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理解與應用時新素材
怎樣理解與應用時新素材時新素材解讀與應用
[時新素材一]不拿英雄名聲賣錢
“隨便松點口、做點廣告,起碼也有幾百萬元了。但我們不會拿抗震救災小英雄的名頭賣錢!”近日,一位記者在四川采訪林浩一家時,林浩的父親吐露了心聲。
“5-12”地震發生后,映秀小學學生林浩營救多名同學的事跡在全國傳為佳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小林浩與姚明牽手進場。這個年僅10歲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名人。一家巧克力廠托人找林浩的父親洽談,愿意給50萬元代言費,請林浩做廣告。由于缺少技能,林家的生活很困難,但全家人反復合計后,決定不拿抗震救災英雄的名氣賣錢。
在林浩的父親看來,金錢固然重要,卻不能拿孩子的名聲和影響力進行置換。在地震來臨的危急時刻,小林浩臨危不懼,勇敢地向小伙伴們伸出援手。這種英雄行為是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是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堅守。唯其自然、本色、樸實,才成為浮華世界的一抹亮色、滾滾紅塵中的高尚榜樣。[素材解讀]
這是個鮮活的、有時代特色的好素材,我們作文時可從以下角度思考、運用。
一是要守住人的美好秉性。我們都知道拿名氣做廣告,錢來得很容易,現實中的很多人都這樣做。可是林浩的父親卻認為,做了毫不相干的廣告,雖然能得到豐厚的經濟回報,卻讓孩子的行為染上了商業和功利的色彩。所以,他們寧守貧寒,不慕虛華,在寧靜中享受純凈坦然的幸福,享受精神的高貴。這種精神之所以寶貴,是因為他們不為物欲所動,抵擋金錢誘惑,守住本性的淳樸,,林浩父親的做法可以說給很多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二是應該珍視比金錢更寶貴的品質。林浩父親的做法生動形象地向我們說明不是所有東西都能以金錢交換的,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和純粹的事物值得我們珍惜、珍藏。在生活的路途中,我們可能會面臨很多取舍,需要作出各種抉擇。不管如何,我們心里應該清楚,有些東西是易碎品,一旦打破,很難復原。比如操守、美德、人格、信用……打碎后即使經過精心縫合,總會留下難看的疤痕。名利場是一種客觀存在,更是一種人格考驗,雖然無聲,無人監考,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在人格的試卷上得到高分。林浩父親那樸素的話語,無悔的行動,令人感動,讓人深思。
三是我們要關愛英雄。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會無限感慨,也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社會需要英雄!英雄需要社會的關愛。大英雄創大事,小英雄也可創奇跡,為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林浩是千千萬萬英雄中的一個,他的高尚品德是社會的財富,是大眾的楷模。他無私的奉獻應當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應有的回報,得到社會的關愛!從社會對英雄的關愛中彰顯社會的文明和諧。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出現更多的“林浩”。[適用文題]
人的本性最寶貴的如何對待英雄
[時新素材二]萬名學生放棄高考的背后……
重慶市招辦人員透露,2009年重慶市高考報名人數雖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來說,考生仍偏少。不容忽視的是,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有上萬名學生沒有報名,其中多是農村考生。此外,嚴峻的就業形勢,上完大學找不到好工作,也使“讀書無用論”思想在農村蔓延。
一般情況下,農村孩子只有通過“十年寒窗苦”,通過無數次考試,進入高校的門檻,才能進入城市,成為“城市人”。曾經有無數的農村孩子為此苦苦奮斗。而今,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農村的孩子放棄了這種奮斗。
任何一種思想行為的產生都有它的土壤與環境。“讀書無用論”思想之所以在農村蔓延,與時下農村的經濟狀況和整個社會的就業環境分不開。“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一些農村家長樸素的話語道出了當代“讀書無用”的內涵,其中隱含著多少辛酸和無奈。[素材解讀]
這是一個倍受關注的熱點素材,我們可從以下方面思考運用。
一是我們呼喚教育公平。現在我國的教育還存在著嚴重的“城鄉差別”。高考,有“城市分數線”,本城市考生的錄取分數線往往低很多,這是在錄取上的城鄉差別。在這個環節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讓農村的許多孩子“念也考不上”。在就業上,城鄉大學生也存在微妙的差別。城市戶口的大學生,有著先天的“城市身份”優勢,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時還有“戶口論”,更不排除城市學生的家庭背景對子女就業的影響。農村大學牛就業上的劣勢、弱勢是不爭的現實。只有保證教育的公平,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與人才的培養。
二是不能讓“讀書無用論”毒瘤危害青少年。現在,“讀書無用論”在一些學生及家長中很流行,它是文明社會的毒瘤,危害著社會主義建設的健康肌體,蠶食著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堅決根治這個頑癥,要進一步完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科教興國戰略。有人才則國家興,無人才則國家亡。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把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放在第一位,把對人才的重視落到實處。
三是要切實改革大學教育。 (范文網 www.baimashangsha.com) “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這種現象的根源是目前我國大學的教育存在問題。我國現在的技能培訓教育大大滯后于高校的發展。所以必須停止無科學規劃的擴招,把有限的資源利用到技術教育層次上去。提高各種大中專院校技能培訓的實力,這樣從大中專院校出來的畢業生可以在工作中獨當一面,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適用文題]
讀書真的無用嗎教育公平我看大學教育
【怎樣理解與應用時新素材】相關文章:
時新作文素材運用點撥08-15
中考時新作文素材運用點撥08-15
2013時新作文素材運用點撥08-15
怎樣理解“罪人”?08-16
2012年時新作文素材運用點撥08-13
怎樣理解物理新課程的“新”?04-21
怎樣理解”好一個”的“好”08-14
怎樣加深英語課的概念理解08-17
怎樣辯證地理解“客觀存在”08-17
怎樣理解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精神支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