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錦集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借助事跡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征。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跡材料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
每當提起朱xx,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贊,敬佩她是一個敬老愛幼、善良博愛、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作為一名母親,她用無私的母愛、悉心呵護著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影響和教育者他們。多年來,她用自己的愛來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把工作與家庭的關系處理得協調有序,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對公婆敬如父母,對早亡大哥的遺孀視若姐妹,對大哥的一雙子女視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xx出生于1965年1月,門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縣人,1992年來到門前地做了上門女婿。從此朱xx夫婦與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兒侄女組成了一個新的八口之家家。朱xx和丈夫一邊種地一邊打工,還生育了兩個兒子,日子過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哥哥不幸車禍身亡,為了不讓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兒侄女傷心,她對嫂嫂和侄兒侄女關懷備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什么活她都搶著干,有好吃好穿的總先留著給她們。嫂嫂在外工作的時候,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她幫忙照看哥哥的一雙兒女,還要贍養兩位多病的老人,還需撫養四個年幼的孩子,她任勞任怨,不僅把孩子照顧的衣食無憂,更教會他們要真誠待人、心懷善意。四個孩子不僅學習上進,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稱贊她無私有愛,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敬愛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父母,關心體貼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絲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xx總會和丈夫回到四川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她總是省吃儉用,自己舍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給二老買些禮物。二老年紀大了,她們每年回家一兩次,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點福,她就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孩子的義務。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緊了弦的發條,無論多累她都咬牙堅持著。她和丈夫深知父母喪子的悲痛,為此夫妻二人更加關愛父母,將心比心,對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經常說寬心的話安慰父母。父母漸漸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她說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父母和孩子能快樂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來,大家庭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至今,在門前地村傳為美談。和氣生財,全家成員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鎮婦聯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儉持家。種地務農無法照顧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決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臟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當粉刷工。經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時吃飯,經常饑一頓飽一頓。一年四季從來沒有穿過幾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頭土面,皮膚也變得非常粗糙,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她想想四個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父親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是她對父親的關愛有增無減,無論是日常起居還是看病吃藥她都十分上心。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朱xx從無怨言。20xx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朱xx傷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終還清了父親看病欠下的外債。她省吃儉用,但是卻很舍得花錢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勞付出變得更加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兒子已經23歲,現在四川省重慶航天大學電腦系就讀,小兒子在散旦讀中學。朱xx母親八十五歲了,由于母親年事已高,生活時有不便,深怕母親受到委屈,朱xx親力親為,伺候母親起居,一天兩餐,從無怨言。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要常懷感恩之心。她說孝順,不僅僅是養老送終,更多體現在對老人
日常生活的關愛。她言傳身教,父親辭世后,朱xx怕老人孤獨苦悶,常陪伴她聊天,經常帶孩子來看她,讓孩子講>故事給她聽,讓她感受天倫之樂。看到老人的笑臉,她如同吃了蜜一樣的甜。幾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長輩。
非常粗糙,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她想想四個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父親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是她對父親的關愛有增無減,無論是日常起居還是看病吃藥她都十分上心。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朱xx從無怨言。20xx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朱xx傷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終還清了父親看病欠下的外債。她省吃儉用,但是卻很舍得花錢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勞付出變得更加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兒子已經23歲,現在四川省重慶航天大學電腦系就讀,小兒子在散旦讀中學。朱xx母親八十五歲了,由于母親年事已高,生活時有不便,深怕母親受到委屈,朱xx親力親為,伺候母親起居,一天兩餐,從無怨言。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要常懷感恩之心。她說孝順,不僅僅是養老送終,更多體現在對老人
日常生活的關愛。她言傳身教,父親辭世后,朱xx怕老人孤獨苦悶,常陪伴她聊天,經常帶孩子來看她,讓孩子講>故事給她聽,讓她感受天倫之樂。看到老人的笑臉,她如同吃了蜜一樣的甜。幾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長輩。
她深知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分,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母愛是一種勝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種甘心付出、蠟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xx不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還養育了兩個兒子,照料了哥哥的一雙兒女,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紅紅火火,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母愛勝天的行為,實現了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麗。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2
xxx,女,1954年2月出生,邵府鎮雙臼村村民。38年來,她以孝道為榮,孝敬老人、善待親朋,家庭幸福和睦,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xxx自己也是一位老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腿疼等疾病,但她仍舊長期日夜照料著93歲高齡的婆婆,與婆婆同吃、同住,為婆婆洗衣、做飯、理發、洗澡、擦身,悉心照顧婆婆的日常起居。
誰家的日子都是鍋碗瓢盆交響曲,伺候的再精心,婆媳之間也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年邁的婆婆有時發脾氣,挑毛病,每到這個時候,勞累一天的王xxx默不作聲,任憑婆婆發作,她說:“老人年歲大了,又體弱,讓她發泄發泄,心里就痛快了,我受點委屈怕什么?”等到婆婆發完脾氣之后,她還是笑臉相迎,象哄孩子一樣哄著婆婆,直到把婆婆逗高興為止。
冬季天氣寒冷,xxx怕婆婆上廁所不方便,就在倒座房里建了個廁所,放上坐便器,每次都是她攙扶婆婆上廁所。有時婆婆便到褲子里,xxx總是毫不嫌棄地幫老人換洗衣服,擦拭身體,沒有一絲怨言,也沒有一絲嫌棄。為了更好地伺候老人,她也早已與老人同屋居住。晚上老人每次起夜,無論多困多累,她也都會親自起來攙扶。婆婆經常感動地對她說:你就是我的親閨女。
如今婆婆紅光滿面,精神奕奕,見人就說:“我的兒媳婦心眼太好了,每天干完農活除了做家務,還要照顧我這個老太婆,太累了,這輩子能有春英這個好兒媳,我知足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xxx總是沒日沒夜地勞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過一天清閑的日子。在孩子們的眼里,他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女人,她總是一身泥土回到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在鍋灶前給一家人做出可口的飯菜。
xxx盡管識字不多,卻深諳“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她用平凡的故事演繹著中華的傳統美德,用行動傳唱著孝老愛親的贊歌,用辛勤付出撐起家的一片藍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銘記“百善孝為先”的行為準則,把孝變成一種時尚,把大愛灑向人間。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3
王小名,男,漢族,1979年5月生,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王小名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王小名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王小名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鏟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里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臥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后,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氣;盡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后的一個多月里,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后重建的開展,王小名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于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王小名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王小名婚后,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并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王小名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王小名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么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王小名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王小名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王小名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王小名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王小名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4
XX,男,出生于1958年4月,現年60歲,居住在氣象臺社區55號。數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哥哥50年無怨無悔,不離不棄。
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里,XX與愛人XX照顧癱瘓的哥哥已成為氣象臺社區傳頌的佳話。XX70歲,是XX的大哥,因從小患病,腿腳不方便。母親早逝,父親和兩個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XX照顧了。
弟弟勇擔照顧重任
由于患有強直性脊椎炎,XX從12歲起就開始“跛腳”,常人走1百米幾分鐘,但他卻要花半個小時。由于腿腳不方便,他讀完小學便在家為一家人洗衣、做飯。18歲時,XX徹底站不起來了,家務活便都落在了8歲的XX身上。
XX是幸運的,上帝關上了他的一扇門但是卻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雖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樣行動自如,但是他有親人的關心與愛護,他擁有這世界上最美好的親情。
XX本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堅持照顧哥哥。每天放學回家,他總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飯菜,再花上1個半小時給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幫助哥哥如廁、洗澡后,才有時間做作業。看著小伙伴們在戶外玩耍嬉鬧,小小年紀的XX,卻只能過早的挑起照顧哥哥的重擔。
XX在家時都是坐在弟弟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釘了鐵條比較扎實,不容易摔跤。如今XX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動,總躺著也怪難受的。雖已67歲,頭發也花白,可他的精氣神卻絲毫不輸給年輕人。
背著哥哥每周看戲
XX8歲那會,一大家人擠在民主路十幾平米的小屋里。晚上哥哥關節疼得睡不著,眼淚都快疼出來了卻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來陪哥哥一塊兒哭。回憶起童年,哥倆最開心的就是每周六了,哥哥愛看露天電影,弟弟就背著他去解放路的劇院,那時候買不起輪椅,多虧了同去的小伙伴幫助輪流背。
日子一天天過去,XX也一天天長大,他做過搬運工、當過建筑工人,無論打什么工,他總是會抽時間回家為哥哥做飯。由于經常做飯,XX練出了一手好廚藝,由于廚藝了得,他被城區某單位招進去當了食堂廚師。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干到了退休。
帶上哥哥成家立業
XX總說,“挑媳婦要溫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還好這個心愿實現了。”XX有個溫柔的媳婦兒,她叫XX,除了照顧女兒,就是照顧哥哥了。原來兄弟倆的住所只隔一堵墻,還是窗對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聽見。弟弟不在家,弟媳便會過來照顧哥哥。對于自己嫁到XX家后所做的一切,XX靦腆地說,自己所做的這些都是應該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說兩家話。早在嫁過來以前,她就知道家里有一個大哥需要照顧,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XX總說,“他是我們的哥哥,照顧他是應該的`,別的人家里也會這么做,這也沒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床上躺半個月,弟弟總是自責不已。但是XX總是不愿意麻煩弟弟一家,但是作為親人,他們怎會嫌麻煩呢?
幫哥哥圓創業夢
上世紀80年代,哥哥XX曾組建過自己的家庭,并生有一女。可好景不長,也許是頂不住這樣的生活壓力,愛人在孩子1歲時悄悄離家。有了女兒,XX自食其力的心愿越來越強烈,為了滿足哥哥的心愿,XX幫哥哥盤下了一家小雜貨鋪,并和他一起張羅生意。
XX忘不了,一周總有幾個中午,弟弟都會抽時間騎三輪車去進貨,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為在太陽下曬久了,弟弟的脖頸處總會曬脫皮……
對于這些,XX總覺得這都是當弟弟的該照顧的,哥哥過得幸福快樂,就是最好的事。
50年來,XX用雙手為癱瘓哥哥撐起了一片晴空,譜寫了血濃于水的親情篇章。如今兄弟倆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兒都已長大成人,結伴在武漢打拼。對于以后的路,XX說,日子再難,也不能不顧親情,既然選擇了堅持,就不會放棄。如果可以,我愿意再陪哥哥半個世紀。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5
xxx,女,漢族,1973年10月生,xxxxxx市智殘協會副主席。
xxx是三名腦癱孩子的母親。1997年,大兒子出生幾個月后查出患有腦癱。她在悉心照顧大兒子十年后迎來了一對雙胞胎,但兩個孩子同樣患有腦癱。三個不幸的患兒讓xxx身心俱疲,但面對生活的壓力,她選擇不離不棄,帶著孩子四處求醫,進行康復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的身體有所好轉,這讓xxx增添了信心,她說自己還會繼續堅持下去。不僅如此,作為xxx市智殘協會的副主席,xxx還盡可能幫助其他患有疾病的智殘兒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曾獲全國助殘先進個人、xxx市身邊好人等榮譽。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6
走近她,你一定會感受到她的溫柔、賢惠和體貼,作為一個女人特有的優雅。她敬老愛老的事跡廣為傳頌,所在的三口堰村無人不曉,所住xx鎮無人不知。在街坊鄰居眼中,xx既是一個好母親,又是一個持家的好妻子,更是一個孝順婆婆的好兒媳。
1969年,xx與xx結為夫妻。不久,生下兒子和女兒,夫妻倆恩恩愛愛,互相體貼,互相幫助。那時,丈夫xx從部隊退伍回家,由于沒有什么特長就在家務農,家庭收入很低,并且還要養育2個孩子,家庭經濟狀況極差。每一天的勞作和家務都使xx筋疲力盡,但xx仍然在勞累中幸福并快樂著。眼看2個兒女都長
大成人,老兩口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20xx年5月的一天,一場突然的變故改變了這個平靜而美滿的家庭。
一天早上,xx的媽媽陳大姐突患腦溢血倒在地上,嘴角直流涎。而這天,丈夫又不在身邊。面對這一情景,xx和鄰居一起,使出渾身的勁將婆婆陳大姐攙扶到床上,后來送進醫院。婆婆一連10多天處于昏迷狀態,xx和丈夫的姐姐一家子人一起細心地照料。在醫院護理期間,婆婆有段時間大便很硬,老是拉不出來,xx見婆婆憋得實在難受,就用手指伸到婆婆的肛門中把一股股硬大便掏挖出來,所在醫院的醫務人員和其他病人無不感動……
幾年來,xx堅持無微不至地照顧偏癱的婆婆。說起媳婦,婆婆總是樂得合不攏嘴:“人人都夸我們家有個好媳婦,真不知道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說話間,婆婆的眼里已經噙滿了淚水:“都這么大歲數了還拖累你們。”xx一邊給婆婆擦眼淚一邊安慰:“媽,您老千萬別這么說,從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們拉扯大,現在我們做這些也是應該的。”
然而,屋漏偏遭連夜雨。這時,xx的丈夫又病倒了。xx不僅要負擔婆婆和丈夫兩個病人的起居生活,還要干農活,教育2個年幼的孫子。對xx來說,生活的內容或許不全是燦爛的鮮花與甜美的笑臉,生活的零亂與困頓一起向xx壓來、向這個家庭壓來。家庭的處境的變化,影響了本來心情已經略有好轉的婆婆。為了
扭轉婆婆的心情,xx總是說著開心的.話語給老人聽,讓她的心情一天天開朗、樂觀起來。經過xx細心照顧,丈夫很快就康復了,婆婆隨之也露出了久違的笑臉。
親情無價。婆婆陳大姐說:“媳婦xx是我們家的福星。”對此,xx只有樸實的話語:“玉喜的母親將玉喜養育大,付出了許多心血。不管是自己的母親還是丈夫的母親,都是自己的親人,照顧長輩是晚輩應該做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希望下一代對我也是這樣。我尊敬老人也是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時也要做好表率,讓下一代懂得尊敬老人,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7
XX,男,漢族,出生于1979年1月,XX市XX縣XX村人,XX小學教師。
從教23年的陳連民,年齡較小的時候,他就知道端湯送藥,侍奉母親。在他十五歲時,父親病危辭世,他就休學照顧母親,打理果園。20xx年,母親病情加劇,他四處借錢,帶母親到處尋診問藥,足跡遍及省內許多大醫院。20xx年,母親手術失敗,臥床不起,為了方便照顧,他將母親帶至身邊,悉心照料,但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學校的工作兢兢業業,一刻也不可懈怠;母親的一日三餐、熬湯喂藥、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勞。久病的母親,褥瘡嚴重,他費盡周折打聽并買到褥瘡墊,在他的精心照顧下,母親的褥瘡痊愈。母親臥床數年,他總是這樣騰挪翻身、洗衣做飯、端屎倒尿、推出推進、聊天解悶。他從不喊累、不叫苦、不抱怨,他的默默付出,贏得周圍人群和社會人士的廣泛稱贊。閑暇時,他喜歡用文字表達生活,寫出的《果農賣果難上難》網上點擊量58萬,偶爾制作小手工藝品,成為學校小有名氣的手工制作藝人。
他20xx年榮獲XX縣“師德標兵”稱號。
“蓮民是孝子。”一提到XX老師,認識不認識的人,因了這句話,就有了同一的話題,娓娓而談。于是一傳十,十傳百,XX三個字就成了十里八鄉臧否兒女的標尺。
XX,男,XX市XX縣XX村人,XX小學教師。無論是工作,或者家庭,都因他而為人稱贊。從教23年,多次受到學校表彰獎勵,20xx年獲XX縣“師德標兵”榮譽稱號;家庭中,“孝子”是群眾的口碑。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并傳承著傳統孝文化的故事。
孝敬父母,想他們之想
蓮民自小家貧,兄弟姐妹五人,僅靠父親微薄的工資養家糊口,“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然他排行老五,但是用父母的話說“他醒事早”,從小就似乎懂得孝敬父母、愛憐兄姊。小小年紀,遇到節假日,他便幫父母做做家務,或者下地干活。父母從小小的他身上看到了家庭的希望。1995年父親病危,老人辛苦一生,噙著淚花,總是不舍:一則老伴常年患病,藥不離口;一則小兒尙小,未有家室。重病在身的父親,總是一萬個不放心。此情此景,年僅十五的小蓮民,強打精神,安慰父親:“爸,你不是常說男大十五脫父子,我都十五啦,你放心養病,還有哥哥姐姐幫襯,我能照顧好你和媽媽的。”回天乏術,抑或一語成讖,父親還是離他而去,但是小小年紀的他,總歸是給了父親些許的安慰。父親的辭世,使他承擔起他承擔不起的重擔。他唯一的選擇便是休學回家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雙眼垂淚:“苦了我兒!”家庭的變故并未使他頹廢,相反更激發了他的雄心。
孝敬父母,憂他們之憂
父親去世后,母親和其他人一樣靠果園謀生。本就孱弱多病的`身體,風里來雨里去,艱辛備至。他揪心母親,隔三差五總要回家看看母親。節假日,一頭扎進果園幫母親料理農事。他心里琢磨自己多干一點母親就可以少干一點,吃苦受累,只要母親幸福,自己吃點苦受點累,心里也坦然了。然而,天意弄人,20xx年,母親還是被病魔擊倒了,需要手術治療,難以讓人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是,手術失敗,母親無論如何再也站不起來了,余生只能躺在床上。悲痛不已的他,不能不接受這樣的現實,含著淚把母親接回家里。本已雪上加霜的他,要工作,要照料母親,要料理果園,即便鋼鐵之軀,恐也難以承受,但是他依然艱辛備至的承受著。只要母親的病痛不再發展,不在遭罪,他就心滿意足了。母親一躺不起,時間一長,身上的褥瘡越來越厲害,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到處尋醫問藥,偏方驗方,弄了一大堆,總不見好。母親疼痛不已,倔強的她,心疼兒子,母親皺眉咬牙忍者,實在疼痛,輕輕呻吟幾聲。他到處打聽,皇天不負,褥瘡墊效果較好,他趕緊上網購買。看著母親的褥瘡一天天好起來,他如釋重負的長出一口氣。當人們稱贊他時,他只是附和著笑笑,他心里清楚,只要心里有母親,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一次他回到家,看到母親身下的糞便,他心里不是滋味,他默默地給母親清理干凈。他看著母親的淚花,心里盤算這不是辦法。于是她把母親帶到自己身邊,只要自己在,就不讓母親遭罪。陳老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影響著他的兒子,只有三歲的孩子都知道給奶奶洗襪子。母親帶到學校,方便照顧,但XX老師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學校的工作兢兢業業,一刻也不可懈怠;母親的一日三餐、熬湯喂藥、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勞。20xx年,天不作美,氣候持續高溫,健康的人尚且受不了,何況久臥病床的母親。為了使母親度過酷暑,四十多天的暑假,偌大的校園除她和母親一個人也沒有,校園靜的可怕,但他在孤寂中還是堅持下來。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陳老師顛覆著人們的“三觀”。母親臥床數年,他總是這樣騰挪翻身、洗衣做飯、端屎倒尿、推出推進、聊天解悶。不管任何時候看見,他都是笑呵呵的照料癱瘓的母親,他明白困難再大,也不能把壞心情帶給母親,一方面影響母親的病情,一方面自己的辛苦就會前功盡棄。
孝敬父母,做他們所做
陳老師的故事感染感染著周圍的人。就連學校的學生都被感動著,他們用稚嫩的話說:“陳老師真好!”他的言行給學生們演繹著生命至情,小小年紀的學生都知道孝敬老人、尊敬老師、關愛同學,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中,陳老師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他是學校后勤主任兼學生食堂管理員,幾百號人吃飯絲毫馬虎不得。食堂的事情,事無巨細,他都親力親為。雖然眾口難調,卻也有條有理,師生稱心。當人們談及他的故事,他都謙遜地笑著說:“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禽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父母一生不易,生兒育女,歷盡艱辛,為人兒女理當盡心盡力。”“咱是教師,為人師表,學生都看著咱呢。”樸素的語言,折射的是陳老師的良知,他不僅侍母勤勉,且育人唯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陳老師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何嘗不是用言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何嘗不是為構建和諧家庭,和諧國家添磚加瓦?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8
我叫xx,我有一雙烏黑的眼睛,一雙小巧手,做起手工來,可精致啦!我是個性格開朗學習成績都不錯的小女孩。我今年9歲了,身高一米三四左右,別看我年紀小,英語、美術、對我來說不過如此,我的愛好可多了、游泳。畫畫、聽音樂……我的英語特別棒,我渴望有一天能夠出國留學多些機會和外國友人交流。
我可是個孝順的乖女孩。有一天,放學回家,一進門就聞到了一陣香味,不用說,一定是媽媽已經做好香噴噴的飯啦!平時,我在家里是一個小公主、小皇帝,受父母寵愛,簡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可幸福啦!不過我是個孝順父母的乖女兒,我有好吃的想總留著給父母吃,他們知道這是我喜歡吃的.,所以老是說:“我不吃你吃吧!”我心里聽了很不是滋味,心想父母這么辛苦養育我們,做兒女的更應該體貼父母,記住父母的艱辛,不忘父母的恩情。
一天晚上,我在家等爸爸、媽媽回家,已經十一點多了,可爸爸媽媽還沒回來,我只好一個人先睡了,還沒睡著,爸爸回來了,我立刻起來,跑出房間倒了一杯熱茶給爸爸,說了聲:“爸爸辛苦了”爸爸摸著我的頭,微笑的對我說:“真是我的好女兒”。正好媽媽也回來了,媽媽看到了后說了我很孝順。
第二天,我來到學校,有的同學在很認真的看書,有的同學在做計算題……因為今天是數學第一單元的測試,叮呤呤…。上課鈴響了,數學老師帶著嚴肅的心情朝我們走來,過了一陣子,試卷發下來了,我們都七手八腳的認真的做了起來…下課了,小組長把試卷收了上去,交給了老師,下午同學們都很緊張,大家都期盼試卷快發下來。
上課鈴響了,數學老師笑瞇瞇的對我們說:“同學們,這次測驗大家都考的不錯,現在小組長把試卷發下去”小組長把分數念了出來:91、85、76…,緊張地聽著,xx98分,哇,我是最高分,放學后,我迫不及待地把今天發下來的試卷給了爸爸媽媽看,他們看了,對我說:“不錯,下次繼續努力”。
以后,我更懂得孝敬父母,用功學習了。這就是孝順的我——xx。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9
xx,今年65歲,xx鎮xx村蔡砭組的一名普通農民。1972年,19歲的xx與同歲的xx步入婚姻殿堂。婚后,xx在外經營著一輛貨車,xx在家操持家務,并育有兩子一女,日子平靜而溫馨。
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原有的幸福生活。妻子xx突發腦溢血緊急送往醫院,雖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但卻導致身體癱瘓,讓本來堅難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誰知生活暗涌迭起,xx年6月,再次犯病的妻子被送進重癥監護室,昏迷不醒。面對病危通知和親人的善意相勸,xx拒絕放棄,堅持給妻子治療。“你在,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家。”這是xx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二次(腦溢血)病情很嚴重,在縣醫院住了一個禮拜,娘家人和弟兄們都來看,都建議放棄治療,但xx堅持治療,xx說不行,他就帶著老伴兒去xx治療,在xx大學附屬醫院重癥監護病房呆了28天,花銷了巨額醫藥費。xx年來,高永尚為給妻子看病,四處籌錢,借遍了親友,賣了車賣了房,他的努力與堅持換來了回報,在他的悉心照料、細心呵護下,他老婆的身體狀況得到極大改善,雖然他妻子現在仍然不會說話,右半邊身體也不聽使喚,但xx卻很滿足,他想只要妻子能陪他一塊生活,他想這所有都值得。不管咋樣,他想那時候小了夫妻老了伴,這老了,把她救下,家就是個完成的家,孫子回來有個奶奶叫著,兒女回來有個媽著。
從醫院回來,妻子癱瘓在床,不會說話,智力如同幾歲小孩。從此以后,為了不給子女增加負擔,曾經連飯都不會煮的xx當起了妻子的“保姆”。從醫院回來,妻子右面胳膊和腿沒知覺,為了防止癱瘓的妻子肌肉萎縮,他每天堅持為妻子按摩二個多小時,為了緩解妻子精神上的壓力,他一有時間就陪妻子“聊天”安慰她。妻子想吃什么,他就去買去做,在春暖花開季節總能看到他背著妻子到院子里曬太陽,扶著她做運動。雖然他家經濟條件十分拮據,但在為妻子治病上他從不心疼錢,只要有治病的新藥他就想方設法買到給妻子服用。冬天他盡力地使室內保持暖和,不讓妻子再患感冒,以防止病情加重。他不離不棄,為妻子做飯洗衣,端屎端尿,5000多個日夜,他用男人的肩膀,為病痛中的妻子撐起一片藍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夫妻大愛。
他認為。妻子年輕的時候還是很能干,把家里料理的井然有序,為他生兒育女,為家里付出的也太多了,現在得了病,他要盡他所能,伺候她、照顧她。平時是有點累,有點孤單,老婆也不會說話,可是一遇到個周末了,遇到個節假日了,兒子、孫子都回來,大包小包東西都從大門提進來了,家里一下子就熱鬧了,他就覺得他付出的都很值得。
一路走來,雖然家庭經濟條件遠不如前,但讓xx非常欣慰的是,兒女事業有成、家庭美滿,都很孝順,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回來洗洗衣服、做做飯。
xx的家庭事跡在xx縣內人人皆知,他們家在生活上面臨如此困難和壓力的'情況下,能夠發揚互敬互愛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家人共同把這樣一個家庭建設的如此和諧、溫馨、和睦,成為鄰里們學習的典范。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誓言,但是xx卻用自己的真情守護著這份婚姻,用責任與擔當書寫著一份真情,這份相濡以沫的情感,在當地被傳為美談。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0
一、黃xx是我單位推薦的孝老愛親模范,主要事跡摘要如下:
1、常懷感恩之心,關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讓父母豐衣足食過晚年。
2、長達七八年的時間里,家庭遭遇了一連串的不幸,母親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絕癥長期救治幾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變故陷入困境,自己也患糖尿病,仍堅持崗位,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獨自承擔起照顧、護理母親、妻子的全部責任,在救治過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臟,不惜錢財,給重病中的親人以真切的親情和人道的關懷;多年來陪護妻子治療和養護,鼓勵妻子戰勝疾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除此之個,還給予困難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黃xx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時農村家庭經濟普遍比較困難,他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深知父母將兒女養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萬苦,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他關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盡責,讓父母豐衣足食過晚年;他常說“百善孝為先”,身體力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孝親敬老精神,培養后代孝親養老的優秀品德,為文明家庭、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20xx年至今長達七八年的時間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際遇。先是年老的母親身患多種疾病,大小便失禁,后來惡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當時他在單位擔任執法隊長職務常有外勤,忙完本職工作總是匆忙回家照顧母親;但屋漏偏遭連夜雨,20xx年春,年僅46歲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進入晚期,不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帶著尚未成家的侄兒經濟也有些困難,弟弟也因家庭變故陷入經濟困境,接著自已又患了較為嚴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療。
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和領導給予他及時的關懷和照顧,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單位“銀河數控”任黨支部書記。盡管如此,獨自撐持起這樣一個家庭,所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母親癱瘓在床,他體諒兄弟姊妹的難處,承擔起母親所有醫治費用的同時,堂堂男兒獨自擔負起照顧、護理母親的全部責任,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護理他都是親自動手,為了讓母親呼吸新鮮空氣,他買來輪椅推著母親外出曬太陽,怕母親生褥瘡,他買來氣墊床并親自為母親做按摩;他愛母親,只要母親活著,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親多次病危,他都及時送到醫院救治,<蓮>盡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親醫治無效逝世,他為母親辦理喪事,老人入土為安,他常懷念于心,追思母親恩德。
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時,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關愛幫助有困難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個求助電話,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獨居家中、八十多歲的母親突發中風,急需送醫院救治,盡管這位朋友與他平日沒有往來,但他在安撫朋友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老人家中,將老人送到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治療,并墊付門診費和押金,直到病人的親屬趕來才離開。由于救治及時,老人得已康復,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發現的時候已是晚期,嚴重的病情和即將面對的治療中的痛苦使妻子幾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義重的,“執子之手,與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動著妻子,多年來陪護妻子治病、養護,鼓勵妻子戰勝疾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在醫生的建議下,他的妻子先后接受了近20個療程的化療和3次生物療程;每次化療之后,他都親自護理,面對因疾病折磨得煩燥不安脾氣古怪的妻子,他懷著心疼與愛憐任勞任怨、精心陪護。為了爭取妻子生命的延續,他先后帶妻子奔走于南京、廣州、重慶、長沙、益陽、湖北等地,求醫問藥,不辭艱辛。當打聽到一種叫“野生獼猴桃樹根”對癌癥有緩解作用的時,親自開車數百里到茶林縣,請當地藥農帶領他到原始森林中尋找。在他的精心關懷和照顧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風帆,頑強戰勝疾病痛苦,樂觀生活,常參與練氣功、打軍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動,創造了晚期癌癥病人生命延續的奇跡。
黃xx尊老敬親的事跡感動著他的親人、同事、鄰里,是當之無愧的尊老敬親道德模范。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1
家住xx市xx區的xx一家在左鄰右舍頗為“有名”。除了他家有兩個超過80歲的長壽老人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xx有一個和他同樣孝順的妻子xx。“我們能活得這么好,全靠兒媳xx,一輩子都沒有讓我們受過氣!”85歲的婆婆xx夸道。
為照顧病婆婆,夫妻提早完婚。
據xx回憶,1993年的時候,自己才剛滿國家法定的結婚年齡,就嫁進了張家。而且丈夫也是她第一次相親和戀愛的對象,在兩人相處的過程中,xx了解到了xx家的情況,為人傳統勤儉的她當即就決定和xx結婚。當時提早結婚也是出于對婆婆的身體考慮,她常年患有糖尿病,沒有一個細心的人在身邊照料不太好!”
xx說,自己受娘家的教育熏陶,深知孝敬長輩的意義,再加上和丈夫感情發展順利,最終才將自己的終身大事定了下來。
由于提早辦了婚禮,xx和丈夫都沒有及時拍婚紗照,直到兒子十周歲的時候,兩人才補拍了照片。即便如此,xx依然感覺很滿足,因為她嫁進張家后,不僅丈夫對她疼愛有佳,婆婆xx更是將她如親生女兒般來對待。婆婆年輕的時候就是做教師的,文化素養高,即使患病多年她都堅持為我們做點事,對此,我也很尊敬她。”xx稱,婆婆生病的時候,她都是第一時間帶她到醫院檢查,日常衛生也是她為婆婆打點,有她在,丈夫和公公都很放心。“她把我當女兒看,我也自然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來對待,盡一個做兒媳婦的本分。”xx說道。
婆婆病情加重,兒媳耐心勸導
XX年的時候,xx的`糖尿病突然加重,發燒不退。焦急萬分的xx趕緊連夜送婆婆去了醫院,經過診斷,醫生告訴xx,xx的病情已經轉化為尿毒癥,但是因為xx年紀頗大,做透析也存在一定風險。
為此,xx陷入兩難。為了給婆婆更好的治療和照顧,xx把實情與丈夫做了溝通,家人一致決定給老人做透析,不惜任何代價。
可是這個決定到了xx這里卻遭到了反對。“當時我婆婆認為尿毒癥是很可怕的病,透析治療既存在很大的風險又耗錢,堅持
不接受治療,把我們都急壞了。”回憶起那一年的情形,xx還記憶猶新。為了勸導婆婆安心做透析,xx想盡一切辦法幫老人消除顧慮。
她先跑醫保單位,了解尿毒癥是否在醫保的范圍之內,按要求將婆婆的病例資料收集齊全,爭取在經濟上減輕家人的負擔。然后,在照顧婆婆的同時,她又不厭其煩地幫老人家解釋透析治療的過程和效果,以減輕老人的心理負擔。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老人家終于同意做透析了。“真的好險!XX年4月份的時候,婆婆病危住院,如果她還不愿意做透析治療的話,結果很難想象。”xx說,堅持做透析的xx現在身體好了很多,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街坊四鄰都看不出xx是個患病的老人。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2
xx,女,36歲,中共黨員,現在平頂山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工作。 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我們平頂山水文局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xx,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公婆,直到最后為倆位老人養老送終。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同事、鄰居的一致好評。
xx和愛人都在平頂山市工作,公婆在葉縣鄉下農村。xx年,公公突發腦梗塞,住進了醫院,在醫院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公公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清楚了。住院期間,xx每天都陪在老人身邊,由于丈夫在公安系統工作,經常加班,她就和婆婆一起擔負起照顧公公的重任。老人出院后,為了方便照顧,xx把公公接到家中,專門購置了輪椅、防褥瘡床墊等,在家里她堅持每天都給按摩身體,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干干凈凈、開開心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xx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xx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公公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甚至對xx說難聽話,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公公,孝敬婆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旦夕”,10月的一天婆婆突感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婆婆的病是腦癌晚期,這個消息對xx來說無疑晴天霹靂,正是因為過早地嘗到生活的辛酸,才讓她變得如此的堅強;也許,正是因為命運的艱辛,讓她不得不快樂地面對生活。生活的苦難并沒有把她壓垮,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來,笑面生活。她告知自己一定不能垮,因為婆婆需要安慰和化療,癱瘓在床的公公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需要她愛護,丈夫的工作還需要她支持,她默默地承受著……為了能更好的照料患病婆婆和公公,每天早上,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她就起床了,匆忙地洗漱、做飯,然后叫婆婆起床,服侍兩位老人吃飯、吃藥,把這一切都收拾妥當后,才匆匆忙忙地跑向單位。多少次,婆婆的病復發了,婆婆心疼錢,堅持不去醫院,病越拖越嚴重,xx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哄到醫院住院治療,盡做子女的最后的孝心。經常陪婆婆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老人到樓下遛彎、活動,開車帶她去新城區游玩,劃船,老人想吃啥,她總是盡量滿足,盡可能在婆婆生命盡頭留下更多快樂時光。直到xx年11月在婆婆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老人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喂不進去飯,只能用針管把流食打進去,每天換洗床單四五次,最后只得用尿不濕,怕生褥瘡,她和丈夫輪流給老人擦洗身體,老人直至生命盡頭身上都沒有生褥瘡。
事后,xx告訴我說,“我覺得所做的一切沒有什么,只是為盡內心那份責任與義務。到最后擦洗身體時,丈夫說:“媽,你好好走吧,不再受罪了”。我淚如雨下,只覺得我們婆媳的緣分到頭了,老人確實是個好人,為我帶孩子盡心盡力,如果有可能,我情愿用自己的時間換得她多幾年幸福時光,可惜惡性腫瘤一步步吞噬了她的身體,回天無力,我盡心了”。
xx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xx,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不愧為平頂山水文局最美水文人!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3
在家里,她是個孝順的好孩子,是家人的貼心小棉襖;在學校,她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好學生,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她叫xx,今年16歲,是青陽縣杜村鄉初級中學的一名學生,去年被評為池州市第五屆十佳“孝心少年”。
xx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為了維持生計,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的時候,xx的爸爸媽媽卻無法給她更多的關心與照顧。作為一名留守兒童,xx從小與外公一起長大。乖巧的xx從小就學會了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懂事的xx十分能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艱辛與忙碌,這便造就了她很強的獨立性,會幫助外公一起干活兒,像個“小大人”似的,從簡單的洗碗、拖地、擦桌子,到洗衣、做飯、喂雞、澆菜等都做得十分熟練。更可貴的是,xx經常給外公捶背捏肩膀,分享學校里發生的趣事,經常逗得外公哈哈大笑。
寧靜的.幸福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20xx年的一天,xx正在幫著外公一起修理門框。突然,外公暈倒了。被嚇壞了的xx,心急如焚卻沒有慌亂。她首先拿起電話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然后通知了父母。到醫院后,外公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只有靠心臟起搏器來維持。外公的重病、高額的治療費用,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外公住院治療期間,父親在醫院陪同照顧,家里的一切便落在了xx瘦弱的肩上,既需要照顧好自己,完成緊張的學習任務,同時還要操心打理家務。xx在家省吃儉用,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父母減輕一點點壓力。
外公清楚地知道家里的處境,不想讓家人背負過重的壓力,一度想放棄治療。xx聽說后,拿起電話哽咽地對外公說:“您還沒看到我考上大學呢,怎么可以放棄呢?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在家里只有您了……”外公深深地被打動了。外孫女的幾句話讓老人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對健康的向往。放假期間,xx做完作業就跑去醫院照顧外公,幫他翻身、擦洗、喂飯、喂藥……外公愛聽黃梅戲,她還特地在網上學了唱給外公聽,雖然唱得非常業余,外公卻聽得十分開心。有時候,xx學來的幾段小笑話,又把外公逗得眉開眼笑。看著孝順的女兒,xx的父親既開心又難過,經常對人說:“我這個女兒啊,懂事得讓我心疼。”
雖然家境困難,xx的功課卻從來沒有落下。在學校里,她刻苦學習,勤于鉆研難題,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幫助,認真聽取同學的批評、建議,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作為一名班長,xx是老師的得力助手,積極參與班級管理,主動幫助其他同學,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和老師的肯定。這些年,xx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4
XXX是江北區慈城鎮山東村村民。XXX幾十年前和蘇美云是鄰居,蘇美云老人丈夫去世,無兒無女,XXX常常主動到蘇美云家幫忙照顧。上世紀90年代,XXX家修了新房,主動將老人接到家中來住,一住就是十幾年。20xx年,XXX家房子拆遷,老人不愿遠離,XXX就自己出錢給蘇老太租房子,并經常看望和照顧老人。直到老人20xx年去世,持續照顧了28年,就連老人去養老院以及后事都是XXX處理的。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5
xxxx是xxxx師范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這位xxxx年出生的大學生與別的學生有所不同:在租住的棚戶房里長大,14歲時,母親離開貧困的家;即將邁入大學校門之時,父親又因腦梗徹底喪失勞動能力。面對種種不幸,xxxx一邊打工給爸爸治病,一邊努力圓自己的大學夢??
堅強的雨中薔薇
x日傍晚,在xxxx師范學院內,三三兩兩的學生們行走在美麗的校園里。xxxx,步履匆匆,她要趕回離校不遠的家中,為病癱在床的父親做飯,喂飯吃藥。自己然后簡單“扒拉”一口飯,就得趕到做家教的孩子家中。晚上十點多鐘才能回來,安頓爸爸睡覺后,還要溫習大學的課程,大約十一二點才能休息。
三年來,xxxx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節奏。她就像雨中的薔薇,頑強地生長著。
為了接受記者的采訪,xxxx臨時串了家教課的時間。
去年,xxxx和爸爸在當地媒體的幫助下,住進愛民區詩苑新城小區一室一廳的廉租房里。爸爸住的臥室里,一張雙人床占據了屋子的大部分,加上兩個舊衣柜,屋里十分狹窄。桌上放了五六種張爸爸吃的藥,xxxx則住在房廳里。
xxxx的爸爸蓋著厚厚的'棉被躺在床上,臉色黯然,不時表情痛苦地說,自己的腿疼。這時,xxxx趕緊給爸爸按摩。
因為結束供暖,屋子里有些陰冷。xxxx看著窗臺上養的花,笑呵呵地說,這已經非常好了。
所有的苦難都是成長
在上大學之前,xxxx和爸爸租住在“偏廈子”里,冬天四處漏風,夏天悶熱難耐。這也是她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家里總斷糧,四處借錢。因為沒有借到學費,還晚上了一年學。曾經的記憶即使這樣艱苦,xxxx還是說“那時有爸爸媽媽,還是個溫暖的家。”
為了生存,父母四處打零工,沒有時間接送xxxx上學。每當下雨天,學校門口擠滿了送傘的家長,這讓xxxx很羨慕。“我沒有傘,所以我必須比別人跑得快。”
14歲時,xxxx的媽媽因不堪貧困,離開了家。媽媽走后,爸爸外出打工。從此,xxxx不僅要學會洗衣做飯生火,還要照顧80多歲的奶奶。
xxxx說,不知為什么,生活總像在考驗自己。xxxx1年6月,xxxx結束高考,走出考場卻得到爸爸突發疾病住院的消息。
xxxx的高考成績高出分數線40多分,原本能上更好一些的大學。可是為了照顧病中的爸爸,在填報高考志愿時,xxxx唯一的志愿是xxxx師范學院。
拿到大學入取通知書,面對十分窘迫的家庭條件,xxxx一直猶豫報不報到。當她硬著頭皮到學校的時候,令xxxx沒想到的是,學校為她辦理了“綠色通道”,讓身無分文的她如愿地邁進了大學。“ 那天,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成為大學生的xxxx不想再四處借錢維持生活了,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爸爸的醫藥費、生活費和自己學費。為了能賺錢,xxxx最多時做了3份家教,連著上四五個小時的課。有時累得在公交車上睡著了。在大學三年,xxxx沒有休過寒暑假。
學會微笑命運就不會差
記者在對xxxx采訪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燦爛微笑。
xxxx說,這些年來,學校的老師,教職工還有社會各界一直沒有間斷地給予這個家的幫助。xxxx師范學院知道xxxx不離不棄照顧爸爸、苦苦求學的事情之后,從普通教職員工到學校領導都伸出援助之手。xxxx成了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梁中賢的幫扶對象,梁書記不僅在生活上給予資助,而且逢年過節還去家里探望xxxx的爸爸。
學院職工曹軍每個月從微薄工資中拿出一百元錢,資助xxxx。社會上許多愛心人士給xxxx爸爸送藥、送錢。xxxx在日記本里記錄著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她說,現在沒有能力回報好心人,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報他們。
無論面對怎樣的生活艱辛,xxxx都堅強面對。xxxx年她被評為xxxx1年度黑龍江省大學生道德模范人物,今年又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的稱號。
明年xxxx就要畢業了,她很想當一名教師。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帶著爸爸,有爸爸在,才有家。”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04-16
(經典)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2-09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1-01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4-01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通用]08-12
[熱]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08-12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熱門】01-12
【精品】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7-05
【熱門】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6-13
孝老愛親道德模范事跡材料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