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秘書的論文:秘書職業化研究綜述
關于秘書的論文:秘書職業化研究綜述口程林盛 張立欣
在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涌現出了許多新行業或職業,被譽為“第361行”的秘書職業也出現在現代職業之列。在美國的26種普遍性職業中,秘書的就業增長率占第一位,也是從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職業化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它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革而興起和發展的。目前,秘書職業化在西方國家已經實現。在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秘書逐步從官職中分離出來,成為分類眾多、前途廣闊的社會職業之一,存在于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秘書職業化已經成為國際通例、世界潮流。
一、秘書職業化的含義
關于秘書職業化的含義,科書學界的專家學者初步形成了共識。
趙映誠認為,秘書職業化是指秘書工作依據一定的職業規范,成為一種可供廣大社會成員自由選擇的行業類型。他將中國秘書的職業化分為形成(1980—1996年)和確立(1997年至今)兩個階段,并認為我國秘書職業化具有滲透范圍廣、外延擴大化、工作智能化和社會化四個特點。李麗認為,職業化是指如今的秘書由特定的官方職務演變為不屬于任何一個行業但又為任何行業所必需的職業。文先玉、李小平認為,職業化就是秘書職業在社會上廣泛存在并得到社會普遍認可,其職業行為由一定的組織加以培訓、考核并且有相關法規體系給予保障的職業發展模式。沈蕾、張虹認為,秘書工作的職業化,是指在組織上制度上建立秘書的分級分類體系,明確各類秘書的職責范圍,通過專業教育手段培養從業人員,以規范的考核評定秘書的就業資格和工作水平,實現秘書工作的專業化管理。她們還指出了我國秘書職業化推進的三個有利條件:秘書從業領域社會化、技術含量不斷增加、行業性特點突出。艾洪濤認為,職業化是指某項工作已成為一種相對固定且為人們所認同的社會職業,從業人員中大多數將終生以此為介入社會、謀求生活的方式,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群體。作者同時對其內涵作了揭示,即從業人數擴大,形成社會群體;業務專門化,職業準入規范化。鐘筑、張居玲認為,秘書的職業化包括兩方面內容:作為職業的秘書工作的職業化和作為從業人員的秘書人員的職業化。郭建慶指出,秘書職業化包括三層含義,職業精神、專業技能、行為規范,并且指出秘書職業化的基本特征是身份職業化、服務對象多元化、知識技能專業化。
從上述觀點可以歸納出:秘書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從業領域不斷擴大,從業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從業者要遵守秘書職業行為規范,其服務對象呈現多元化特征。
因此,秘書職業化,就是秘書工作要職責明確、分工恰當,體現工作內容的職業化;秘書從業人員要符合職業標準、具備職業技能,體現工作者的職業化,并使二者統一起來,切實提高服務質量。
二、秘書職業化的功能
對于秘書職業化的功能或作用,秘書學界的主要觀點如下:
秘書職業化是預防秘書腐敗的措施。呂錦如認為,將建立秘書職業化體系作為治理秘書腐敗的基本途徑,要從秘書職業道德體系、教育培訓體系、選拔任用體系、監督制衡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五個層面建立與完善,這為秘書職業化的制度建設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楊碩林認為,職業化是防止秘書腐敗的有效途徑,具體從職業化在技能的專業性、服務的適用性、工作的規范性、地位的提高性等方面的表現以及秘書工作內容、工作程式、工作技能、工作環境規范化對秘書腐敗所起的防范和抑制作用兩個方面作了論證。
秘書職業化是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秘書人才的國際化成為現實,這對秘書人員的國際素質提出了要求。為此,就需要對秘書工作者進行嚴格的、規范的職業化訓練,讓他們學習國際秘書工作經驗,推動中國參與世界發展。
秘書職業化是實現工作高效率的必由之路。方國雄對秘書職業化的歷史與發展進行了梳理,認為秘書職業化有利于優化管理系統和提高工作效率。隨著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環境因素更加多元化,社會發展節奏更快,各項實踐活動更具適變和應變活力。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整體調控能力和敏捷的反應力,這就需要作為參謀助手的秘書人員提供綜合性輔助和服務?梢灶A見,隨著職業秘書隊伍的壯大,秘書工作職能的強化,秘書人員素質的提高,秘書職業化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推進秘書職業化建設
職業化已成為國際職場通行的規則。我國受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秘書職業化進程緩慢。20世紀80年代,秘書真正成為一種社會職業;1997年8月,國家《秘書職業技能標準》和《秘書職業技能鑒定規范》頒布試行;1998年6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秘書職業資格培訓工作方案》,并在北京、上海等10省市進行秘書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的試點工作,這標志著我國秘書職業化開始走上規范化道路。2000年3月16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榴用各種從業人員規定》,決定從2000年7月1日起,凡規定中涉及的各行業的技術種類和有關人員,上崗必須持有該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秘書被正式列入其中。這標志著中國秘書職業化時代的真正到來。
因此,對于秘書職業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秘書職業技能標準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技能鑒定、資格認定等。鄭崇田對秘書職業技術職稱的等級、標準、申報程序、分級考評、評聘雙軌制、職稱管理和實施等進行了探討。沈蕾、張虹提出的秘書職業化的措施有:規范職業地位,提高社會認識;明確秘書分類;明確秘書等級和資格認證考試;建立適應實際工作的秘書教育體系。
第二,秘書職業化發展的環境建設。蔡璐遙對我國秘書職業化發展的經濟、法律、政策、教育、社會文化等環境做了比較論述,認為我國秘書職業化程度較低,要推進秘書職業化必須注重營造外部環境。劉秋言對秘書職業化發展的不利和有利因素作了總結,提出了秘書職業化發展的應對策略。章玫平對影響我國秘書職業化進程的因素進行了分析,認為影響因素集中在當前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秘書職業的專業性不完善上面,為此提出了加強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對秘書職業的認知、完善學科體系、制定相關法律和法規、借鑒國外優秀成果等對策。薛果對秘書職業化實現所需的個體動力和社會動力問題作了探討,認為應從傳統觀念(秘書是官還是職業的較量)、現實環境(名與利的較量)和具體技術操作層面(理論、方法、標準)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第三,改革秘書教育,推進秘書職業化發展。鐘筑、張居玲提出,以職業化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職業認知為始,職業能力為終,以培養具有相當職業化程度的人才為目標的,既重視職業技能培養又著力于秘書的職業精神、職業行為規范鍛造的人才培養模式。郭建慶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適銷對路的復合型秘書人才,在秘書教育中注重實務教學、能力教學的改革措施。馮蘭義對職業化秘書教學的教學內容模塊從知識、素質、技能方面進行了設置。吳加才從培養目標制定、課程結構安排、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闡述了本科秘書專業如何適應社會需要進行教育改革的意見。楊靜、郭子輝探索了如何按崗位流程構建職業化實訓基地,并對日常課時實訓、學科系統實訓和模擬綜合實訓作了系統設計,提出了有效使用校內實訓基地的基本方法。這些研究者都指出,秘書職業化的發展主要應依托高校的秘書教學,學校要從培養秘書人員的職業化意識開始,然后穩步進行職業能力、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精神的培育。
綜上可見,秘書職業化發展的大趨勢是明確的。現在的任務就是如何推進秘書的職業化,我們認為,確實需要一套完整、細致、可行的職業準入、職業規范、職業培訓、職業鑒定、職業評級、職業保障等制度建設。這需要廣大秘書研究者、秘書從業者和秘書教育工作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和教育機構奉獻精力。
參考文獻:
。1]趙映誠.論我國秘書的職業化[J].秘書之友,1999(12).
[2]李麗.國外秘書工作的發展趨勢[J].秘書,2005(2).
[3]文先玉,李小平,試論我國秘書職業化發展[J].四川檔案,2001(6》.
[4]沈營,張虹,試論我國秘書工作的職業化及其途徑[I].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998(4).
。5]艾洪濤,我國秘書工作職業化的現狀分析[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4).
。6]鐘筑,張居玲.以職業化為導向革新文秘人才培養模式[J].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0(4).
。7]郭建慶.秘書職業化對高校秘書專業培養模式的導向[J]上海大學學報,2005(3).
[8]呂錦如.秘書職業化體系內涵及其有效運行[J]嘉興學院學報,2001(6).
[9]楊碩林.職業化——防止秘書腐敗的有效途徑[J]嘉興學院學報,2001(5).
。10]方國雄,論中外秘書工作職業化[J].理論月刊,1995(5).
。11]鄭崇田.關于建立中國秘書專業技術職稱制度的探討[Jl.秘書,2002(4).
。12]蔡璐遙.淺析我國秘書職業化的發展環境[J].秘書之友,2011(9).
。13]劉秋言,論秘書職業化發展趨勢[I].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4).
。14]章玫平.影響我國秘書職業化進程的因素及對策[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3).
[15]薛果.秘書職業化需要解決動力問題[J].秘書,2004(3).
。16]馮蘭義,適應職業化發展改革秘書專業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1999(6).
。17]吳加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層次秘書人才[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18]楊靜,郭子輝.秘書職業化實訓基地的構建與使用[J].教育與職業,2005(17).
。ㄗ髡邌挝唬禾旖驇煼洞髮W津沽學院山東濰坊學院)
【秘書的論文:秘書職業化研究綜述】相關文章:
淺析我國秘書職業化的發展環境07-31
高校秘書工作職業化的思考08-06
樂觀自信的秘書(論文)(2)08-06
樂觀自信的秘書(論文)(1)08-06
淺論秘書學的研究領域08-17
鄭觀應研究綜述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