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事跡材料匯編[1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跡材料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跡材料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一般事跡材料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事跡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事跡材料 篇1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提起小惠和小鑫夫婦,認識他們的人都會流露出信任又贊許的眼神,因為他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小鑫和小惠均為金昌機場職工,兩人在工作中相識相知,于20xx年6月結為連理。小鑫在機場安檢站工作,同時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小惠在機場綜管部工作。由于安檢工作的特殊性,空防安全壓力較大,工作繁忙,小鑫總是加班加點、早出晚歸,但是這對他們的感情絲毫沒有因此減弱,在生活中夫妻二人相親相愛,互相照顧;在工作中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
結婚一年以來,兩人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父母常住武威,不在身邊,兩人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看望父母,幫父母做一些簡單的農務。只要他們回家,總會有一桌子他們愛吃的飯菜,一家人相處的非常融洽。今年5月的一個深夜,小鑫接到了母親的電話,告知父親發生交通事故已送往醫院,小惠夫婦連忙趕往所在醫院,好在父親傷勢并不嚴重,兩人都松了一口氣。由于事出突然,小鑫又無法脫離崗位,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小惠立即向公司請休年假來照顧父親,在父親住院期間,小惠盡心照顧和陪伴,直至父親出院。她對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得到了左鄰右舍的'高度贊揚。一直以來,小惠夫婦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著家與愛的真諦。
和睦的鄰里關系,是每個能夠成為鄰里人的一種幸福,同時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自入住以來,他們和鄰里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鄰居家誰有了困難,只要他們知道了,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幫助大家。住在三樓的張爺爺、姚奶奶經常獨自出門,夫婦二人得知老人兒女工作比較繁忙,經常不在身邊后,只要他倆有空,就會來到老人家,幫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對于老人而言,日常起居上的照顧讓他們感到舒適,而精神上的陪伴更是讓他們感到溫暖,老人的兒女得知后,感動不已。
一樓鄰居是兩個小孩的職場媽媽,夫妻二人平時工作很繁忙,遇到公司加班無法照顧家里的兩個孩子時,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小惠夫婦,拜托他們臨時照看孩子也很放心。每次孩子們爸媽來接他們,孩子們都意猶未盡,不想離去。一來二去,兩家人建立了親如家人的鄰里關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鄰里之間的關系已大不如前。小惠夫婦的行為讓鄰里關系從“相見不相識”到“一見如故”,為構建團結和諧社會關系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么這種愛是小愛,可是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的就是一種大愛。鄰里之間能夠互相幫助,雖然都只是小事情,卻總會帶來更多的感動。小惠夫婦對鄰里間發自內心的關心讓鄰里間真切的體會到了“遠親誠可貴,近鄰情更濃”這句話的含義。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以及鄰里的和諧、友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美家庭的深刻內涵。
家庭事跡材料 篇2
大梅村大梅垸的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她愛國守法,廉潔奉公,帶頭移風易俗,厲行勤儉節約,尊老愛幼,教子有方,和睦家庭,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是廉潔家庭的標兵。
一、熱心公益,關愛老人
積極參加村組織的各種娛樂活動,熱愛廣場舞,多次組織大梅村廣場舞隊伍參加政府組織的廣場舞比賽,并在歷次比賽在獲得佳績,為大梅村爭得了榮譽;自覺維護房前屋后和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主動提醒群眾不亂倒垃圾、不亂潑臟水、不亂堆柴草等,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積極為困難群眾捐資獻物,特別是那些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經常給他們送去溫暖。
二、常吹廉風,做好“廉內助”
充分發揮家庭的“監督”作用,鼓勵、支持家人廉潔奉公,服務群眾,做一個“為民、務實、清廉”的黨員干部。作為妻子,由于丈夫在財政系統工作,是貪污的高危崗位,對丈夫常吹廉潔“枕邊風”,使之能夠自覺抵御各種誘惑,嚴格自律。志得意滿時,不忘吹吹“清風”;意志消沉時,吹好“暖風”,逢年過節時,吹好“廉風”。及時提醒和督促家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廉潔自愛,遵紀守法、依法辦事,杜絕驕傲自滿、不學無術,營造出積極、和諧、文明、廉潔的家庭環境。
三、廉潔教育,共創幸福
廉潔是家庭的幸?鞓分。為了家庭的幸福平安,作為母親的她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廉潔教育,從生活細節上著手。首先,戒奢。從小就教育孩子要節約水電紙張,選擇實用耐用的學習用品,穿大方簡潔的衣服,不亂用零花錢,不和別人比吃穿,不慕奢華,安于簡樸;其次,戒貪。不拿別人的一毫一厘,不貪不義之財;最后,戒惰。教育孩子勤能補拙,靠自己勞動創造成績,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她時刻牢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重要課堂,以身作則,做好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充分發揮家庭的熏陶作用。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以知足、感恩之心對待自己的生活,努力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斷提升,使家庭真正成為廉潔、平安、幸福的港灣!
家庭事跡材料 篇3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北漢鄉北漢村,提起村民李強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李強一家一直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里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期間,因工作需要需占用其部分土地,砍伐部分樹木,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不要村委會給的一分補償,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實施的工作順利完成;村里十七八歲的青少年群體,正是思想健全成熟的關鍵期,極容易受到社會上少數不良人群、風氣的影響,為此,李強一家積極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提供正確的引導方向,為此,全村青少年犯罪率銳減95%以上,保證了村內良好的社會安定秩序,人民群眾拍手稱贊。同時,李強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斗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于同歪風邪氣做斗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父慈子孝,鄰里和諧。李強的父親李玉卓經營著一家板簧廠,20xx年正值板簧廠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被任命為北漢村的黨支部書記,不得不把廠子交給從未接觸過相關業務的兒子和兒媳,為了支持老人的工作,夫妻二人義無反顧地擔起了這個重擔,白天黑夜地在工廠忙活,兩個年幼的子女交給婆婆照顧,老人沒有任何怨言,慈愛地說:“你們忙你們的吧,我能行!睆募彝サ囊隆⑹、住、行到接送照顧孩子全落在了婆婆的身上。20xx年的一天,兩位老人雙雙生病住院,為了既不耽誤工廠工作,又照顧好兩位老人與子女,夫妻二人決定,兩人日夜輪流照顧工廠和老人、兒女,醫院、工廠、家庭,三點一
線,十來天下來,夫妻二人整整瘦了一大圈,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繁忙工作的同時,李強夫妻二人對老人的孝心從未減少過一點,他們惦記著老人的生日、關心老人的身體,衣服臟了,馬上清洗;到吃藥的時候了,水、藥全端到面前。從里到外,大事小情,關懷到無微不致,因村里財政狀況緊張,村里規劃涉及項目又多,作為支部書記的李玉卓總是精打細算,恨不得把一分錢掰兩半花。李強夫妻二人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為了不讓老人費心,從經濟上從沒有一次讓老人為難過,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電話費用等等,需用500給1000,讓老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北漢村的發展上去,老兩口也是逢人就說,有這樣的兒子、兒媳,我們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老人照顧著家庭、孩子,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更加安心的工作,多少年來,家庭成員之間從沒有斗過一句嘴,從沒有紅過一次臉。工廠規模一天天壯大,訂單不斷增加,家庭事業瑣碎事也越來越多,但是家庭關系卻越來越和睦。
積極幫助、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李強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xx年夏天,同在一個胡同的鄰居因經濟糾紛,日子馬上就到了揭不開鍋的程度,而且正值雨季,屋頂漏水,真是“屋漏正值連夜雨”,了解情況后,全家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先解決其基本困難,于是送去了部分錢物,讓其度過難關,然后聯系在本廠工作的壯年工人,協助其完成房屋修整工作,F在,那戶人家已經成為了村里的富裕戶之一,但從沒有忘記李強一家人的恩情,他慷慨拿出手里的資金,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無形之中帶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樂于助人為樂的活動中來。20xx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張新立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里的頂梁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后,李強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聯系交通局、事主所在工作單位、事故工廠解決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李強夫妻二人商定,招其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到工廠上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以解決其生計問題,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李強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家和出凝聚力,出親和力;困苦時,家和出親情;悲傷時,家和出慰藉;重壓時,家和出力量;沮喪時,家和出堅強。家是甜蜜,是溫馨和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驛站。我的家是溫馨幸福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愛人和我,還有一個女兒今年9歲,正上小學二年級。我的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們全家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于助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我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五口之家,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ゾ椿凼羌彝ズ湍赖腵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們夫妻遵守計劃生育,婚后只生育了一個女兒。在生活中我們互相照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里時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互相開導,共同的生活經歷使我們的心貼的更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當我們的意見不一致時,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和同事的羨慕和稱贊。
我想構建和諧家庭的首要條件是做到心中有愛,有愛才可傾力營造家的和諧,家的溫馨,有愛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風暴雨。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們總能夠相互協商,共同面對。我想這都是緣于愛的支撐吧,愛是奉獻,愛是付出,愛是承諾,愛就是要讓家里的每一個成員快樂、幸福,那么我就必須盡心盡力為這個家著想,難免要做出一些犧牲,比別人多付出,來維持我們這個家的和諧。
家庭成員彼此寬容體諒、互相體貼關心是構建和諧家庭的另一重要條件,寬容體諒是構建和諧家庭的潤滑、調節劑,體貼關心是促使家庭和諧平衡的重要砝碼。心與心溝通交流,在家庭生活中處處以禮相待,以誠相待,家庭生活才會溫馨幸福,安定祥和,充滿歡聲笑語。
構建和諧家庭的最后一個條件是孝敬長輩、關愛老人。孝敬長輩是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臺階,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對待家中老人要主動關心其溫暖,時刻關心其健康,主動分擔其憂愁,充分理解其絮叨。
馬克思說:“父母的行業是教育子女!备改傅囊谎砸恍、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應不斷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努力為孩子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孩子懂得誠實誠信、孝敬老人、與他人和諧相處。在我的教育帶動下,女兒變得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也知道關心老人了,她會把洗好的水果先拿給爺爺、奶奶吃。而我平時不在家的時候婆婆也經常幫我收拾家務,我忙的時候,她會幫我帶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當我聽到孩子清脆的笑聲,我的累便一掃而光。婆婆經常對我說:“孩子,××找了你,是我前世修來的褔呀,我老了,幫不上你的忙,反而給你添麻煩,這個家真難為你了!边@一刻,我明白老人已把我當女兒看待了。
一個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對自己家人要關心、關愛,而且還要處理好鄰里關系,和鄰居們也要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麗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時鄰居朋友生活上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也盡量給予幫助。多年來,我與鄰居和諧相處,相互間彼此尊重,也結下了很好的人緣,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平時生活中我還注意以身作則,敬老尊長。自結婚起,雙方父母離自家很近。對雙方老人我和丈夫都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家中大小事也征詢他們意見,使他們覺得受尊重,在我們的言傳身教下,我的女兒禮貌懂事、健康活潑,小小的年紀就非常為大人著想。一家人相親相愛,再大的困難和風雨都不算什么,我為有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而深感安慰。
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父慈子孝、相信相愛、其樂融融,生活在這么一個幸福的家庭使我更有動力努力工作,嚴于律己,用自己的言行去帶動更多的人,建設我們和諧的大家庭,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家庭事跡材料 篇4
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我的家庭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幸福的家庭,妻子和我,以及一個懂事可愛的女兒靈夢,我的家庭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么值得稱贊的事跡,雖然我妻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夫妻兩地分居。結婚15年,我既當爹又當媽,辛苦滋味可想而知。盡管辛苦,但是距離產生美,我們夫妻倆心心相印、互敬互愛,女兒聰明好學、懂事乖巧,我覺得我的小家庭是非常幸福和諧、美麗溫馨的。
一、互敬互信,共筑幸福
互敬互信是家庭信服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的源泉,我和妻子婚后十多年來,盡管長期兩地分居,離多聚少,但是我們夫妻在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倆經常在電話里交流工作體會,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煩惱相互開導勸慰。我工作非常繁忙辛苦,經常是下了講臺上灶臺。為了盡力支持我的工作,她每次探親回來,總是主動洗衣做飯、整理房間,抽空去照顧父母,陪伴父母,幫父母洗洗擦擦,輔導孩子的功課,帶孩子出去鍛煉和玩耍,盡自己最大能力為我和孩子創造便利的生活條件。雖然我們遇到的是很多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像催化劑使我們的平凡的小家庭變得美麗而溫馨。
二、熱心公益,同情弱者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一家人之間,那么這種愛是小愛,如果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種大愛。我們一家一直樂于關心幫助鄰里朋友和同事,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我們一定二話不說,盡可能地給予熱心的幫助。比如,和我同住一個單元的.張奶奶,年歲已大,腿腳不利落,上下樓不方便,而兒女在外地工作,生活上困難重重,我經常在周末和節假日主動照顧她,和她聊聊天,幫她做些零活,張奶奶心里過意不去,曾經特意給我和家人繡了漂亮的鞋墊以表謝意。我們除了關心鄰里朋友,還能夠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對社會上的貧困家庭能夠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孩子對學校舉辦的各種募捐活動積極參加,孩子很少買零食吃,每年把自己的零花錢基本全都通過學校捐給了殘疾兒童、特困學生。對在街上乞討的老人、殘疾人或小孩,我們經常會讓女兒拿些零錢給他們,教育孩子對社會弱勢群體不歧視,要有愛心。
三、用心教子,以德育人
我們夫妻倆不管多忙,也抽時間教育孩子。我們全家統一教育思想,不能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她學做人,要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為了讓孩子從小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我們夫妻倆首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他;在日常生活中給機會讓他孝敬長輩;發現他有對人不敬的行為及時教育、引導,使他學會辨明是非,改正缺點。為了培養她的獨立生活能力,我們已經教會她收拾房間、洗碗、做炒米飯等家務事,盡量給機會讓她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讓她參與做。
由于我們平時崇尚文明、嚴于律己、寬于待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講責任講義務,培養良好的家風,因此,形成一個溫馨、快樂、和諧、奉獻社會的幸福家庭,夫妻敬業愛崗事業有成,老人安享晚年快樂生活、孩子認真學習健康成長。
家庭事跡材料 篇5
xx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女兒現為宜昌某中學英語教師,女婿為國家公務員,孫子活潑可愛。兒子現在英國留學。
xx,女,現年55歲,宜昌衛民園林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她的家庭是一個有著夢想的家庭。梨園起步,圓創業夢
1982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喚醒了農民的致富夢,xx向父母提出把家里的10多畝薄地拿出來栽樹,拿出壓箱錢逼著丈夫到日本學習栽培技術,經過幾年努力,他們家成了洲上第一個萬元戶。1991年,xx和丈夫從事花卉苗木生產,現已發展為擁有花卉苗木基地2800多畝,固定資產達5000余萬元的大型園林綠化企業。他們攻克多項技術難題,“一種枝江楓楊的繁育方法”獲得了國家專利和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獎。言傳身教,圓家庭夢
家和業興,富不忘本,是他們家的家訓。年邁的公公經常這樣教導。1990年,公公不幸患上癌癥臥病在床,為了讓丈夫在外安心學習,xx既當媳婦,又當兒子,整整服侍了一年多,陪伴他渡過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兒子黃雷秉承家訓,他赴英國留學那天收到媽媽送來的特別禮物—一張寫著
“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一分一厘常記量體裁衣”的紙條,他一直保存著,銘記在心。大愛無疆,1995年,xx回老家探親,從親戚口中得知母親早逝、家境貧寒的.羅祖倫,從xx奉節投奔遠嫁枝江的姐姐后,把他接到家里,教他學技術、學做人,后來更是把他的戶口遷來枝江,幫他建房、娶妻。如今羅祖倫不僅當上了爸爸,還當上了助理園藝師,小日子過得十分美滿,逢人便說“我一生最不能忘的是胡媽”。帶動鄉鄰,圓致富夢
xx、黃衛民夫婦致富不忘鄉鄰。他們發起成立園藝協會,輻射35個村2600多戶,農戶年平增收3萬多元。其創造的“協會帶動農戶”的農村經營模式,被省“三農”問題專家贊為新的歷史條件下解決“三農”問題的好途徑。他們熱心公益,近來共資助貧困大學生12名,捐贈款物20余萬元。xx先后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湖北省十大農村女科技致富標兵等,丈夫黃衛民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她的家庭也獲得了全國科技讀書示范戶、宜昌市“最美家庭”等榮譽。
家庭事跡材料 篇6
xx,女,大專學歷,畢業于xx師范學院計算機系。xx區教育先進工作者。原在程集鎮徐寨小學任教,F在xx世紀搖籃學校工作,從教二十多年來,有十八年的班主任歷程。每年都將自己的班主任費給學生作為獎勵,工作兢兢業業,教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克己無私,愛生如子,真正履行著教書育人的準則,多年都被評為學生心目中最受歡迎的人民教師。
一、愛的奉獻是沒有條件的
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把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生活中一直把救人于難、解人之困當做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在從教二十余年的歷程中,先后數十次為災區同胞、貧困學生、孤寡老人、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捐款贈物獻愛心,累計金額達數萬元。20xx年以來,該校學生黃愛國、黃愛軍、黃愛民、王帥、史青春、鹿楠楠等幾十位同學,父母離異,現在又遠離親人,無疑是最需要親情呵護、熱忱救助的幼苗。于是,她主動與他們的老師結成親情對子,做了孩子的“愛心媽媽“。她不僅在衣食住行與激勵學習等方面用盡了親生母親般的`關愛與呵護,而且利用多個節假日把幾個孩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就這樣,孩子們在“愛心媽媽“的關心下順利的完成了一年又一年學習生活,F在,這些孩子一部分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一部分還留在她家里,但是“愛心媽媽“的使命并沒有總結,還時常為孩子們送去購買學習用品的助學金,打電話關心這些孩子的成長情況,并表示:她永遠是孩子們的“愛心媽媽“,直到她們長大成人,大學畢業。
二、不是母親勝似母親
郝老師為人豪爽,待人熱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也是我們的良友金伴。她不僅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更熱愛自己的學生,她用愛滋潤著孩子的心田,用情播撒著希望的種子。黃愛國、黃愛軍、黃愛民是她從一年級帶過來的學生,起初學習十分困難,各門功課都是很差,語英競然是零分。郝老師得知情況后心急如焚,下定決心要改變他們的現狀。于是,她就主動動聯系他們的家長與任課老師,共同商討方案,努力讓他的成績有所進步。平時,郝老師只要一有空就輔導他們。她從字詞入手,耐心開導,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識憶生字生詞,她還調動班內學生的積極性,展開互幫互助的活動,利用集體的力量使他們學有所獲。在郝老師的努力下,在第一次英語文測驗中,他們破天荒都及格了,雖然不算優秀,但對他們來講卻是向前邁了一大步。在郝老師的精心輔導下,現在他們三個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相信肯定會有更大的進步。
更讓人敬佩的是郝老師對他們生活上的關心,由于三胞胎是在一個多月的時候,父親就拋棄了他們母子四人,有他母親一人撫養。他母親為了掙錢供養三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得不外出做生意。這樣照顧三個孩子的重擔就落在好老師的身上,郝老師七年多來如一日,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
天有陰晴圓缺,人有朝夕禍福。三胞胎兄弟黃愛國、黃愛軍、黃愛民,是有母親一人拉扯,生活相當困難。20xx年4月,母親因觸犯法律,將要被判刑。對三胞胎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別說上學了,就是生活都困難,郝老師主動承擔撫養孩子的義務,多次到看守所探望,帶去家庭生活用品,并明確表示,將會一如既往的關心照料其孩子的學習生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這個家庭,幫助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郝老師夫婦都是教師,他們在家里成立了以留守兒童之家,放棄了雙休日休息的時間,義務為周圍的一百多位留守兒童輔導功課,得到了周圍群眾和當地領導的一致認可。
身正為范,她正用的她的愛心和誠心,感染著她身邊的同事和學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也創造著自己美好的未來……
家庭事跡材料 篇7
xx,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公用事業分公司生產科科長;馬愛卿,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公用事業分公司自來水廠安監員。
自從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xx、馬愛卿夫妻二人一直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公用事業分公司工作,互幫互助,共同進步。xx擔任公司生產科科長以來,負責公司生產運行管理和考核工作。他認真踐行情況了解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難點突破在一線、服務重心在一線的工作原則,各項工作得到公司領導的`肯定;作為成果主要創造人之一,完成的《西山礦區供熱管理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榮獲山西省煤炭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度一等獎。20xx年開始,妻子馬愛卿擔任自來水廠的專職安全員,責任大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深入一線查隱患、堵漏洞、促整改不遺余力。
家庭事跡材料 篇8
谷立英是馮家坡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丈夫亓傳國是一名社區干部,兒子亓鵬,兒媳段崇雙,還有一個可愛的孫女雨桐,婆婆79歲,公公87歲,他的家庭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夫妻倆尊老敬老、樂于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溫馨,深受鄰里稱贊,是社區公認的“最美家庭”。
家庭和睦
鄰里團結
夫妻是家庭關系中的核心,夫妻和睦,志同道合,是維護整個家庭的關鍵,也是家庭中第一位的美德。結婚二十多年來,谷立英和亓傳國一直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生活上共同承擔家務勞動,一方比較勞累時,另一個就主動做家務,減輕對方的壓力。生活中難免磕磕絆絆,兩人也有意見不一的時候,但兩人一直秉承著對家中的事要先商量、先溝通之后再作決定的原則,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求同存異,解決問題。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同樓就是親人。真心待人是谷立英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串門走訪,做到互通信息,互相幫助,有困難互相關心,有病痛兇災,互相看望慰問。尤其是亓傳國作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產黨員,更是時刻關心鄰里間的關系互動。他總是說:“舊村改造讓老百姓都住上樓房了,離得近,住的`好,但不能讓人心變遠了,F在大家都不缺吃、不缺喝,在經營好個人家庭基礎上,也要維護好鄰里的關系。不能出門一把鎖,進家關起門,相互很少往來,這樣就使得鄰里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生活中也就少了一份樂趣!惫攘⒂⒑拓羵鲊宰约旱膶嶋H行動影響著周圍的鄰里,常見面、常走動,相互幫幫手,鄰里之間和諧融洽。
孝老愛親
弘揚美德
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應有的義務和責任。谷立英一直都實踐著做人的本分,待公公、婆婆如自己的父母般孝敬。公公婆婆都在老年公寓居住,谷立英每天都要過去幫助老人做家務,邊做家務邊與婆婆聊天,溝通感情;凡事也多向他們請教,聽取意見,總是變著花樣的做公公婆婆喜歡吃的飯菜,讓老人吃好吃高興。走進老人的屋里,就會發現居室衛生整潔,各種物品擺放整齊有序。谷立英經常和婆婆一起出外活動,買可口的食物、合身稱心的衣服等。公公、婆婆年老多病,谷立英從不嫌棄、厭煩,一發現老人身體不舒服,就馬上送醫院看病,端茶送藥,精心照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婆媳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婆婆總是逢人就夸:“兒媳比我的親生女還要親啊!我現在生活的很快樂、很幸福!”。
他們夫妻多年來還一直在照顧兩位孤寡老人——亓效乾和亓效生。這兩位老人都未婚,無兒無女,谷立英和亓傳國將兩位老人當作自己的父親孝敬、贍養。做家務、買衣買面、送醫看病,無不周到細致。他們常說,老人老了,正是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作為子女,沒有比父母還健在更讓人高興的。尊重他們、孝敬他們是我們做子女應該做的,沒什么好炫耀的。“子女”、“應該”、“本分”這是谷立英常掛在嘴邊的話,樸實卻讓人感動著。
言傳身教
其樂融融
谷立英、亓傳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導著自己的孩子。兒子、兒媳也在這樣的氛圍中秉承了優良的家風,小日子過得十分出色。父母的優良品德,讓他們深受啟發,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他們還總結了幾點體會:一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以身作則,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二是對孩子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交朋友,輕說教重引導,要學會傾聽,關注她的感受,鍛煉思考問題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三是生活上不要養成溺愛,要養成勤儉和獨立的品格;四是教她做人要坦誠,做事要嚴謹,要樹立遠大理想做社會有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谷立英、亓傳國夫妻倆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這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在這個家里每個人都努力實現著自身價值,為社會大家庭盡職盡責,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和諧家庭,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庭事跡材料 篇9
xx家庭現有人口8人,居住在xx省xx市xx鎮xx村,xx老人原是一位鐵路工人,1956年響應國家政策歸鄉務農,后來擔任過生產組長,F年84歲,多年來與老伴相敬如賓,育有兩子,其中大兒子患病去世。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他那微駝的背、布滿皺紋的臉使他與普通老人沒有任何區別,但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他在自己風燭之年扛起志愿者的旗幟,義務在xx村十字路口督導交通,以自己的單薄身軀守護孩子們安全,傳遞出世間最質樸的溫暖. 每天上下學的高峰期,在S306國道xx村的十字路口,我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總是穿著交警的制服,左手揮動著一只小紅旗,右手拿著一個小喇叭,在認真維持交通秩序。他一會兒吹響口哨揮動小旗幟示意行人大膽通過,一會兒大聲對著喇叭呼喊、示意車輛減速,動作干練而嫻熟,儼然一個負責人的老交警。他維持秩序的這個路口是不僅是全村居民上下班必經之路,也是通往村里小學、中學的主要通道,然而這個路口車流量大、車速很快,附近也沒有安裝紅綠燈和攝像頭,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正是因為xx老人每天在這兒督導交通,中小學生在近14年沒有發生一起事故,群眾對他贊不絕口,熱情的稱他為“老交警”。他富于愛心、樂于助人、義務奉獻,是一個不平凡的老人。
14年前,他的孫子進入幼兒園上學,每天都要穿越車來車往的國道,出于對孩子安全的擔心,他便開始護送孫子過馬路。起初,他也僅僅是護送自家孫子過馬路,后來他覺得自己護送一個孩子是送,護送一群孩子也是送,于是漸漸開始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如今,他的孫子早已到外地大學求學,而他卻依然堅守在這個路口,為孩子們的安全保駕護航。他說:“孩子們年齡小又調皮,自己年紀大了也是閑著,每天看到一個個孩子他很高興。只要我還能動,我就會堅持下去!逼鋵崳先耸橇晳T了護送孩子們上學,是喜歡上了這一撥撥孩子們,是找到了志愿服務、奉獻愛心的快樂。
xx老人每天堅持義務護學,風雨無阻維持交通,從來沒有“擅離職守”。他日復一日堅持在十字路口,一遍遍的重復著指揮動作,護送一撥撥孩子安全通過馬路。然而,他卻曾經差點失去寶貴的`生命。
一個村民說:“一個下雨天,他正在護送孩子門過馬路的時候,有幾個小孩子掉隊了,這時,一個摩托車朝孩子開了過來,他趕緊去保護孩子,結果摩托車將他撞了起來,落地后腿部受傷了。附近村民趕緊把他送到醫院,好在落地時他的傘緩沖了一下才沒有嚴重受傷,當時村兩委、xx中小學也都派專人到醫院慰問。老丁是一個好人呀!比绱丝磥,xx是是一個盡職盡責的人,一個舍己為人的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xx老人的光榮事跡為廣大村民津津樂道,傳為美談。在孩子們眼中,他是一位慈祥而和藹的爺爺,跟著丁爺爺走,他們感到特別親切、貼別踏實。在老師眼中,他是一位富于愛心的家長,他不僅護送自己家的孩子過馬路,而且守護全村的孩子過馬路,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家長。在村民眼中,他志愿服務、義務護學,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輩,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好人。
xx老人在耄耋之年肩負著原不屬于他的責任默默前行,十四年來堅持做守護孩子安全的馬路天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闡釋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深刻內涵,以人世間最質樸的摯愛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隨著xx老人好人好事的逐漸傳播,老人的志愿服務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贊譽。20xx年他被評為“五河好人”;20xx年被評為xx市“十大新聞人物”;20xx年8月份被評為xx省“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典型”;20xx年12月他又當選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他的的事跡也先后被xx文明網、xx文明網、xx日報、xx新聞聯播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報道。
家庭事跡材料 篇10
這是個中國傳統式的三世五口之家,父母善良淳樸,丈夫通情達理,妻子溫柔賢惠,女兒聰明可愛,五口之家,其樂融融。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愛的真諦,用各自的親情鑄就了家的和諧、幸福,他們就是熱電廠鍋爐分場女工江春紅的一家。
在同事們眼里,江春紅工作起來總象有使不完的勁,她愛崗敬業,苦、臟、累的工作她總是搶著干,又是排球隊主力、游泳隊主力、又要業余時間學習美術,還兼職為分場做宣傳員、更換宣傳板。熟悉他得人都知道,因為他有一個通情達理、知疼知熱的老公。
江春紅的老公安學會對江春紅的愛是實心實意的。結婚十年來,安學會對江春紅關心備至,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結婚時的誓言。婚后,每次妻子上夜班,安學會都要親自接送。妻子參加廠里體育比賽,安學會全力支持,妻子要學美術,安學會就陪在身邊。特別是在妻子懷孕的那幾個月,安學會更是包攬了家里的所有家務,盡管他要上夜班回來很乏很困,但仍然要買菜,燒飯,能不讓妻子動手的盡量不讓妻子動手。當然。江春紅對自己的丈夫也是關愛有加。盡管,生活上“洗洗涮涮”的瑣事都讓丈夫“搶”去了,但在身體上、事業上,江春紅可沒少幫助丈夫,一次,安學會感冒發高燒,還要堅持上夜班,看到這種情況,江春紅想勸丈夫休一個,但她了解電廠的工作性質,了解自己的丈夫性格,她盡管不放心丈夫,也只能把安學會送到廠里又囑咐了幾遍才離開;氐郊液螅质请娫,又是短信,隨時掌握丈夫的'情況,直到丈夫下夜班,她打車去電廠接回了丈夫,等于和丈夫一起上了個夜班。不僅如此,每當安學會思想上有了波動,或是工作有壓力時,江春紅總是耐心勸導,細心撫慰,并且鼓勵丈夫要努力工作,多學習專業知識,別辜負領導和家人的期望。使安學會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上崗。正因為如此,安學會的班組被評為了優秀班組,江春紅還被集團公司評為了優秀協管員。
江春紅夫婦和老人相處的很融恰,公公、婆婆雖然年紀大,身體不太好,但總能幫著照看孩子,料理些家務,讓江春紅夫婦能夠安心的工作。婆婆患有“淋巴瘤”,做了手術,當時安學會要進行線網改造,脫不開身。重擔落在了妻子一個人身上,江春紅即要按時上班,又要照顧女兒和公公,還要去醫院看護婆婆,她是家里、班上、醫院三頭跑,婆婆吃不慣醫院的飯,妻子就在家里做好送去…很多時候,江春紅都快要挺不住時,就偷偷跑到衛生間用涼水沖涼,使自己清醒一下,有很多次,她都是癱坐在婆婆病床腳上睡著了。一個月下來,江春紅的臉明顯瘦了一圈。
愛如果僅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么這種愛還只是一種狹隘的,可江春紅一家卻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
江春紅一家五口人,一直樂于助人,關心鄰里,只要大家有個什么事的,總要幫忙。江春紅婆婆被大家稱為熱心大媽,熱心參加公益事業,要是碰上下雨哪家沒人,她主動的幫助收衣服。與安家只有一戶之隔的是一對年輕的夫婦,剛生小孩,由于年輕不會帶孩子,小兩口急得直吵嘴,安學會的母親得情況后,主動過去幫助照看小孩,并且特意為小孩做了一條棉褲,感動的小兩口不知該說些什么。江春紅的公公在還在樓下親自砌的石桌石椅,夏天傍晚,鄰居們或是下下棋,或是聊聊天,其樂融融。
就是這樣的五口之家,沒經過什么“大風大浪”的洗禮,沒有承受過“悲痛磨難”的沖擊,卻能相濡以沫,融洽相處,這就是和諧,這就是幸福。
家庭事跡材料 篇11
該戶屬本村委會最大家庭,一家是村文明家庭的典范,該家庭總計11口人。一直以來,該家庭和睦相處,尊老愛幼,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文明向上,團結鄰里。該大家庭的和諧美滿在當地已成為美談,20xx年曾被縣評為“五好家庭”。
一、家庭成員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和較強的“懂法、守法意識,積極奮進,事爭一流,真實達到了“平安家庭”的標準。家庭各成員是在家庭、工作、學習各自的'崗位上都比較優秀,受到社會、單位、學校的普遍認可。做為村支部書記兼黨員,小張肩負重任,以身作則,多次帶領全村村民積極參加公眾活動,調動大家積極性,激勵大家要團結互助,共促發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二、家庭成員尊老愛幼、家庭和諧,關愛他人、鄰里和睦已成風氣。在一般的情況下,平時吃飯都要請老人先入座,為其端飯倒水。婆媳關系處理得非常好,也成了當地典范,而且各小家庭經常給老人買東西孝敬老人。每逢節假日,全家歡聚一堂,開展各項活動,活躍家庭氣氛。同時,他助人為樂本色永不變,他關愛他人,深受鄰里愛戴,他長年為鄰里提供打氣筒,經常為鄰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三、家庭成員自覺參與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為構建家庭、鄰里、社會和諧做出了貢獻。該家庭處處以身作則。通過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村里各家各戶出現了較大改觀,家庭矛盾少了,鄰里互助多了,門前垃圾少了,綠色環保多了,他們一家就是平安家庭創建的典范,他們一家在群眾心中樹起了一個鮮活的平安家庭創建的新亮點。
家庭事跡材料 篇12
低碳出行、節約用水、改制舊衣……20xx年被評為池州市“最美家庭”(綠色環保家庭)的朱正芳一家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構建綠色環保社會貢獻力量,樹立起勤儉節約、綠色環保好家風。
朱正芳是東至縣堯渡鎮梅山村口胡組村民、東至公益志愿者協會會員,丈夫在環衛所工作。受丈夫影響,朱正芳和兩個孩子都始終奉行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踐行者。
有一天晚上,朱正芳全家吃完晚飯坐在一起看電視,一部關于白色污染的專題片極大震撼了全家人的心靈。看到塑料袋、塑料餐盒等雖然給人們生活提供了方便,但也造成了極大的污染,朱正芳一家感到應該做點什么。
從那以后,一家人外出的'時候,看到白色垃圾,都會主動撿起,集中處理。看到路上被丟棄的各種塑料瓶子,他們也會順手撿起來,送給拾荒的人。有人開玩笑說:“你們一家人都快要成撿垃圾的了!敝煺嫉恼煞騾s自豪地說:“我們這是為環保做貢獻呢!”朱正芳一家還把積累的環保知識講解給鄰居們聽。在他們的帶動下,鄉親們也開始慢慢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朱正芳的婆婆懂得裁剪的手藝,經常買些布料,親手給孩子們裁剪新衣,樣式與眾不同,生活成本也節約不少。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衣服沒穿多長時間就過時了,扔了實在可惜。婆婆就動手改制,長的改成短的,肥的改成瘦的,孩子們從來不嫌棄,樂呵呵地穿在身上、暖在心里。
朱正芳的丈夫對環衛工人格外關心,受丈夫影響,朱正芳不僅教育兩個孩子時時刻刻做愛護環境的好學生,還要把綠色環保理念傳播給他們的同學,做到不亂扔垃圾,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朱正芳本人還積極參加東至公益志愿者協會開展的與環保相關的志愿服務,她不怕臟不怕累,撿拾垃圾、做好分類。東至縣啟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來,朱正芳積極報名參加協會與縣總工會聯合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用一名公益志愿者的擔當和奉獻,努力扮靚村容村貌,為建設美好家園作出了應有貢獻。
家庭事跡材料 篇13
時刻樂家庭是一個患難但充滿陽光的家庭。時刻樂,47歲,太和縣原墻鎮劉樓小學的教師,患上嚴重股骨頭壞死,兩腿伸展不開,不能行走。但他心系學生,堅持每天去上課,21年來,都是妻子小葛拉著板車送他并把他背到教室,就是這樣一位生活艱難的教師卻堅守教育幾十年,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孩子。妻子小葛48歲,患有心臟瓣膜病,就是這樣一位好妻子自己身患重病卻依然支持丈夫的事業,每天拉著丈夫去上課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在上課時間她在學校附近找了個建筑工地做起了泥水工,每天掙點微薄的工資補貼家用,但她卻樂觀,快樂,說“他想上課,再累也得支持。”夫妻倆目前生活快樂,兒子正在讀大學,他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前景。
【家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書香家庭事跡材料 書香家庭事跡材料02-04
家庭事跡材料01-13
家庭事跡材料08-14
(精選)家庭事跡材料09-13
家庭事跡材料(精選)11-13
和諧家庭事跡材料01-02
美麗家庭事跡材料01-09
優秀家庭的事跡材料01-17
模范家庭事跡材料02-27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