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殖大戶事跡材料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跡材料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材料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材料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養殖大戶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養殖大戶事跡材料1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我堅信只要勤勞肯干,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太湖縣江塘鄉五星村貧困戶石純英動情地說。
今年57歲的石純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療費用花光了家里的積蓄,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開始,經評定,石純英被評為貧困戶。鄉村扶貧干部了解其家庭情況后,鼓勵其發展產業致富。石純英通過了解養殖行業發展情況,查詢相關政策,最終決定養殖肉豬,每頭生豬凈收入200元,一年兩批100頭就能收入2萬元,前景巨大。說干就干,2016年,石純英通過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在新屋組山場搭起了豬棚,養豬生豬50頭。從養殖場的。選址,到買飼料,到購買豬崽再到養豬的防疫等,幫扶干部和村干部們都一起為他牽橋搭線。2016年當年,石純英戶生豬養殖就賺了2萬多元,再加上殘疾人補助、產業補助、減免新農合等政策,石純英戶住房、醫療得到了保障,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多元,年底順利通過了省第三方評估,實現了穩定脫貧。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石純英戶生豬養殖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201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造成石純英戶所養的近一百頭生豬死亡,經濟損失達8萬余元。剛剛過上的好日子頓時又有陷入困難風險,但是在困難面前,石純英并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與奮斗的目標。通過鄉村兩級幫扶干部的幫助和石純英本人的.努力,石純英利用原有豬棚又干起了家禽養殖業,養殖鴨、豚等肉禽達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凈收入約5元,年出欄三批,年養殖凈收入達到5萬余元,一年就將瘟疫造成的損失賺了回來,石純英又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學習養殖技術,特別是防疫知識,注重風險的防范,這樣才干得長,養得久”石純英現在面對幫扶干部經常這樣說。
石純英戶的脫貧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強了周邊貧困戶通過自身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現有貧困戶212戶710人,已脫貧203戶686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將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五星村自身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達到120戶,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自身的發展實現了脫貧致富。
養殖大戶事跡材料2
陳建能于20xx年在村委會工作,擔任團支書一職、平時完成好村會的各項工作之余,利用空閑時間,從事漁業、生豬方面的養殖。
農業的發展隨時代步伐而改變,簡單的病害都依靠科學,不能以傳統的防治辦法,既費時又擔誤防治的適合期,他結合實踐與交流經驗,聽取科技人員推廣新出產的藥品進行對癥下藥,做到事到功倍。在經濟市場的環境下,以最小的空間創造最大經濟利潤、投資少獲利多是農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豬市場價格下滑波動比較大,虧損現象比較嚴重,在此期間他虧損基本為零。原因是采用一條龍的效益生產,即由母豬到商品豬出市都是自產自養,可以從中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相應減少仔豬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豬價格高漲,他采用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平均每頭豬可增多200元的`利潤。
在漁業、生豬養殖取得較好效益的同時,他沒有忘記昔日傳授自己養殖優質魚和飼養生豬技術的養殖戶,他決心幫助他們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將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向全村推廣,與群眾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幫助飼養戶掌握好技術,扶持生豬飼養。他把自己在生豬自繁自養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向當地的養殖戶推廣。向本村生豬飼養戶介紹技術關鍵所在,推廣生豬自繁自養技術。在一年的推廣期間,本村現進行自繁自養的養殖戶有20多戶,年增長利潤約60萬元。
良好的政治作風作為村委干部必須具備,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觀、世界觀,事事走在群眾的前面,在平時崗位上做好群眾表率,發揮黨員的先模范作用,絕不參占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養殖大戶事跡材料3
徐xx,xx省x縣xx鎮徐莊村村民,現年52歲,被當地群眾評為“養鴨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斗不息,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生活中,他樂于助人,熱愛集體,無私奉獻;是新時代里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勤學苦干,成就致富夢
夢想,如何啟程?一個農民的夢想,又如何實現?徐發青同志給了我們一個最生動、最完美的回答。
過去,徐發青依靠傳統種地方式種植小麥和玉米,不少投資也不少流汗,增產不增收,難以發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聊城日報》上看到了一條致富信息:養鴨投資少、成本低、設備簡單、鴨舍要求不如雞舍高、加之生長發育快、見效快,收益大。說干就干,籌建資金建設養鴨場,自此開啟了他的養鴨事業和致富夢想。
2004年剛開始的時候,他四處籌措資金,購買了只雛鴨,準備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學的飼養技術,一場鴨瘟使雛鴨一下死去一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徐發青并沒打退堂鼓,而是通過冷靜的反思,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吃了不懂科技的.虧。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此后,徐發青主動地參加了農民科技培訓養鴨培訓班,系統地學習并掌握到稻田養鴨、飼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雛鴨防疫,成鴨防病等實用技術。他嚴格按照所學的養鴨技術喂養,定期為雛鴨進行疾病防疫。在不斷地實踐中徐發青總結出了科學養殖的。五大原則:優良的品種、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營養和整潔的環境。同時徐發青抓住機會,與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縣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所有的雛鴨有這兩家公司提供,養殖40天就銷售至市場,第一年養鴨凈賺2萬余元。先如今他又擴大了養殖規模,建設80米長的養鴨棚2個,養鴨數量高達6500只,一年平均養鴨六茬,年收入高達10萬元。
同業合作,成就致富帶頭人
徐發青同志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秉承“帶頭致富,帶領集體共同致富”的理念,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徐發青看到其他養鴨戶因為養鴨觀念落后、設施條件不好、市場信息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養鴨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動聘請養殖專業解救這些人在養殖技術上的難題,還專門去外地學習先進的養殖經驗,以此來提高全村養殖戶的水平。在他的帶領下,村內的養鴨戶也逐漸多了起來,目前村內養殖專業戶有8家,向社會提供無公害肉食鴨3萬余只,創利100萬余元,戶均收益5萬余元,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當提起徐發青這個人時,村民都會數起大拇指,夸口稱贊。他在農民中樹起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養殖大戶事跡材料4
張xx,男,漢族,19xx年出生,大水坑鎮向陽村馬溝自然村青年農民。初中畢業后,先后在銀川、鹽池等地打工,在外打工生涯,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20xx年底結婚后,當夫妻兩人對未來生活充滿美好憧憬的時候,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xx年初,張宏兵在陪家人去吳忠看病返回途中,不幸發生意外交通事故,突如其來的打擊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蒙上了陰影,巨額賠償讓張宏兵負債累累,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生活困難并沒有擊垮這位青年農民,處理完交通事故,張宏兵積極調整心態,憑借自己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精神,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努力學習養殖技術,向農村信用社貸款5萬元,購買50多只基礎母羊,發展養殖業。
20xx年,村干部了解到張宏兵家的情況后,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責任人主動幫助出主意、想辦法,解決養殖中的困難,幫助擴大養殖規模,新建羊棚4道,基礎母羊增加到230只左右,實現了年純收入10萬余元。
在20xx年他主動求變,經過長時間的對鹽池縣市場考察發現,鹽池縣養殖肉牛的養殖戶比較少,市場前景好、利潤高。隨后他走訪多地,向周圍了解養肉牛的基本知識,學習經驗,通過網絡和翻閱各種養殖書籍,了解更多養肉牛知識,并到周邊一些養殖場借鑒他們的寶貴經驗,摸清情況后,張宏兵將養殖的200多只基礎母羊,全部出欄,改養肉牛。他邊干邊學,遇到困難不悲觀失望,更不氣餒退縮,而是積極進取,分析研究,努力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由于肉牛成本高,需要資金量大,在村集體的.協助下,他向信用社借款27萬元,村互助資金貸款1萬元,購買40余頭肉牛,積極主動改變傳統養殖習慣,靠改革創新觀念。20xx年肉牛年出欄20余頭,純收入20萬元,他用自己的努力甩掉了貧窮的帽子,成為了我村率先脫貧的致富能手。
飲水思源,富不忘本。在發展致富中,張宏兵同志走在了前列,他在艱苦創業中,得到了鄉親們的關心和幫助,他有著深厚的家鄉情結,總想著為村里的發展做些貢獻。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和思索,他決定成立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養殖肉牛。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與指導下,他帶領5戶村民,其中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了鹽池縣天順祥種養殖合作社,主要從事肉牛養殖,并為社員提供技術指導及市場咨詢服務。專業合作社從一成立之時起就樹立了“自己致富,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
20xx年5月,為了讓鄉親們有更多的致富路子,他又帶領村民一起進行灘羊育肥。有村民想和他一起育肥灘羊,由于缺資金,張宏兵主動為其擔保在信用社貸款20萬元,年終實現人均增收10000元。通過幾年來的摸爬滾打和艱苦奮斗,如今,張宏兵已經成為向陽村的致富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領頭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養殖戶來求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們,無償提供技術咨詢和養殖書籍。同時,張宏兵同志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實際的養肉牛、養灘羊經驗。
20xx年,張宏兵的養殖場共出欄肉牛40頭、灘羊200多只,收入55萬,現存欄灘羊180多只。下一步他將更好的發展養殖業,帶動更多的群眾發家致富。
每當提到張宏兵這個人時,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口稱贊。他在農民種樹起了一面致富帶頭旗,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聰明的人從不等機會,而是主動地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利用機會,只有踩在機會的肩膀上,才會取得更高的成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搶抓機遇,不放棄、不氣餒,勤奮刻苦,踏實知足,用雙手和智慧創造人生價值。
【養殖大戶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關于河北省承包造林大戶發展情況初探02-22
養殖個人總結02-21
養殖員個人總結03-25
水產養殖實習報告12-05
養殖公司名字10-14
養殖申請書04-04
對世界體育強國在奧運會“金牌大戶”項目中“弱項”的調查與分析02-24
大力倡導大戶經營機制 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02-22
個人養殖工作總結02-26
多肉白熊養殖心得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