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發展簡報
中國發展簡報(一)
中國草根組織的發育初期乃至今日,一直仰賴西方資助和輸入治理模式、價值觀。中國民間組織的發展與中國經濟階梯型的發展次序不一致的地方是,西部NGO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比中部獲得了更多國外資助方的青睞,西南的云南、成都、西北的陜西都是民間組織大省。2005年,中國發展簡報曾經在青海做過能力建設培訓,當地發言的少數民族同胞的英語水平好過漢語,可管窺“羊奶”在草根組織的發育、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在西部諸省中,甘肅的貧困、環境、教育等相關問題同樣突出,需要NGO特別是本土NGO的參與,然而甘肅民間組織的發育顯得有點冷清,能被外界耳熟能詳的只有幾家組織。但即便相對其他地區,甘肅NGO不夠活躍,前些年也有20~30家組織在當地扎根。近年來,時有國際資金逐步消減在中國的資助乃至撤出的消息,另外一面是國內資金投入逐步增多,資金來源呈現更替的趨勢。這種變局的端倪是否已經影響到甘肅NGO的生存?
中國發展簡報(二)
在為期兩個月的積極籌備后,11月23日—24日,第三屆平民教育論壇如期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舉辦。此次論壇共有200多人參加,其中包括來自北京、上海、深圳、重慶、貴州、云南、山西、河北、甘肅、福建、安徽、河南、臺灣等地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學術界教育專家、民間公益組織代表、扎根基層長期開展平民教育的實踐者、媒體記者、志愿者等。這得益于論壇主辦方前期的廣泛邀請,以及通過中國發展簡報、NGO發展交流網、鳳凰網等新聞媒體進行的宣傳和報道。
本次論壇主辦方包括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www.baimashangsha.co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和北京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論壇主題是“城鎮化背景下的平民教育”,并從四個方面進行討論和實踐分享:(1)教育公平視角下的平民教育與可持續發展;(2)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成人教育需求與實踐經驗分享;(3)工友社區教育的需求和實踐經驗分享;(4)文化多樣性面臨的危機與可持續發展及其實踐。
中國發展簡報(三)
1月1日,《循環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的實施意義在于,促進了開源、節流和環境保護三者的結合。
污染減排是《循環經濟促進法》的明確要求,通過總量控制制度推動各地和企業按照國家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的總體要求,減少污染物排放,這也是實施循環經濟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性保障。
這部法律明確了國務院和各省、區、市政府要設立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循環經濟的科技研究開發、循環經濟技術和產品的示范與推廣、重大循環經濟項目的實施、發展循環經濟的信息服務等;規定國家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活動給予稅收優惠,并運用稅收等措施鼓勵進口先進的節能、節水、節材等技術和設備,限制耗能高、污染重產品出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在制定和實施投資計劃時,應當將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列為重點投資領域;政府采購應優先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及再生產品。
這部法律施行后,環保部相關官員也曾在媒體發表觀點稱,《循環經濟促進法》需要盡快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如一些重點污染的指標、強度回收名錄、禁用物質的名錄等。
12月份,國務院正式批準《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這是中國批準實施的第一個地區性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點評:這部法律對希望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同小可,也給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制度保障。需要防止的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跟風行為,“促進”意味著利益的調整和重新分配,其復雜性和誘惑力不言而喻。現實中,以建設“兩型社會”為名大范圍上馬“兩高”產業的例子并不少見,而本該充滿朝氣的新能源產業在某些區也出現過熱苗頭,這都是教訓。
【中國發展簡報】相關文章:
中國的發展作文05-09
中國的發展作文6篇05-09
五一勞動節在中國的發展10-14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析08-18
企業發展實現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講話08-24
中國藝術品保險市場發展研究論文提綱08-19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3-24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2-13
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4-11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5篇04-04