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活作文
珍惜生活作文(一)
我們人類,共處一個地球,卻有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而有的人卻生活在貧困之中。
西部的小朋友,我在電視里、報紙上看到你們的生活與我們比起來,真是有天壤之別。你們的教室低矮而昏暗,有的是危房,你們上課用的課桌竟然是用幾塊磚頭加一塊板塊,你們沒有漂亮的書包,你們沒有健全的圖書室、實驗室等,但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你們沒有屈服,沒有放松學習,而且考出了優異的成績,真是令人敬佩。想想我們,有漂亮的教學樓和教室,有新課桌椅,有新書包,每天,家長還給零用錢買零食……可是,我們并不珍惜,在新課桌椅上亂畫,追追打打,放松學習,成績平平……
我知道,在你們那里還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存在,女孩經常被家長以各種借口而放棄學業,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去外面打工賺錢。但在我們這里,男孩與女孩都是平等的。
你們住的房子都是低矮的茅草屋或泥墻屋,到了冬天就冷風颼颼,還經常喝不上純凈水,吃不上白米飯,最好吃的是面條,經常吃的是冷窩窩頭,一天還只吃兩餐……想想,我們住著高樓大廈,穿著名牌時裝,吃的東西豐富多樣……相比之下,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不好好珍惜這幸福美好的生活呢?
西部的小朋友,我祝福你們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
珍惜生活作文(二)
你是否整天在還抱怨“今天的飯菜太差了”“唉!累死人了,不要走這么遠的路,不走了。”或是摔了一跤擦破了一點皮就大喊大叫?這樣的事有過嗎?
可你知道我們中國解放前那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戰士們是怎樣生活的嗎?他們每天過著東躲西藏的生活,時時刻刻都會受到生命的威脅,不僅如此,他們沒有什么好吃的東西,如果有米飯、饃饃吃就算最好的伙食了,有時實在沒有東西吃,皮帶用來煮來吃,草根、野菜用來充饑。這還不算什么,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他們即使被告蚊子叮得滿身都是包也不吭一聲,冬天,在冰天雪地里,有一件破棉襖穿就很不錯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無數的英雄烈士。楊靖宇在東北領導抗日運動,在極度艱苦的環境下,同日寇戰斗,最后壯烈犧牲,狼牙山五壯士視死如歸,英勇殺敵,在彈盡糧絕后高呼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縱身跳懸崖,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戰斗中。(www.baimashangsha.com)有一次執行任務時,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以鋼鐵般的意志,忍受被火燒的巨痛,一動不動,最后英勇犧牲。還有董存瑞,在解放戰爭中手托炸藥包,以自已的生命換來無數人的幸福。聽了這些為新中國而犧牲的烈士們的故事,你是否對現在的生活有所感悟?
別為飯菜不好而抱怨了,想想當年先烈們在艱苦歲月里的生活吧;別為走一點路而發牢騷,想想當年紅軍長征時的情景吧,那是二萬五千里呀;也別為摔了一跤而大叫,想想革命先烈們在槍林彈雨中不怕死,敢于犧牲的壯舉吧……在和平年代,我們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從現在起,我們一定要不怕困難,努力學習,把祖輩們打下來的江山建設的更加美好。
珍惜生活作文(三)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都十分幸福,那我相信大家都有說過要珍惜美好的生活,但你們是不是隨便說說,不了解,沒實際行動呢?
在我們這個年代,有些無所不知的人說:“我們現在生活都很好,只要珍惜,就可以了。”但他們不知道,在這個世界誒,甚至在我們這個國家,有許多的人——不要說他們有什么玩具了,還可能吃都吃不飽,穿的衣服沒錢買,有的還不能上學呢。他們不能像我們那樣吃得飽,穿得暖,還能上學,甚至還可以買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
說道上學,有些小朋友都不喜歡上學,相信你們經常會聽到你們爺爺奶奶說:“唉,在我們那個年代,哪能像你們那樣上學了,因為我們窮得沒法上學了。”現在。你們不要以為每個孩子都可以上學,其實有的。他們有的還不愿放棄,自己勤學苦練,目的就想得到一點知識,讓自己多學點。
現在呢,有很多孩子吃飯吃到一半時,就說:“我飽了,不吃了。”這樣很多家長都把這些飯菜都倒掉了。但你們能體會農民的辛苦嗎?從秧苗從小到大,他們要去幾次田?要流下多少汗水?成熟后,他們有的也要扛著果實去市場上賣。就算你不會種田,但我們也要體會他們的辛苦,是不能浪費的。
在我們這美好的生活中,你們是否會想起這些幸福是如何得來的?當年,紅軍戰士們帶著不怕犧牲的意志去跟敵人戰斗了。因此犧牲了非常多戰士的生命啊!他們不怕困難,擊敗了想占領我國的敵人。我們要記住,現在我們這美好的生活,是紅軍戰士們用鮮血來給我們祖國的!
所以,我們要珍惜,要對我們的生活貢獻一份力量!
【珍惜生活作文】相關文章:
珍惜生活的句子09-30
珍惜幸福生活作文08-17
珍惜生活小學生作文05-04
生活使我懂得了珍惜作文08-18
珍惜生活的句子12篇02-25
珍惜我們的小學生活作文08-12
珍惜生活優秀作文范文(精選3篇)08-18
熱愛生活,珍惜生命08-15
珍惜,再珍惜作文08-22
珍惜的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