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業(yè)先進班組事跡材料范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要用到事跡材料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跡材料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材料才是規(guī)范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業(yè)先進班組事跡材料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國,上海人,今年47歲。正如這個名字,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上海人,在上海延吉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和楊浦區(qū)房屋維修應急中心當維修工。但他又是一位不尋常的維修工,自從1992年從市房地局技校畢業(yè)后踏上工作崗位,整整27年,他一直沒有離開過房屋維修一線,從一名普通的水電工成長為技術精湛的四星級員工、班組長,并成為公司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一員。
無論酷暑還是寒冬,小國每天奔波在楊浦區(qū)的大街小巷、小區(qū)弄堂,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和工匠精神,為群眾解決各種物業(yè)維修難題。他被居民親切地成為房屋“全科醫(yī)生”,這些年來共收到表揚信200多封、錦旗30多面。在有3000多名員工的上海延吉物業(yè)公司,小國年年都是先進工作者。他還連續(xù)多年被評為上海市房屋應急維修先進個人,20xx年榮獲“上海市物業(yè)管理優(yōu)秀服務能手”稱號。
一、臟臭我一人,舒心千萬家
楊浦區(qū)是上海工人新村最集中的區(qū)之一。延吉物業(yè)公司管轄的區(qū)域包括楊浦區(qū)延吉一村至七村,以及敦化新村等,都是有30多年房齡的老公房,甚至還有建于1953年的老房子。小國所在的維修班組要負責11700多戶居民的房屋維修,人手少、任務重。作為一名“房屋醫(yī)生”,再苦再累再臟,他也毫無怨言。
房子老了,問題就多。每逢夏季防汛防臺、冬季寒潮冰凍,就是物業(yè)維修人員最忙碌的時候。20xx年1月,上海遭遇35年來最嚴重的低溫冰凍,全市各處居民樓都出現了水管爆裂情況,而延吉地區(qū)又是重災區(qū)。在寒潮來襲的那些天里,小國和他的班組日夜連軸轉,他自己七天七夜沒有回家。剛修好一處水管,顧不上喝一口居民遞上的熱茶,他就騎上電動車趕往下一個報修點。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早一分鐘趕到,就早一分鐘修好,居民就可以早點用上水。因為長時間在露天作業(yè),他的雙手在凍裂了一道道口子,纏滿了創(chuàng)可貼,成為不折不扣的“凍手哥”。7天里,他帶領6名維修工共解決了1800多張報修單。
延吉地區(qū)的一些高層住宅因管道老化,經常堵塞,加上位置不合理,疏通難度很大。去年,小國接到延吉六村15號居民的報修,馬桶又“腸梗阻”了!由于污水管堵塞,二樓馬桶糞水冒出,并且影響二樓以上的13戶居民的生活。小國檢查發(fā)現,堵塞處在一個“之”字型的死角,必須到地下室去打開檢查口進行疏通。于是,他來到地下室爬到2米多的扶梯上,剛打開檢查口,管道中的糞便就從天而降,盡管他有思想準備,穿著雨衣雨褲,還是被糞水淋得滿頭滿臉都是。小國冒著撲鼻的惡臭,找到管道堵塞處,和同事一起疏通,再封上檢查口,最后再清理場地。“房屋醫(yī)生”手到病除,十多戶居民的馬桶暢通了,居民們笑了。每年,這樣污水管的報修總有好幾次,每次疏通都要像這樣花上半天。小國用自己一人的臟臭,換來了千家萬戶的舒心。
二、“老法師”解決新問題
跟房屋打了近30年交道的小國,堪稱一位“老法師”,但他依然不斷學習。他經常和同事們一起探研業(yè)務,每遇到一個維修難題都認真研究,總結方法,提高修理效率。他不僅水電維修技術高超,還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掌握多種技能。屋漏維修、木工、泥水工,他都不在話下,成為物業(yè)維修行業(yè)一專多能的“全科醫(yī)生”。20xx年,他在上海市物業(yè)管理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中榮獲“優(yōu)秀個人”。
20xx年10月,延吉六村19號507室居民報修:水龍頭壞了。小國上門一看,發(fā)現是一種新型豪華型水龍頭,與日常維修中的水龍頭結構差別很大,現場一時查不到故障原因。他就將水龍頭帶回來研究,之后聯(lián)系廠家,上網查資料,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又經過一番精心修理,使水龍頭恢復正常使用,解決了居民的困難。事后居民高興地說:“我請的專業(yè)人員都沒修好,還是史師傅厲害!”
創(chuàng)新,是任何一個企業(yè)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延吉物業(yè)公司“勞模集體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核心成員,小國將多年積累的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注入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拓中,著力解決房修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
在“五小”創(chuàng)新活動中,小國發(fā)明了剔絲小工具、超窄邊扳手等創(chuàng)新小工具具有實用性強、適用性廣的諸多優(yōu)點,提高了維修效率。
保溫屋面屢修屢漏,是上海老公房存在的普遍問題。為此,勞模工作室把“保溫屋面排氣修理法”作為攻關項目。為使排氣效果達到最佳,小國利用休息日走現場、查資料、研技術,為最終方案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0xx年,由延吉物業(yè)研發(fā)的“保溫屋面排氣修理法”,獲得國家專利授權,解決了許多頂樓居民多年的煩惱。如控江路645弄50號601室、敦化路3弄6號5室等屋漏嚴重的老大難問題,多次上門維修無效果,小國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全部予以一次性的修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奇葩樓”居民解決出行難,延吉地區(qū)有一類高層住宅,被居民成為“奇葩樓”。這是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大樓,占地面積小,容納人口多,盡管配備電梯,滿足了當時人們的居住需求,但為提高房屋的結構強度,采用了“半地下室”的設計。這種結構為半層在地下,另外半層在地上,高低的落差通過8-10階樓梯樓梯來連接,且通道狹窄,樓梯坡度高等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種先天不足的設計,給老人、小孩的行走帶來安全隱患,尤其是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了極大困難。這樣的“奇葩樓”,僅小國所在的延吉物業(yè)公司管轄范圍內就有17棟。
對居住在這些老大樓里的老人與殘疾人來說,如何跨過家門口的那幾格臺階,方便地乘坐電梯,成了他們最大奢望。針對這種“奇葩樓”,有關部門先后提出了加裝升降機、升降梯等備選方案,但均不能很好滿足安全和綠色環(huán)保的要求。
小國在物業(y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和勞模工作室成員一起,多次實地勘察,根據房屋的結構特點,最終確定了增設“之字形通道”的方案。即在房屋的北面,因地制宜,另開一處出入口,連接電梯廳的走廊。在出入口外增設25米長的兩條“之字形”通道,結構合理坡度小,十分安全,還配以門禁系統(tǒng)。這一方案造價不高,安全方便,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出行難,也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老大樓無障礙通道改造的新路子,受到各方的好評,被多家媒體報道。
如今,延吉地區(qū)已有三棟老大樓已完成了這一無障礙通道改造,其余老大樓的改造也在計劃中,工作辛苦、又臟又累,收入不高……但小國依然熱愛自己這份工作。他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是經常想:房子房子,老百姓的命根子,要是房子漏水、馬桶堵塞的問題發(fā)生在我家呢?
正是由于對本職工作的熱愛,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換位思考,使得小國始終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作為對自己的要求,從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鑄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
【物業(yè)先進班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經典】10-07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5-17
先進班組的事跡材料12-24
倉庫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2-20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精】06-14
【精】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6-13
【熱】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6-14
企業(yè)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7-06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