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巧用細節 錦上添花
巧用細節 錦上添花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第六中學 孫柱花
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樣才能讓文章細節亮起來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活用詞語
運用動詞,對描寫對象作動態造型,是細節描寫中十分常見的方法。
如《背影》中,父親買橘子一段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的攀:抓住東西向上爬。說明了父親很不容易,兩腳再向上縮的縮。 說明了父親很矮小并且年邁,也說明了他的艱辛與不容易,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的微傾 . 說明了父親身體年邁更突顯對我的愛 .
運用肖像描寫,凸顯人物性格。
如《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雜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一段抓住“長衫”這一典型細節,穿長衫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長衫“又臟又破”,一個窮困潦倒的知識分子出現在我們眼前,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點。
二、精選對話
魯迅的《孔乙己》開頭部分刻畫孔乙己的形象時寫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著豆,自己搖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群孩子在笑聲里走散了。”這一段細節,寥寥幾筆,把孔乙己這個人物思想和盤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構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單位,一個窮困落魄卻又虛榮性十足的科舉制度的犧牲品的形象躍然紙上。這種簡筆勾勒的方法,就是魯迅所說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賣弄”的集中體現,雖惜墨如金,卻生動傳神。
三、景物描寫
小說《荷花淀》,開頭一句就寫到荷花淀的夜色:“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皎潔的月光,涼爽的空氣,干凈整潔的院落,營造出寧靜、明麗、和平的意境。在這優美的氛圍中,水生嫂出場了,她坐在院子里編席子,“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作者將環境描寫訴諸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用浪漫的筆法烘托勤勞、善良、淳樸而又心靈手巧的水生嫂,將環境描寫與人物的刻畫水乳交融,人與景相得益彰。
四、前后對比
如魯迅《故鄉》中,閏土前后的外貌對比。
少年閏土: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淳樸天真、可親可愛;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受盡生活折磨,命運悲慘(經濟生活的艱難和精神負擔的沉重)。
(2)動作、對話對比:
少年閏土:雪地捕鳥,月夜刺碴,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聰明勇敢、活潑開朗;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是,歡喜——凄涼——恭敬;他說了七句話,前六句用斷斷續續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最后一句還是用斷斷續續的話訴說自己的苦狀;說話后的神態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遲疑麻木、痛苦難言。
五、巧用比喻
如《明湖居聽書》,從視覺設喻,通過描寫人們聽音樂時仿佛眼之所見來表現音樂。比如寫視覺形狀的,用“像一線鋼絲拋人天際”描寫“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用“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形象地表現出白妞的歌聲高亢、挺拔,曲折、輕快的特點。作者通過宏觀和微觀結合、多角度運用比喻的方法,使讀者對于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藝不僅有整體的節奏感,而且有具體的細節感受;不僅能似乎聽到甜潤清麗的歌聲,而且能似乎看到千姿百態的形象,獲得沁人肺腑的輕松暢快的感受。
總之,細節描寫很重要,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摩天大廈的磚瓦,沒有這磚瓦,大廈就會倒塌;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人體身上的細胞,人體沒有細胞,人就失去了生命。我們也應該吸取前人的優秀成果,捕捉細節、運用細節,讓這一把金鑰匙為己所用,使自己的文章錦上添花!
【巧用細節 錦上添花】相關文章:
錦上添花造句06-07
巧用壓歲錢作文04-16
巧用評價語,朗讀更精彩03-18
難忘的細節09-09
細節的魅力04-18
青春的細節03-23
細節的作文12-26
關于細節的作文 細節的自我介紹書04-30
細節的優秀作文04-10
細節的力量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