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垃圾處理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垃圾處理場建設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1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 *****垃圾填埋場工程 項目業主: *****人民政府 項目負責人: 聯系電話: 建設地址: ***** 1.2項目背景: *****位于寧化西南部,與閩贛二省三縣相毗鄰,全境面積178平方公里,有人口13152人,其中畬族3956人,是福建省十八個民族鄉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全鄉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鎮化步伐逐漸加快,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集鎮的繁榮,也帶來了相應的社會問題,如垃圾產生與消納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鄉所在地約有人口4000余人,預計到2010人將達到6000余人,以每人每天產生垃圾1.2公斤計,每月垃圾量將達到210噸,年產生垃圾近2500噸。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不容忽視,*****作為閩江、贛江、珠江三江源頭之一,修建一座可供30年使用的垃圾處理場,對于保護環境衛生,顯得十分必要。 1.3研究內容 根據 *****的實際情況,對擬建的垃圾填埋場各方面情況做出分析,包括: 廠址評價 ; 垃圾處理工藝選擇; 衛生填埋工程方案設計; 工程投資估算、資金籌措及投資實施計劃; 效益分析等。 1.4項目建議書編寫依據 1.4.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主席令第22號) 1.4.2〈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17-2001) 1.4.3《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拓寬山海協作通道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的若干意見》 2 垃圾處理技術方案選擇 2.1國內外幾種垃圾處理技術優劣的比較: 目前,國內外對垃圾的處理技術方法主要有焚燒技術、堆肥技術、衛生填埋技術以及由上述三種技術結合起來,使缺點互相抵消,使優點更為顯著的垃圾綜合處理技術,簡述如下: 焚燒技術。焚燒處理是目前國內外生活垃圾處理的一種主要方法,能夠達到理想的減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采用專用設備如垃圾焚燒爐進行燃燒,但是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同時要求有較大的垃圾量供應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才能采用。 堆肥技術。堆肥技術有敞開式靜態堆肥和機械化高溫堆肥二種方式,其好處在于能變廢為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垃圾處理的資源化目的,但是,由于近年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結構的改變,廢舊塑料、廢舊玻璃垃圾量劇增,如果沒有進行對這種垃圾的分類收集和預分選,很難進行堆肥處理。如果能教育廣大居民自覺做好垃圾的分類處理,將各種金屬、塑料和有機物區分開來,再將僅含有有機物的垃圾進行堆肥,在我鄉竹山公路建設積極開展并日益完善的條件下,將垃圾堆肥用于竹山施肥,既解決了垃圾出路問題 ,又可以增加竹山地力。 衛生填埋技術。填埋無法做到垃圾的減量化,但卻是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最終手段,方法簡便易行,投資較低,能消納的垃圾量大,比較適應于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和鄉村的經濟承受能力,對于山區小集鎮來說是較為合適的選擇。 2.2垃圾處理規模 根據目前情況分析,由于現有的生活方式將在較長的時期內維持,因此,垃圾成分構成預計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動物、植物、塑料、纖維、金屬、玻璃含量還將占主要部分。按照 *****所在地居住的人口數量,近中期的垃圾產量預測如下表: 序號 年分 人口數 (萬人) 排放系數 (千克 /人日) 日產量 (噸 /日) 年產量 (萬噸) 1 2004 0.4 0.8 3.2 0.11 2 2006 0.5 0.9 4.5 0.16 3 2010 0.6 1.1 6.6 0.24 4 2020 0.6 1.2 7.2 0.26 2.3垃圾處理方案 近中期產生的垃圾擬采用堆肥 +填埋處置方式,垃圾產生量即為需處理量,以2010年的年產量為平均數計算,日處理量為6.6噸,年處理量為0.24萬噸,至2024年產生的垃圾總量為0.24×20=4.8萬噸,按45%進行堆肥處理后用于竹山施肥,55%進行填埋處理。填埋場可按可消納*****30年內產生的垃圾量考慮。 3 總圖與運輸 3.1總圖 3.1.1場址選擇 擬選場址位于 *****彭坊村境內,小地名長坑垅,距離鄉所在地2.5公里,場址附近有縣道通過,交通便利。 3.1.2周邊環境。場址周圍無居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不大,周邊自然條件的環境容量大,植被茂盛,具有較好的自凈能力。 3.1.3總圖 本項目場址為一天然山谷 ,東面為山峰,西面臨縣道,南北二面是山脈,長約為500米、寬30米,根據場地及生產工藝、運輸和施工要求,利用天然地形,從西向東把場地分為二段,即進口處為垃圾預處理和堆肥區,占地約為3000M 2 ,里面往東為填埋區,占地約為6000M 2 。 3.1.4運輸與道路 本垃圾處理場日處理生活垃圾為 6.6噸,全部采用農用運輸車或小型拖拉機運輸。場內道路長約700M。 3.1.5用地條件。本場地可建設為山谷型填埋場,東南部為平坦狹長地段,無地下水出現,除了雨季的大氣降水可用設立截洪溝排出外,填埋場可以基本上不受山洪的影響。 3.1.6土料來源。垃圾填埋作業需要大量覆蓋土,周邊粘土土料來源廣泛。 4 預處理及堆肥處理工程 4.1堆肥處理工藝 堆肥處理工藝采用好氧堆肥,發酵溫度一般在50~65ºC,發酵周期短,稱為高溫快速堆肥,為了使物料與空氣充分接觸,給系統提供足夠的氧氣,通常通過風機進行強制通風促進其與空氣的充分均勻接觸,實現好氧發酵,根據八十年以來國內垃圾處理較為普遍采用的靜態好氧堆肥技術,本項目也采用倉式靜態堆肥,輔以機械通風,提高發酵溫度和發酵速度。 4.1.1工藝流程 分選預處理及堆肥處理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進料 → 板式給料機 → 滾筒破袋機 → 滾筒篩分機 → 篩下物 → 一次發酵倉 → 二次發酵倉 → 后處理篩分 → 堆肥成品 4.1.2設計說明 ( 1)垃圾給料系統方案設計利用天然地形,將分選車間靠近山坡布置,垃圾車將垃圾沿進場道路直接運至分選車間頂部,將垃圾從分選車間頂部的預留孔洞中,將垃圾卸入下面的板式給料機的料斗。 ( 2)垃圾進入分選車間后,由板式給料機的均勻給料,通過皮帶輪輸送機將垃圾送進滾洞破袋機,將垃圾進行破袋處理,以利于下階段的分選。 破袋機的出料又通過皮帶輸送機被送至滾筒篩進行篩分處理,根據經驗篩孔取為 80mm ,篩下物通過滾筒篩下部和皮帶送出,然后直接送到一次發酵倉的頂部,在布料機的作用下,將物料送到發酵倉。篩上物為不利于堆肥的物質,在分選車間前的受料平臺上短暫停留后,由專用自卸農用車運往填埋場做填埋處理。 ( 3)堆肥處理系統 堆肥技術是在有控制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對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生物化學分解,使其變成一種具有良好穩定性的腐殖土狀物質的全部過程,好氧堆肥過程放熱而使堆體達到高溫,高溫持續時間長,利于垃圾的無害化處理,高溫堆肥過程中溫度的升高,是由于好氧微生物如細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線菌的大量繁殖釋放熱量造成的,由于微生物活動,使有機物如半纖維素、纖維素,蛋白質被分解而形成腐殖質并呈穩定狀態,從而形成可供農作物利用的有機肥料。好氧堆肥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發熱升溫,高溫、降溫和腐熟保溫階段。 4.2發酵倉的設置 4.2.1一次發酵 設計中將前三個階段在一次發酵場中完成 ,發酵周期限為8天,包括1~2天的升溫期,5天左右的高溫期,1天降溫期,為了保證合理的通風,根據經驗,按0.20m³ 空氣 /m³ 垃圾 min 設計 , 采用 2 臺風機 , 一臺用于鼓風 , 一臺用于抽風。 一次發酵倉為磚混結構,建 8 個倉,每個倉容納一天的垃圾量,停留時間為 8 天,每天的垃圾量為 6.6 噸,按 45% 計為 3 噸左右,容重以 0.5t/m³, 約為 6m³ 根據堆高 2m 考慮 , 單個發酵倉建筑為 2×1.5×2m 。發酵完畢后,由農用運輸車送往二次發酵倉。 4.2.2 二次發酵倉是堆肥穩定化的過程 , 按發酵周[1] [2] [3] [4] [5] 下一頁
期 20 天設計 , 在發酵倉內完成 , 每日進料 3 噸 , 約為 6m³ 由 20 個單元組成 , 按 2×10 排布置 , 每個單元容納一天的處理量 , 仍按 2×1.5×2m 設計 , 在長邊二側各設 10 個門 , 供物料進出 , 出料由鏟車運到后處理車間。 4.2.3 后處理車間與成品庫 后處理車間與成品庫合建 , 成品庫存按儲存 60 天的產量設計。 后處理工藝主要對二次發酵產物進行進一步的篩分,進料由鏟車運送入板式給料機,物料均勻送入滾筒篩分機,篩孔按 15mm 設計,得到的篩下物為堆肥成品,篩上物由皮帶輸送機輸出出,再由農用車運到填埋場處置。 4.2.4 主要設備清單 序號 設備名稱 規 格 單位 數量 1 板式給料機 N=5.0KW 臺 1 2 破袋機 Ф1000×1200,N=7KW 臺 1 3 皮帶輸送機 B=600,L=3200,N=3KW 臺 1 4 滾筒篩 Ф1000×1200,孔徑80,N=7KW 臺 1 5 皮帶輸送機 B=600,L=3200,N=3KW 臺 1 6 布料機 臺 1 7 風機 Q=200m³/min 臺 2 8 滾筒篩 Ф1000×1200,孔徑80,N=7KW 臺 1 9 皮帶輸送機 B=600,L=3200,N=3KW 臺 1 10 小型運輸車 1.5t 輛 1 11 鏟車 1.5t 輛 1 5衛生填埋工程方案 5.1填埋坑及使用年限 5.1.1填埋場院庫存容 填埋場利用彭坊村長坑垅狹長的天然地形,長約 500米寬約30米,東西走向,通過在西面坑口往東100米建設垃圾預處理和堆肥場;100米往東建設一座垃圾壩形成垃圾填埋坑,長350m,寬30m,坑底標高為490m左右,填埋作業時層層壓實,每增高4.7m時,進行填土0.3m,直至500米標高為止。當垃圾填至500m標高時,要進行終場造坡,為保證雨水能得到有效導排,堆體頂端由中心向四周形成5%的坡度,最終封場標高不超過去503米,平均填埋高度為10米。 新收集的垃圾平均容重為0.4-0.6t/m³,經過壓實后垃圾容重可以達到0.75-0.85t/m³,經填埋并降解后,實際上每立方米的容積可以消納1.1噸的原生垃圾。因此,本填埋場容積約為100000m³ ,可供 *****使用30年以上。 5.1.2壩體工程 垃圾壩是與山體共同形成填埋坑的主要構筑物,筑壩形式直接影響到填埋場的安全運行,也關系到工程造價的經濟性,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目前,國內垃圾填埋場的筑壩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為粘土壩、堆石壩、砌石壩三種,其需要考慮的因素為:壩的功能特點,筑壩材料來源及擬建場址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還有就是工程造價的經濟性。 粘土壩對自然條件有較廣泛的適應性,對地基的要求低,適應不均勻沉降的能力強,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考慮到建設場址粘土來源方便,所以垃圾壩擬采用粘土壩為宜。 垃圾壩位于填埋場坑口往東 100m,南北走向,壩長30米,高10米,壩頂寬度設計為4米,壩二側邊坡坡度為1:2,壩斷面面積為240m² ,平均壩長為 30米,筑壩土方工程量為7200m³ 。 5.1.3防洪排水工程 場區防洪與排水工程的作用是在填埋場使用過程中和終場后,將降落在填埋場周邊的大氣降水及時排出場外,防止在填埋場內形成積水,因此在填埋場三面以截洪溝的方式導出降水。 填埋場匯水面積為 10000m² ,大氣降水以截洪溝排出,由于填埋場地勢是東高西低,所以截洪溝需設立三段,分為東段、北段、南段順填埋場鋪設,把水導向西面的溪流,截洪溝采用矩形斷面,底寬 1米,護砌高度為1.2米。采用漿砌塊石,水泥沙漿抹面而成。 5.1.4導滲方式 當填埋作業開始并終場后,填埋場內的積水需以主盲溝、支盲溝、次盲溝和石籠構成的導滲系統將滲瀝液導出場外。其中主盲溝負責滲瀝液的最終排放,設置在填埋場底以下,與支盲溝相通,由直徑為 DN31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孔花管外包裹150g/m2織質土工布構成。支盲溝也位于填埋區底部,沿場底兩側坡向主盲溝,同側支盲溝之間的距離為40m斷面為梯形斷面,下底寬400mm,上寬800mm,深600mm,在支盲溝中鋪設直徑為200mm的HDPE穿孔花管,其坡向主盲溝的坡度不小于2%,同樣用150g/m2織質土工布包裹。次盲溝是在填埋過程中形成的,當每次填埋高度達到4.7米時,按照填埋作業要求開始覆蓋中間0.3m覆蓋土之前,在壓實的垃圾堆體表面上面,底部支盲溝的垂直上方設置次盲溝。次盲溝主要是由可透水,受垃圾沉降影響小的透水軟管組成。當次盲溝鋪設好后再開始中間覆蓋。 石籠是用織質土工布內裝 20-40mm的卵石,布設在主盲溝和支盲溝的相交處,以不小于2%的坡度向填埋高度增加而增加,使生活垃圾所產生的滲瀝液通過石籠的作用更好地導出。 為了使填埋區場底的導滲系統不致堵塞,在鋪設好的 HDPE管外設置反濾層,該反濾層由卵石組成,從里到外分別為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各層的厚度均為100mm,粒徑分別為40mm、30mm、25mm。 5.2填埋工藝 垃圾填埋作業過程中要求層層壓實,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 0.3m,當累積厚度達到4.7m時,即進行0.3m厚的粘土覆蓋,然后再進行下一單元的填埋,待填埋作業達到設計高度后,應進行終場覆蓋,底層是0.3m的粘土,表層回填營養土,種植作物,同時,要注意到頂面具有不小于0.05的坡度由中心坡向四周。 5.3填埋作業主要機械設備 垃圾衛生填埋作業所需選用的機械主要使用通用機械 ,購置自卸農用車和蛙式夯實機各一輛(臺)以節省投資。 6. 輔助工程 6.1建筑工程 6.1.1將辦公室、宿舍、機修車間合為一體,采用平房建筑,加強通風采光,增加居住情趣。 6.1.2分選車間、一次發酵倉、二次發酵倉、后處理車間和成品庫均采用磚混結構。 序號 建筑名稱 規格 層數 結構形式 建筑面積( m² ) 1 辦公室、宿舍 4 ×5×3 1 磚混 60 2 機修車間 6×5×3 1 磚混 30 3 地磅房 4 ×3×4 1 磚混 12 4 分選車間 8 ×8×4 1 磚混 64 5 一次發酵倉 6 ×15×4 1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磚混 90 6 二次發酵倉 6 ×20×4 1 磚混 120 7 后處理車間及成品庫 10 ×10×4.5 1 磚混 100 6.2給、排水 生活垃圾處理場用水主要是為垃圾車輛沖洗、降塵和工作人員日常生活用水,可由鄰近山澗引水。 填埋場內和預處理車間的雨水由截洪溝及時導排,以防止污染。 6.3.供電工程 項目區用電主要是垃圾預分選的破袋、篩選和一、二次發酵鼓風、抽風,照相館明等,總用電負荷為 35KW 6.4.消防 項目區應注意消防安全 ,在垃圾預處理區和填埋區所有的建筑材料要考慮采用耐火材料和相應耐火等級。 6.5.綠化工程 項目區內道路兩側要種植林木以美化環境 ,在填埋場終場后要種植毛竹,既美觀又充分利用垃圾場的肥沃條件。 7.環境保護與職業衛生 7.1環境保護 7.1.1污水處理 垃圾處理場的污水主要來自沖洗車輛和大氣降水 ,由于場內無地下水產生,上述污水可以自行吸收并蒸發 7.1.2廢氣收集與處理 廢氣產生于填埋場內 ,由于在填埋區有設置石籠(以織質土工布內裝20~40mm 卵石 ),可以使氣體及時得到收集并排放。 7.2職業衛生 由于垃圾處理場的勞動條件較差 ,應盡可能采取措施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以保障工人的身體健康,主要有以下幾點: 1.應嚴格按照垃圾填埋場填埋工藝填埋垃圾,分層壓實覆土。 2.對場內作業人員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預防接種。 3.加強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個人衛生教育。 4.強化場內蚊、蠅、鼠的消殺力度。 5.場區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勞保用品,包括工作服和防塵口罩等。 8.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8.1企業組織 垃圾處理場隸屬于 *****文明辦,實行企業化管理,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 8.2生產組織系統 垃圾處理場實行場長負責制 ,場長下設二個作為組,一個為垃圾清掃作業組,負責鄉所在地的衛生清潔作業;一個為垃圾場作業組,負責對所收集的垃圾進行分選、堆肥和填埋處理。 8.3勞動定員 8.3.1工作制度 垃圾處理場實行兩班制 ,生產天數為365天,工作時間為8小時,由于垃圾處理量的限制,可根據具體情況實行輪休。 8.3.2勞動定員 垃圾處理場投入運營后 ,需配備工作人員4人,主要安排在垃圾清掃作業、垃圾分選、堆肥、填埋作業區,由于人員少,可以考慮交叉兼職。具體人員分工見下表 人員分工 管理人員 生產工人 輔助工人 小計 清潔工人 1(兼職) 1 2 分選、堆肥 1(兼職) 1 2 填埋、運輸 1(兼職) 機修、地磅
1(兼職) 合計 2 2 4 8.4人員培訓 在垃圾處理場投入運營以前應當組織有關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學習國內外垃圾處理先進經驗 ,熟悉并掌握工藝設備的性能及操作規程。 9.項目實施與管理 9.1項目實施 本項目工程實行業主負責制 ,由業主委托設計,籌措建設資金,組織項目的招投標工作,執行國內外合同法有關要求,并組織施工與生產。 9.2實施進度安排 2004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5年3月完成工程設計; 2005年4月工程招標并開工; 2005年底試運行; 2006年3月投入使用。項目建設為一年完成,到2004年底9.3工程招投標 9.3.1招投標內容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對以下內容進行招標 工程設計、監理招標、土木結構建筑招標、設備招標、工藝及設備安裝招標。 9.3.2招投標組織形式 為保證工程項目在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有序的原則下進行 ,,工程項目招標階段由鄉人民政府組成專門機構進行調控、把握。 一是組成資格評審委員會,對參與投標者進行資格評審,參加人員為有關領導、有關專業技術人員、財務經濟專業人員, 5人以上單數組成。 二是組成評標委員會,由有關領導和有關技術、財務經濟方面的專業人員 5人以上單數組成。評標委員會的評標工作受有關行政監督部門監督,程序依下圖所示: 招標申請 → 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的編制 → 刊登評審通告、招標通告 → 資格預審 → 發售招標文件 → 現場勘察與標前會議 → 投標文件編制與遞交 → 開、評標 → 定標并簽約 10.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0.1編制范圍與依據 (1)投資估算編制范圍包括垃圾處理場全部配套設施; (2)《福建省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定額》2003年版; (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三者107號文; ( 4)《全國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指標》1996年; 10.2有關說明 .本項目屬社會公益事業,固定資產投資稅率為0。 .本項目屬國內新的環境保護項目,生產運營期免征稅賦。 .不可預見的工程和費用,按6%計算。 .基本預備費按8%計算。 .流動資金按項目二個月的經營成本計列。 10.3投資估算 工程總投資為 258.7萬元。 ( 1)土建工程估算表 序號 分項工程名稱 規格要求 單位 數量 單價 費用 (萬元) 一 填埋場區工程 28.5 1 場地清理 場地平整 m ² 15000 7 10.5 2 筑壩工程 粘土壩 m ³ 7200 25 18 二 預處理與堆肥工程 7.48 1 分選車間 磚混 m ² 64 200 1.28 2 一次發酵倉 磚混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m ² 90 200 1.80 3 二次發酵倉 磚混 m ² 120 200 2.40 4 成品庫 磚混 m ² 100 200 2.00 三 管理區工程 1.80 1 辦公室、宿舍 磚混 m ² 60 200 1.20 2 機修車間 磚混 m ² 30 200 0.60 合計 37.78 2)設備估算表 序號 分項工程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單價 購置費 (萬元) 安裝 一 填埋區用機械 8.02 1 蛙式夯實機 Hw60 臺 1 3 2 農用運輸車 輛 1 5 3 取土用具 0.02萬元 二 預處理與堆肥工程 179.6 1 板式給料機 N=5.KW 臺 1 20 20 3.20 2 破袋機 Ф1000×1200 臺 1 10 10 1.60 3 皮帶輸送機 B=1000,L=3200 臺 2 3.2 6.4 0.50 4 皮帶輸送機 B=1000.L=70000 臺 1 35 35 2.80 5 滾筒篩 Ф1200×2000, 孔徑80mm 臺 1 20 20 2.00 6 布料機 臺 1 10 10 0.80 7 風機 Q=200m³/min 臺 2 10 20 2.00 8 滾筒篩 孔徑 15mm 臺 1 25 25 2.00 9 皮帶輸送機 B=1000,L=3200 臺 1 3.20 3.20 0.20 10 鏟車 5t 輛 2 30 30 三 其他費用 33.3 1 征地費用 3.00 2 不可預見費用、預備費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30.00 合計 220.92 11.經濟分析 11.1基本數據 11.1.1資金來源主要爭取上級貼息或無息長期貸款,設定年息為3%。 11.1.2項目財務評價計算期 本項目財務分析計算按 30年計算,其中包括建設期一年. 11.1.2生產成本 1)項目采用直線法折舊,房屋及建筑物折舊年限為30年,殘值率為0,機械設備平均折舊年限為20年,殘值率為4%,其他費用等按20年攤銷。 2)維修費按設備費折舊的10%計算,年均2.7萬元。 3)人工費,人均工資福利以7000元/人.年計算,需2.8萬元。 4)燃料費,每年耗柴油1000升計,需0.30萬元。 5)水電費,按耗電量1萬度,計策0.5萬元。水以引山泉水費用不計。 11.2收入 來源 11.2.1衛生費收入,建成垃圾場后,必須收取衛生費以維持垃圾處理場的正常運行,以居民人均日收取衛生費0.1元計收,年人均36元,預計年可收21.6萬元。 11.2.2出售堆肥收入,以年出售堆肥1000噸,每噸價50元計,可收入5萬元。 11.3稅收 本項目為社會公益事業 ,根據有關政策,有關產品稅收可以減免,因此不予考慮。 11.4財務內部收益率 11.4.1凈現值: 本項目全部投資在建設起點一次投入 ,不計建設期,則假定投產后每年的凈現金流量相等,即: 投產后每年的凈現金流量 =該年利潤+ 該年折舊 + 該年攤銷 + 該年利息 + 該年回收額 利潤 = 總收入 – 總支出 =26.6–21.3=5.3 萬元 折舊 = 固定資產投入 / 分攤年限 =300/20=15 萬元 所以 , 投產后每年相等的凈現金流量 =5.3+15+0+0=20.30 萬元 凈現值 = 原始投資額 + 投產后每年相等的凈現金流量 × 年金現值系數 =20.3×19.6004( 查 <1 元年金現值表 >)–258.70=139.19 萬元。 11.4.2 資金內部收益率 內部收益率依下式確定 : (P/A.IRR.n)=I/NCF=258.7/20.3=12.74 依內插法求得 : 資金內部收益率為 5.093%. 11.4.3 項目清償能力 本項目貸款償還本金來源為項目折舊費年利率為 3%, 從投產期開始逐年償還。 12. 結論 本項目主要著眼于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本身的經濟效益較低,必須通過征收垃圾處理費或財政補貼的形式才能運營,但是,在減免所有稅收的情況和爭取上級無息或貼息貸款的條件下,可以基本上達到收支平衡并略有節余,因此,對于維護三江源頭的環境保護,有積極意義,建議上級支持。
上一頁 [1] [2] [3] [4] [5]
【*垃圾處理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報告編制提綱08-23
敬老院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08-24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06-02
電解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08-17
關于租賃工會大廈的可行性研究報告08-17
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工作的匯報材料08-24
可行性報告08-18
可行性分析報告08-20
建設項目申請書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