今人說起五四運動,大多把它看作一場啟蒙運動,看重的是它的新,即對西方思想的全盤接受,看到的是它的"打倒孔家店",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摧毀。但胡適一直堅稱五四運動應被理解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胡適說文藝復興,強調的是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革新而非摧毀。而啟蒙運動的提法,看重的是這場運動的政治意味。
五四運動前,構成中國人價值體系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中一直有兩大價值體系:一個是以"仁"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它蘊含了人對生命價值和人格尊嚴的理解;五四運動雖以"打倒孔家店"為目標,但攻擊的還是儒家的禮教倫理,對"仁"的人文與道德價值少有觸碰。一些人的態度雖激進,但采取的策略無非是將"禮教"和"孔教"混為一體,避而不談"仁學"這一價值體系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在反省五四運動對儒家的激進態度時,陳獨秀曾說:"譬如貨物買賣,討價十元,還價三元,最后的結果是五元……社會進化上的惰性作用,也是如此,改新的主張十分,社會惰性當初只能夠承認三分,最后自然的結果是五分。"原來激進的姿態,是為了讓當年儒家知識分子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打倒孔家店"這句口號中有對孔子、對儒家的誤解,也給五四新文化運動帶來了誤解。我們只有冷靜地反思,解開這些誤會,才能更好地面對真相。
一得
情緒化的批判方法被一代代誤讀,便成了否定儒家全部思想的理由。面對傳統文化,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金題范本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安徽淮北市第一中學月考作文題)
①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燮《竹石》
③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④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⑤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鶴《小松》
⑥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蘇軾《定風波·紅梅》
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寄托自己的感情。讀了上面出自六首詠物詩的佳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首詩中的佳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心中自有大格局
陸星瑤
偌大的天地間,萬物皆渺小如蜉蝣。然形雖如此,境界卻分大小。唯心中有大格局,才可在廣闊天地與浩瀚歷史中綻放自己的光彩。①
"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見一堂"或是"照四方",正是格局大小的不同體現。所謂大格局,在我看來,是"人不知而不慍"的風度,是"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的胸襟,是"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抱負。②
眼界往往決定了格局大小,而眼界分為兩種。一種是向外去,無限拓展視野,即所謂"睜眼看世界".冰心說:"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眼光局限于一隅,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的人,只能顧影自憐。反觀"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墨梅,它不以與群芳爭艷為進取,也不視桀驁封閉為高潔,只是在平淡中透出一種豁達與坦然,格局孰大孰小,高下立現。③
另一種眼界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看清自己的內心。剪水為衣,摶山為缽,叩山為鐘鳴,撫水成琴聲,誰是山水清音的知己?答曰:莊周。遵循初心,不慕功名,"吾將曳尾于涂中",輕描淡寫的一句真心話,將其內心恢宏博大的格局展現得淋漓盡致,博得后世知音無數。"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姜尚志不在魚,而在王與侯。既然認定自己為濟世之才,有救世之志,便耐心等待,不必急于諂媚逢迎。歷史不會薄待任何一個眼界超凡的人,他們心有乾坤的人生格局使得他們千古流芳。④
底氣亦是成就大格局不可或缺的因素。小小蟬兒,敢于以一聲蟬鳴開啟整個盛夏,是因為其"非是藉秋風"的底氣。底氣來自于自信,自信是信自己,更是信我們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熱播綜藝《國家寶藏》以古今對話的新形式向世人講述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無論是乾隆皇帝的"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還是王希孟用手中的畫筆勾勒出的絕妙的大宋山水,都展現了盛世王朝的氣魄與風姿,面對它們,我們又怎能不自信、不自豪、不充滿底氣?⑤
放眼歷史的長河,懷才不遇簡直是人生的常態,你是否想做"不識凌云木"的時人,在樹木高聳入云時嗟嘆,是否想和韓愈筆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千里馬一樣自嘆自棄、郁郁而終?答案不言而喻。唯擁有大格局的人才可以剪斷煩瑣的網,看清世界的本色。⑥
點評
①開宗明義,行文簡潔。
②借助古人之語"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闡明格局大小的差異,為后文張本。
③格局大小與一個人的眼界開闊與否密切相關。考生將眼界分為兩種,先探討第一種——向外去。此處在以物說理的同時,巧妙將材料中的佳句引入文中,自然得體。
④探討眼界的另一種——向內來。
⑤談成就大格局不可或缺的因素——底氣,此處沒有將材料中的佳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完整引用,而是有所取舍,靈活處理。
⑥尾段收束全文,不但巧妙地化用第五個佳句,而且極好地扣合了文題,構思巧妙。
亮點借鑒
本文從所給的佳句中選擇了"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來組織行文,闡述了"心中自有大格局"的重要意義,立意不凡,且引用靈活,不是機械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據需要靈活處置,體現了考生的智慧。除此之外,考生不拘泥于所給的佳句,還旁征博引,顯示了自己豐厚的文化積淀。
【高考熱點主題素材之"文化傳承"】相關文章: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11-23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03-06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6篇11-04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10篇03-13
作文熱點名言素材12-24
文化傳承的作文05-15
傳承文化作文12-10
文化傳承的優秀作文06-10
傳承文化作文06-10
傳承經典文化作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